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居家居士善信如何奉道修行

2020-11-30 度世三道

福生無量天尊!

諸位居士、善男信女,你們好!

居家信士要如何修道奉行呢?這也是大家想了解的問題,我們現在就對此問題做一些講釋。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比較快,居家信士要注意養生,愛惜自己的身體,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才能為家庭和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逢初一、十五,最好吃齋。如果能夠吃素,也很有利於養生與積福。

居家信士在家裡也可以虔誠供奉神明,如太上老君、王母娘娘、玄天上帝、張天師、關公、土地公等。

居家信士由於家庭和工作的原因,不能像出家修道人那樣,有系統的修行。那麼要如何去做呢?可以持誦祖師經典;如《道德經》、《清靜經》、《玄門早晚功課》等;持念天尊聖號;如"玉皇赦罪天尊"、"三元赦罪天尊"、"太乙救苦天尊等"。持誦祖師經典、持念天尊聖號,可以獲得祖師的護持,積累福德。和家人相處,一定要和睦慈愛,清靜正一,共同修行,締造幸福。

逢初一、十五、祖師聖誕的時候,可以選擇時間去道觀裡朝禮聖真。朝禮之前的晚上,要齋戒沐浴,清潔身心,持齋吃素。入觀之前,要注意著裝,不能穿的太暴露。女居士不要穿短裙、短褲。男居士不能打赤膊,穿拖鞋。在大殿裡禁止抽菸,儘量不要對著神像拍照,去朝禮時可攜帶貢品供奉,結三界福緣。

敬香禮神後,要抱拳稽首,行三拜九叩大禮。道教宮觀裡供奉的神明,稱為天尊、祖師。如果有道長敲磬的時候,叩拜完畢後,給道長抱拳行禮,以表謝意。去宮觀裡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掃清潔,印經塑像等功德,虔心護持祖師道場。

見到道長,抱拳行禮時,稱念「福生無量天尊」。有的居士對道教希望有更為深明的了解學習,想要跟道長請教的,抱拳行禮後,不論男女修道人,都稱「師父」或「道長」。相談的時候,要言行有禮。道教有三不問,一不問年齡;二不問籍貫;三不問俗事、是非。

居士之間,要互相尊重和包容,稱呼對方為師兄,沒有大小分別。可以互相交流修行心得,有難處時要盡心合力幫助。不可閒論是是非非,破壞修為。

逢犯太歲或需祈福超度的時候,可以去宮觀裡,經由道觀內的高功舉行道場來祈告神明賜福化解。

奉道居士,還可以擇機緣去朝拜仙山洞府,祖師道場。如江西龍虎山、三清山;山東嶗山、四川青城山,五嶽聖山等。洞天福地,名山仙府,靈氣匯聚,神仙護持。虔誠朝拜可獲神仙加持,廣結仙緣。

仙道貴生 !無量度人!

相關焦點

  • 初入道門的居家信士,該如何奉道修行?
    很多信眾對如何在家修持都比較疑惑,畢竟有各種各樣的瑣事,不能像廟裡的道長一樣,每天都沉浸在濃濃的道教氛圍裡。其實,在家修持,從本質上講和住廟道士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上和生活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今天就來說說,對於在家的居家信士如何修道奉行呢?
  • 家壇供奉儀軌|善信居士家中如何供奉神像?
    花神宮的鄭道長是道末的好友,對道教的儀軌有相當的研究,特別對散居住家的道士、居士、善信人等的修持法門有著更深刻的見解。今年辭師時,道末身著的得羅道袍便是鄭道長所贈,法衣的規制及裁剪俱為上乘。接下來,我會將幾個重點再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方便於家中供奉神像的各位善信及居士;後續再有機緣,道末會為大家再錄製一個詳解版的視頻...我們要了解到最重要的一點:神像的存在,是為了不斷升起我們恭敬心,不斷提醒我們精進努力。
  • 《雜阿含經》中的居士修行方法
    在四部《阿含》中,它屬於現存最早出現的基本經典,是佛教經論、教理的母體,古德判為「純屬第一義悉檀」。經文短小,語言樸拙,主旨鮮明。研讀此經,可以準確把握四諦、十二因緣、三十七道品法的真實含義,依之趣向解脫。在這部經中,佛也講述了居家生活應該遵循的一些原則以及居士修行的種種方法。這些內容,對於今日修習佛法的居士來說,或許不無啟發。
  • 道教:居家如何修行,修行應習誦哪些經書?
    出家修行,是很多慕道之士嚮往的生活方式,然而由於各種原因的限制,迫使我們不得不放棄這樣的想法,那麼居家該如何修行呢?答:習誦經書。工作之餘,在家可以利用空閒的時間習誦經書,這樣就是很好的居家修行了。習誦經書就是修行嗎?
  • 在家居士該如何修行
    我們可以看維摩詰居士講的,他把父母比作是善知識,把妻子丈夫比作是同修道友,把子女比作成眾生。實際上維摩詰居士也是在家進行「出家」修行,也是這樣。在家修行還得多放生……做很多事情,先說這幾點。按成佛的標準修在家居士如何持戒修行?應該不要把自己看成是「在家居士」。
  • 「正一派」為何要以「正一」為名
    作為一個正一道士,我們就首先應當了解「正一派」為什麼要以「正一」為名?也就是要了解「正一」的內在含義。我們知道,道教有兩大宗派,正一派從老祖天師立教開始,全真派從宋元之際的王重陽祖師開始。可能很多人會說,這只是兩個道派的名稱而已,也就是兩個名字而已,並不一定有什麼內涵。其實不然,這個名稱就包含著我們所追求的意義。「全真」追求的是「真」,要「全其真」。
  • 「正一派」的「正一」到底是什麼意思?
    小虎作為一個正一道士,今天就要帶小夥伴了解一下為什麼我們「正一派」要以「正一」為名,也就是要了解
  • 在家居士如何持戒的修行方法
    改過為不造一切惡業,可得離苦的果報;遷善為努力一切善業,可得幸福的果報。如果只求離苦得樂而不從身心行為方面切實改過遷善,便與常情常理的因果定律相違。持戒篇作為在家居士,一定要做到持戒清淨。把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好好攝持住,心不要散亂,就有利於定心的穩定。
  • 道教「正一派」詳解
    道教正一派是主張在家裡修行,在家裡修行比出家修行要付出的更多,面對的考驗也更多。真正能夠入山出家專事修行的人是很少的。現實中,有善道者在家供奉聖象,修行道法。這些修行的人或因孝敬父母,或因撫養幼小,或因忙於生計,或因塵緣未了等等原因只能在塵世中修行。
  • 佛家五戒,居家居士怎麼能夠做到
    佛家五戒,居家居士怎麼能夠做到師兄先去布施,布施行福修的有基礎了,升起持戒心其實很簡單的。譬如富人不容易偷,有愛的人不容易恨,有地位的人不容易傲,有智慧的人不會去做壞事,所以修行修行,一開始都是把布施持戒放在一起說,而不是布施不持戒,或者持戒不布施。
  • 傳度,授籙——正一派道士的修煉階梯
    目前,道教分為全真和正一兩個主要派別,同為大道弟子,修行的方向相同但相互間還是有些許細微區別的,例如在修行過程中頒撥法職等重要環節上,正一派道士需要傳度,授籙,而全真派道士則為冠巾和受戒。近日,正一祖庭龍虎山天師府正在舉辦戊戌年內地正一派道士初授籙活動,今天小編就和朋友們簡單聊聊正一派的傳度和授籙。
  • 在家人應該如何修行? 看看佛陀時代的第一居士
    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01佛化家庭的最早典範維摩詰居士是大乘佛法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薩,堪稱是佛陀時代第一居士。維摩詰,意譯為淨名、無垢,意思是潔淨,沒有染汙的人。他曾於過去劫中承事供養無量諸佛,深聞法要,契入不二;他勤於攻讀,虔誠修行,能夠處相而不住相,對境而不生心,得聖果成就,被稱為菩薩。
  • 居士、道士、法師、方丈:道教的弟子是如何分類的?看完明白了
    然而在道教文化中,道教的弟子其實不僅僅是「道士」這個稱謂,除此以外還有「居士」、「法師」等等。本期就簡單為大家介紹不同稱謂的區別。居士居士簡單來說就是居家修行的人士,像唐代著名的大文豪李白就號稱「青蓮居士」。雖然一心向道,但是由於家庭、事業等原因,不能出家,因此選擇在家裡修行。既然是邁入玄門,居士需要奉行「三皈五戒」。
  • 如何成為正一派道士?
    眾所周知,很多信仰道教的朋友對成為一名愛國愛教的正一派道士充滿了嚮往。和全真派不一樣,正一派不僅可以在家修行,而且戒律也寬鬆很多。那麼,怎麼成為一名正一派道士呢?首先,你得先皈依道教,成為居士。所謂皈依,其實就是皈依道教的三寶。
  • 在家人應該如何修行?看看佛陀時代的第一居士
    他曾於過去劫中承事供養無量諸佛,深聞法要,契入不二;他勤於攻讀,虔誠修行,能夠處相而不住相,對境而不生心,得聖果成就,被稱為菩薩。 維摩詰居士的妻子貌美,名叫無垢,有一雙兒女,兒子名為善思童子,女兒名為月上女,皆具宿世善根。一家四口,平日以法自娛。當善思童子還在襁褓中時,即能與佛及諸大弟子問答妙義。
  • 佛教:居士應當如何修行?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多以為「居士」這個名稱,是佛教稱呼在家男女信徒的專有名詞,其實不然。在佛教的原始聖典中,尤其是在律部之中,居士乃是俗人的通稱,梵語稱為迦羅越,不論信佛不信佛,凡是居家之士,便可以稱為居士。男的稱居士,女的稱居士婦,是對已婚俗人的通稱。
  • 問道天師府,正一派授籙略談
    清淨/無為/自然 一個專注服務於修行人的平臺 《雲笈七籤·明正一籙第三》載:「籙者,戒錄情性,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從凡入聖,自始及終,先從戒籙,然後登真」、「籙三天妙氣十方神仙靈官名號,與奉道之人修行」;「生無道位,死為下鬼」。 《三洞修道儀》載:「授正一籙後,方可以為人章醮,為帝王封署山嶽,闢召妖毒,朝拜星辰」。
  • 修行這些事|道教居士在家如何修行?
    有很多居士弟子皈依後,也只是多了一個皈依的證書,並不知道在家應該如何修行?下邊,小編跟大家一起分享道教居士在家如何修行,不當之處,歡迎指正。一、修齋道人持齋,著重於對自身過往行為的懺悔,能意識到既往之過咎,又可生起對天地眾生的慈悲之念,於是雖然稱持齋,已是在修行了。誦經、禮懺、祭煉、建醮等一切法事,都包括在修齋範圍之內。
  • 道教正一全真基礎知識,新一波防騙文
    正一派道士一般居家修行,可娶妻成家立業、茹葷、飲酒;正一派道士主要以符籙齋醮、祈福禳災、降邪驅鬼、超度追薦為主要宗教活動。「正一」寓意「正以治邪,一以統萬」、「真一不二」。 全真派道士要求出家住觀修行,不娶妻,不茹葷,不飲酒,以「三教圓通」、「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故名「全真」;其修煉主旨是清靜無為,去情去欲,修心煉性,養氣煉丹,含恥忍辱為內修「真功」,以傳道濟世度人為外修「真行」,功行兩全,證聖成真,謂之「全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