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懂仲裁流程就out了!不公開的書面審理又是什麼?

2021-01-04 易經的奧秘2019

很多人不清楚網絡仲裁怎麼回事,在傳統媒體,網際網路媒體總能聽到網絡仲裁,勞動仲裁等。下面先給大家貼出一張某仲裁院的流程圖:

網絡仲裁的流程

因本合同引起的或與本合同有關的任何爭議,均可提請仲裁委員會按照其仲裁規則進行仲裁。仲裁裁決是終局的,對雙方均有約束力。仲裁不同於審判和訴訟,仲裁需雙方自願(一般情況下,註冊協議裡都已經寫明,如發生爭議和糾紛,均可提請仲裁院進行仲裁),也不同於強制調解,它是一種特殊調解,是自願型公斷,區別於訴訟等強制性公斷,它是解決民事爭議的方式之一。 那麼什麼叫「公斷」呢?即雙方爭執不決時,或者發生了任何形式的糾紛時,由第三者居中調解。

我國的《仲裁法》第二條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此外,有兩類糾紛是不能仲裁的,如婚姻,收養,撫養,繼承糾紛不能仲裁,還有行政類爭議也不能仲裁。

仲裁以不公開審理為原則,與開庭審理是兩個概念。不公開審理是不向外界公開;開庭審理是仲裁的一個程序,如開庭仲裁,開庭調查,當事人辯論,仲裁和解、調節,仲裁裁決。 這時候,你會有疑問如「仲裁為什麼以不公開審理為原則啊?」仲裁是內容是有關合同和財產方面糾紛的,涉及商業財務秘密的,以不公開審理為原則,為了保護當事人雙方的利益。其次,此外,《仲裁法》沒有規定哪類案件可以不開庭,但一般來說,對於事實清楚、情節不很複雜、爭議不是很大的案件,也可以不開庭審理。

而法院對仲裁方面又是怎樣的呢? 法院不可以仲裁,法院審理案件後可以作出「裁定」或「判決」,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一般都公開審理,除非涉及個人隱私或者商業核心財務秘密的則不會公開審理,同時開庭審理是指法院或者仲裁委對案件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審理的活動,是和不開庭(書面)審理相對應的。 仲裁審理的形式分為開庭審理和書面審理兩部分。

那麼不開庭審理的優越性是什麼?簡化審理程序,加快審理案件的速度,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及時、有效的保護;當事人不需要到庭,減少了當事人因參加開庭帶來人力、財力上的負擔,有利於當事人集中精力搞好生產經營和作業;不開庭審理,避免了當事人面對面唇搶舌劍的尷尬局面,不傷和氣,有利於當事人之間的長期經濟合作。所以,不開庭審理案件的方式,某種程度上受到了有關當事人的歡迎。

1987年4月10日最高法頒布

國際仲裁的背景誕生:根據《聯合國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公約》(he New York Convention on the Recognition and Enforcement of Foreign Arbitral Awards)規定,仲裁裁決書可以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得到承認和執行。也就是說,我國仲裁機構所作出的裁決均可在香港、臺灣及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法院得到認可、執行,快速、有效地實現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該公約於1958年6月10日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國際商業仲裁會議上進行籤署。我國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於1986年12月2日決定我國加入,中國政府1987年1月22日遞交加入書,該公約1987年4月22日對我國生效。(本文由「民間審判庭」編輯整理)

仲裁委/仲裁院如何設立,哪裡管轄?根據仲裁法第10條的規定,仲裁委員會可以在直轄市和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設立,也可以根據需要在其他設區的市設立,不按行政區劃層層設立。仲裁委員會由可以設立仲裁委員會的市的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和商會統一組建,並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司法行政部門登記。

勞動仲裁
網絡法律仲裁

很多文書中提到的獨任仲裁庭和合議仲裁庭又是怎麼回事?獨任仲裁庭即仲裁庭由一人組成,獨任審理;獨任仲裁員的產生,可由雙方共同協商指定,也可由共同委託仲裁機構代為指定。合議仲裁庭一般由兩名仲裁員和一名首席仲裁員組成。其產生辦法為由雙方當事人各選一名仲裁員,第三名仲裁員由當事人共同選定或共同委託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首席仲裁員是合議仲裁庭的主持者,與仲裁員享有同等的權利。

2015年-2017年的仲裁案件數量:2015年,全國244家仲裁委員會共受理案件136924件,相比2014年增長率為20%;案件標的總額4112億元,比2014年增加1456億元,增長率為55%。2016年,全國251家仲裁委員會共受理案件208545件,比2015年增加71621件,增長率為52%,2017年為267066件,受理案件數和標的額再創歷史新高!(相關數據來源於國家法制辦)

基本了解了仲裁相關知識之後,下面再返回文中開頭部分的仲裁流程圖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幾點給予闡述:在申請人向仲裁委提交了仲裁請求以及相關證據之後,仲裁委認定受理的,進入下一個流程(不予受理的則會打回原路);仲裁院向被申請人發送《案件受理通知書》等相關資料,按其規定要求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答辯、舉證、選擇仲裁員,不選定仲裁員的由該院院長指定獨任仲裁員。在被申請人提交發送完相關答辯資料之後,或在規定期限內未提出異議的,仲裁院按期進入案件審理流程。審理流程分為了三種,分別是:和解、調解和裁決。

法律上關於和解和調解的區別:兩者參加的主體不同,和解主要以雙方當事人為主,法院充當審判輔助人員或者不參與,同時案件經法院準許後撤訴,最後由法院製作和解書,和解不具備很強的執行效率,如果對方不履行可再次提請原訴訟要求,或者以該和解協議調解書裡的要求進行再訴。調解是過程中以法院充當主角色,最後製作調解書,具有很強的法律執行效力。 (本文原題:你不懂仲裁流程就out了!不公開的書面審理又是什麼?)

相關焦點

  • 「盤它」是什麼意思? 不懂你就out了
    「盤它」是什麼意思? 不懂你就out了時間:2019-02-26 18:29   來源:悟空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盤它是什麼意思? 不懂你就out了 盤它在當前網絡上是個比較流行的詞,這個詞的內含有誇張、搞怪的意思。那麼,何為盤?所謂盤,就是將某個物體反覆地施以力量,使其變成自己希望的那樣。
  • 關於勞動仲裁的那些事!為什麼仲裁?怎麼仲裁?需要注意些什麼?
    關於勞務糾紛問題,最常見的解決方法就是勞動仲裁,那麼我們為什麼要申請勞動仲裁而不是直接提起訴訟呢?一,勞動仲裁的審理速度相比訴訟要快很多,根據相關規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六十日內作出。
  • ...高院發布仲裁司法審查指導意見+審理指南(附全文)|民商事裁判規則
    外國仲裁裁決與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存在關聯,被申請人住所地、被申請人財產所在地均不在我國內地,申請人申請承認外國仲裁裁決的,由受理關聯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受理關聯案件的人民法院為基層人民法院的,申請承認外國仲裁裁決的案件應當由該基層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管轄。
  • 依託科技力量 助力仲裁工作 ——遵仲信息化建設初見成效
    遵仲的案件仲裁流程管理系統、科技庭審系統已建成,網際網路仲裁系統正在探索中。一、案件仲裁流程管理系統(簡稱「案管系統」)。遵仲於2018年7月投入案管系統的使用,案管系統可實現案件從立案→受理→送達→答辯→組庭→證據交換→審理→→裁決→歸檔全程監測,監測仲裁程序、時間節點都符合《遵義仲裁委員會仲裁規則》的規定。(一)網上立案。
  • 勞動仲裁流程真的那麼麻煩?學會四個步驟,程序其實很簡單
    下面給勞動者們詳細講解申請勞動仲裁應該注意哪些事,這樣可以讓你少走彎路。針對某些仲裁機構不受理,法院也不直接受理(比如檔案返還)的事項,如果在申請仲裁時沒有請求的話,即使到了法院,法院也不會對該請求審理的。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在仲裁時堅持申訴,在仲裁完了之後,再去法院訴訟。因為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可以不支持你的申訴請求,但無權剝奪你的請求權。
  • 仲裁司法審查案件的審理思路和裁判要點
    因此,在審理該類案件過程中,法院應嚴格依照《仲裁法》第16、58、70條及《民事訴訟法》第274條第1款的規定進行形式審查。對於當事人不依照法定事由提起申請,涉及仲裁實體審理的,法院應及時向申請人釋明;如申請人堅持主張的,不予支持。
  • 勞動仲裁公司不出庭 裁決後不執行 能否申請強制執行?
    勞動仲裁是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必經程序。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無法協商解決的,可以申請勞動仲裁,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當事人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居中公斷與裁決。也就是說,勞動爭議案件首先要申請勞動仲裁審理,在對仲裁裁決結果不服或仲裁委不受理的情況下,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
  • 那是因為你不了解這些流程!
    01什麼是勞動爭議?申請勞動仲裁的流程有:1、去勞動局提交申請書:當事人申請仲裁,應當提交書面仲裁申請書,並按照被申請人數提交副本;2、仲裁委員會在收到仲裁申請之日起五日內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如果決定受理,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五日內將申訴書副本送達被申請人。
  • 仲裁早新聞:體育仲裁院及其相關制度的介紹
    上訴仲裁案件與普通仲裁不同,其上訴是因為很多體育聯合會,例如國際泳聯、國際足聯,都有自己的內部的紀律法庭之類的機構以處理運動員的違紀事務,若當事人或者有關利益方若對這些紀律法庭的裁決不服的,可以上訴到CAS進行最終的仲裁裁決。上訴仲裁程序審理案件適用的是對於事實和法律的重新審理(de novo),不受一審裁決的任何認定的拘束。
  • 刑事案件的審理必須公開進行嗎,哪些案件的審理可以不公開進行?
    國家秘密、個人隱私不得公開,這個問題應該比較容易理解。但是,對於被告人不滿十八周歲的案件為何不得公開審理,可能有些人會心存疑問。未成年人的身心狀態與成年人不同。相比而言,未成年人的身心更加脆弱、敏感、和不穩定。不公開刑事案件的審理過程,是出於保護、挽救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的考慮。另外,很多人可能對於什麼問題屬於個人隱私並不十分了解。
  • 什麼樣的案件法院不公開審理,我來告訴你
    下面我們來說一說一審法院不開庭審理的案件都有哪些,看看法律是怎麼規定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公開審判制度的若干規定》中規定:人民法院對於第一審案件,除下列案件外,應當依法一律公開審理:(一)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二)涉及個人隱私的案件;
  • 申請勞動仲裁的步驟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二、受理:仲裁委員會應當自收到仲裁申請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仲裁委員會決定受理的,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五日內將勞動仲裁申請書副本送達被申請人。決定不予受理的,應當說明理由。三、開庭審理:仲裁庭應當於開庭的五日前,將開庭日期、地點書面通知雙方當事人。
  • 2021法考民訴法易錯考點:仲裁協議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民訴法的易錯考點:仲裁協議 形式 必須書面,不得口頭 內容 1.請求仲裁的意思 2.仲裁事項 3.選定的仲裁委員會(仲委會設置在地級市,區、縣無仲委會) (1)仲裁協議約定的仲裁機構名稱不準確,但能夠確定具體的仲裁機構的,應當認定選定了仲裁機構。
  • 論不公開審理與裁判文書上網
    但也有學者認為,不公開審理案件的裁判文書也可以公開,「不公開審理案件,僅只是審理過程不向社會公眾公開,並不意味著其所有活動及其結果不向社會公眾公開。」在對周翠麗律師將李某某等人輪姦案一審判決書上網公開的評論中,仍有一些人持在法律上並無不妥的觀點。周翠麗律師本人也認為:「不公開審理案件是審理過程不公開,但是宣判是公開的,判決書自然也是公開的。
  • 審判流程信息統一公開 案件審理過程日趨透明
    評估報告指出,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司法解釋、建設全國統一公開平臺,服務社會公眾便捷獲取人民法院審判事務公共信息,保障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及時、同步獲取案件審判流程信息,通過在中國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集中發布全國法院的基本信息和審判流程信息,有助於統一公開標準,進而避免長期以來各地法院在公開審判流程信息方面各行其是,導致公開內容不一致、公開方式不統一等問題。
  • 仲裁已成為解決民商事糾紛主渠道之一
    對於突然「冒」出來的能裁判民商事糾紛的仲裁委員會,誰也不敢將關乎切身利益的糾紛裁決權交給這樣一個新機構。  要解決案源問題,首先就要讓人家知道仲裁制度是怎麼回事,仲裁機構是幹什麼的,仲裁有哪些優勢,等等,這就決定了仲裁的宣傳與推廣,是當時的頭等大事。  「我是誰」「我能為你做什麼」,這樣的問題在初期推廣中必須說清道明。
  •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
    廣義的仲裁法,除包括仲裁法典外,還包括其他制度中的相關法律規範,如《民法典》中有關仲裁的法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民事訴訟法》和有關國際公約中關於仲裁的規定。大多數人對於法院訴訟這種方式並不陌生,但很多人對於仲裁是有些模糊的,特別是沒有實際接觸或參與過仲裁的人。近日,惠州日報記者專訪了惠州仲裁委員會主任古兆嵩,他對《仲裁法》進行了解讀。
  • 《北京仲裁》專題|南非商事仲裁法律體系:制度現狀與發展趨勢革
    就國內仲裁而言,依據《南非仲裁法》第14條及第15條,仲裁員有權對程序事項進行管理,要求當事人進行文件披露、交換仲裁申請書或答辯狀、檢驗財產或貨物、委任特派員,並將程序安排告知各方當事人。庭審的具體方式主要包括開庭審理與書面審理兩種。實踐中,並非每起案件均需進行開庭審理,只要雙方當事人一致同意,可免於開庭,由仲裁員在書面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審理。
  • 微信辭職是否有效 法院:屬於法律規定的書面形式
    揚子晚報網1月7日訊(通訊員 高研 記者 羅雙江)辭職使用電子郵件、微信、手機簡訊方式到底有不有效?屬於法律規定的書面形式嗎?日前,南京高淳法院審理了這樣一起不服勞動仲裁案件。法院認為,某燈飾行員工在微信中提出辭職,屬於法律規定的書面形式,而燈飾行也有解除勞動合同的表意,應認為雙方系協商一致解除合同,遂判決燈飾行應當按照該員工工作年限支付經濟補償。員工發微信消息向老闆辭職張立在某燈飾行從事銷售工作,合同約定時間為2014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1日。
  • 大興仲裁開啟全流程線上處理案件模式
    3月19日上午,隨著雙方當事人確認籤收調解書,大興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完成了首例仲裁結案文書電子送達。此案是大興區仲裁院首例立案、開庭、送達全流程線上處理完成的勞動爭議。原來申請人李某在北京某公司工作三年多,公司一直未與李某籤訂勞動合同,也沒有給他繳社保。2020年1月,李某身患重病,因沒有在北京參保,導致醫療費無法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