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城市空巢青年,我們不應抱有偏見

2020-12-27 LostNumber

導語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發展,「空巢青年」一詞逐步進入大眾的視野,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不同於人盡皆知的「空巢老人」,何為「空巢青年」?空巢青年,指的是與父母及親人分居、單身且獨自租房的的年輕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空巢青年」人數已超過5000萬,也就是半億,而且人數還在持續增長中。其中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的佔比為全國最高,總人數已過千萬。

一、 城市空巢青年形成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樣的歷史背景?

1. 選擇大城市意味著更多的工作機會,更高的收入

不可否認,大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集中了全國最好的教育,醫療,就業等資源,所以導致了越來越多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去大城市闖蕩。他們很多人覺得趁著自己還年輕,應該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如果不去試一試,怎麼知道自己能否留下來呢?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年輕人嘛,不就應該去拼搏一番?持有這種想法的年輕人不在少數,很多人大學一畢業就背井離鄉去大城市找工作,租房子,以求能夠在當地安定下來。不排除也有部分人是選擇「逃離」家鄉,可能他們在當地缺乏有利的家庭背景或是人脈圈子,只好去環境相對公平或者自由的大城市尋找機會。可他們往往忽視了一個現實原因,那就是大城市雖然工資很高,但相應的消費也高。

2. 城市化發展所導致的各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高速發展使得我國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截止到2019年,中國城鎮化率已超過60%。在這個過程當中,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區域發展不平衡。內陸城市與沿海城市,二線城市與一線城市在經濟上仍存在著不小差距,更不用提無數不知名的小城市了。大城市聚集了很多工廠,世界500強企業等,就業機會相對較多,這就導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吸引到沿海或者一線城市就業。另外,大城市發達的交通網絡,優質的醫療教育資源,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對年輕人也足夠有吸引力。在這裡有著多元的價值觀,你可以張揚自我,做最真實的你,沒人會對你指指點點。而在小城市生活過的人都知道,那種「熟人社會」「裙帶關係」確實讓人深惡痛絕,也是讓一部分人選擇離開的原因吧。

二、 城市「空巢青年」的現狀如何?

1 .高房價下的生存壓力

年輕人剛畢業,正好處於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折期,他們的父母要麼未退休要麼不願離開老家去大城市生活,由此造成了當代年輕人的一個「空巢」狀態。在我國樓市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的瘋漲之後,普通家庭想要在一線城市買房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奢望。更多的人選擇租房,面對高昂的房租,不少人工資的一部分基本都用來交房租。據有關調查顯示,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用於繳納房租在一線城市是比較普遍的。而位置越好的房子,房租越貴,自然通勤時間相對較短。這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誘惑。對很多長期需要加班,每天睡眠不足,能夠晚一點起床的人來說絕對是彌足珍貴的。要知道現在每天上下班早晚高峰,很多人通勤長達1小時以上,更有甚者超過2小時。這絕對是很痛苦的一種狀態。好不容易辛辛苦苦上班一個月,等到工資發下來,才發現扣除房租,水電氣費,交通費,生活費等,所剩無幾,根本存不了什麼錢。

2 .內心孤獨已然成為常態

一個人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人生地不熟的,凡事都要靠自己,孤獨是在所難免的。在經歷了最初的興奮與期待之後,不得不面對一系列現實的問題。例如租房,找工作等,等到好不容易穩定下來,又要面對長期一個人上下班,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那種孤獨與壓抑的確讓人難以承受。下班後為數不多的娛樂也無非是打打遊戲刷刷手機。在連續的加班之後,好不容易熬到了周末,也基本是待在家裡「補覺」。這些其實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生病了,身邊連個照顧的人也沒有,嚴重時強忍著病痛一個人去往醫院。父母那邊也不敢講,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生怕他們擔心,所有的一切都獨自默默承受中。內心一股悲涼油然而生。

3 .尋求情感寄託之下所催生的單身經濟

城市大量的「空巢青年」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單身經濟」的蓬勃發展。單身經濟主要集中在寵物,迷你電影院,迷你KTV,遊戲,旅遊,一人食等上面。其中養寵物與打遊戲本身就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不僅能夠打發時間,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孤獨,找到情感的寄託。據說寵物市場單身人士佔比超過一半。與此同時他們也更願意為自己的愛好跟興趣買單,哪怕是一個人,也要把生活過得有儀式感的人不在少數。由此可見,這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也將會帶來全新的商機。

三、 城市「空巢青年」的未來如何?

1 .選擇留下還是離開

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問,前途漫漫,何時才能走到盡頭?怎麼好像看不到希望?是否還要繼續堅持?是否還有堅持的必要?居高不下的房價,年齡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沒什麼存款,這一切都讓人無比焦慮沮喪,感覺喘不上氣。一些人選擇繼續堅持,一些人選擇離開。當初信誓旦旦勢必要闖出一番事業的人被現實磨平了稜角。大城市從來就不缺人,很多人帶著傷感跟遺憾離開,同時又有大量更年輕的人前赴後繼地湧來。是時候做出決定了,不論選擇留下還是離開,只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最優解,平衡生活與夢想。

2 .離開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二線城市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開始了「人才搶奪大戰」,如落戶,購房補貼等等,對於很多退而求其次的年輕人來說,二線城市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不再一味地執著於一線城市。當然也有一些人回到老家創業,或是考上了當地的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空巢」也好,「青年」也罷,遲早都會成為過去時,在種種抉擇之後最終都會開啟人生新的篇章。

結語

「空巢青年」伴隨著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和人口遷移而生,是城市化進程中的必然現象。不管怎樣,他們在我看來都是一群「逐夢人」,為了自己的理想而打拼,無論最後勝利抑或失敗,至少他們曾嘗試過。生活不易,讓我們對他們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

相關焦點

  • 城市「空巢青年」的孤獨,能否靠交友軟體與共享公寓治癒?
    但是,這些新的商業模式能否真正幫助年輕的「空巢一代」降低自己的孤獨指數呢?撰文|閆曉旭在陌生繁華的城市裡,很多青年人都過著朝九晚五,甚至「996(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007(每天加班,全周無休的工作模式)」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模式讓他們的生活基本上是兩點一線。
  • 「雲養貓」成一線城市空巢青年新生活,貓對於他們意味著什麼
    年度熱詞——雲養貓與空巢青年「今天你吸貓了嗎?」「看貓片嗎?」「我們是一定會有貓的」。根據百度百科,吸貓這個詞,雖然從字面上看,貌似是形容「鏟屎官」對貓咪做出的一個使勁兒「嗅」的動作,但是比較常見的用法是指代一種對貓極度的喜愛之情,常常會忍不住要做出一些親親抱抱的親暱舉動。
  • 獨居青年超7700萬,「空巢生活」究竟是孤獨還是自由?
    為自由選擇獨居,但也渴望愛情和婚姻 獨居青年的另一個說法是「空巢青年」,「空巢」的字面意思為「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在現實中,空巢更多是指子女長大後因工作或者結婚需要離開父母,留下老人獨自生活的現象。
  • 剩男剩女、空巢青年,現在的年輕人怎麼了?
    空巢青年 空巢青年,也稱為獨居青年,是指與父母和親人分開居住,單獨一個人生活的年輕人。獨自一人上班,獨自吃飯,獨自看電影,獨自逛街,獨自旅行… 2018年我國獨居青年數量為7700萬,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成都、杭州、武漢、南京等一二線城市,85後90後、25-35歲人群佔多數。近年來,獨居青年的數量越來越多,社會學家預測,到2020年將達到8000萬,2021將達到9000萬。
  • 歐陽娜娜空降酷狗《解憂電臺》 發聲療愈「空巢青年」孤獨心靈
    歐陽娜娜空降酷狗《解憂電臺》 發聲療愈「空巢青年」孤獨心靈 2020-07-02 17:08:00來源:北國網
  • 元旦假期即將結束,你跨的是年,空巢青年跨的是孤獨
    熱熱鬧鬧的跨年大戲輪番上演,一片溫馨祥和之際,不少網友卻被一位空巢女青年的孤獨戳中了。很多網友尤其是空巢青年看後都表示扎心,不少人在發文下面評論道"小姐姐我們一起跨年吧,你具體住哪裡呀,我們可以加微信聊一會""加油,提前祝新年快樂""其實大家都一樣,姐妹你不是一個人"……無獨有偶,歲末迎新之際,很多社交平臺都有一些空巢青年發文分享獨自跨年或酸楚或自由的心境。與此同時,關於空巢青年的生存狀態也得以被越來越多人窺見。
  • 積極看待「孤獨經濟」引導青年即使「空巢」也勿「空心」
    新華社發【智庫答問】 編者按住在異鄉的小戶型出租屋裡,作為「一人食」餐廳和外賣的常客,通過寵物、手遊、短視頻排解孤獨……這是許多在城市打拼的獨居青年的生活縮影。這類針對當代「空巢青年」消費需求、以獨居生活和個人情趣為盈利點的消費模式被稱為「孤獨經濟」。
  • 2020高考作文熱點掃描:「空巢青年」,路在何方(附優秀作文)
    魯迅先生說,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對於新時代的青年,這些話永遠不會過時。中國夢,強國夢,都需要我們青年人去披荊斬棘,我們怎能逃避社會,躲進小我的世界。「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空巢青年啊,你還沒飲冰,就了無熱血。
  • 從貓咖到養貓APP,「空巢青年」帶動下的「貓經濟」
    從2016年開始,「空巢青年」這個群體就被廣泛關注。數據顯示,這個群體主要分布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且年齡段都是80、90後。他們一般遠離故鄉,獨自在外打拼,未婚單身且獨居。巧合的是,這些特徵,與《中國寵物消費者行為報告》中提到的養寵物人群的吻合度達到95%以上。江瑜就是典型的「空巢青年」,2015年至今,她每年都會買一隻貓,3隻貓的存在讓她的生活充實了不少。
  • 「空巢」青年寂寞空虛冷?他們在淘寶至少有5000萬朋友
    「我們住在十幾平方米的出租房,孑然1身,擠著2小時的地鐵,3餐外賣,4季淘寶,5感正常,6點下班,7點健身,一天平均點擊手機1000下。」在網上流傳的《一隻空巢青年的獨白》一文中,一連串數位化的行為排比,描摹出了空巢青年的鮮活日常。在媒體鋪天蓋地的報導下,「空巢青年」這一群體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 薦讀|空巢青年+懶癌晚期 水土不服就服你!
    明明生活只剩下苟且,還要嚮往詩和遠方,手機成為了生活的標配,然鵝手機大部分是安靜的,然後他們就叫我「空巢青年」。大家認為的空巢青年:「無人問我粥可溫,無人與我立黃昏」 這是網上大部分人對空巢青年生活狀態的解讀,一個人漂泊在外,用家庭版的電飯煲煮飯,一個人需要的米都蓋不住鍋底,出門買兩個西紅柿,都會被小攤販嫌棄,不敢生病,不是怕死,而是怕死了都沒人發現。
  • 阿里發布空巢青年大數據圖鑑:總數超5000萬;平均每餐花15元;6.8...
    全中國到底有多少空巢青年?沒有家庭壓力的情況下,他們究竟會為了什麼花錢?   五四青年節前夕,阿里數據非常「貼心地」發布了《中國空巢青年圖鑑》,聯合芝麻信用和蝦米音樂,用大數據還原了5000萬在異地生活工作、年齡介於20到39歲「空巢青年」的地理位置、生活習慣、消費習慣、信用情況等。   創業邦作為新媒體渠道獨家首發,完整報告以及城市附錄見文末。
  • 歐陽娜娜加盟酷狗《解憂電臺》為「空巢青年」支招
    2020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最普遍的就是社交範圍的縮減,這使得城市中的「空巢青年」們孤獨感陡然增加。本周,酷狗音樂與中國青年報聯手打造的年度青年焦慮治癒類主題音頻節目《解憂電臺》,針對當下「空巢青年」的孤獨焦慮進行探討,由歐陽娜娜作為分享者,為大家講述如何打敗孤獨,一個人也能活得精彩。歐陽娜娜談到了時下普遍的「空巢青年」。「空巢青年」們背井離鄉,沒有戀愛對象, 「第二杯半價」無人分享,四捨五入也是歐陽娜娜本人了。那麼歐陽娜娜是怎樣消化這一切孤獨的呢?
  • 空巢青年為什麼吸貓 吸貓指的是什麼
    之前,她在網上看到過「空巢青年」的定義:空巢青年指遠離故鄉、親人,獨居生活,缺乏感情寄託,缺少家庭生活,獨自在大城市奮鬥打拼,而大城市的繁華和生存壓力讓他們顯得更加孤獨的一個群體。她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標準的「空巢青年」。­  近兩年,「吸貓」成為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像Karen這樣養貓的是一種,還有一種是線上「雲養貓」。在即將過去的2017年,「雲養貓」也成為一個熱詞。
  • 正在北上廣興起的約「素炮」,是空巢青年的精神交流
    為了這次見面,小張做了很多準備:訂餐廳、查看最近的上映的電影等等,誰知當他把見面的計劃告訴女生時,女生則跟他說我們可以約個素P嗎?素P是什麼?小張一臉疑惑,在網絡上搜索了一番後,小張才恍然大悟,原來現在的年輕人已經將約P分得更為精細了,分為了葷的和素的。
  • 走進空巢老人的世界:兒女不在身邊,「孤獨」便乘虛而入了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在弋舟的記錄下,我們看到,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空巢老人對於死亡都是淡漠的,他們早已意識到死亡是一種生命的必然,甚至因為現實生活的苦痛,讓他們認為死亡未嘗不是一種解脫,一種逃避現實的歸宿。所以,拖著日漸衰老的身體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成為大多數空巢老人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
  • 京東發布90後人群消費白皮書「空巢」青年不空虛
    貓狗雙全的人設,讓空巢青年「雖獨不孤」現在的單身青年早已不為獨自一人相處而頭禿,他們在「貓娃」和「狗娃」身上,找到了陪伴、互動和依賴。《白皮書》顯示,90後是目前主要養寵人群,且是高消費群體的主力軍。作為合格的鏟屎官,他們喜歡為寵物做投入。
  • 吃播:「空巢青年」的一劑良藥
    吃播:「空巢青年」的一劑良藥文/本刊記者 楊智傑 攝影/張濤發於2020.8.03總第958期《中國新聞周刊》王琳面前擺了將近20個餐碟,裝著糯米雞、口水雞、燉肘子、大豬蹄、一大份烤鴨、梭邊魚、荷葉雞、牛排飯、
  • 深圳空巢剩女習慣一個人的低成本生活!
    近日空巢青年一詞成為90後的標籤,這個群體有7700萬人,這些人哪怕只生一個孩子,也有3500萬的孩子出生,這背後的社會背景值得我們去關注!#空巢青年的獨居生活#筆者一個朋友就是典型的空巢青年,88年,資深深漂,已成功獲得深戶,也排上了安居房,可是感情生活一直空缺,唯一的情感訴求就是你們熟知的那些APP,結局毫不例外的都是從最開始以為遇到真愛,結果只是P友!時間長了,現在對感情也變得佛系了,也越來越習慣一個人上班,一個吃飯,一個人坐公交,一個人散步,一個人回家,一個人住,一個人睡覺的寧靜!
  • 青年該怎樣對待第一份工作
    選擇合適的城市是青年選擇第一份工作時必然要考慮的因素,不同的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不同,具有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觀、精神文化氛圍,能夠提供不同的就業機會,即使是同一類型的工作,不同城市的基礎條件也有很大差別。可以說,城市選擇甚至能夠決定個人職業發展的態勢與前景。青年只有明確個人追求,選擇適合個人發展的城市,才能最大限度實現職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