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2-08 14:28:59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來的。
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
儘管這種趨勢已經持續了超過半個世紀,摩爾定律仍應該被認為是觀測或推測,而不是一個物理或自然法。預計定律將持續到至少2015年或2020年。然而,2010年國際半導體技術發展路線圖的更新增長已經放緩在2013年年底,之後的時間裡電晶體數量密度預計只會每三年翻一番。
個人認為不會永久有效,當科技發展到一定時段,科技發展的速度總會遇到瓶頸,或是在某一段時間內,科技會迅速發展,所以這個定律在特定時段就失效了。
被稱為計算機第一定律的摩爾定律是指IC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lntel)名譽董事長戈登·摩爾( Gordon moore)經過長期觀察總結的經驗。
1965年,戈登·摩爾準備一個關於計算機存儲器發展趨勢的報告。他整理了一份觀察資料。在他開始繪製數據時,發現了一個驚人的趨勢。每個新的晶片大體上包含其前任兩倍的容量,每個晶片產生的時間都是在前一個晶片產生後的18~24個月內,如果這個趨勢繼續,計算能力相對於時間周期將呈指數式的上升。 Moore的觀察資料,就是現在所謂的Moore定律,所闡述的趨勢一直延續至今,且仍不同尋常地準確。人們還發現這不僅適用於對存儲器晶片的描述,也精確地說明了處理機能力和磁碟驅動器存儲容量的發展。該定律成為許多工業對於性能預測的基礎 。
歸納起來,「摩爾定律」主要有以下3種「版本」:
1、集成電路晶片上所集成的電路的數目,每隔18個月就翻一番;
2、微處理器的性能每隔18個月提高一倍,而價格下降一半;
3、用一美元所能買到的計算機性能,每隔18個月翻兩番 。
以上幾種說法中,以第一種說法最為普遍,第二、三兩種說法涉及價格因素,其實質是一樣的。三種說法雖然各有千秋,但在一點上是共同的,即「翻番」的周期都是18個月,至於「翻一番」(或兩番)的是「集成電路晶片上所集成的電路的數目」是整個「計算機的性能」,還是「一美元所能買到的性能」就見仁見智了。
責任編輯:YYX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