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淡(深度好文)

2020-12-11 騰訊網

來源:儒風大家(ID: rufengdajia)

淡,才是人生最本真的顏色。

蘇軾說:平淡乃絢爛之極也。

品過人生的苦辣酸甜,淡,是人生最真的滋味。

01

淡,是君子的交情

好的關係,不必刻意。

那些需要費盡心思去討好的人,也不會在你生命中停留太久。

能夠讓我們卸下偽裝,淡然與之相處的,才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真交情。

蘇軾交友遍布三教九流,其中最著名的要數佛印和尚。

蘇軾本是瀟灑不羈的才士,佛印也是不受佛門清規戒律約束的禪僧。

佛印擅長詩文、書法,尤其喜歡收集奇石。

赤壁山下的江水中,有許多玲瓏剔透的彩色石子,兒童在江邊嬉水時總能撿到幾顆。

蘇軾便拿糕餅,向兒童換取「奇石」,再一本正經地當做禮物贈與佛印,為此還專門寫了一篇《怪石供》。

每當蘇軾到金山拜訪佛印,佛印也會事先燒好豬肉來款待他。

有一次,佛印準備的豬肉被人偷吃,蘇軾又以詩來調侃佛印: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蘇軾與佛印這般真性情的友誼,總是讓人感到格外暢快。

正如晉人阮籍所說:「禮豈為我輩設耶?」

02

淡,是人生的底色

蘇軾被貶黃州後,跑到夜市去借酒消愁。

在夜市裡,蘇軾不小心撞到一個壯漢。

那壯漢一拳把他打翻在地,叫罵道:「你算個什麼東西,也敢撞我!」

顯然,壯漢並不知道眼前這個醉醺醺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才子蘇東坡。

蘇軾倒在地上,忽然之間就想開了,他大笑起來。

回到家後,他寫信給馬夢得說:「自喜漸不為人知。

當他是才子時,全天下的人都爭搶著想要結識他,他也常常不給別人好臉色。

等到淡出人們的視野,鄉野市井再無人認識他,蘇軾的內心反而開始變得輕鬆。

正如楊絳所說: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名利附加在你身上的光環,足以遮蓋生命原本的色彩。

唯有淡,才是人生最本真的顏色。

03

淡,是生活的滋味

人生有順逆,天氣有陰晴。

世事如同過眼雲煙,看似波瀾壯闊,實則風淡雲輕。

那些轟轟烈烈的故事,都只是一時狂歡,而非人生的常態。

人總是在福中不知福,直到有一天嘗到了苦,才對比出以前日子的甜。

所以甜中總有苦,福中總有禍的人,最能感受幸福。

蘇東坡的一生,都在世事波瀾中,體驗著人生的苦辣酸甜。

21歲科舉出仕,22歲失去母親,30歲失去妻子,31歲失去父親,42遭遇烏臺詩案,49歲兒子夭折,50歲又被召回京師,60歲又被貶謫,終於在66歲,走到了他生命的盡頭。

嘗遍人生百味,他終於看清了世事、看淡了得失。

飯菜能吃就好,房子夠住就行;不圖大富大貴,只求一世平安。

古人云:

薄酒可以忘憂,醜婦可與白頭。

徐行不必騎馬,稱身不必狐裘。

無禍不必受福,甘餐不必食肉。

唯有平淡,方能長久。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相關焦點

  • 淡(深度好文)
    擁有淡泊從容的一生,首先要明確以下7點:01 淡名《菜根譚》中說: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大文豪蘇軾便是這樣一位看淡聲名的脫凡之人,他一生多次歷經貶謫,從眉山到開封,從開封到杭州,再到黃州,惠州,儋州......從富饒之地,到荒涼嶺南,換了別人早就崩潰了,但他卻一直保持著曠達的心態。
  • 蘇軾與黃庭堅:真正的交情,一定是素與淡
    蘇軾一見,大為欣賞,「這世上真的好久都沒有出現過這樣好的作品了。」大腕就是大腕,話一出口就是熱點,就這樣黃庭堅就這樣從小透明成了文壇網紅。還附上了專門寫給蘇軾的兩首詩,及《上蘇子瞻書》一文,來訴說自己長久以來的崇拜之情,和偶像變成知己的那種欣喜。
  • (深度好文)
    (深度好文)原來,以貌取人很公平!(深度好文)原來,以貌取人很公平!(深度好文)原來,以貌取人很公平!(深度好文)原來,以貌取人很公平!(深度好文)原來,以貌取人很公平!(深度好文)原來,以貌取人很公平!(深度好文)原來,以貌取人很公平!(深度好文)  點擊進入,更多精彩!原來,以貌取人很公平!(深度好文)原來,以貌取人很公平!
  • 人生亦如吃飯,還是「淡」點好!
    何為「淡」?《說文》中講:淡,薄味也;《管子·水地》裡說:淡也者,五味之中也;《漢書·揚雄傳》中講:大味必淡;《禮記·表記》中說:君子淡以成。時下很多人都提倡:膳食要少油少鹽少糖,意思是說吃淡一點好!人生亦如吃飯,還是「淡」點好!當一個人悟透人生的興衰成敗之後,自然會萌生那種「看盡人間興廢,不曾富貴不曾窮」的淡泊心境和無謂得失的淡泊情懷。可要是悟不透呢?悟不透就學!試著做到以靜養心,寧靜從容,豁達超脫,不為眼前名利勞神,保持真實自我,坦誠面對自己、面對世界,慢慢進入人生更深遠的境界。
  • 蘇軾喜竹「寧可食無肉」 文同繪竹「胸有成竹」
    文同與蘇軾是表兄弟,也是摯交好友,他經常坦言:世無知己者,唯子瞻(東坡的字)識吾妙處。東坡也公開表示:與可於予親厚無間,一日不見,使人思之。值得一提的是,兩人也同樣喜歡竹子,擅長繪竹,傳出過許多佳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成語「胸有成竹」。在陝西洋州(今陝西省漢中市洋縣)任知州時,文同經常到城北的篔簹谷,因為這裡竹子眾多,「自謂偷閒太守,人呼竊綠先生」。
  • 淡!---
    品過人生的苦辣酸甜,淡,是人生最真的滋味。好的關係,不必刻意。每當蘇軾到金山拜訪佛印,佛印也會事先燒好豬肉來款待他。當他是才子時,全天下的人都爭搶著想要結識他,他也常常不給別人好臉色。唯有淡,才是人生最本真的顏色。
  • 淡看人生,學會珍惜(深度好文)
    冷靜,安然若素;一切都如往昔,看得淡了,生活自然就與眾不同了,生命的真諦亦如此般。別讓一次錯過,變成一生錯過,別把真心愛過,變成曾經擁有。心別太累,學會解脫自己,愛別太深,學會放過自己。
  • 文同畫的墨竹,蘇軾也自嘆不如
    紀念「胸有成竹」的主人公誕辰1000周年,古代墨竹代表作集結浙博  文同畫的墨竹,蘇軾也自嘆不如元  柯九思  清閟閣墨竹圖軸  故宮博物院藏  宋  文同  墨竹圖軸(局部  「胸有成竹」出自蘇東坡名作《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說的是畫家文同畫竹的故事,文同,字與可。  自公元1018年至今,文同誕生1000周年。為紀念這位畫竹高人,去年起,浙江省博物館一直在籌備一場大展,關鍵詞便是「竹」。  在中國人的墨竹史上,北宋的文同和蘇軾,這兩個名字最有分量。他們開文人寫意墨竹之先河,讓寫竹成為一件寄託高潔性情的雅事。
  • 蘇軾與文同:
    文同,字與可,四川梓州永泰(今鹽亭)人,年長蘇軾19歲。嘉祐年間,文同與老蘇共事密閣,關係密切。他與蘇軾雖未相見,卻因老蘇和蘇轍,二人心生嚮往。治平元年(1064年),蘇軾在鳳翔任籤判,文同守孝後回京路過鳳翔,二人終於相見,留下美好回憶。蘇軾讚美文同「忠信而文」「志氣方剛」;文同則感嘆與蘇軾「一見初動心。」此後二人詩文往來,一別六年。再會京城,他們欣喜不已,幾乎日日相聚。
  • 《上新了·故宮》| 鄧倫聶遠李沁深度探索蘇軾特展
    鄧倫聶遠李沁深度探索蘇軾特展 郭京飛神還原《赤壁賦》情境  國際在線消息:故宮博物院集中國古代建築與文物收藏之大成,這些有形的存在留給我們的不僅是親眼目睹的歷史,更是精神上的溯源。本周六《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三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聶遠、李沁將深度探索「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共同揭秘蘇東坡的生平,同時郭京飛也將驚喜參與場景復現,「神還原」《赤壁賦》的壯闊情境。
  • 從人生之「淡」到書畫之「淡」——「淡」的美學精神
    可以肯定,這種觀點也影響到了蘇軾。「淡」之光大於書畫美學,蘇軾居功至偉。蘇軾在《書黃子思詩集後》中言:「予嘗論書,以為鍾、王之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至於詩亦然……獨韋應物、柳宗元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非餘所及也。」又引述司空圖詩論曰:「梅止於酸,鹽止於鹹,飲食不可無鹽梅,而其美常在鹹酸之外。」「鹹酸之外」即是「淡」。
  • 淡看花落,輕指瓣香(深度好文)
    小村莊漂泊於思憶的湖水中日漸泛黃,淡去了顏色,也淡去了記憶。偶爾,我會輕挽足疆漫步於往日繁盛的小村莊。餘嘆,今非昔比,而今的小村莊已然面目全非。四處滋長著荒菲雜楣,曾經洋溢歡聲笑語的小巷,曾經鍋碗瓢盆鏗鏘肆溢的家園,已然被現代建築湮沒去。時代洪流的步伐無情湮樾了村莊的蕭瑟。
  • 心態(深度好文)
    我們每個人來到人世間,生命只有一次,何必壓抑自己,何必痛苦度日。花兒謝了能重開,生命逝去不會再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才是餘生最好的活法。人若是懂得釋懷,又怎會有陰霾?學會讓一切隨風而去,做世間最自在的人!往事皆雲煙,怎麼開心怎麼活有人說:「快樂,是人生中最偉大的事。」
  • 疫情時讀蘇軾:人間有味是清歡!淡,是生活的真味。
    蘇軾給了我們滿分的回答。蘇軾真是一個生活大家。他一生顛沛流離,數次被貶,但他從沒有被不公的命運打垮,反而用一份超然的氣度和曠達的胸襟,樂觀豁達的面對命運,把詩和遠方過成生活的日常。沒有吃的,他自己做;沒有住的,他自已建;沒有喝的,他自已釀。在生命的低谷,他變成了一個生活大家。吃成了美食家,修成了建築家,寫成了書法家,從而用樂觀、豁達、的態度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熠熠生輝。
  • 來自文壇大家-蘇軾的好文好句!
    (蘇軾)適用於「(內心)安定」、「故鄉」等主題。可以用於標題,也可以用於內容。如果用於內容,可以像寨主這麼用:「對於蘇軾而言,其大半生都在漂泊,從湖州貶謫到黃州,又從黃州貶謫到惠州、儋州,輾轉了大半個中國。一般人可能早就淪喪墮落了,然而蘇軾依然積極樂觀,因為,他內心豁達淡定,即便多年身處異地,但一直認為此心安處,便是吾鄉。」2.人間有味是清歡。
  • 飛花令——淡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岑參2、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墨梅》元/王冕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宋/蘇軾4、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東欄梨花》宋/蘇軾12、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簷楹。《雨後池上》宋/劉攽13、寶髻松松挽就,鉛華淡淡妝成。《西江月》宋/司馬光14、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無題》宋/晏殊15、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 《上新了·故宮》鄧倫聶遠李沁深度探索蘇軾特展
    本周六《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三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聶遠、李沁將深度探索「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共同揭秘蘇東坡的生平,同時郭京飛也將驚喜參與場景復現,「神還原」《赤壁賦》的壯闊情境。
  • (深度好文)
    導語:心靈雞湯,人生感悟與你分享文/康小花你是否也曾困惑,為什麼有些人初見就像深交,而有些人久伴卻宛如陌生人?其實我們仔細想下,人與人相處得好,無非是聊得來,敞得開心扉,不需要偽裝,不累心。若是一個精明,一個憨厚老實,一個真誠,一個虛偽,這樣的兩顆心如何能靠近。人心都是相互的,不管是友情還是愛情,要想被人真心以待,首先你要先拿出真心待人;要想受人珍惜愛護,首先你要對人加倍珍惜。
  • 鄧倫聶遠李沁深度探索蘇軾特展,郭京飛神還原《赤壁賦》情境
    本周六20:3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三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聶遠、李沁將深度探索「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共同揭秘蘇東坡的生平,同時郭京飛也將驚喜參與場景復現,「神還原」《赤壁賦》的壯闊情境。
  • 度(深度好文)
    蘇軾的《江城子》曰: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心有力量,才有氣量,才有度。我這裡所說的量有音量、肚量、心量三種,下面分享給大家看看我的觀點。②肚量「宰相肚裡好撐船」,肚量,也指的是格局,也指的是寬容,也指的是樂觀。人要有大肚量,首先要看的寬、看得開,要做到靜心、寡慾、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