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華為禁令正式生效。9月16日,中科院正式宣布將光刻機等一類「卡脖子」技術列入到研發清單,9月17日,任正非帶隊拜訪中科院。
連續三天三件大事,就連已經不怎麼露面的華為創始人任正非都親自出馬了,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在任正非拜訪中科院之前,其實他已經連續三天時間走訪了清華、北大等多所高校。
而在那個敏感時刻,任正非高調進行此類動作的目的已經不言而喻:為華為爭取更多時間和人才。
從1987年成立,華為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時間了,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改革年代當中,一家民營企業可以屹立三十幾年不倒,反而越做越大,這本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華為對外有這樣一句宣傳語:華為,不僅僅是世界500強。這句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最受人認可還是這個:華為的未來不僅僅局限於世界排名,而是燦爛的輝煌。
而現在華為所擁有的成績已經可以讓整個世界為之震顫,因為任正非曾經就說過:全世界將5G和微波做的最好的就是華為。華為提前十年的5G布局,終於讓中國在3G以及4G時代丟掉的面子,在5G時代找了回來。
可華為有了面子,卻讓美國沒了面子。
於是,美國一怒,禁令頻出。自從2018年5G標準方案塵埃落定之後,華為就開始迎來了來自美國方面近乎暴風雨般的打壓。先是在2019年被列入到「實體清單」,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為供應相關零部件和技術。
那一次的打壓卻讓國產供應鏈飛速崛起,華為手機零部件的國產率是越來越高,當然華為也遭受到了慘痛的損失,據餘承東交代,由於美國制裁的原因,華為在2019年要比計劃中少發貨6000萬臺手機。
在到了2020年,美國更是來了一招「釜底抽薪」,砍斷了華為手機最核心的零部件——手機處理器的生產供應鏈。臺積電在9月15日後已經全面停止了跟華為的合作。
手機少了其他東西都有國內替代方案,少了三星和LG的屏幕國內有京東方可以取代,少了美光和海力士的存儲國內有長江,但唯獨達到5nm、7nm以及10nm工藝的手機處理器,國內完全是無能為力。
但現在國家已經對半導體行業的發展高度重視,連代表著中國科研水平最高機構的中科院都親自出馬來攻克光刻機,相信用不了多久國產代替方案就會出來。
可是華為等不起啊!就算如張召忠所說的只需三年時間這些晶片國內就滿大街都是了,但別說等三年了,就算只等三個月,蘋果、三星以及其他國產品牌就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華為手機市場份額瓜分的乾乾淨淨。
等光刻機製造出來後,可能市場上已無華為手機了,此時的華為最缺的就是時間。
也正是因為這種近乎無解的局面,所以網上才經常傳出「華為要出售榮耀手機業務」的傳言。
就在不久前,華為官方社區突然刊發了任正非9月份走訪清華、北大以及中科院座談時的發言,題為《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在這次的發言裡面,任正非終於回應了一切。
特別是對於華為艱難的處境,任正非更是說了這樣一句話:今天遇到的苦難,並不是戰略上的錯誤,而是我們設計的晶片國內還造不出來。
「華為非極致而不為」是華為的品牌理念,短短的8個字就能暴露出華為極強的野心,但國內的基礎工業卻沒能跟上華為的腳步,導致了現在一步輸、全盤皆輸的局面。
在任正非的這次發言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今天受到百年未聞的打壓及圍剿,20萬員工的忘我奮鬥,正在挽救公司的存亡,如果我們還有可能勝利的一天,我們不要忘了千萬奮鬥的英雄。
窺一斑而知全豹,即使在如此艱難的局面下,華為上至創始人任正非,下至普通員工,全員20萬人都未放棄,都在為輝煌的未來而努力奮鬥著。
任正非曾經就說過: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
在《除了勝利,我們無路可走》這本書當中,就首次全面解析了華為任正非30年的企業制勝之道。這本書中,你還可以找到曾經令你費解的答案,比如任正非其實是因為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時候才創立華為的,27歲成為華為副總裁的李一男是如何通過任正非面試進入華為的。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任正非的故事、任正非的管理方式、任正非的關鍵決策和任正非的灰度哲學,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本書。
據說喜歡讀書的人,不僅渾身充滿氣質,並且都容易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