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12月8日電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日報導,英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信》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新方法,研製出了迄今最耐用、最輕、最薄的光源。這種新型有機發光二極體(LED)有望對未來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設計產生重大影響,讓這些設備的顯示器可摺疊起來,同時也有望促進腦科學的發展。
在該研究中,聖安德魯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學院的科學家利用有機電致發光分子、金屬氧化物和具有生物兼容性的聚合物保護層,製造出了這種像日常保鮮膜一樣纖薄而柔韌的有機LED。
此前的超薄有機LED設備在空氣和潮溼環境中很不穩定,而新研製出的發光二極體可在水下放置數周,即便暴露於溶劑和氣體等離子體中也「無所畏懼」,表明其極具耐用性。
研究人員指出,新光源不僅堅固耐用,而且極具力學柔韌性,未來除了可應用於移動技術領域之外,還可在多個領域「大顯身手」。例如,它們可整合到工作檯表面、包裝和衣物內,用於可穿戴設備,以及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用作植入物。
研究負責人馬爾特·加瑟教授說:「我們的有機LED非常適合作為生物醫學和神經科學研究領域的新工具,未來也有望在臨床領域發揮作用。」
在另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利用一系列這種微型LED發出的光和光遺傳學神經科學方法,以高度可控的方式引導蒼蠅幼蟲的運動:用LED向正在爬行的蒼蠅幼蟲的特定身體部位發射光線,打開或關閉幼蟲的感覺神經元——通過光的傳遞時間和位置,決定幼蟲向前還是向後爬行。
該實驗負責人卡羅琳·穆拉夫斯基博士解釋說:「雖然動物反應背後的精確神經元機制仍不清楚,但我們現在可以更好地檢驗與這些生物體運動有關的一系列假設。」
研究人員目前正在結合相關知識,製造可植入脊椎動物大腦的光源,這使他們未來能用一種比現有技術更「溫柔」的方式來研究大腦功能。此外,最新技術還可創建光學接口,將信息直接發送給視覺、聽覺或觸覺受損的患者的大腦。
總編輯圈點
最耐用、最輕、最薄,這些描述中的每個詞都能讓業界興奮起來。畢竟耐用和輕薄常常不能兼得,使得這類有機LED的實用性大打折扣。文中提到的新光源,薄且柔韌,在液體中也能照常工作。圍繞它,可以開展諸多有想像力的應用。除了用於智能可穿戴設備外,科學家還用這種光源引導蒼蠅幼蟲運動,做神經科學研究;他們也想乾脆將這種光源植入大腦,做腦科學研究。新的材料,往往能帶動一系列領域的革新,就看哪個領域能最先降低成本,實現產業化了。
(原標題 迄今最輕薄有機發光二極體面世有望促進數字顯示器和腦科學研究)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