海巖因收藏黃花梨經濟拮据:吃飯超過200塊覺得貴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周冉

  「喜歡收藏的人經濟上都很拮据,我要是想買一件超過200塊錢的衣服,得下很大決心。家人出去吃個飯超過200塊,我也會覺得有點貴了。 」海巖常跟兒子說,「你要買那些相機、電腦什麼的以後也可以再買,但是買黃花梨都是搶救性的,以後可能就沒了。 」

  聽海巖聊收藏是一件特別愜意的事情,即使你對古典家具一無所知,在他的娓娓道來中,水深如許的黃花梨世界在一個外行人看來,也會別有意趣。

  幾個月前,北京7·21大雨,海巖籌建中的黃花梨藝術館積水一米多深,整個地下室被灌滿,所有裝修工程要重做,損失慘重。所幸幾百件黃花梨家具尚未搬進,但原定2012年底開業的藝術館,要推遲到2013年了。他半開玩笑地說,現在說起這事兒還是要掉眼淚。

  位於北京順義的藝術館自籌建起就一波三折,各種意外和天災,海巖都耐心地一個一個解決。工程預算不斷追加,工人、投資方、當地村民,海巖在三方間周旋,所有花錢的事都親力親為,可謂殫精竭慮。黃花梨可以降壓,海巖常說,天天坐在黃花梨桌子旁邊,還好意思大動肝火嗎?

  十幾年來,海巖的收藏一直比較理性,沒什麼志在必得的東西,但只要收入囊中的必是所愛。他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哪有那麼多錢啊! 」

  最重要的是材料別看錯了

  最初,海巖只是喜歡古典家具,但對材質不在乎。單位分了房子,一幫同事相約去河北香河買中式家具,那兒的價格基本是北京城裡的一半。 「我看中了一套老榆木的官帽椅,兩椅一幾開價一千五,後來砍到一千。同事要了張名片,上邊寫的是河北大成,我們當時就沒買。換了一天我們開車上大成,路過燕莎元亨利家具店。我說進去看看吧,同車的黨委書記說,那地方可不能看,那是賣黃花梨和紫檀的,看進去拔不出眼了。我說哪有什麼不能看的,我這人定力好,然後我們就進去了。 」那次,海巖花大價錢買了兩件。

  這些昂貴迷人的黃花梨家具入了海巖的眼,就再沒能拔出來。從此以後,海巖開始看重家具的材質,後來知道了什麼是明式,什麼是清式。「我們所說的中國古典家具,其實指的是明清家具。明以前也有家具,但是從明中期以後,中國人開始用硬木做家具,加上文人的參與,大家開始注重材質本身的美,紫檀和黃花梨符合中國人的最高等級的審美要求。過去講家具是七分質三分工,但是對紫檀黃花梨來說是九點五分質,零點五分工。我們買東西的時候,看款和工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材料別看錯了,一個東西紫檀做的值3萬元,要是換成老榆木的,就成300元了。 」

  搬家一次損失100多萬

  近幾年,黃花梨家具的市場行情與和田玉相似,新的價格比老的貴,海巖認為主要是原料太貴。一塊黃花梨整板價格比家具還貴,每件新家具都是根據料來做的。但是老的黃花梨中,有著錄、傳承有序、款型經典、很少修配的要比新的貴多了,這樣的東西就更少見。 「一對完整品相的新官帽椅,價格在100萬到400萬元之間,要看它具體用材和做工的區別。一對老的官帽椅,也是三四百萬元的價格,但是著錄過的,就能達到兩三千萬元。一件新的海黃 (海南黃花梨)羅漢床,大概是1200萬元左右,越黃(越南黃花梨)在三四百萬元之間。 」

  黃花梨家具收藏,海巖是新老都買,他收的第一件老的黃花梨家具,是馬未都帶著買的。「那次他帶我轉了一整天,最後到了一家古玩店,一進店門有一個1米8的明代黃花梨條案。他說,這個不錯,問了問價格,60萬元。出來以後馬未都說,這個是獨板的案子,而且是厚板,看一百個也不一定能看到,價格是公道的,但是今天不能買,咱們再找個時間來。我就問,好東西你怎麼不要啊?他說很多人都這樣問,我東西多,也不是看到了就必拿,如果這個東西你不要,我可能會考慮。 」海巖最後決定拿。

  這家古玩店的主人姓馮,在圈裡很有名氣,大家都叫他胖馮,第二次去看那條案,馬未都跟對方介紹說,海巖是初入這行,把這生意做成了對他是個鼓勵,你給個折扣吧。 「最後拿下的價格是38萬元,這算是很大折扣了。 」海巖說,寫小說的人都有觀察人的習慣,馬未都和胖馮還價的時候,他就在旁邊觀察這倆人是真說還是假說。

  有一次海巖搬家,專門找了個同事幫忙盯著這個案子,「這東西四百年了,經過那麼多人的手,都是完好無損的,別在我手裡給磕了。結果,所有東西都好好的,唯獨把這件的腿給磕斷了」。海巖很心疼,找人來修好也留下一道明顯的傷痕。他狠狠心,決定賣了它。買家見了東西很喜歡,說定價錢是200萬元,幾乎要掏錢的時候,發現這道傷,說不行,只能出到80萬元了。一番討價還價之後,以80萬元成交。海巖苦笑著說:「這搬一次家損失了一百多萬元。 」

  很有意思的「一小時理論」

  收藏圈子水很深,造假行就更深了。海巖的黃花梨知識都是自學的,「這個可沒有學校。網上電視上講的,很多都是錯的,是過時的。專門研究古典家具的、生產家具的和專門修補家具的,他們之間的觀點都不一致。南方人和北方人的觀點也不一致。你得跟各方面的人談,兼收並蓄,還得有清楚的歷史文化知識來判斷,然後才能得出自己的觀點」。

  海巖有一個很有意思的 「一小時理論」:「經常有人說這個東西是明末的,或者是清初的,我說明末與清初不就是差一小時嗎?現在說東西是明還是清,大部分是根據利益來說的,如果清的值錢,很多就會往清說。清三代(康雍乾)值錢,就都往這上邊靠,我說嘉慶和乾隆不就是差一小時嗎?現在拍賣的家具基本都說成是文房的,廚房的碗櫃說成是文玩櫃或者書櫃,床邊的腳踏說成是筆床、香臺,因為文房的東西價格高。 」

  他還糾正說,一件東西的陳舊程度不足以說明它是年代久還是近,這和你保管的情況有關:是當寶貝似的存著,還是扔院子裡風吹雨淋,呈現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過去講好東西不怕戴,這都是錯誤觀念,越好的東西越嬌貴,一定要好好保養。一個好的翡翠環兒,如果整天洗手什麼都戴著,洗手液洗衣液都會滲進去,就不純粹了。幾十萬的鐲子不是戴的,是放盒裡的,偶爾出席個活動戴一下。所有好東西用久了都會貶值,只有黃花梨和紫檀越用越增值。這是木器和其他材質的區別。 」海巖說,他收藏的五百多件黃花梨家具,是自己看了上萬件之後才買下的。 「海黃」有各種形態,「越黃」也是,憑藉一個或者幾個指標是無法判斷的。

  受到收藏家王世襄的啟發

  「喜歡收藏的人經濟上都是很拮据的,我要是想買一件超過200塊錢的衣服,得下很大決心。家人出去吃個飯超過200塊,我也會覺得有點貴了。」海巖常跟兒子說,你要買的那些相機、電腦什麼的以後也可以再買,但是買黃花梨都是搶救性的,以後可能就沒了。

  一次海巖和兒子一起看電視,正好看到他在一個節目裡說,自己的收藏不傳家人。兒子扭頭問他,原來不留給我啊。海巖解釋說,這些東西都是皇家的,王公顯貴用的,我們用會折壽,留給社會是積德。

  海巖位於順義的黃花梨藝術館最後定名為「櫚園」(黃花梨又名黃花櫚),「博物館是文物性質的,藝術館則是文化性質,我們希望這個地方的性質能夠更寬泛一點,所以選了後者」。海巖承諾,他在這家藝術館的所有展品,包括五百件黃花梨、一百多件紫檀家具,以及部分紅木家具和字畫,將永久放在這裡陳列。這些東西名義上還是他的,但已不能隨意變賣。

  海巖這麼做是受到收藏家王世襄的啟發,王世襄生前一直都希望有這樣的博物館:所有的明清家具陳列在明清建築當中,按照古人的生活狀態陳設展品,人們看到的不僅是家具之美,更是我們古人的生活之美。

  海巖想實現王世襄這一未竟之願:「黃花梨在古代既是藝術品,更是生活實用品。我希望這個藝術館既要還原古人的生活場景,更具備體驗功能,可遊、可居、可宴。在歐洲有很多幾百年的古堡也具備這種功能。 」

  坐在窗邊的海巖會時時把那件精巧別致、雕有童叟嬉戲圖的明代黃花梨轎廂放在雙腿上撫摸,眼神充滿愛意,那也許就是很多年前,它最初的主人在搖晃的二人小轎裡摩挲著它的樣子。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2013年第1期)

  連結

  黃花梨基本常識

  黃花梨,一般是指明末清初時的花梨木,學名「降香黃檀」,產地以廣東和海南為主。中國古典家具制材上,黃花梨的縮脹率最小,不易開裂,走形與變形的機率小,養護起來相對容易。黃花梨硬度適中,色澤明快,手感溫潤細膩,沒有冰涼感。古典家具中,黃花梨油性較大,從家具的內部向表面分泌出油脂形成包漿。一件家具經過四五百年的使用,往往會呈現出由淺入深的色彩變化,而黃花梨上的節疤,俗稱「鬼臉」,則是判斷材質的重要依據之一。

相關焦點

  • 海巖收藏800多件黃花梨家具,連馬未都都驚嘆
    海巖,本名佀(sì)海巖,著名作家、編劇、收藏家、企業家、高級經濟師。他對自己的總結是:一流的室內設計師、二流的酒店管理者、三流的作家、四流的編劇。對於社會公眾來說,海巖意味著《便衣警察》、《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而對於收藏界來說,他是聞名遐邇的黃花梨家具收藏家。在收藏市場風雲變幻之間,海巖又會給我們講述怎樣精彩的故事呢?
  • 為收藏紫檀和黃花梨家具,海巖曾窮困潦倒,20年後竟漲價200倍
    這些經典作品的背後,是一位優秀的編劇——海巖。海巖不僅是一位出色的編劇,同時也是一位收藏家。在他的收藏中,最重要的莫過於黃花梨、紫檀等紅木家具,還曾為此窮困潦倒,這又是怎麼回事呢?他曾經和同事一起去買家具,無意中路過一件硬木家具店,他不顧同事的阻攔,執意進店,於是就開始迷上了紫檀和黃花梨家具。自從迷上了紫檀和黃花梨家具,海巖就沒少為此花錢。當時他的收入並不高,但他依然源於斥巨資收購大量紫檀、黃花梨等家具,有時也會收購一些字畫,以至於花200元吃飯都覺得心疼。
  • 海巖談收藏明代黃花梨家具:它能抵抗輕微抑鬱症
    海巖笑稱,可能自己年紀大了,審美口味也慢慢向自己的本土文化回歸。  收藏界品類繁多,海巖為何獨獨偏愛黃花梨家具?對此海巖笑言,自己入行晚,精力、資金都有限,收藏不如精一些,「我最初就定在了中國傳統家具範圍內,主要研究學習明式家具。在明式家具中,主要收藏黃花梨家具。在黃花梨中,主要收藏新仿黃花梨家具。因此,當前在收藏新仿明式黃花梨家具的人群中,我的收藏是有些影響力的。」
  • 作家海巖之「玩物喪志」
    沒有內行在,你都不知道什麼叫「便宜」1990年代後半期,海巖開始收藏家具。現在他收藏的家具超過800件,其中黃花梨家具有約500件。收藏家具來自馬未都的建議。理由是:相對其他器物,家具能用,而且辨別真偽的標準更加清晰。1990年代末,馬未都陪海巖逛過幾次古玩市場。「那時候馬未都不出名,我出名。」
  • 海巖怒斥代筆:上廁所都在寫 曾曬千萬字手稿
    原標題:海巖怒斥代筆:上廁所都在寫 曾曬千萬字手稿 海巖  近日,海巖第一部講述家具收藏的新書《姚黃魏紫俱零凋——紅木家具古今談》上市後反響熱烈。讀者從書中看到了一個作家和編劇之外,不一樣的海巖。
  • 看看名人的收藏
    成名後,也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也適逢收藏之風剛刮起來,自己也就開始入手紅木家具,剛開始夫人還不是很理解,後來被自己感染得也喜歡上這些東西。幾十年來家裡也攢了不少東西,現在黃花梨的餐桌,紅酸枝的沙發都擺在家裡使用。
  • 海巖:海巖劇最興盛那幾年 導演演員臺詞我說了算
    瞎買家具買成了藏家   海巖在紅木家具收藏、投資領域的各種心得和體會,構成了新書《姚黃魏紫俱零凋》的主要內容。同時,他更利用自己小說家的筆法去講故事,既有收藏圈的奇聞秘事、家具背後的歷史掌故,還有當今家具收藏市場的投資經驗和技巧。   海巖說,他最初也是瞎買。
  • 最好不要帶錢包看黃花梨
    原名佀海巖,著名作家、企業家、編劇,北京櫚園黃花梨藝術館館主,館內收藏家具800餘件。如果我算一個文化人的話,我覺得能對中國傳統文化做一些力所能及、影響有限、同樣也陶冶自己的事,這(收藏)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選擇。」
  • 海巖:現行規則下寫作興奮點減少 欲出售小說版權
    海巖:原來就是自己喜歡,慢慢地學習木器的知識越來越多的時候,買的量就會增加,就從喜歡變成了收藏。十幾年前我買的第一件,因為我也做室內設計,就對各類家具有興趣,那時候我們單位分房子,就去買家具,那時候流行混搭,沙發旁邊放一個圈椅,大家覺得很新鮮。去香河家具城買中式家具,看上兩個椅子一個茶几,賣一千五我們砍到一千,後來想去河北直接在他們廠裡買。
  • 「京圈牛人」海巖多厲害?馬未都和王朔,在他面前自稱小弟
    不過他們見了一個人,都要尊稱「大哥」,他就是作家海巖。海巖本名叫侶海巖,很多人原本覺得他姓薛(sì),但他本人早就已經糾正過這個字的讀音,確實是念侶(lǚ),可能跟海巖出名之後,有人想伺機攀關係有關。王朔力捧小女友徐靜蕾出演海巖的劇,電影《一場風花雪月的事》就是海巖編劇,趙寶剛導演執導的,讓徐靜蕾出演女主,與姜武搭檔。在最紅火的那幾年,海巖也受到了不少質疑,文學界有的人覺得海巖的小說過於膚淺,沒有更深層次的營養含量。
  • 編劇海巖談文化產業現狀:就是誰腕大誰說了算
    這是海巖對自己的總結,憑藉《便衣警察》、《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等作品擁有無數粉絲的他,近日推出新作《姚黃魏紫俱零凋》。不是廣為人知的刑偵加言情,而是他的一大愛好——收藏老家具。迄今海巖收藏的家具已達800餘件,並建起私人藝術館。《姚黃魏紫俱零凋》中他開講紅木家具的前世今生,並配以150張精美照片,首次曝光私人藝術館的獨家收藏。  記者:新作《姚黃魏紫俱零凋》來自何處?
  • 「京圈牛人」海巖究竟有多牛?馬未都:我見面都得喊大哥!
    「京圈牛人」海巖究竟有多牛?馬未都:我見面都得喊大哥!海巖在我國文化界的地位,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凡是看過青春偶像劇的人,基本上無一例外地繞不開海巖。海巖也因其無與倫比的影響力,被業界稱之為「京圈牛人」或「京圈大佬」。不管怎麼說,都有一個共性就是牛!海巖究竟有多牛?
  • 【閱獨】海巖微博自薦新作《姚黃魏紫俱零凋》
    《姚黃魏紫俱零凋》海巖 著海巖為什麼開始談起了紅木家具? 海巖的明清家具私人收藏不論從數量和質量都冠絕中國當代家具收藏界,只不過由於作家的名頭太響,掩蓋了他收藏家的身份,在這本書中海巖將首次與讀者分享他在紅木家具收藏、投資領域的心得和體會。 一般的收藏類圖書,只是枯燥地從質地、紋理、款式、工藝等內容談起。
  • 黃花梨貴有貴的道理,淺談黃花梨市場調研,以及鑑定方法
    最近有很多初級的藏家,問一哥為什麼黃花梨那麼貴?下面一哥一文為你們解答。一哥去年去了一次海南,看到了黃花梨樹, 一棵樹幹直徑十幾釐米的黃花梨都要生長五十年,您想它能不貴嘛。海南黃花梨非常有收藏價值,家裡有那麼一兩件藏品,可謂是巨大的財富。
  • 海巖:馬未都被故宮邀請鑑定文物,他一看不對勁,轉身就走了
    海巖:馬未都被故宮邀請鑑定文物,他一看不對勁,轉身就走了 馬未都鑑定文物,究竟有多厲害?大家也只是聽說。一直以來,馬未都的文物鑑賞能力被神化了,民間傳的也是神乎其神。海巖作為馬未都的好朋友,對於馬未都的文物鑑賞能力是有切身體會的。
  • 海巖談家具收藏:明式家具地位何以不可撼動?
    中國經濟網編者按:2014年11月17日,嘉德講堂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二層報告廳舉行,此次講座邀請了著名作家、收藏家海巖先生講述明式家具的收藏。海巖  在中國古代器物類中文化中,我認為有兩個門類是世界認同度最高的,瓷器和家具。
  • 20年前黃花梨是這樣賣的
    而越南黃花梨,一般的板材每噸價格約600萬元;寬40釐米左右,較為平整的板材每噸價格在900萬元以上;而寬45釐米左右、較為優質的板材每噸價格則超過1300萬元。2、曾經的海黃愛好者大量購買收藏,一直以來有很多海黃愛好者收藏了不少的海黃原材料。
  • 全球不超過10張的明代黃花梨小書案藏在寧波
    「寧波教育博物館收藏的明小書案,便屬夾榫頭素書案。」明時書房的格局往往較小,所以書案就比較小,這種小書案是明代文人所珍愛的家具之一。在較小的書室內,往往以書桌為中心,或居中擺放,或臨窗設置,小書案是因書房的空間狹窄而產生的。小書案有什麼作用呢?她的功能有兩個:一可使文人墨客站立書寫或側身伏案寫字;二是可以放置筆筒、筆洗、筆舔、筆格、水盂、墨床、印泥盒、鎮紙、書屏等等。
  • 小學四年級學歷的海巖,憑什麼力壓王朔,成「京圈大佬」?
    他就是連王朔和馬末都見了都要喊一聲大哥的人,海巖。相比一直被認定是大佬的王朔,海巖的談吐以及穿著打扮上的差距都能看出差距。白襯衫配黑色西裝,一成不變的寸頭,布滿了稀疏的白髮。一直以來,海巖都是娛樂圈的奇人,身上掛滿了令人稱畏的標籤"編劇之王"、"愛情教父""收藏家""企業家"。。。
  • 大學教師收藏黃花梨,10年變身億萬富翁
    十年間,從100元/500克漲到今天超過2萬元/500克,木中黃金(海南黃花梨)絕對擔綱了「瘋狂的木頭」這齣收藏大戲當之無愧的主角。3噸海南黃花梨木,將全部身家孤注一擲押給了海南黃花梨收藏。「經過粗磨,細磨、精磨後的黃花梨,它的質地溫潤如玉,紋路真的像行雲流水,色澤光亮無比」,那時他對海南黃花梨木已經是愛不釋手,同時大大增加了他的購買收藏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