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名詞解釋_摩爾定律永遠有效嗎

2020-12-11 電子發燒友

摩爾定律名詞解釋_摩爾定律永遠有效嗎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2-08 14:28:59

  摩爾定律名詞解釋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來的。

  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

  儘管這種趨勢已經持續了超過半個世紀,摩爾定律仍應該被認為是觀測或推測,而不是一個物理或自然法。預計定律將持續到至少2015年或2020年。然而,2010年國際半導體技術發展路線圖的更新增長已經放緩在2013年年底,之後的時間裡電晶體數量密度預計只會每三年翻一番。

  摩爾定律永遠有效嗎

  個人認為不會永久有效,當科技發展到一定時段,科技發展的速度總會遇到瓶頸,或是在某一段時間內,科技會迅速發展,所以這個定律在特定時段就失效了。

  摩爾定律的發展歷程

  被稱為計算機第一定律的摩爾定律是指IC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lntel)名譽董事長戈登·摩爾( Gordon moore)經過長期觀察總結的經驗。

  1965年,戈登·摩爾準備一個關於計算機存儲器發展趨勢的報告。他整理了一份觀察資料。在他開始繪製數據時,發現了一個驚人的趨勢。每個新的晶片大體上包含其前任兩倍的容量,每個晶片產生的時間都是在前一個晶片產生後的18~24個月內,如果這個趨勢繼續,計算能力相對於時間周期將呈指數式的上升。 Moore的觀察資料,就是現在所謂的Moore定律,所闡述的趨勢一直延續至今,且仍不同尋常地準確。人們還發現這不僅適用於對存儲器晶片的描述,也精確地說明了處理機能力和磁碟驅動器存儲容量的發展。該定律成為許多工業對於性能預測的基礎 。

  歸納起來,「摩爾定律」主要有以下3種「版本」:

  1、集成電路晶片上所集成的電路的數目,每隔18個月就翻一番;

  2、微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一倍,而價格下降一半;

  3、用一美元所能買到的計算機性能,每隔18個月翻兩番 。

  以上幾種說法中,以第一種說法最為普遍,第二、三兩種說法涉及價格因素,其實質是一樣的。三種說法雖然各有千秋,但在一點上是共同的,即「翻番」的周期都是18個月,至於「翻一番」(或兩番)的是「集成電路晶片上所集成的電路的數目」是整個「計算機的性能」,還是「一美元所能買到的性能」就見仁見智了。
責任編輯:YYX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Intel都力不從心 摩爾定律還有戲嗎?
    摩爾定律瓶頸突破還有戲嗎這一消息的公布引發了軒然大波,有些媒體將其視作摩爾定律(Moore's law)的終結,還有不少網友認為英特爾連牙膏也不願意擠了,忽視消費者的利益只想坐著賺錢。在提出50年之後,摩爾定律仍然有著一眾擁躉,也足以見得其影響之深遠。
  • 什麼是摩爾定律?
    小編最近在西瓜視頻上看到了這樣一個能夠看完讓你了解什麼是摩爾定律的視頻,大家一起來看看吧!核心依賴於經典的摩爾定律,簡單來講,晶片因為摩爾定律可以做的越來越小,所以才造成如今我們可以在一個小小的手機內就基本實現十年前桌上型電腦才能實現的功能。
  • WSJ:摩爾定律已失效,「黃仁勳定律」將正式取代!
    黃仁勳:摩爾定律結束了摩爾定律是英特爾聯合創始人Gordon Moore的預測,這並非任何形式的物理定律。摩爾定律認為,IC電路上可容納的組件的數量,每隔18至24個月就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過去50多年來,這條定律精準預測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
  • 流量爆發式增長,「光學摩爾定律」呼喚矽光時代
    流量爆發式增長,「光學摩爾定律」呼喚矽光時代。 市場尚未充分認知「光學摩爾定律」重大意義。我們發現,在光通信領域也存在「摩爾定律」現象,稱之為「光學摩爾定律」,即網絡流量每2年實現翻倍,骨幹光通信設備每3年升級一次。爆發式的流量增長,給光通信骨幹網絡帶來很大的壓力。
  • 後摩爾定律時代的計算技術之探討
    摩爾預測得到持續驗證的時間比他預計的長了40年。但是登納德按比例縮小定律在2004年失效,導致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邏輯系統出現功耗-頻率危機,也對傳統按比例縮小尺寸的技術路徑在2020年代中期應用的前景造成了更加根本的挑戰。在那之後的十年內,隨著二維光刻技術能力達到原子尺度,摩爾描述的神奇的增長進程將走到盡頭。
  • 摩爾定律真的要終止了嗎?
    摩爾定律一路走來,起起伏伏,經歷了多次的「難關」,連英特爾也承認摩爾定律已由每兩年前進一個工藝臺階,延緩至三年。臺積電、三星稱已進入10納米製程的量產,正在開展7納米的試產準備。宣傳不一樣?定律將止?不成熟看法,在工藝製程方面英特爾暫時領先是沒有異議的,因為它最早推出22納米的finFET工藝,至今已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它每年的研發經費高達100億美元,是臺積電的近5倍。它生產的處理器及伺服器晶片從技術難度方面可能高於手機處理器晶片。例如英特爾的高級Xeon伺服器晶片每塊價格高達9000美元,別人還無法供應,僅此一家。
  • 汽車摩爾定律:高科技是助推器
    谷歌無人車1965年,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了著名的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所闡述的趨勢一直延續至今,且仍不同尋常地準確。該定律成為許多工業對於性能預測的基礎汽車行業怎麼樣?這兩年,汽車行業講究四化,即我們常常談及的電氣化、智能化、互聯化、共享化,晶片以及電子產品的成本佔比越來越高,日漸體現出強大的摩爾定律,作為汽車的心臟-發動機也不例外。
  • 摩爾定律的突圍
    摩爾定律並非自然規律,而應該被視為對未來集成電路發展的觀測或者預測,但是這樣的「預言」卻伴隨著集成電路半個多世紀的快速發展並不斷的「自我實現」。 從實際使用角度看,摩爾定律可以理解為微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一倍,或價格下降一半。
  • 英偉達官方認可「黃氏定律」,摩爾定律會失效嗎?
    英偉達官方認可「黃氏定律」,摩爾定律會失效嗎? 韓璐 發表於 2020-12-18 16:27:55 在媒體層面傳播幾年後,「黃氏定律」這一命名終於被英偉達官方認可。 摩爾定律會失效嗎?
  • 摩爾定律:我這一輩子,見證了電子產業的崛起
    如果將摩爾定律比為一個人,到今年他已經是個50歲的中年人了。在這五十年中電子產業遵循著摩爾定律獲得了巨大的進步,然而在今天人們也會想知道摩爾定律是否已經過時,它還能不能適應時代繼續對於未來電子產業發展起到指導作用。在本文的上篇中我們將回到上世紀60年代,看看摩爾是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與實踐中提出了摩爾定律,發現摩爾定律中不被重視的另一面。
  • 摩爾定律可以解釋為什麼NVIDIA希望收購ARM
    但是摩爾以1960年代所做的觀察而聞名。他注意到電晶體密度每兩年翻一番,這為晶片製造商提供了發展藍圖和目標。臺積電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晶圓代工廠,在使用其10納米工藝製造的晶片上,每平方毫米內填充了超過5200萬個電晶體(例如2017年的Snapdragon 835)。
  • 性能每兩年翻一倍,摩爾定律還適用於現在的智慧型手機晶片嗎?
    而這裡就不得不提及摩爾定律,因為它預言了晶片加工技術的持續改進水平。然而,隨著智慧型手機處理器性能的過剩以及性能提升的放緩,不少人開始懷疑摩爾定律是不是已經過時,不再適用於當前智慧型手機晶片的發展。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 遊戲容量戰爭:任天堂創造的超級外掛,慘被摩爾定律擊敗
    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和遊戲產業觀察者)2010年代的十年間,幾乎每一年都有人在大聲宣稱摩爾定律失效了。摩爾定律並不複雜,甚至於這個定律本身只是一個經驗之談,只是從1965年提出後,一直被半導體行業用實踐在證明。
  • 摩爾定律延壽數十年 FinFET電晶體發明人胡正明獲IEEE榮譽獎章
    日前IEEE電子電器工程師協會宣布,FinFET電晶體發明人胡正明(Chenming Hu)獲得了2020年的IEEE 榮譽獎章,這是IEEE協會的最高獎勵,這一技術使得摩爾定律延壽了數十年。自從1965年,Intel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摩爾定律」以來,半導體工藝一直按照這個規律發展,2年提升一倍的電晶體密度。不過摩爾定律原本應該終結了,因為按照之類的發展,傳統矽基半導體工藝製造難度越來越大,特別是在28nm工藝之後。
  • 遊戲容量戰爭,任天堂創造的超級外掛,慘被摩爾定律擊敗
    文|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2010年代的十年間,幾乎每一年都有人在大聲宣稱摩爾定律失效了。可到了2020年代,這個定律依然在發揮作用。 只是,IT產業依然希望它不起作用。
  • 人工智慧的增長速度比摩爾定律快數十倍
    摩爾定律曾協助推出 GeForce Experience的前NVIDIA工程師James Wang說,人工智慧(AI)的發展速度比摩爾定律快5到100倍。2010年到2020年,花費在AI培訓模型上的計算機處理能力非常強勁的在增長。在下圖中,縱軸是處理能力,&34;表示每天每秒執行4萬億次操作。
  • 摩爾定律的突圍 - 專欄 - 創業邦
    摩爾定律並非自然規律,而應該被視為對未來集成電路發展的觀測或者預測,但是這樣的「預言」卻伴隨著集成電路半個多世紀的快速發展並不斷的「自我實現」。從實際使用角度看,摩爾定律可以理解為微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一倍,或價格下降一半。
  • 1nm電晶體誕生 摩爾定律未終結
    《摩爾定律已死,半導體行業發展會停滯嗎?》、《摩爾定律這次真的到頭了! 》、《存在 50 年的摩爾定律正在失靈?》……近年來,關於摩爾定律即將走向盡頭的報導簡直數不勝數,各方專家也紛紛發言表態,支持這一說法。如此看來,這一科技界的鐵律真的沒有繼續生存下去的空間了嗎?
  • 摩爾定律失效了?為何臺積電能突破7納米極限,生產出5納米晶片?
    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公司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的經驗之談,被譽為計算機第一定律!其核心內容是: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量,大約每隔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換而言之,每隔兩年,處理器的性能就會提高一倍!
  • 摩爾定律終結了嗎?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後摩爾時代怎麼發展?
    摩爾定律(Moore's Law)是指當價格不變,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每隔18-24個月就會增加一倍,性能亦將提高一倍。自誕生之日起,摩爾定律就成為計算機領域最重要的定律之一,預測和指導了整個信息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