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發聲,國內設計出晶片但造不出,中國芯又該如何崛起?

2020-11-21 騰訊網

大家好,我是老曹

華為現在的困難是,設計出晶片,但是國內基礎工業造不出。

這是華為 "心聲社區"刊發的任正非9月拜訪清華、北大等國內高校的發言,其中提到,華為現在的困難就能夠設計出晶片,但是國內工業卻造不出來,甚至表示華為不可能又做產品,又造晶片,短期內難度確實很大。

這個時候有人提出質疑,不是說國內都是千億造芯項目嗎?不是說國家開始扶持半導體行業了嗎?甚至有人會問,國內半導體行業基礎到底有多差?中國芯又該如何崛起呢?

任正非的期待,在於人才

之前我們已經談過,其實不管是市場還是技術攻克,都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培養,而在華為 "心聲社區"刊發的郵件中任正非也表示國內每年畢業將近七八百大學生,加上中專生大概有一千萬,如果允許差別化教育,就會奼紫嫣紅,喊著"一二一"齊步走就會失去活力,沒有創新。

而根據《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9—2020年版)》顯示,我國在半導體方面哪怕是到了2022年人才缺口依然高達20多萬,而且也存在結構性失調,甚至國內出現過"挖人"的事情,當務之急或許就是培養人才。

而有消息爆料南京的晶片大學就在近期揭牌,其培養方式就是"小而精",有爆料稱華為海思和中芯國際都有參與進來,而且據說是招收有基礎知識、對集成電路感興趣或是還處於企業實習的人員,這樣一來,或許會加快人才的培養。

設計出晶片,為什麼造不出晶片?

任正非也表示華為現在的困難是設計出晶片,但是國內的基礎工業造不來,這個時候就必然有人說,國內尤其是今年看上去"造芯熱潮"轟轟烈烈,難道就沒有能夠為華為代工的嗎?其實"造芯"真沒那麼容易。

就拿手機晶片來說,產業鏈劃分有設備、材料、集成電路設計、晶圓代工和封裝測試五大領域,而華為海思也只是在設計上比較出眾,那還是耗時16年投入巨資的成績。

國內目前來說在設計、封測方面都比較成熟,但在製造這一環節卻比較吃力,就是我們常說的光刻機沒高端的,就是上海微電子明年能夠順利提交新品,那也是28nm。

國內半導體領域基礎薄弱,不是某一方面突起就能把整個產業鏈給帶起的,而且國家也要求在2025年實現70%的自給率,那麼我們就要在設備、材料、集成電路設計、晶圓代工等方面要實現突破,而這並不容易。

不是說有了光刻機我們就能造芯,像不缺設備不缺資金的英特爾,不是也在7nm工藝上被卡住了?究其原因就是技術不過關,而技術的背後就是人才。

這個時候我們或許就能夠明白任正非為何有3天訪問4所大學的舉動,這是"求賢若渴",也是"迫在眉睫"。

寫在最後:

而值得期待的是,我們在半導體方面加大了更多的投資。

南京成立晶片大學,人才培養開始了。中芯國際實現了N+1的流片,基本上算是掌握了7nm工藝(和真實7nm還有一定的差別)。中微半導體實現了國產化5nm蝕刻機,並與臺積電進行了合作。

種種事情表明,大家在團結一致,發揮各自所長一同攻克在半導體方面的短板,團結之下也必將有所收穫。

中國芯崛起道路漫漫,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去攻克,放棄"彎道超車"的幻想,努力做好基礎工業吧!

相關焦點

  • 任正非發聲,國內設計出晶片但造不出,是基礎工業不行
    大家好,我是王科技華為現在的困難是,設計出晶片,但是國內基礎工業造不出。這是華為 "心聲社區"刊發的任正非9月拜訪清華、北大等國內高校的發言,其中提到,華為現在的困難就能夠設計出晶片,但是國內工業卻造不出來,甚至表示華為不可能又做產品,又造晶片,短期內難度確實很大。
  • 任正非談製造晶片,為什麼中國能設計卻造不出晶片?
    大家都知道美國現在害怕中國5G勢力崛起,不開放科技給我們了,但是我們有能力設計出晶片,卻國內的基礎工業沒技術造不出來。這就是現狀!如同海爾冰箱當時與德國合作,技術學到了 品牌還是民族企業的,這完全可以複製這條路。談及武漢弘芯從臺積電請到高級技術人才,卻留下巨大的爛尾工程而言,缺的不是錢和技術人才,而是造晶片材料和軟體設備了。
  • 任正非再次發聲:我們設計的晶片中國造不出
    任正非再次發聲:我們設計的晶片中國造不出。這意味著什麼呢?,一下子就挽回了中國在通信領域長達幾十年的劣勢,5G時代終將屬於我們中國。雖然目前國內已經加速了半導體領域相關技術的研發,但科研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性,而留給華為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如果不能在短期之內獲取相應的解決方案,華為的手機業務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市場份額將會被快速佔領,真等到國產光刻機製造出來了,或許華為手機已經成為了歷史了。
  • 任正非3天走訪4所大學,含淚發聲:晶片造不出,芯崛路漫漫
    不是說中國是千億造芯工程嗎?不是說國家已經開始扶持半導體產業了嗎?有人會問,國內半導體行業的基礎有多差?中國晶片產業如何崛起?據悉,華為海思和中芯國際已參與其中,據說他們正在招聘具有基礎知識、對集成電路感興趣、從事企業實習的人員。這樣才能加快人才培養,設計一個晶片,為什麼我們不能做一個晶片?
  • 中國造「芯」的難題在哪?任正非的分析一針見血
    雖然美國針對的主要是華為,但它的真實目的是通過華為來阻撓國內的科技發展。華為是國內最優秀的晶片設計公司,它能設計出世界頂尖的晶片產品,絲毫不輸於國外巨頭!或者說中國造「芯」的難題在哪?為什麼國內花了這麼長時間,都造不出先進的晶片?針對這些問題,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分析可以說是一針見血!他表示,華為最大的問題是設計好的晶片在國內造不出來,因為國內的基礎工業還不夠發達!
  • 國內為啥造不出華為設計的晶片,看了這本書,你就明白了
    #國內為啥造不出華為設計的晶片#這是現實,也是無奈,國內雖有齊全的產業鏈條,卻缺乏晶片領域的基礎研究,目前來說對國外晶片技術有一定的依賴。但是國內又造不出華為設計的晶片, 在斷供的情況下,不自己動手,怎麼獲得晶片
  • 造芯爛尾!任正非說基礎工業不行,這才爆出國內科技真正的短板
    大家好,我是王科技國內設計出晶片,但基礎工業不行。"造芯"項目看上去轟轟烈烈,但爛尾太多。從中興到華為,從晶片斷供到國內各地紛紛上馬"造芯",看上去很紅火,奈何出現千億造芯項目爛尾,而任正非更是發聲表示華為現在的困難是設計出晶片,但國內基礎工業不行
  • 任正非罕見發聲:「華為能設計先進晶片,無奈國產造不出來」
    就在餘承東對禁令表態之後,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罕見發聲了! 目前華為心聲社區發布了任正非內部講話,當談到華為晶片困境的時候,任老表示:「我們設計的先進晶片,國產基礎工業還是造不出來,我們不可能又做產品又製造晶片」!
  • 任正非:華為設計了先進晶片,但國內造不出來
    「華為今天遇到的困難,不是依託全球化平臺,在戰略方向上壓上重兵產生突破,而有什麼錯誤,而是我們設計的先進晶片,國內的基礎工業還造不出來,我們不可能又做產品,又去製造晶片。此次,任正非訪問幾所頂尖高校,目的就是加強華為與高校在研發上的合作。同時向外界釋放出積極信號:華為重視技術研發,希望廣納人才。
  • 任正非說華為設計晶片國內做不出,張忠謀說我們做不出7nm晶片
    華為也成長為世界級的500強企業,任正非任總卻說我們現在的工業基礎做不了華為設計的晶片,甚至臺積電的張忠謀也說我們舉全國之力也做不了7nm晶片。看到任總說華為設計的晶片,以國內的工業基礎做不出來,個人覺得這只是他的主觀想法,有些東西不一定要走現成的路子,可以想著從別的方向突破找幾個新人做晶片,可以不考慮和現在的市場重合,做出另一種產品不是更好嗎?那些新手什麼都不懂,給他們圖紙他們做出來的機率反而會比較大。
  • 任正非很無奈,華為設計了世界先進的晶片,國內工業卻造不出來
    ,現在突然看到中國企業科技實力發展起來,並對美國一些企業構成挑戰了,他們就開始採取一些非常規的手段來限制中國企業的發展。,他們有實力設計出7納米甚至5納米的晶片,但是這些設計出來的晶片,如果沒有晶片製造廠家生產出來那也是白搭。
  • 造芯有多難?除了光刻機,晶片各環節我們與國際距離究竟有多大?
    大家好,我是王科技造不了芯是因為沒有光刻機嗎?其實並不單純因為此!在10月27日的時候華為"心聲社區" 刊發了任正非的一段講話,其中任正非提到未來晶片希望在教育,在於學生,而更讓人比較記住的是任正非表示華為設計出晶片,但國內基礎工藝沒法製造。
  • 華為任正非:華為設計的先進晶片,國內造不出來
    直到今年的五月份對於華為的禁令又進行了一次升級,這次升級之後,華為面臨著制裁更加嚴苛,不被允許找代工廠商進行晶片代工,臺積電、中芯國際都被限制無法為華為代工,華為自研處理器麒麟處理器被迫停產,麒麟9000處理器成為絕唱。
  • 任正非趕赴中科院,強強聯手,華為晶片有轉機?
    自禁令生效以來,臺積電、聯發科等企業都不能再給華為代工,也切斷了華為進購晶片的路。買也買不了,造也造不了,可以說老美的這三次升級,將華為逼的只剩下一條路可走:自研自產。但是說的容易,做哪有那麼容易。大家都知道,華為在晶片設計上水平已經處於世界領先,麒麟晶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是只會設計不行,關鍵在製造,
  • 任正非回應一切:我們設計的晶片國內造不出來
    ,相信用不了多久國產代替方案就會出來。就算如張召忠所說的只需三年時間這些晶片國內就滿大街都是了,但別說等三年了,就算只等三個月,蘋果、三星以及其他國產品牌就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華為手機市場份額瓜分的乾乾淨淨。
  • 任正非沒有說大話!很多人不相信,國內晶片多項技術世界領先
    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突破,當國內意識到晶片被卡脖子的時候,晶片設計領域的企業崛起有目共睹。華為海思數十年如一日,厚積薄發,麒麟面世競爭直指高通。但是晶片設計領先還不夠,隨後企業發現代工領域急需突破,於是當中芯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功夫不負有心人,研發出N+1工藝,所得產品能夠媲美於7nm工藝時,又發現設備條件還遠遠不夠。緊急關頭上海中微突破28nm光刻機,又給國內半導體帶來一線生機,但是又發現核心零部件、晶片材料等重要組件還是仰人鼻息。
  • 能設計出先進晶片,卻造不出來,任正非:教育同質化不易產生天才
    在晶片方面,華為能設計出先進的晶片,然而設計是一回事,能否製造出來並批量生產又是另外一回事。而華為目前就卡在這兒。能設計出先進晶片,卻造不出來9月份的時候,華為任正非曾前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以及中國科學院等高水平高校及科研單位,曾與相關專家以及學生代表進行了座談。
  • 中國晶片設計世界領先!任正非語出驚人,真的是這樣嗎?
    任正非什麼時候才能不為晶片焦慮?或許得等到中國能真正生產出晶片那一天。日前,華為心聲社區公布了任正非在公開活動上的講話,任正非在講話中再次提到中國晶片問題。,華為目前積累了很強的晶片設計能力。晶片的製造中國也是世界第一,在臺灣。至於為何大陸製造不出晶片呢?任正非認為是設備問題。我們的基礎工業、化學製劑都有問題。而且晶片製造的每一臺設備、每一項材料都非常尖端、非常難做,沒有高端的有經驗的專家是做不出來的。即使做出來,生產量工業極少,市場需求也少,而且還無法獲得高額利潤,在整體比較浮躁的產業氛圍下,願意做這個設備的人寥寥無幾。
  • 誰擋住了「中國芯」的崛起?不是光刻機和高通,任正非道出緣由
    眾所周知,國內的晶片工業相較於西方歐美國家來說一直處於落後的情況,這不僅是因為國內的半導體行業起步較晚,更是因為國外一直對我們的技術封鎖。也就是說,這些發達國家不願意看到我們在晶片工業上追上甚至超越他們,為此他們對我們國內進行了長達數十年的技術封鎖和人才壟斷。好在國內的科研人員比較爭氣,讓我們近幾年在半導體工業上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 任正非:華為的困境在於能設計晶片,國內卻造不出來
    為此,任正非在走訪北京高校時,說出了華為面臨如今困局的根本原因:我們設計的先進晶片,國內的基礎工業造不出來;我們不可能又做產品,又去製造晶片。這兩句話令人心碎,也令人無奈。很多人說,這是華為甩鍋給我國基礎工業,但霸姐卻不這麼認為,就像任正非說的,華為不可能又做產品,又去製造晶片,這樣的話就會導致資源分散,最後反而是什麼都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