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書法作品主要由主題內容、落款和蓋章三個部分組成。在書法裡,蓋章也叫鈐印,是完成一幅書法作品的最後一步。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蓋上印章之後,主人公就會露出大功告成的笑容了。
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古代書法作品都會蓋很多印章,其實這些並不是作者自己蓋的。有些是後人蓋的收藏印,比如最喜歡在別人作品上面蓋印的乾隆皇帝,就把《蘭亭集序》蓋的滿滿當當的,如果他不是乾隆皇帝,這幅作品大概率就廢掉了。
下面就介紹一些關於蓋印章的小知識,讓蓋印可以為書法作品錦上添花!1、一幅作品一般蓋兩方印,一方啟首印、一方姓名印,一般印不過三。
2、印章的大小一般會小於落款字體的大小。
3、印章一般分為陰文印和陽文印。陰陽文作為名章蓋印時,應保持「上陰下陽」的蓋印原則,並且名章在上,字號章在下。
4、鈐印的位置是否合適取決於落款位置的高低。款字位置高時可同時鈐姓名印和字號印,款字位置低時,只鈐姓名印即可。
一是引首印對正文第一行的疏密有調節作用。如果正文第一、二字之間緊密,可以調整到二、三字之間鈐引首印;如果第一行上下不齊,可以通過第二個引首印予以調節,但第二個引首印最低不能低於第一行的中間位置,稱為腰章。
二是姓名印、字號印調節作用更強。尤其在落款位置不合適時,印章可以起到補充作用,實現錯落留白的目的。
比如下面啟功先生的作品,印和書法作品渾然一體,相得益彰。
引首章
引首意為題款二三字的右側,所以稱之為「引首」,一般多為長方形、橢圓形、葫蘆形等。內容嚴格來講應該同作品的內容相契合。一般可包含齋號章、雅趣章、年號章、月號章等等。
閒章
閒章一般作為「補白」使用,多指除了姓名、齋號等等名字之外的印章,內容多為雅趣吉語、詩句、勸誡之言,一個人閒章的內容和運用也是一個書家雅趣的最好體現。引首章、壓角章、鑑賞章等等都屬於閒章的範疇。閒章一般不宜過大,多為小印,內容宜少而精。
名章
一般指姓名章,可陰可陽。書家多有字號,這時注意蓋印應當「上陰下陽」的原則。姓名章忌用隨形印刻制,姓名章、齋號章多為方章。
如何蓋印?
蓋印的時候要選較好的印泥,忌用辦公印油。蓋印的時候一般需在宣紙的下面墊一塊較硬的紙板物,或者用專門的印墊,為了防止印章蓋歪,也有書法家會選擇用印規蓋印。
▼▼▼
加小黑老師微信,解鎖更多書法知識
編輯:Chris | 校對:小白老師 | 審稿:趙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