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北大校長故居串聯成線,推動北大學子遊紹興如何?

2020-12-12 騰訊網

紹興四位北大老校長 只有何燮侯故居尚未開放

北大首任校長何燮侯的故居長期被人居住,直到今天,還未得到有效保護,也無法向遊人開放。3月15日,記者在參加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組織的「三服務」活動時,再次探訪了何燮侯的故居。如何保護好何燮侯故居,故居何時能向遊人開放,成為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此次下鄉「三服務」的一個重點。

何燮侯故居保護

至今難如人意

何燮侯故居

何燮侯的故居位於諸暨市趙家鎮花明泉村上新屋臺門,現由他人居住。上新大屋南跨院的西院,一幢兩間一弄的二層樓房,便是何燮侯先生和其父親——著名的教育家、書法家何蒙孫住過的地方。一個是北大首任校長,一個是著名教育家,因此,何燮侯故居多年來一直受到海內外人士關注。早在2007年,諸暨市已將何燮侯故居列為文物保護點。

在何燮侯故居,記者看到,這裡的門牌上標著「花明泉村107號」,小院內放著樓梯、竹竿等物,顯得有些凌亂。趙家鎮花明泉村黨總支書記何偉忠告訴記者,何燮侯故居現在還有4戶村民和一位何家後人居住,整個故居基本保存完好。

何燮侯故居建於1832年左右,這戶大院不僅走出了何燮侯父子,還有何家的30餘名博士碩士。40多年前,何燮侯二兒子將何燮侯故居賣給了許家人。許家除在樓下加了一點綠漆外,整個上新屋大院雖然破舊,但格局保存基本完好。

10多年前,在紹興晚報和社會各界的呼籲下,破爛不堪的何燮侯故居得到了修復。何偉忠說,何燮侯故居先後修過兩次,但由於有人居住,無法讓人參觀。也正因為房子產權的緣故,故居保護一直難如人意。

在花明泉村,記者還看到了何燮侯父親何蒙孫捐資建造的花明完小,這個2000多平方米的小學,已有100多年歷史。這座古色古香的老建築,有三進,每進都有院落,兩邊為教室,顯得十分氣派。何燮侯故居和花明完小十分珍貴,是花明泉村的鎮村之寶。

何燮侯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與魯迅先生關係密切。1939年,周恩來前往諸暨時,何燮侯是歡迎周恩來到諸暨的代表人士之一。

將北大校長故居串聯成線

讓北大學子來紹成為常態

花明泉村有香榧600餘畝,櫻桃400餘畝,藍莓百餘畝,是趙家鎮種植櫻桃面積最大的村。

該村負責人介紹,他們村除了有北大校長何燮侯這樣的名人,還有武術大家何長海,另外還有保存下來的老式武館。我們期望利用好名人資源,爭創3A景區化村莊。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何俊傑在踏看何燮侯故居、花明完小後表示,保護好何燮侯先生的故居,讓其早日開放,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北大與紹興關係密切,紹興先後有四位北大校長。目前,越城區的蔡元培故居、嵊州的馬寅初故居和現屬餘姚的蔣夢麟故居都已開放,人們可以參觀旅遊,只剩下何燮侯故居還處於封閉狀態。

花明完小

「今年是北大成立120周年,我市成功舉辦了『北大紹興文化周』活動,激起了北大學子看望老校長故鄉的熱情。許多北大學生都表示要來紹興旅遊,看看他們老校長的故鄉和老校長的故居。今年下半年,我市將到北京舉行『紹興周』活動。我們計劃將紹興北大校長的故居串聯成線,推動北大學子遊紹興活動,讓北大學子來紹興成為一種常態。何燮侯故居是紹興重要的名人故居之一,需要當地政府收回產權,加大力度保護。」何俊傑說。

文化和名人故居是鄉村旅遊的靈魂。如何將現有的文化資源轉變為旅遊資源,顯現活力?這就需要保護和利用好名人資源。何俊傑認為,花明泉村如果做好北大校長何燮侯故居的文章,加上村裡採摘遊的優勢,會是一個有活力的旅遊村。現在紹興的3A級景區村莊,都要進一步進行提升,文化才是鄉村旅遊的靈魂,只有文化和生態融合好了,鄉村旅遊才有活力。

保護不好何燮侯故居

紹興人就愧對鄉賢

何燮侯是中國第一批留日學生,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冶金系,1910年獲碩士學位。1906年春回國,任浙江省礦務局技正。他在籌辦京師大學堂時,廉潔自律,深得教職員工的敬佩。國民政府成立後,何燮侯被聘為工商部礦政司司長。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為北京大學,何燮侯任首任校長。後因與當局意見不合,辭職南歸。抗戰時期,他積極參加抗日民主活動,曾兩次被國民黨特務逮捕。1949年9月,何燮侯應邀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出席開國大典。他的父親何蒙孫熱愛家鄉,捐資辦學,在何燮侯出任第一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書「儉以養廉」橫幅勉之。父子倆同為教育家,流下了許多佳話。

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組織人員到何燮侯故居調研

紹興市鄉土研究會副會長何信恩說,在中國著名高等學府中,要數北京大學與紹興的關係最為密切,曾先後主持校政的就有何燮侯、蔡元培、蔣夢麟、馬寅初等,何燮侯為籌備京師大學堂費盡心血;蔡元培開創了一個新時期,被譽為「北大之父」;蔣夢麟繼承了老師蔡元培的事業與傳統;馬寅初使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北大呈現一派百花齊放的新氣象。除四位校長外,不少在中國現代史上彪炳史冊的紹籍人士也與北大聯繫在一起,如周樹人、馬敘倫、許壽裳、陶孟和、朱自清、范文瀾、羅家倫、孫越崎、徐光憲等。儘管學界對何謂北大精神與傳統仍見仁見智,但其核心內容離不開四位校長所極力倡導且身體力行一以貫之的基本理念,其中包括兼容並包,思想自由,追求真理,學術獨立,有教無類,以及胸懷天下,敢於擔當,振興中華等,正是這些,孕育了100年前那場新文化運動,這是現代紹興先賢對中華民族的獨特貢獻。

何信恩介紹,何燮侯一生清正廉潔,參加過開國大典,是愛國愛鄉的一面旗幟。何燮侯故居是原址,完全可以建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紹興增光添彩。何燮侯故居如果保護得不好,紹興人就愧對鄉賢。

何信恩認為,紹興要進一步加強對紹興名人故居的保護力度,充分發揮名人故居的作用,對基層的文物更要加大保護和監督力度。對於北大首任校長何燮侯故居,我們一定要設法保護好,開放好,陳列好,直至恢復原狀。(首席記者 周能兵)

· 歡迎留言哦 ·

↓↓↓↓↓↓

— THE END —

來源 紹興晚報

審 佳銘

紹興晚報∣一個值得關注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四位紹興籍北大校長故居有望串聯,成為北大學子研學遊線路
    北京大學四任浙江紹興籍校長的故居有望串連成線,成為北大學子常態化研學遊線路之一。「今年11月,紹興市將到北京舉行『紹興周』活動,其中一站會到北京大學,計劃與校方商議,將紹興市域內諸暨市的何燏時故居、越城區的蔡元培故居、嵊州市的馬寅初故居,以及現屬寧波餘姚的蔣夢麟故居串聯起來,形成一條文旅線路,與校方合作,推動北大學子遊紹興活動,使一所高校與一座城市通過歷史人文的傳承延續得以更好地對接互動。」
  • 品紹興文化 北大元培學院師生來紹訪蔡元培故裡
    在北京大學121年校史中,有四位紹興籍校長,管理北大時間長達37年。北大與老校長故鄉紹興一直合作緊密,先後共建了北京大學工學院紹興技術研究院、蔡元培故居實踐育人活動基地、北京大學紹興光電信息研究院等。2018年6月,市政府與北京大學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並取得了豐碩成果。
  • 北大校長蔡元培故居,曾被譽為是「學界泰鬥」
    蔡元培故居位於紹興市區蕭山街筆飛弄13號,是一個頗具紹興特色的明清臺門建築;也是中國目前唯一專門介紹蔡元培一生事跡的名人紀念館,紹興故居已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居主要建築有門廳、大廳、座樓,共三進,佔地1856平方米,建築面積1004平方米,磚木結構,花格門窗,烏瓦粉牆,青石板地。門廳三間,坐西朝東,門楣匾額「蔡元培故居」系藝術大師劉海粟所書。
  • 北大任職時間最長校長蔣夢麟故居在浙江開館
    新華網寧波11月23日電 (鄭黎 黃瑞鵬)中國新教育的倡導者之一、北京大學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蔣夢麟,其故居23日在浙江省餘姚市黃家埠鎮華家村後蔣自然村正式開館。蔣夢麟出生於1886年,六歲入私塾,十二歲入紹興中西學堂,1903年進入浙江高等學堂(浙江大學前身)學習,次年中秀才。
  • 看點十足 北大教授幹春松講述他眼中的「北大與紹興」
    2018-03-20 10:14 | 紹興日報「紹興精神融入了北大,北大精神也影響著紹興人的思想,紹興精神與北大精神互相塑造。」3月18日,紹興魯迅中學邀請了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幹春松作「精神追求和文化創造——北大與紹興」的講座,幹春松說,紹興為北大「貢獻」了4位校長——蔡元培、何燮侯、蔣夢麟和馬寅初,紹興的寬容和北大的兼容是一脈相承的!幹春松,紹興稽東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 紹興為北大「貢獻」了四位校長 你都認識嗎?
    2018年5月4日,北京大學將迎來建校120周年紀念日。作為近代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北大走過了風雨兼程的兩個甲子。令人自豪的是,有4位北大校長是紹興人。作為北大精神之父的蔡元培,至今依然是毫無爭議的北大精神奠基者。魯迅對北大的貢獻當數對於北大校徽的設計。
  • 北大校長蔡元培、胡適紀念館建築設計方案解析
    北京大學建校至今,共27任校長,其中蔡元培、胡適在任期間,對北京大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學術繁榮,奠定了北大的傳統和精神,影響深遠。為紀念蔡、胡兩位校長,他們的故鄉浙江紹興、安徽績溪將建紀念館,以下為兩館設計方案。蔡元培紀念館設計:浙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ACRC蔡元培(1868-1940),字孑民,浙江紹興人。
  • 北大校長憑什麼給你們道歉?
    就像大家都知道的,北大校長林建華在北大120周年校慶致辭時,把「鴻鵠(hú )志」念成了「鴻浩(hào)志」,引起大眾強烈質疑。因此校長本人昨天在北大內部發表了題為「致同學們」的道歉信。,畢竟這種「北大校長讀錯常用字後竟然在道歉信裡夾帶私貨」的事情能夠引起所有人的嗨點,是個人都能至少罵一句「堂堂北大校長這字竟然都不認識」。
  • 鴻「浩」之志、「京京」學子……北大校長的笑話不知會不會讓這位...
    一句鴻「浩」之志,一句「京京」學子,把北大校長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很難想像中國最高等學府的校長居然連「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都不知道,這不禁讓我想到了上周在嚴復故居中所受到的震撼。曾幾何時,北大的這位第一任校長培養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人才,又曾幾何時,他翻譯了《天演論》、創辦了《國聞報》,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即使在如今,他所提出的「信達雅」依舊是每個翻譯工作者的標準。真心不知道,今天,嚴復會不會氣的從墳墓中爬出來。在福州三坊七巷龐大的明清建築群中,位於郎官巷的嚴復的故居只能算是很小的一間。
  • 泉州3學子獲「校長推薦」進北大 福建共17人入選
    閩南網1月15日訊 昨天,北京大學福建招生組傳來消息,北大2014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的學生名單出爐,福建省共有17名學子入選,泉州學子有3名,分別是南安一中陳梓賢、泉州七中柯旭瑜和泉州五中張靖宇。他們都是品學兼優、綜合素質全面的應屆高三畢業生。
  • 紹興的兩座山上有兩任北大校長題寫的字 極有價值
    紹興的兩座山上,分別留有兩任北大校長題寫的碑文,一位是許景澄,一位是蔡元培。兩位的手跡雖已在山上「躺」了上百年,其字仍如「虎臥鳳闕」「龍躍天門」,字勢雄逸,熠熠生輝。浙江嘉興人許景澄是北大(京師大學堂)第二任校長。紹興人蔡元培是北大第十四任校長。
  • 飽受爭議 只因他是「北大」校長
    而周其鳳之所以仍然被罵,無非是因為他身上背負的「北大校長」的頭銜。在國人眼中,北大校長不能輕易地說「美國教育一塌糊塗」、不能在領導官員面前「笑」得太「諂媚」(儘管這兩項後來都被證實是斷章取義和誤解),因為北大校長以及北大,身上背負的使命太多太重。
  • 畫說北大|蔡元培校長與北京大學
    他希望首先打破學生將大學當作升官發財的階梯的陳舊觀念,勉勵學生應當為求學而來。 李大釗指導下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也得到了蔡元培的關照,對推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起到重要作用。
  • 北大120年丨原北大校長陳佳洱:我當校長不合適,我是一介書生
    2018年5月4日(今天),恰逢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校慶日,讓我們走近北大人,感受北大「守正創新,引領未來」的校風。▲北大迎來建校120周年校慶 圖據東方IC成府路正對著北京大學東門,人們來往熙攘,北京城「書蟲圈」裡有名的萬聖書園、豆瓣書店,也都位於這裡。
  • 北大校長蔡元培:愛國學者的另一面是鮮為人知的無情殺手
    提起蔡元培,對他最深的印象應當是「教育家」「北大校長」,是當代無數青年學子甚至是學界泰鬥所敬佩的人物。可是就這樣一位散發著耀眼光芒的偉大人物,在耀眼的身份背後,也有著種種不完美。畢竟,在那個清末民初十分動蕩的年代,能夠獨善其身,必定是有鮮為人知的一面。
  • 鴻鵠念成「鴻浩」北大校長道歉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以「大學是通向未來的橋」為題發表演講。在演講中,林建華將「立鴻鵠志」中的「鴻鵠(hong hu)」念成「hong hao」,引發廣泛關注。  5月5日,北京大學bbs上,名為「pku」的註冊用戶發布了題為《致同學們》的帖子,署名「熱愛你們的校長 林建華」。5日晚7點,北大未名bbs官方微信推送了帖子全文,確認是校長本人的致歉信無疑。
  • 北大培文學校到底咋樣 校長面對面對話高三學子
    疫情影響、高考延期都給高三學子帶來了巨大的心理衝擊。為了幫助高三學生克服焦慮、不安的情緒,科學合理安排衝刺階段複習,以良好的心態迎接高考,六盤水北大培文學校執行校長江俊峰分批次,跟高三每一位學生進行了面對面的座談。在座談會上江校長有針對性地給每一個同學做指導。
  • 北京大學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蔣夢麟故居開放
    新華網寧波11月23日電(鄭黎 黃瑞鵬)北京大學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蔣夢麟的故居23日在浙江省餘姚市黃家埠鎮華家村後蔣自然村正式開放。  蔣夢麟出生於1886年,6歲入私塾,12歲入紹興中西學堂,1903年進入浙江高等學堂(浙江大學前身)學習,次年中秀才。隨後他自費留美深造近十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及教育學博士學位。
  • 北大「校長實名推薦制」推薦範圍將擴至全國
    北京大學去年推出「校長實名推薦制」,北大當時表示,此舉旨在進一步推進自主招生改革,探索多樣化人才培養新模式,為不同類型優秀學生的脫穎而出創造條件。但在社會誠信系統尚待完善的大背景下,如何保證推薦過程的公平、公正、公開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一舉措引發不少質疑和爭論。
  • 陳平原:為什麼蔡元培是北大永遠的校長|逝世80周年
    蔡元培,浙江紹興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老北大」精神和學風的奠立自蔡元培始,此後北大曆任校長不乏傑出學者或教育家,但唯有蔡元培有至高無上之地位,被不斷追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