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修車時,尤其是換輪胎後,經常會有師傅跑到身邊說給你做個動平衡和四輪定位吧?緊接著又是一套花言巧語說做了怎麼怎麼好之類的。對於懂一些車的人來說還好,可是如果是汽車小白就要蒙圈了,既然人家專業的師傅都說需要做那就只能聽信他人做了,於是乎就要面臨多消費的狀況。但是做動平衡和四輪定位又不像是貼膜換輪胎能直接看出來,如果車子之前是沒什麼問題的,即使做了,在開車時也感覺不到。所以,為了讓大夥避免一些無畏的消費,缸哥今天就來普及一下有關動平衡和四輪定位的知識。
動平衡
首先來說說什麼是動平衡。汽車的車輪是由輪胎、輪轂組成的一個整體,但由於製造上的原因,使這個整體各部分的質量分布不可能非常均勻。當汽車車輪高速旋轉起來後,就會形成動不平衡狀態,造成車輛在行駛中車輪抖動、方向盤震動的現象。因此汽車動平衡可以理解為車輛行駛時車輪之間的平衡,一般來說就是加裝平衡塊,校正車輪各邊上的平衡。其實也就是通過平衡車輪配重,從而使輪胎處於同心運動。
什麼時候需要做動平衡?
在這個問題上,給大家總結了三點:1、當高速行車時,車身、方向盤開始抖動時。前一段時間缸哥借了一臺試駕車就出現了這個問題,當速度一上90,車身就開始抖動,其實就是動平衡沒做好。
2、更換新輪胎時,只要更換或者維修過輪胎和輪轂,都需要做動平衡。所以,在換輪胎時如果師傅說給你做動平衡那是對的,不過話說回來,這是他的本職工作,換完輪胎就應該做動平衡,如果他不給你做或者以此要求多加錢的話,建議你下次換一家店。
3、在做常規保養或者輪胎因為使用年限長後,需要做動平衡。常規保養很容易理解,而使用年限較長的輪子可能因為之前已經做過動平衡,在使用期間「配重平衡塊」脫落就會導致輪子配重平衡失衡的現象出現。
四輪定位
四輪定位又稱車輪定位,其包括前輪定位和後輪定位。前輪定位包括主銷後傾角、主銷內傾角、前輪外傾角和前輪前束四個內容。後輪定位包括車輪外傾角和逐個後輪前束。四輪定位是通過調校輪胎和轉向、懸掛等各部件的幾何角度,保證輪胎與地面的緊密結合,從而達到使汽車保持穩定的直線行駛和轉向輕便,並減少汽車在行駛中輪胎和轉向機件的磨損的作用。
什麼時候要做四輪定位?
1、 更換或者維修過懸架、轉向系統後。如果不做四輪定位,底盤系統各部件間的角度精密度可能會出現偏差,如果四輪定位不準確,會過度磨損車輛底盤系統。
2、 如果車輛出現直線行駛跑偏、轉向精密度變差和啃胎等現象時,需要做四輪定位。
看到這裡你應該對動平衡和四輪定位就清楚的差不多了。總的來說,雖然兩個都對汽車行駛的穩定性、安全性和燃油消耗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但動平衡屬於保養範疇,凡涉及到動輪子的項目都需要做動平衡;而四輪定位屬於維修手段,如果沒有出現需要做四輪定位的情況,輕易不要做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