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一、二線城市興起了許多連鎖的長租公寓,這種公寓一般裝修新穎時尚,還有保潔阿姨定期上門打掃,甚至租金相對還更便宜,吸引了大量剛畢業和工作不久的年輕白領入住。
然而,近兩年長租公寓一個接一個爆雷,卻著實坑慘了租房的年輕人。
11月16日,長租公寓裡的頭號品牌「蛋殼公寓」被傳出可能倒閉,杭州、深圳、北京、廣州等地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租戶維權風波。
在蛋殼公寓杭州總部,數百名租客拉起橫幅排隊維權,公司招牌也早被撤掉。北京上門退租的租客多得需要掃碼預約。
據多名租客反應,許多地區蛋殼公寓已發生大面積停網現象,甚至房東更改密碼鎖,停水停電。
令人迷惑的地方是,租客普遍按月交了房租,但房東卻沒有收到錢,不得不上門清退租客。
蛋殼公寓的回覆是,資金困難,正在積極處理。但沒有給出承諾,令許多租客無語。
那麼租金去哪裡了呢?這就要說到蛋殼公寓等一眾長租公寓的盈利模式了。
這類公寓往往以高出市場價的價格從房東手中租下房屋,再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租給租戶,一高一低,對房東和租戶雙方都有很大吸引力。
那麼公寓運營方靠什麼賺錢呢?他們的一大妙招就是,與銀行合作,向租客發放為期一年的租金貸,租客把貸款一次性付給運營方,再按月向銀行償還貸款。而在房東這邊,運營方卻仍是按月支付租金。
比如有100個租客,每月租金1000元,運營方一次性就可收到120萬元,但當月只需付給所有房東10萬元,這樣運營方立刻集結到110萬元資金。
而這筆資金可以用於繼續擴張規模,也可以用於投資其他項目獲利。
這種模式沒有真正產生大幅的營利,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有可能導致資金鍊斷裂。
據樂居財經統計,2017年以來已有70家長租公寓死亡,多數是死於資金鍊斷裂。
由於租客的租金實際上是交給了運營方,但運營方卻因資金困難,沒有錢交給房東,這就往往導致租客交了租金,卻還要遭到房東的驅趕。
而房東和運營方籤了合同,卻收不到租金,也是倒黴的一方。
實際上,蛋殼公寓由於經營不善,至少從去年開始就出現拖欠租金的現象。今年由於疫情爆發,大量上班族在老家辦公,市場上大量房屋租不出去,終於把蛋殼公寓壓到了資金鍊斷裂的邊緣。
據報導,進行維權的不只是租客、房東,還有部分工資被拖欠的員工,以及貨款被拖欠的供應商……
蛋殼公寓已經表示,公司沒有破產,也不會跑路,並指出網上大量消息為謠言。但如若引發擠兌潮,蛋殼公寓又能堅持多久呢?
有趣的是,11月17日,在美股上市的蛋殼公寓股價反而飆漲超過70%。有專家分析稱,原因可能是我愛我家或將收購蛋殼。如果成功賣身我愛我家,蛋殼或許可以解除當下的燃眉之急。
蛋殼公寓的創始人高靖,在初入社會時也曾過了一段時間的蝸居生活,居住的平房只有4平米。創立蛋殼公寓後,他提出要讓年輕人有尊嚴地在城市生活。
然而,蛋殼公寓在今年疫情期間竟做出了兩邊通吃的舉動,即一邊強制房東免租,一邊又要求租客交租。今年6月,高靖又因「個人原因」被政府部門帶走調查。
長租公寓,看似是租客、房東、運營方三贏的經營模式,結果卻總是三輸的結果,大量資本湧入追逐長租公寓的風口,卻換來一地雞毛,這其中到底誰是贏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