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輕薄有機發光二極體面世 有望促進腦科學研究

2020-12-10 新浪科技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迄今最輕薄有機發光二極體面世 有望促進數字顯示器和腦科學研究

來源:科技日報

劉霞

科技日報北京12月8日電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日報導,英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信》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新方法,研製出了迄今最耐用、最輕、最薄的光源。這種新型有機發光二極體(LED)有望對未來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設計產生重大影響,讓這些設備的顯示器可摺疊起來,同時也有望促進腦科學的發展。

在該研究中,聖安德魯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學院的科學家利用有機電致發光分子、金屬氧化物和具有生物兼容性的聚合物保護層,製造出了這種像日常保鮮膜一樣纖薄而柔韌的有機LED。

此前的超薄有機LED設備在空氣和潮溼環境中很不穩定,而新研製出的發光二極體可在水下放置數周,即便暴露於溶劑和氣體等離子體中也「無所畏懼」,表明其極具耐用性。

研究人員指出,新光源不僅堅固耐用,而且極具力學柔韌性,未來除了可應用於移動技術領域之外,還可在多個領域「大顯身手」。例如,它們可整合到工作檯表面、包裝和衣物內,用於可穿戴設備,以及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用作植入物。

研究負責人馬爾特·加瑟教授說:「我們的有機LED非常適合作為生物醫學和神經科學研究領域的新工具,未來也有望在臨床領域發揮作用。」

在另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利用一系列這種微型LED發出的光和光遺傳學神經科學方法,以高度可控的方式引導蒼蠅幼蟲的運動:用LED向正在爬行的蒼蠅幼蟲的特定身體部位發射光線,打開或關閉幼蟲的感覺神經元——通過光的傳遞時間和位置,決定幼蟲向前還是向後爬行。

該實驗負責人卡羅琳·穆拉夫斯基博士解釋說:「雖然動物反應背後的精確神經元機制仍不清楚,但我們現在可以更好地檢驗與這些生物體運動有關的一系列假設。」

研究人員目前正在結合相關知識,製造可植入脊椎動物大腦的光源,這使他們未來能用一種比現有技術更「溫柔」的方式來研究大腦功能。此外,最新技術還可創建光學接口,將信息直接發送給視覺、聽覺或觸覺受損的患者的大腦。

總編輯圈點

最耐用、最輕、最薄,這些描述中的每個詞都能讓業界興奮起來。畢竟耐用和輕薄常常不能兼得,使得這類有機LED的實用性大打折扣。文中提到的新光源,薄且柔韌,在液體中也能照常工作。圍繞它,可以開展諸多有想像力的應用。除了用於智能可穿戴設備外,科學家還用這種光源引導蒼蠅幼蟲運動,做神經科學研究;他們也想乾脆將這種光源植入大腦,做腦科學研究。新的材料,往往能帶動一系列領域的革新,就看哪個領域能最先降低成本,實現產業化了。

相關焦點

  • 迄今最輕薄有機發光二極體面世,有望促進腦科學研究
    科技日報北京12月8日電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日報導,英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信》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新方法,研製出了迄今最耐用、最輕、最薄的光源。這種新型有機發光二極體(LED)有望對未來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設計產生重大影響,讓這些設備的顯示器可摺疊起來,同時也有望促進腦科學的發展。
  • 迄今最輕薄有機發光二極體面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日報導,英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信》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新方法,研製出了迄今最耐用、最輕、最薄的光源。這種新型有機發光二極體(LED)有望對未來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設計產生重大影響,讓這些設備的顯示器可摺疊起來,同時也有望促進腦科學的發展。
  • 迄今最輕薄有機發光二極體面世 有望促進數字顯示器和腦科學研究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日報導,英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信》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新方法,研製出了迄今最耐用、最輕、最薄的光源。這種新型有機發光二極體(LED)有望對未來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設計產生重大影響,讓這些設備的顯示器可摺疊起來,同時也有望促進腦科學的發展。
  • 有望促進數字顯示器和腦科學研究
    科技日報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日報導,英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信》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新方法,研製出了迄今最耐用、最輕、最薄的光源。這種新型有機發光二極體(LED)有望對未來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設計產生重大影響,讓這些設備的顯示器可摺疊起來,同時也有望促進腦科學的發展。
  •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十四五」前景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十四五」OLED市場前景廣闊一、概述OLED 全稱為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即有機發光二極體,指採用極薄的有機材料塗層和玻璃基板所構成且當電流通過時會發光的有機半導體
  • 研究人員開發出高效純藍色有機發光二極體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有機發光二極體(簡稱OLED)以其鮮豔的色彩和可形成超薄甚至柔性器件的能力而聞名,它利用含碳分子將電轉化為光。與液晶技術採用液晶有選擇地阻擋覆蓋多個像素的濾光背光源的發射不同,OLED顯示屏的紅、綠、藍三個獨立的發光像素可以單獨開啟和關閉,從而產生更深的黑色並降低功耗。然而,藍色OLED在效率和穩定性方面一直存在瓶頸,需要在效率、色彩純度、成本和壽命之間進行權衡。日本九州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高效純藍色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目前正在進行壽命測試。
  • 共價有機框架白光發光二極體的共軛和聚合定向設計
    共價有機框架白光發光二極體的共軛和聚合定向設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16:08 馬凱特大學Jier Huang團隊開發了一種共價有機框架白光發光二極體的共軛和聚合定向設計策略
  • 藍光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從材料製備到器件優化
    近日,來自北京化工大學的譚佔鰲教授和華北電力大學的王志斌博士(現已入職福建師範大學)在《發光學報》雜誌發表了題為「藍光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從材料製備到器件優化」的綜述文章。該綜述總結了近年來藍光鈣鈦礦材料製備和器件結構優化的研究進展,並對藍光PeLED未來發展方向和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展望,以期促進藍光PeLED相關研究。
  • 「「卡脖子」系列」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產業及技術發展報告!
    有機發光二極體(O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又稱為機電致發光顯示器、有機發光半導體。由於OLED顯示具有對比度高、輕薄、視角廣、響應速度快、可柔性和透明顯示等優勢,被稱作「下一代新型顯示技術」。
  • 腦科學日報:可進入人體的微型機器人;理解因果關係的AI醫生
    研究人員研製的藥劑是一種前藥,這種藥物在被人體轉化為具有藥理活性的藥物之前是惰性的。這項研究中的活性藥物屬於喜樹鹼家族,這種化合物被認為可以促進細胞死亡和摧毀腫瘤。這種前藥,通過一種可斷裂的鍵與四臂聚乙二醇支架連接藥物SN22的四個殘留物。研究人員在幾種疾病的小鼠模型中測試了他們的前藥,包括具有內在和獲得性耐藥性的神經母細胞瘤、化療耐藥的尤文氏肉瘤和融合陽性橫紋肌肉瘤。
  • 液晶顯示器遇到有機發光二極體新技術 南極光繼續增長 機率有多大?
    三星的雙旗艦S/Note系列、iPhone X、小米10、華為P40和其他品牌的智慧型手機都使用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屏。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面板在通電時可以自發光,並且它重量輕、薄、亮度高、能耗低、可彎曲,因此長期以來一直被廣泛追求。相比之下,液晶顯示屏本身不能發光,需要一個重要的組件「背光顯示模塊」來呈現圖像。那麼,液晶顯示器會很快被有機發光二極體技術淘汰嗎?
  • 京東方高解析度、全彩量子點發光二極體取得重大突破
    京東方官方獲悉,近日,京東方集團中央研究院關於高解析度、全彩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解析度500ppi、色域114%NTSC的全彩QLED器件,技術指標全球領先。相關研究論文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no Research上發表。
  • 發光二極體的識別與檢測
    在設計電子產品的時候,使用最頻率比較高的元件之一有發光二極體
  • 光敏二極體與發光二極體區別
    二極體種類有很多,按照所用的半導體材料,可分為鍺二極體(Ge管)和矽二極體(Si管)。根據其不同用途,可分為檢波二極體、整流二極體、穩壓二極體、開關二極體、隔離二極體、肖特基二極體、發光二極體、矽功率開關二極體、旋轉二極體等。按照管芯結構,又可分為點接觸型二極體、面接觸型二極體及平面型二極體。
  • 大腦研究的光學接口,超薄有機LED刺激神經運動
    大腦研究的光學接口,超薄有機LED刺激神經運動一組科學家創造了能夠指導蠅幼蟲運動的超輕有機LED。來自聖安德魯斯大學的科學家團隊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方法來創建持久,輕便和難以置信的薄光源(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得多),這可能會給移動技術帶來一場革命,並為腦科學領域前所未有的新進展打開大門。
  • 光切換有機發光電晶體
    所謂有機發光電晶體(OLETs),是將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s)的光產生功能與有機薄膜電晶體(OTFT)的電流調製(以及信號放大)結合在一起,成為一種極具發展前景的新型器件,在集成光電子學、智能顯示技術和有機雷射器等方面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製備有機發光電晶體無需進行多次金屬蒸發,避免了對電極和活性層之間的界面造成損害,可應用於有源矩陣顯示器。
  • 《液晶與顯示》 | 專題徵稿:有機和鈣鈦礦發光器件與顯示應用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正迅猛發展,並呈現出柔性顯示發展趨勢;鈣鈦礦和量子點等新型發光材料快速崛起,取得明顯進步;印刷製程技術也得到廣泛關注,將為有機和鈣鈦礦等新型顯示技術發展注入新動能。為及時總結最新的研究進展和促進相關領域不同學科方向之間的學術交流,《液晶與顯示》擬在2021年第1期出版「有機和鈣鈦礦發光器件與顯示應用」專題,共同推動有機和鈣鈦礦發光材料和器件在顯示、傳感等領域的應用。專題特邀客座主編唐建新 教授唐建新,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液晶與顯示》編委。
  • 大面積柔性有機光電二極體可與矽器件競爭
    「能夠將這些材料塗覆在任意形狀的大面積襯底上,這意味著柔性有機光電二極體在需要響應時間在幾十微秒範圍內的應用中,比最先進的矽光電二極體具有明顯的優勢。」   11月6日出版的《科學》雜誌描述了大面積、低噪聲有機光電二極體的發展和性能。這項研究得到了多個組織的支持,包括海軍研究辦公室、空軍科學研究辦公室和美國能源部的國家核安全管理局。
  • Feature Article|聚集誘導發光材料在有機光電器件中的應用
    1977年導電高分子的發現打開了有機半導體領域的大門,相比於無機半導體,有機半導體具有易修飾、低成本、重量輕、易加工等優勢,在非線性光學、場效應電晶體、電致發光二極體、太陽能電池等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極大地推動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研究背景在顯示和照明領域,有機半導體材料在電致發光、電致變色、液晶顯示以及太陽能聚光器等光電器件中已經得到深入研究。
  • 發光二極體,發光二極體電壓是多少?(附臺宏光電發光二極體電壓表)
    發光二極體,發光二極體電壓是多少?發光二極體,發光二極體電壓是多少?重要的問題說3遍。不管是發光二極體3mm,5mm,8mm,  10mm,一般我們選擇發光二極體的時候,一般首先關注的是它的電壓。發光二極體電壓和壓降,決定我們接下來匹配電流適配器和限流電阻的大小。所以,很多比較老練的工程師朋友,選型時最先確認的一個參數就是電壓。就是說,當一款發光二極體型號尺寸確定後,接下來首先會確認的電參數,就是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