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信辦終於出手?APP收集過多個人信息,嚴重影響用戶個人權益!

2020-12-04 吳拿說機

最近個人信息頻頻洩露,引得網友們熱議,對於現在手機APP上,許多明明不需要收集個人信息的軟體都是非常的不滿,畢竟很多的APP收集的這些信息,其實是並沒有必要的,雖然授權協議上面說的是不會將用戶資料洩露出去,但是實際上其背後是不是進行了什麼交易,或者是利用這些個人信息來創收。

就比如前不久的瓜子二手車平臺、閃送、聚美優品這三大APP被約談了,其原因就是因為發現了這三家公司都是存在違規收集用戶信息的行為,而且更有甚者還存在強制授權的問題,這一下子就在網上炸鍋了,好多用戶都表示自己的號碼是新的,就是因為在瓜子上查看了二手車的價格,結果天天有騷擾簡訊還有各種騷擾電話,非常的煩人。

但是存在這種現象的其實不只有這三大APP,只不過是這三大APP的情況特別嚴重,還有很多其他的APP收集個人信息都是過多的,其實騷擾電話還算好,畢竟最多就是耽誤了咱們一小會時間最可怕的還是可能會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行詐騙。

現在網絡的詐騙還是非常多的,這些平臺和APP的不負責任直接是將用戶們的個人信息都販賣出去,導致了用戶們受騙上當的機率增加了,這嚴重影響了用戶們的個人權益,讓用戶們的個人隱私和財產安全都是受到了侵犯,所以這也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

據網信辦12月1日消息,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得到廣泛的應用,促進了經濟發展以及在服務民生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APP超範圍收集、強制收集用戶的個人信息普遍存在,所以目前為了保障公民的個人信息安全,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目前這個範圍包括了「地圖導航、網絡約車、即時通信」等38類常見APP的必要個人信息範圍。要知道其實對於一些必要APP的收集信息,用戶們還是接受的,畢竟地圖這類APP沒有自己的位置,其實功能性上面就差了挺多的了,但是有些APP明明不需要這些信息的,還是不願意接受。

所以希望能夠針對於APP的類型,有明確的規定,哪些信息是必要的,非必要的信息就不要再收集了,不然對於用戶來說就是赤裸裸的隱私侵犯,讓人感覺非常不適。

相關焦點

  • 網信辦終於出手?APP收集個人信息,嚴重影響用戶個人權益
    上,許多明明不需要收集個人信息的軟體都是非常的不滿,畢竟很多的APP收集的這些信息,其實是並沒有必要的,雖然授權協議上面說的是不會將用戶資料洩露出去,但是實際上其背後是不是進行了什麼交易,或者是利用這些個人信息來創收。
  • 私自收集個人信息、帳號註銷難……工信部開展APP侵害用戶權益專項...
    7月24日,工信部通報了今年第三批侵害用戶權益行為、尚未完成整改的58款APP。其中天弘基金、去哪兒網、VISTA看天下、世紀佳緣等多款APP包含在內。所涉問題包括私自收集個人信息、帳號註銷難、不給權限不讓用、私自共享給第三方等諸多方面。存在問題的應用軟體名單(2020年第三批,部分截圖)
  • 利用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耗子尾汁
    手機APP淪為個人信息洩露渠道飽受詬病,不管不行。11月27日,全國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召開。蘇寧、螞蟻、愛奇藝、360、小米、新浪、快手、嗶哩嗶哩、滴滴、阿里、百度等11家網際網路企業代表主要負責人向社會做出公開鄭重承諾,將嚴格落實APP侵犯用戶權益各項整治工作,保障用戶合法權益。然而比頭部企業承諾更重要的,是全行業的常態化監管。
  • 網信辦出手了!38類App收集個人信息劃範圍,不得威脅「不讓用」
    >App超範圍收集、強制收集用戶個人信息?其中表示,企業違規成本低,個人信息保護能力良莠不齊,為逐利違規侵害用戶權益的情況時有發生,同時灰黑產業鏈也加速向違規收集使用甚至非法買賣個人信息聚集。目前,工信部已經對國內主流應用商店用戶使用率比較高的44萬款App完成了技術檢測工作,責令1336款違規App進行了整改,公開通報377款整改不到位的App,下架94款拒不整改App。
  • 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誰來管?
    但很少會有用戶去仔細閱讀該條款,也並不知道條款中都包含了哪些個人信息收集內容。在快速點擊「同意」的同時,可能自己的信息已被對方收集。目前,我國市場化運營的手機App超過1700萬個,普遍存在過多過濫收集個人信息的問題,給用戶和國家安全留下重大隱患。
  • 對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必須嚴懲
    只要用戶同意收集必要個人信息,APP不得拒絕用戶安裝使用。比如,短視頻類、新聞資訊類APP無須個人信息,即可使用基本功能;使用地圖導航類APP的基本功能,僅需位置信息即可;而使用網絡約車類APP的基本服務,則必須提供註冊用戶行動電話號碼或其他真實身份信息,以及乘車人出發地、到達地、位置信息、行蹤軌跡。
  • 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規範:APP收集人臉等信息落實最小必要原則
    【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規範:APP收集人臉等信息落實最小必要原則】11月26日,電信終端產業協會官網公布《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最小必要評估規範總則》,並於當日開始實施。該總則指出,隨著移動應用種類和數量呈爆發式增長,APP侵害用戶權益事件層出不窮,個人信息保護態勢愈加嚴峻,如何保護用戶個人信息,尤其是人臉、通訊錄、簡訊、位置、圖片等個人敏感信息受到國家和社會公眾高度關注。
  • 不同意採集個人信息就無法安裝APP?網信辦出手了
    00:00 / 00:00各位聽眾朋友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下載手機APP時,首先要籤訂用戶協議,同意APP採集個人信息。若是選擇拒絕採集,就沒法安裝。可是現在就連下載一個娛樂軟體,都要允許軟體訪問地理位置、通訊錄等毫不相關的信息,這種行為已經屬於強制、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了。
  • 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 APP將迎來「體檢」
    而部分開發者不合理的索取用戶權限,侵犯用戶的隱私權,使得用戶面臨被「數據劫持」的風險。更令人擔憂的是,在某些金融類移動軟體中,存在一批具有隱秘拍照行為的軟體,悄無聲息地進行隱私非法收集行為,洩露的信息正在悄悄向生物識別信息蔓延。
  • 抖音APP未經授權獲取用戶信息,一審被判侵害個人信息權益
    將手機通訊錄清空後註冊軟體,卻還是被推薦了「可能認識的人」,凌某認為抖音非法獲取其個人信息,侵害其個人信息權益和隱私權,故起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7月30日下午,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公開宣判此案,法院認為抖音在未徵得凌某同意的情況下處理其個人信息,構成對其個人信息權益的侵害。
  • 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成突出亂象 保護個人信息安全需各方協同努力
    在今天舉辦的2019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個人信息保護高峰論壇」分論壇上,App違法違規收集個人信息成為眾矢之的,相關專家就App個人信息保護問題展開深入研討。論壇由天津市委網信辦主辦,App專項治理工作組承辦,中國電子標準技術化研究院、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協辦。
  • 信而富APP因存在「不正當方式誤導用戶同意收集個人信息」等問題被...
    中國網科技11月17日訊 據網信中國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期,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組評估發現,35款App存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問題。其中,上海信而富企業管理有限公司運營的信而富APP(安卓版本V5.3.5)在列。
  • 七彩熊繪本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 頻繁更改打卡規則不返現被投訴
    原標題:「七彩熊繪本」APP「頻繁更改打卡規則不返現」被投訴 或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11月30日訊(記者 牛荷)年初曾登上App Store兒童榜前十的「七彩熊繪本」APP近日因「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被網信辦通報。
  • 監管出手整治 APP收集個人信息需規範合規
    然而近年來,移動網際網路App強制授權、過度索權、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的現象大量存在,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問題日漸嚴峻。為了規範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行為,加強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國家屢次重拳出擊。
  • 抖音APP一審被認定侵害個人信息權益
    2020年7月30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對該案進行一審宣判,認定微播視界公司在未徵得凌某某同意的情況下處理其個人信息,構成對其個人信息權益的侵害。微播視界公司:未侵害凌某某主張的隱私權和個人信息權益微播視界公司辯稱,其基於其他抖音用戶授權訪問的通訊錄中有凌某某的姓名和手機號碼,向凌某某推薦了「可能認識的人」,其並未掌握和使用凌某某的社交關係;關於保存期限問題,其為保證服務質量,對用戶的個人信息長期保存符合用戶自身利益和合理期待。
  • 網信辦擬為38類App索權劃界,用戶個人信息保護力度加強
    近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常見類型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公開徵求意見,通過法規手段規範App個人信息收集行為,保障公民個人信息安全。就在昨天,工信部官網發布消息顯示,截至目前,尚有60款App未完成整改;記者實測後發現,仍有多款App存在違規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現象。為何仍舊有App存在超範圍收集、強制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現象?
  • 螞蟻科技旗下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被通報 用戶反應被單位要求下載
    國家網信辦消息,近期,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組評估發現,愛山東等35款App存在個人信息收集使用問題,建議相關App運營者及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並自即日起30日內向工作組反饋整改情況。
  • 信息安全|被大量收集的個人信息,都去哪了?
    記者採訪發現,這些信息洩露,多數是一些地方在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時,違規操作造成的。天津市在開展專項治理中發現,「新冠通」等App在收集身份證件、健康信息、詳細行蹤等個人敏感信息時,未同步向用戶說明收集目的;未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向用戶提供刪除、更正個人信息的功能。此外,疫情暴發以來,全國已發生多起因非法傳播個人信息,被公安機關處理的案件。
  • 用更精細制度規範App收集個人信息
    目前,我國境內App上架總量已超過350萬款,部分App違規收集個人信息、過度索權、侵害用戶權益等問題突出。儘管《網絡安全法》關於個人信息收集已規定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但這還需要配套制度進一步細化。徵求意見稿劃定了哪些App無須收集個人信息,哪些App可以收集個人信息以及收集個人信息的具體範圍,無疑是我國對App在涉及個人信息方面管理細化的體現。
  • 收集必要信息後,App不得拒絕用戶安裝使用!網信辦就App必要個人...
    本報訊 12月1日,中國網信辦官網發布關於《常見類型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必要個人信息範圍》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近年來,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App)得到廣泛應用,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App超範圍收集、強制收集用戶個人信息普遍存在,用戶拒絕同意就無法安裝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