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馮利瓊 ‖...

2021-01-10 澎湃新聞

原創 馮利瓊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難忘宣漢扶貧路 共圓全面小康夢

馮利瓊

2020年2月的一天,我手機上出現了一條「四川省31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的推送消息,我急切地點開,詳細看了看,很快在裡面找到了「宣漢縣」,我忽然鬆了一口氣,心中默念到,終於脫貧了。此刻的我,仿佛還是一名宣漢的掛職幹部,回到了5年多以前,回到了那段我去宣漢扶貧的歲月。

01

從成都到宣漢,因貧困而結緣

2014年10月,我接到省檢察院安排我到宣漢縣掛職的通知,主要負責省檢察院定點幫扶工作。那一刻,我對宣漢這個陌生的地方充滿好奇,這究竟是一片什麼樣的土地,會讓省檢察院幫扶長達6年之久?我一邊查閱資料、一邊向在宣漢工作過的同事打聽,才知道,宣漢不光是國貧縣,而且還是四川省貧困人口最多的縣。可想而知,這個縣要擺脫貧困的任務會有多麼艱巨。我懷著激動而又忐忑的心情,邁上了前往宣漢的路程,那時,我充滿遐想、鬥志昂揚。

10月14日,我終於踏進了宣漢的土地,呼吸著來自大巴山的新鮮空氣,感受著宣漢人的豪放熱情。沒有想到,從此以後,我就深深地愛上了這裡。

2015年7月30日宣漢縣召開脫貧攻堅誓師大會

02

從機關到基層,因幫扶而生情

18歲參加工作後,我就一直在省檢察院機關,28年的機關工作生涯中,崗位的變動也無非是機關大樓裡東邊與西邊、樓上與樓下的距離。當來到距成都千裡之外的宣漢時,我的工作也發生了徹底的變化。作為宣漢縣委常委,我的第一職責就是幫扶。為儘快找準角色定位,我將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對宣漢貧困現狀的了解。我用3個多月時間,把全縣54個鄉鎮跑了個遍,走訪了近百個村和上百戶群眾。這段時間,我走的路可能比我在機關工作1年還多,確實效果也很好,我瘦了好幾斤。但一路走下來,我一直被觸動著,至今,我都忘不了第一次走進農家小院,看到留守老人那無助的眼神;忘不了在大雨天的泥路上,孩子們仍然步行十多公裡上學的身影。城鄉差距大、區域不平衡、農村條件差,是我對宣漢貧困的初識。我也在思考著,該如何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來為這裡的扶貧事業添上一份力?

為儘快找到破題辦法,少有基層工作經歷的我,常常向當時分管扶貧的縣委常委李良同志請教。在他幫助下,我結合分管工作,確定了自己的幫扶思路,就是12個字:「錦上添花、雪中送炭、無中生有」。

「想明白就幹。」是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同志常掛嘴邊的話,我耳濡目染,也是這樣,馬上開始了真刀真槍的扶貧之路。

宣漢打造現代農業園區現代農業園區

03

從農村到縣城,因收穫而喜悅

我「錦上添花」的頭號對象就是柳池鄉金竹村,這是省檢察院對口幫扶的聯繫點。在省檢察院5年時間的幫扶下,全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累計投入的2000多萬元幫扶資金,產生了巨大效應,整個村子路網通暢、產業興旺、公共服務設施齊備。在我到宣漢時,金竹村就已是非貧困村,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走在了全縣前列。於是,我在落實好省檢察院定點幫扶任務的基礎上,重點在提升金竹村的「軟體」上狠下功夫。通過走訪發現,這個村支部的黨建工作比較缺位,群眾對村「兩委」班子滿意度普遍不高。為此,我專門召開全村黨員大會和「兩委」班子談心談話會,並向縣委組織部和當地黨委作了如實反映。後面,組織選派了當地政府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正科級幹部到村擔任第一書記,並對2名不作為的村社幹部進行了調整。新的村「兩委」班子很快煥發出新的活力,在一年內就發展了1名黨員、培養了2名入黨積極分子,實現了該村3年發展黨員「零的突破」。班子配強了、後繼有人了,金竹村的發展充滿著希望。

宣漢縣著力打造幸福美麗鄉村

對於「雪中送炭」,我是最急切的。根據安排,我還負責漆樹土家族鄉松林村的掛包工作。這是全縣最窮的巴山大峽谷片區裡的一個村,第一次到這個村調研,就碰到有群眾向我反映飲水困難的問題。經了解,這個村的一組、二組共780人飲水極度困難,天氣連續晴上一周就要靠挑水維持飲用,人畜飲水得不到保障,更談不上灌溉用水,加上當地山勢陡峭,不少群眾在挑水路上摔斷了手腳。調研回來第二天,我就帶著水務部門工作人員前來實地查勘,選擇了3個點修建安全飲水工程。兩個月後,我去現場驗收,在擰開入戶水龍頭的那一剎那,一股清澈的水流湧了出來,這家人嘿嘿的笑了,我也笑了。我接了一杯水喝下去,水是淡的,但此刻我的心是甜的。

作為下派幹部,我有著省檢察院這樣既大又強的「娘家」,能藉助這個大平臺來為宣漢爭引項目資金,是我做好「無中生有」文章的關鍵。我當時分管商貿經濟和服務業,認識到宣漢作為內陸貧困山區,既沒有先天的口岸優勢,也沒有高效的交通網絡,農村豐富的土特產品賣不出去,農民的增收渠道沒有拓寬。所以,我選擇從商貿物流入手,主動亮身份、帶隊伍,多次到上級商務部門爭取支持,成功爭取到「第二批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落戶宣漢,宣漢電商發展的大門從此被打開,農民的好產品也不再愁銷。過程最艱辛的,還是招引商貿物流龍頭企業——天津億聯集團入駐,從考察到互訪、從談判到籤約,累計飛行裡程達1.2萬公裡、先後歷時6個多月,終於在2015年7月23日成功籤約,一個在縣城佔地近300畝的項目開始落地建設,不僅為宣漢帶來了15億元投資,更是開啟了宣漢商貿物流的新時代。

04

從扶貧到奔康,因難捨而牽掛

原定於在宣漢2年的掛職時間,因省檢察院幫扶縣調整到了古藺縣,我在宣漢的掛職時間也就定格在了一年。這一年裡,我品嘗了秋時桃花出爐的稻米、戲玩了羅盤冬季的大雪、領略了廟安春天的李花、體驗了渡口夏季的清涼,宣漢這方山水、這地人文賦予了我太多太多。這一年的扶貧之路,讓我與宣漢結下了一生難捨的情緣,在宣漢,我感受到了困難群眾被慰問時的那種感激之情,也感受到了貧困學生被資助後所付出的格外努力,更感受到了落後地區被幫扶後迸發出來的自強不息。為了擺脫貧困,他們無時無刻不努力著,我被他們深深感動著。

告別宣漢之時,我接到省檢察院一個電話,電話那頭告訴我,宣漢的一個貧困村,幾十戶村民向省檢察院寫了封聯名感謝信,表達對我的挽留之情。那一刻,我流下了不舍的淚水,雖有遺憾,但也無憾。

離開宣漢都快5年了,我依然時常關注著她。

我得知柳池鄉在2016年撤鄉建鎮了,馬上也將併入普光鎮,成為經濟開發區的重要版圖。這個省檢察院曾經的聯繫點,終於擺脫貧困、走上富裕。

我得知巴山大峽谷景區已經建成了,曾經全縣最窮最差的地方,成為了最美最富的地方。

我得知億聯建材家居五金城已成為宣漢的城市新名片,商貿物流園區是達州市最大的縣級商貿物流地。

我得知宣漢縣2019年已整縣脫貧。

我期待著宣漢早日傳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消息,也期待著宣漢傳來越來越多的好消息。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馮利瓊(西昌鐵路檢察院)

微刊題字:藍天果(中國文聯文代會代表,商務部中歐協會青少年藝委會副會長,四川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毛筆工作委員會主任,四川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四川藍天書畫院院長)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原標題:《【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馮利瓊 ‖ 難忘宣漢扶貧路 共圓全面小康夢》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