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雪龍」和「雪龍2」號雙龍成功穿越西風帶

2020-12-19 澎湃新聞

乘風破浪!「雪龍」和「雪龍2」號雙龍成功穿越西風帶

2019-11-13 16: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本文內容來源於微信公眾號「觀滄海」。

電話:010-68047618

網址:中國自然資源報微信平臺投稿郵箱:mnrnews@163.com

11月12日下午,「雪龍」號成功穿越西風帶,此次穿越總共花費了3天時間。目前,「雪龍」與「雪龍2」相距僅100海裡左右。

當地時間11月12日上午8時18分,南緯59°15′4″,東經141°54′6″,尚未進入南極圈,「雪龍」號上的考察隊員便見到了此行第一座冰山,提前感受到了南極的特殊風光。

漂浮的冰山。 趙寧 攝

「從各方面來看,科考船此次通過西風帶較為平穩順利。」「雪龍」號船長朱兵說,考察隊抓住有利時機,趕在一個較大氣旋到來之前完成了穿越,船舶遭遇的風浪程度較往年有所降低,因此「雪龍」號能夠以14節~15節的速度,在較短時間完成了穿越。

朱兵說,「雪龍」號此次預計本月24號到達南極中山站所在的普利茲灣內,時間較往年有提前,從目前收到的普利茲灣浮冰區的冰情預報來看,冰情較往年有所降低。

當地時間11日16時49分,同樣在執行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的「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順利駛過南緯60°,完成穿越西風帶,首次進入南極地區,這是「雪龍2」號首次穿越西風帶。接下來兩天「雪龍2」號途經區域海況相對不錯,湧浪將減弱至1.5米~2米。

行駛中的「雪龍2」號破冰船。 劉詩平 攝

不過「雪龍2」號在南大洋又有新挑戰。「雪龍2」號船長趙炎平說,該區域能見度較差,浮冰和冰山遍布,需要駕駛員格外注意和密切觀察。

考察隊常務副領隊徐韌介紹,按照計劃,「雪龍」號與「雪龍2」號將共同在南極中山站附近冰區執行科考任務。「兩船任務各有側重,分工不同,『雪龍2』號主要發揮其破冰優勢,承擔破冰任務,『雪龍』號則承擔後勤保障、物資裝卸等任務。」

自然資源報刊徵訂進行中!

《中國自然資源報》 (含智慧型手機原版閱讀)請直接在當地郵局訂閱,郵發代號:1-22。

訂閱《自然資源通訊》《中國土地》《中國不動產》雜誌請直接匯款到報社,並將訂閱回執連同匯款憑證複印件傳真或發至郵箱 。

傳真:010-68047681

郵箱:bkfx68047628@163.com

不明事宜請與報刊經營部聯繫

聯繫電話:010-68047627 010-68047643 010-68019465

快來訂閱吧

歡迎自然資源系統負責新聞宣傳的朋友加入

申請時請備註「單位+姓名」,核實後入群

歡迎自然資源企業的讀者朋友加入

申請時請備註「單位+姓名」,核實後入群

i自然新媒體團隊

原標題:《乘風破浪!「雪龍」和「雪龍2」號雙龍成功穿越西風帶》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雪龍2」號迎來破冰能力大考,「雙龍」挺進普利茲灣!
    電話:010-68047618網址:www.zrzyb.net中國自然資源報微信平臺投稿郵箱:mnrnews@163.com11月19日上午,「雪龍」號進入密集冰區,厚達1米以上的巨大浮冰成為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前往中山站的第一個攔路虎。面對浮冰,「雪龍2」號身手初顯,為「雪龍」號破開一道順暢的航行通道。
  • 「幸運帶我登上『雪龍2』號」_讀新聞_如東新媒體,如東新聞-資訊...
    一年前,他也曾登上「雪龍2」號,參與執行南極考察任務。近日,回到家鄉如東探親的他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講述他與「雪龍2」號的不解之緣。去年10月9日,我國首次以「雪龍」號、「雪龍2」號科考船「雙龍探極「雙龍探極」,「雪龍兄弟」各有分工,「雪龍」號載貨能力強、航速相對較快,更多承擔物資運輸和補給任務,「雪龍2」號破冰能力強、在前開道,可使卸貨距離南極科考站中山站更近。
  • 這位如東人曾登上「雪龍2」號,執行南極考察任務!
    一年前, 他也曾登上「雪龍2」號, 參與執行南極考察任務。 近日, 回到家鄉如東探親的他接受記者採訪, 講述了他與「雪龍2」號的不解之緣。 去年10月23日,我國首次以「雪龍」號、「雪龍2」號科考船「雙龍探極」模式組織實施笫36次南極考察任務,其中「雪龍2」號為首航南極。
  • 趙炎平:掌舵「雪龍」號 10年跨越30萬海裡
    央視網消息:南極和北極是兩塊神秘的大陸。那裡終年覆蓋著冰雪,獨特的自然條件,讓那裡具有極高的科考價值。每年,我國科學家都要乘坐破冰船「雪龍」號到那裡進行連續的科學考察。為科考破冰船掌舵的是趙炎平,曾任「雪龍」號船長,現任「雪龍2」號船長。
  • 「雪龍」號成功突圍畫面曝光[組圖]
    1月7日,破冰突圍的「雪龍」號在清水區航行。新華社記者張建松攝1月7日,「雪龍」號船頭冰面裂開一條水道。截至北京時間1月7日18時30分,「雪龍」號已衝出重冰區,成功突圍。目前,「雪龍」號正航行在南緯66度45分、東經144度50分的南大洋清水區,海面只有零星浮冰,「雪龍」號以9節的航速輕鬆地航行在海面,繼續踏上環南極洲的科學考察徵程。
  • 吳剛 相伴「雪龍2」號十年,繪「極地科考利器」
    「對我來說,這個場景我設想過無數遍,當時出發試航我也曾多次提醒工作人員,一定要帶上無人機,將這個畫面記錄下來。」中船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科考船設計專家、「雪龍2」號總設計師吳剛說,他對「雪龍2」號實在是太熟悉了,從未有哪艘船像它這樣,佔據了自己人生的整整十年。
  • 如皋黑塌菜登上「雪龍」號!助力北極科考,乘風破浪~
    7月8日上午,一輛裝載50箱如皋黑塌菜的冷鏈車從如皋中皋農產品冷藏基地出發,經過三個多小時路程,最終抵達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早已做好裝載準備。贈送交接儀式「『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即將赴北極開啟新一輪科學考察之旅,我們特地趕來贈送營養豐富的黑塌菜,為極地科考的科學家們提供健康綠色補給,為遠洋科考貢獻長壽之鄉的農業力量。」在贈送交接儀式上,市委常委馬金華深情地說。
  • 面對「魔鬼西風帶」,「雪龍」衝了過去!完成了一場難以置信的國際...
    南極救援中,他和船長王建忠是一對很好的搭檔。王建忠言語不多,也比較內向。他說:「南極救援我們也沒有成功的把握。這裡天氣說變就變,風一來直接就是十幾級,何況我們又走在一個完全陌生的海域。」出發沒多久,「雪龍」號就面臨一個選擇,一個西風帶氣旋中心盤踞在航線上,是直穿還是繞道?
  • 「雪龍2」號完成南大洋普裡茲灣科考作業
    新華社「雪龍2」號12月8日電(記者劉詩平)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隊隊員7日下午在南大洋普裡茲灣北側將布放的浮遊生物垂直拖網回收至「雪龍2」號後甲板,這標誌著「雪龍2」號完成了在普裡茲灣海域的多學科科考作業。
  • 「雪龍」號、雪龍號、「雪龍號」,怎樣書寫是規範的?
    媒體常見的寫法有:   「雪龍」號、「雪龍號」、雪龍號;   「雪龍」船、「雪龍船」、雪龍船;   「雪龍」號船、「雪龍號」船、雪龍號船。
  • 「雪龍2」號大洋科考第一課:克服惡劣環境海上回收潛標
    目前「雪龍2」號和「雪龍」號已經各奔東西,「雪龍2」號已經駛出了中山站外圍的固定冰區域,來到了南大洋的普利茲灣開始大洋科考。目前,大洋考察隊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收回兩年前布放的潛標。「雪龍2」號剛剛駛出中山站外圍的固定區域,來到一片清水區域,這裡有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時布放的潛標。「雪龍2」號首席科學家 何劍鋒:這幾套回收的標,已經進行了兩年,所以說我們今年必須把它回收。潛標主要是它布放在水下,主要是為了防止冰山對它的破壞作用。
  • 隨「雪龍2」號再赴南極的還有這個「大傢伙」,到底派啥用場?
    10日,中國第37次南極考察隊搭乘「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從上海出發,執行南極考察任務。本次考察計劃航程3萬餘海裡,預計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此次隨「雪龍2」號一起出發的,還有一個「大傢伙」——一臺專業的龍舟測功儀,它將陪伴南極科學考察隊,用於隊員們的體能專項訓練。說到這裡,你可能不知道,在這支科考隊裡還藏著一支「龍舟隊」——指向南極龍舟隊。這支龍舟隊不一般,全部由極地科學家、「雪龍」號船員組成。
  • 中國第36批南極科考隊駕駛「雪龍2」號在普裡茲灣進行科考作業
    近期,中國的破冰船「雪龍2」號就正好在南極附近進行科考。 當科考隊員將船開到一處浮冰後,就連3隻帝企鵝也充滿好奇地趕來圍觀「雪龍2」號,約半個小時後,才心滿意足地跳入海中離去。這對於「雪龍2」號的南極之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 城事|十年寒窗迎考:我國自製「雪龍2」號即將開啟南極首航
    【首艘自主建造「雪龍2」號正式交付】7月11日是中國「航海日」,我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在上海正式交付,即將開啟南極首航。「雪龍2」號是世界上第一艘採用船艏、船艉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具有連續破1.5米冰加0.2米積雪的能力,可突破極區20米當年冰冰脊,滿足無限航區包括極區航行和作業的需求。【首艘自主建造「雪龍2」號正式交付】駕駛艙內景。設計建造這樣一艘全新的極地科考破冰船,歷經整整十年。
  • 雪龍「網事」:極地人的共同記憶
    隊員們每天一有時間就會微信跟家人溝通,而「雪龍」號區域網上也每天更新相關新聞,讓隊員們及時了解國內情況。船上便捷的網絡方便了隊員們與同事、家人的聯繫,也提高了南極科考的幸福指數,這讓很多「老南極」感慨萬千。一般來說,一次隨船的南極考察需要半年左右時間,作為極地人和其家屬,最先需要忍受的就是長期的分離。
  • 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乘「雪龍」號啟航
    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乘「雪龍」號啟航 2017-11-08 16根據航行計劃,「雪龍」號出發後,第一航段將以15節的航速晝夜不間斷航行,約18天後抵達紐西蘭基督城進行補給。隨後一路南下,直奔位於羅斯海西岸的恩科斯堡島。在那裡,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將為中國建設第5個南極考察站做前期準備工作。
  • 自然資源部海洋二所完成「雪龍2」號科考設備海試航次
    據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消息,6月27日,該所完成了「雪龍2」極地科考船科考儀器設備海試航次。據悉,「雪龍2」號新配備的240道電纜的海洋數字地震系統、2臺20立方/時的空壓機和4000米級遙控無人潛水器等是我國極地科考裝備的重大提升,該所參航隊員完成了震源收放試驗、震源激發試驗、震源特性檢查和綜合導航聯機試驗,成功採集了260 km的多道地震數據,經檢驗,多道地震系統性能符合預期指標。
  • 習近平慰問中澳南極科考人員並考察中國「雪龍」號科考船(多圖)
    一天的行程:上午和寫信的小學生種下友誼之樹,下午……雪龍號!感謝小藍天友情贊助哦!」照片中,習近平已經攜夫人彭麗媛登上「雪龍」號。「雪龍」號是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也是中國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1994年10月首次執行南極科考和物資補給運輸以來,「雪龍」號已先後11次赴南極,至2012年已5次赴北極執行科學考察與補給運輸任務,足跡遍布五大洋,創下了中國航海史上多項新紀錄。10月31日,「雪龍」號正式從上海起航,開啟了第31次奔赴南極之旅。據澳大利亞媒體報導,登上「雪龍」號前,習近平下午的行程還包括沿霍巴特的海濱遊覽。
  • 中國將自主建造首艘極地科考破冰船助力"雪龍"號
    它是能滿足南北兩極海域航行和綠色環保的要求,這樣一來「雪龍」號就不是單兵作戰了。新華社報導說我國新建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將與「雪龍」號一起完成實施南北多學科的綜合考察任務。據悉,目前我們國家服役當中的只有「雪龍」號一條破冰船,對於南大洋和北冰洋的考察非常不夠。  建立南極崑崙站之後,所有的隊員和車輛裝備是先要從中山站集結,通過雪地車的方式拉往南極冰蓋最高點,行程是100多公裡。
  • 在「雪龍」號上聽「老南極」憶當年
    隨著「雪龍」號一路南下,船上的科考隊員已經逐漸適應了海上的生活。大伙兒的胃口越來越好了,由剛開始暈船吃不下飯,到現在餐廳幾乎剩不下飯菜,如果碰上牛肉麵、糖醋排骨等「爆款」,基本上在半個小時內就會被隊員們「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