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為啥造不出華為設計的晶片,看了這本書,你就明白了

2020-10-29 雨果晴天

#國內為啥造不出華為設計的晶片#這是現實,也是無奈,國內雖有齊全的產業鏈條,卻缺乏晶片領域的基礎研究,目前來說對國外晶片技術有一定的依賴。

為什麼美國千方百計要制裁華為,你試想一下,未來,5G一旦指揮成千上萬架無人機、成千上萬架無人艦艇、成千上萬個機器人……這將是什麼樣的場景?對美國來說這太可怕了。

但是國內又造不出華為設計的晶片, 在斷供的情況下,不自己動手,怎麼獲得晶片?等待?還是寄希望於其他國家?華為接下來的路任重道遠!

從新聞中抽離出來,我們不禁要問,華為是如何從年收10億做到年收8588億,從一個小小的民營企業做到行業全球前三,又是為何被美國如此懼怕,要全面制裁,國內為啥造不出華為設計的晶片,看了這本書,你就明白了。

《華為的成長之路》這本書以時間為軸,沿著華為的成長的軌跡,全景式再現了華為的奮鬥史,解讀了華為在歷次重要轉折時期的抉擇和突破,解析了一家高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所經歷的四大階段,深度還原了華為成長之路中22個關鍵事件,從中梳理出支撐其發展、滋潤其生命力的文化、精神和管理思想,幫助正在成長中的企業更好地學以致用,克服當下困難,展望更遠的未來!國內為啥造不出華為設計的晶片,看了這本書,你就明白了。


本書的作者鄧斌,在華為公司任職11年,是華為原中國區規劃諮詢總監,華友會華為管理研究院執行院長,領銜主講「華為管理之道」系列課程300餘場,深受企業好評!在本書中,鄧斌從自身在華為10多年的切身體會出發,把讀者帶入歷史場景中,為我們呈現了看華為的新視角,也為正在成長中的企業帶來更深刻的啟發!


什麼叫成功?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說是像日本那些企業那樣,經九死一生還能好好地活著,這就是成功,華為沒有成功,只是在成長!

創業之初,先活下去再發展

1983年,任正非從部隊轉業,便跟隨在深圳南油集團工作的太太轉業到深圳,並在該集團下屬的一家電子公司任副總經理,手下管理20多人。

儘管任正非在部隊期間,因工程技術方面的傑出貢獻獲得嘉獎,34歲就出席了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但任正非沒有商業經驗,一次業務中被騙了200多萬元的貸款,那個時候才是1985年啊,萬元戶稀奇的年代,200多萬元得多大的一筆巨款呀,因此任正非在公司備受冷落,被迫離職創業!

四十不惑又背負巨債,任正非的日子不好過,正如他自己坦言,走入地方後,不適應商品經濟,也無駕馭它的能力,一開始在一個電子公司當經理,也栽過跟,也被人騙過,後來也是無處可以就業,才被迫創建華為的,如何讓公司活下來,是華為成長路上的第一個十字路口。

回顧創業之初,任正非說:「我們當時就像一隻螞蟻,站在大象的腳下。」

從1987年華為公司成立,到1994年華為自主研發的核心產品數字程控交換機全面商用,華為用了7年的時間。那個時候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吸引了世界各國的通信設備巨頭蜂擁而至,這些企業都是「百年老店」,平均司齡99歲,而且都是各國的「豪門望族」在掌權。



因為通信市場的蛋糕很大,國內有資源的公司也紛紛入局,幾百家公司爭相競逐,場面一度非常混亂,但任正非靠著對企業準確的定位,創業之初先活下去再發展,經過了市場的洗禮,異軍突起,發展至今成為全球行業前三。

這也是任正非為什麼反覆說:『活下去是華為的最低綱領,也是最高綱領。』

餘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做企業也是一樣,不懂行情就無法在行業中生存,先生存,再發展!

企業成長是被設計的,領導者的權威不容挑戰

華為的成長之路濃重的一筆的就是96年的市場部集體大辭職!

當領導有多不易,手下能力不行,事事請示,發愁!手下能力太強,山頭林立,更發愁!早年為了開拓市場,任正非授予一線辦事處非常大的權力,結果95年下半年,華為市場部有一些辦事處主任居功自傲,不願聽從公司的統一指揮和調度。

該怎麼辦?收權?業績下滑!不收?企業易主!

於是負責市場工作的孫亞芳提出:「市場部集體大辭職」的解決方案,這一方案對華為產生了3個重要影響:

  1. 開創了華為幹部能上能下的文化,使得在華為「三上三下」的幹部大有人在。
  2. 加強了公司對幹部的管理和控制力度
  3. 進一步樹立了任正非的領導權威,讓員工明白領導者的權威不容挑戰。


曾經看到一個關於華為的笑話,說是華為一新員工,剛到公司,就對公司的戰略問題,寫了一封萬言書給任正非,任正非批覆:"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院治療,如果沒病,建議辭退!」

再次說明一個企業的成長是被設計的,領導者的權威不容挑戰!

堅持專注,做最強的企業

華為員工的平均年齡不到30歲,大部分都是兢兢業業的普通人,並不是行業內的頂尖人才,華為的成功就在於:讓最平凡的人匯聚起來做出非凡的成就。

98年,華為的年銷售收入60億元人民幣,幾千個產品功能都是電信運營商大客戶提出的需求,無法標準化,大家想退卻,不願意推行IPD,怕得罪客戶,但任正非痛下決心,要做大,就要先僵化,後優化,再固化!排除萬難拜師IBM學「爬樹」。


企業不能像小貓釣魚那樣三心二意地選擇產品賽道,一旦選擇了某條路,就必須聚焦,心無旁騖地把它做深做透,做成這個領域的頂級玩家。

就像10多年前,中國空調還是春蘭的天下,那時哪有美的格力什麼事,但是,春蘭在空調行業領先之後,卻進入汽車、房地產行業,結果主業沒有深耕,副業又沒做起來,很快便被格力美的取代!

格力為什麼能崛起如此迅速,就是因為專注,做了低端再做中端,做了中端再做高端,做了模仿再做自主研發,一路縱向發展,不斷地沉澱技術、渠道、管理,讓「好空調、格力造」落到實處!

華為的成長之就是這樣,立志於基業長青的企業,一路專注,縱向發展,摘最高處的果實,讓友商也有低處的果實可摘!


創業不易,華為的成長之路,成功無法複製,但可以借鑑,掌握這些你也可以,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說,這本書立體地展現了華為創立30多年的發展歷程,及其身處關鍵時期的應對之策,對當下中國企業的經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鑑意義,而理解華為在不同時期管理思想的變化,也將為中國企業帶來更深刻的啟發。

如果此刻的你正處於企業成長的路上,不妨看下這本書,相信成功無法複製,但可以借鑑,掌握這些你也可以!國內為啥造不出華為設計的晶片,看了這本書,你就明白了。

最後祝福華為克服困難,挺過難關,在數字經濟浪潮中持續領航中國高科技企業「永不言棄,進而有為!」加油華為!

相關焦點

  • 國內為啥造不出華為設計的晶片
    向華為公司致敬!向被美國制裁的企業致敬!向正在奮戰在各個領域突破技術封鎖的人們致敬!你們是中國的驕傲。時間的積澱和自力更生這個晶片不是短時間就能攻破,即便造出來,成本也沒有市場競爭優勢。這就是美國等國家看出的中國目前的短板,而採取的進攻策略。但我們連抗美援朝戰爭都能戰勝當時強大的美國,靠著不斷地努力和全國以及其他國家的支持,應該會進步神速。
  • 任正非發聲,國內設計出晶片但造不出,是基礎工業不行
    大家好,我是王科技華為現在的困難是,設計出晶片,但是國內基礎工業造不出。這是華為 "心聲社區"刊發的任正非9月拜訪清華、北大等國內高校的發言,其中提到,華為現在的困難就能夠設計出晶片,但是國內工業卻造不出來,甚至表示華為不可能又做產品,又造晶片,短期內難度確實很大。
  • 任正非發聲,國內設計出晶片但造不出,中國芯又該如何崛起?
    大家好,我是老曹 華為現在的困難是,設計出晶片,但是國內基礎工業造不出。 這是華為 "心聲社區"刊發的任正非9月拜訪清華、北大等國內高校的發言,其中提到,華為現在的困難就能夠設計出晶片,但是國內工業卻造不出來,甚至表示華為不可能又做產品,又造晶片,短期內難度確實很大。
  • 任正非說華為設計晶片國內做不出,張忠謀說我們做不出7nm晶片
    華為也成長為世界級的500強企業,任正非任總卻說我們現在的工業基礎做不了華為設計的晶片,甚至臺積電的張忠謀也說我們舉全國之力也做不了7nm晶片。老闆看了都誇幹的漂亮,新手無知才無畏。看到任總說華為設計的晶片,以國內的工業基礎做不出來,個人覺得這只是他的主觀想法,有些東西不一定要走現成的路子,可以想著從別的方向突破找幾個新人做晶片,可以不考慮和現在的市場重合,做出另一種產品不是更好嗎?那些新手什麼都不懂,給他們圖紙他們做出來的機率反而會比較大。
  • 華為被美國限制,陷入孤立無援,為啥不自己造晶片?
    時隔一年,華為又被老美列到限制清單了。堅決要把華為拉進黑名單,不止技術哪怕一個螺絲釘,想給華為供貨也要經過批准。至於批不批,看心情。大家肯定納悶,為啥總被限制?,所以不被限制。華為要改變基礎配套核心就在晶片上面。 華為這麼強大,為啥沒法自己造晶片,非要被老美卡脖子呢? 因為晶片製造難度實在太大了。技術難度超高,資金需求極大,且國內缺乏半導體領域的高新人才。 拿光刻工藝舉例子,技術難度相當於:兩架大飛機從起飛到降落,始終齊頭並進。
  • 為啥同樣是「造晶片」,小米、OPPO沒成功,華為卻成功了?
    為啥同樣是「造晶片」,小米、OPPO沒成功,華為卻成功了?眾所周知,掌握了核心技術,才擁有「話語權」,這是在網際網路科技時代,一個非常重要的法則,也正因為此,很多的科技企業,都在想方設法研究晶片技術,只不過在中國的手機品牌中,雖然也有很多的企業,選擇了造晶片,但最終能夠收穫成功的,卻屈指可數。那問題來了,為啥同樣是「造晶片」,小米、OPPO沒成功,華為卻成功了?
  • 華為究竟有多難?任正非回應一切:我們設計的晶片國內造不出來
    從1987年成立,華為發展到現在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時間了,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改革年代當中,一家民營企業可以屹立三十幾年不倒,反而越做越大,這本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華為對外有這樣一句宣傳語:華為,不僅僅是世界500強。
  • 任正非:華為設計了先進晶片,但國內造不出來
    「華為今天遇到的困難,不是依託全球化平臺,在戰略方向上壓上重兵產生突破,而有什麼錯誤,而是我們設計的先進晶片,國內的基礎工業還造不出來,我們不可能又做產品,又去製造晶片。此次,任正非訪問幾所頂尖高校,目的就是加強華為與高校在研發上的合作。同時向外界釋放出積極信號:華為重視技術研發,希望廣納人才。
  • 任正非:華為的困境在於能設計晶片,國內卻造不出來
    為此,任正非在走訪北京高校時,說出了華為面臨如今困局的根本原因:我們設計的先進晶片,國內的基礎工業造不出來;我們不可能又做產品,又去製造晶片。這兩句話令人心碎,也令人無奈。很多人說,這是華為甩鍋給我國基礎工業,但霸姐卻不這麼認為,就像任正非說的,華為不可能又做產品,又去製造晶片,這樣的話就會導致資源分散,最後反而是什麼都做不成。
  • 終於等到你!據傳:華為計劃聯合眾多企業,共同造晶片
    有消息說:華為終於要造晶片了! N哥的消息圈兒已經被徹底刷屏!據傳華為在內部啟動了一個名為「塔山計劃」的項目!N哥說句實話為啥美國敢隨便欺負華為?為啥敢不停耍流氓?說到底不就是因為咱們造不出高端晶片嗎!我能忍國家都不能忍!
  • 華為任正非:華為設計的先進晶片,國內造不出來
    失去了GMS授權之後,華為智慧型手機在海外的銷量下滑非常的嚴重,可以說是斷崖式下跌。但這對於華為來說並不是最艱難的事情。除此之外,像聯發科和高通購買晶片這條道路也被堵死,聯發科如今也已經不能夠再為華為供應晶片了,在這等情況之下,華為現在的智慧型手機都是在使用早前的晶片庫存,一旦晶片庫存消耗殆盡,那麼,華為智慧型手機業務將面臨停產。
  • 華為需要的晶片為啥國內造不出?解密30年中國晶片史
    華為晶片近兩年來,華為飽受某國的技術封鎖和晶片禁運,致使華為的麒麟晶片的自研進程被迫擱淺光刻機華為在晶片設計領域一直處於世界前端,高端麒麟晶片與高通的驍龍處理器在性能上不相上下但要將圖紙上的晶片變為智能設備上的晶片
  • 華為需要的晶片為啥國內造不出?解密30年中國晶片史
    近兩年來,華為飽受某國的技術封鎖和晶片禁運,致使華為的麒麟晶片的自研進程被迫擱淺,華為最新的搭載麒麟的P40成為絕唱在晶片問題上,中國一直受到某國的掣肘,主要體現在晶片製造上,在晶片製造技術專利中,美國一直領先全球,致使全球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荷蘭公司阿斯麥爾也不得不使用美國的技術來製造光刻機在美國對華的技術封鎖中
  • 你有沒有想過:為啥華為不造車?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華為總是反覆強調自己並不造車?但這角落裡的華為反而顯得奇怪!他們就是不往外說!那你說在競爭更激烈的國內市場要從0起步造車得燒多少錢才能趕上前排?華為有這個預算嗎?N哥敢說要是他們現在真的下場造車那必然又是一陣腥風血雨拖垮自己!當然不造車並不意味著華為就不「上車」!
  • 華為計劃聯合多家企業,共同造晶片,不再被美國掐住喉嚨
    近日突發一條巨大重磅,有消息說華為終於要造晶片了,我的消息圈已經徹底刷屏了。說實話,為啥美國敢隨便欺負華為,為啥敢不停的耍流氓?說到底不就是因為咱們造不出高端晶片嗎,我能忍,國家能忍嗎?而目前我們國內晶片製造水平最高的還是中芯國際,他們已經能量產出十四納米的晶片,七納米的也在路上。但遺憾的是,中芯國際也使用了美國的機器,也要向美國進行採購,對於華為目前的困境,他們也愛莫能助。
  • 任正非很無奈,華為設計了世界先進的晶片,國內工業卻造不出來
    雖然目前華為還存儲有一些晶片,但一旦這些晶片用完之後,華為隨時有可能面臨無「芯」可用的情況,這對於華為來說面臨的挑戰是非常嚴峻的。,他們有實力設計出7納米甚至5納米的晶片,但是這些設計出來的晶片,如果沒有晶片製造廠家生產出來那也是白搭。
  • 設計的先進晶片 國內還造不出來
    【深圳商報訊】(記者 陳姝)華為心聲社區10月27日刊發《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任總訪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學校與部分科學家、學生代表座談的發言》的總裁辦電子郵件。任正非在座談時表示,華為目前遇到的困難是設計的先進晶片,國內的基礎工業還造不出來。
  • 臺積電創始人發言引不滿,國內造不了晶片?其實巨頭早已給出答案
    雖然國內不少企業都能設計晶片產品,但是卻因為美國限制臺積電,所以未來華為的晶片面臨著無人代工的問題,這對於國產晶片的發展可謂是一大阻礙,畢竟臺積電在製造晶片的過程當中,使用了不少美國技術,正是這些技術讓臺積電受到了美國的管制。
  • 美國阻撓臺積電等公司為華為造晶片,沒有晶片華為還能造手機嗎?
    在美國的圍追堵截下,華為也是暴露出了自己的軟肋,那就是晶片,小小的一個晶片為什麼有這麼重要的作用?難道華為不能自己造晶片嗎?晶片是什麼?簡單的來說,手機的晶片就相當於我們人類的大腦,一部手機評判標準和晶片是密不可分的。晶片雖小,構造卻是十分複雜的。晶片主要是由CPU、ROM、LDPPR這三大架構組成。
  • 任正非談製造晶片,為什麼中國能設計卻造不出晶片?
    大家都知道美國現在害怕中國5G勢力崛起,不開放科技給我們了,但是我們有能力設計出晶片,卻國內的基礎工業沒技術造不出來。這就是現狀!如同海爾冰箱當時與德國合作,技術學到了 品牌還是民族企業的,這完全可以複製這條路。談及武漢弘芯從臺積電請到高級技術人才,卻留下巨大的爛尾工程而言,缺的不是錢和技術人才,而是造晶片材料和軟體設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