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描寫了自1933年到1945年,被稱為「第三帝國」的納粹德國迅速興起又急速覆亡的歷史。作者威廉·夏伊勒以親身經歷與採訪手記,結合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繳獲的大量秘密文件與紐倫堡審判席上的供詞和證言等,全景式描繪了納粹德國的歷史。自英文版出版以來,《第三帝國的興亡》已在全世界暢銷60年,累計銷量近千萬。
2020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譯林出版社在此時獨家推出了增訂版。
8月16日,作家、歷史學家張明揚與作家、書評人維舟做客上海書展,圍繞經典譯林版《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與讀者分享了閱讀感悟。
張明揚首先介紹了本書作者的傳奇經歷。威廉·夏伊勒是著名記者、作家、歷史學家,他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歐洲工作、生活了十幾年,親眼目睹納粹德國興起和衰亡的全過程,並曾深入波蘭、法國前線,直接從戰地發回第一手資料。《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便是他結合親身經歷與戰後繳獲的大量德國原始檔案創作而成的。
維舟也指出,鑑於作者夏伊勒的職業特性與寫作風格,本書閱讀起來特別給人以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從希特勒的誕生寫到德國投降,描繪了許多重大決策和重要行動的制定過程與行為細節,生動塑造出英國首相張伯倫與邱吉爾、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德國反對派軍官領袖施陶芬貝格、德國高層戈林和戈培爾等一大批地位、性格迥異的人物,不僅忠實還原了歷史事件,更對人性的各個層面進行了展示與挖掘。
兩位嘉賓還介紹了本書在國內的出版過程。
上世紀60年代,《第三帝國的興亡:納粹德國史》中文版由著名翻譯家董樂山領銜翻譯。譯者團隊在沒有太多現代化輔助工具的時代,憑藉強大的語言功底與淵博的知識儲備出色地完成了翻譯工作。最終這部經典著作的經典譯本成為許多高校英語系的翻譯輔導教材,並成為國內史學通識讀本,廣受讀者好評,在知識界、思想界產生了持久影響。
張明揚還特別提到譯林出版社對《第三帝國的興亡》全新增訂版所做的新加工,如對照英文原版重新校訂譯文,針對全書三千多條人名、地名,按照通行的譯名法則進行修訂,還補充近200張珍貴歷史照片和大事年表等輔助資料,圖文對應,全景式展現真實的歷史場景,更能使人沉浸其中。
譯林版《第三帝國的興亡》自6月推出以來,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並獲得了很好的市場反響。
現代快報記者還從該社獲悉,威廉·夏伊勒的另外兩部代表作,《柏林日記:二戰駐德記者見聞》與《第三共和國的崩潰》將於今明兩年陸續出版,為該社歷史版塊的現當代史部分增加兩塊重要的拼圖。
出版社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