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電感的阻抗-頻率曲線

2020-12-03 OFweek維科網

上一節我們說明白了電感的高頻模型是怎麼來的,現在就來說一說由高頻模型提取出的阻抗頻率曲線,這個曲線對於我們分析理解問題有很大幫助,下面就理論結合實踐來詳細講解。

電感阻抗頻率曲線

電感的高頻模型如圖所示

我們根據這個模型,可以得到阻抗公式,也可以得到諧振頻率公式。也就能畫出阻抗頻率曲線了。

橫軸為頻率,縱軸為阻抗的模。藍色的曲線為理想電感,理想電感的阻抗為Z=jwL,阻抗和頻率成正比,所以看起來像是一條直線。而黃色曲線是實際電感的阻抗曲線,最高點對應的頻率為諧振頻率SRF。

可以看出:

①在頻率比較低的時候,實際電感的阻抗與理想電感的基本一樣,可以看作是理想的電感。

②在諧振頻率SRF處,阻抗達到最大,然後隨頻率的增加不斷下降。

③在SRF左側,電感佔主導地位,電感主要呈感性,而在SRF右側,電容佔主導地位,主要呈容性。

上面的圖形,相信有一定經驗的同學都見過,理解可能並不是很深刻,下面我就以順絡的電感為例,使用Matlab來畫一畫阻抗曲線。

Matlab繪製電感曲線實驗

我們已經有了電感的阻抗公式

只要有了電感的感值,等效串聯ESR,寄生電容C,那麼我們就可以畫出來了。一般廠家給出的電感規格書,都會給出電感值和等效串聯電阻ESR,沒有給出寄生電容C。那麼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根據廠家給出的自諧振頻率,反算出寄生電容C。

根據上面的方法,我們以順絡的電感來做一下實驗。

實驗步驟

①選擇電感:選擇順絡的SWPA6040S系列,選這個電感並沒有特別傾向,只是我隨意打開了這個的規格書手冊而已。

選擇1uH,10uH,470uH的電感

②列出參數:C由諧振頻率推出來

1uH理想電感:L=1uH,C=0,R=0

1uH順絡電感:L=1uH,C=2.7pF,R=0.01Ω

10uH順絡電感:L=10uH,C=10pF,R=0.062Ω

470uH順絡電感:L=470uH,C=13.4pF,R=2.5Ω

③編寫Matlab代碼:代碼如下

%順絡SWPA6040S1R0MT 1uH電感C1=0.0000000000027; %2.7pFL1=0.000001;        %1uHR1=0.01;            %0.01Ω
%SWPA6040S100MT   10uH 電感C2=0.00000000001;%10pFL2=0.00001;       %10uHR2=0.062;          %0.062Ω
%SWPA6040S471MT     470uH 電感C3=0.0000000000134;%13.4pFL3=0.00047;         %470uHR3=2.5;             %2.5Ω
f=[10000:1000:1000000000];  w=(f.*pi*2);Z0=w.*L1;Z1=(((w.*L1).^2+R1^2)./((1-w.^2*L1*C1).^2+(w.*R1*C1).^2)).^0.5;Z2=(((w.*L2).^2+R2^2)./((1-w.^2*L2*C2).^2+(w.*R2*C2).^2)).^0.5;Z3=(((w.*L3).^2+R3^2)./((1-w.^2*L3*C3).^2+(w.*R3*C3).^2)).^0.5;
loglog(f,Z0,f,Z1,f,Z2,f,Z3);legend('理想1uH','順絡1uH','順絡10uH','順絡470uH');grid on;xlabel('頻率-Hz'),ylabel('|Z|:阻抗Ω');title '電感阻抗-頻率曲線';

④運行

運行結果如下圖:

相信到這裡,應該能更深的認識到電感的阻抗頻率曲線為什麼是這樣的了。比較1UH理想電感和實際電感曲線,我們會發現,在頻率小於諧振頻率的十分之一時,兩者基本是重合的,而大於之後隨著頻率的升高,兩者差別越來越大。這樣也是為什麼我們常說,要使信號頻率小於諧振頻率的十分之一。

我們一般使用電感濾波時,都只需要其感性的作用,因此其越接近於理想電感越好,所以在使用時信號頻率要遠小於諧振頻率。這與電容是不同的,電容我們一般用於濾波,需要最小阻抗,所以電容是在諧振頻率處濾波效果最好的。

另外的問題

如果細心一點,會發現,橫坐標頻率是從10K開始的,如果頻率從0開始,曲線也是和理想電感重合的嗎?答案是否定的。

從上面可以看出,在頻率比較低的時候,實際電感的阻抗基本是平的,而理想的還是線性的,為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那是因為在頻率比較低的時候,電感的感抗和容抗都非常小,儘管電感的導線電阻已經很小了,但是因為頻率實在太低了,感抗和容抗比導線電阻還小。所以,此時阻抗主要由導線電阻決定,而導線電阻是隨頻率基本不變的,所以我們看到在頻率比較低的時候是平的。

以上就是本期內容,建議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拿著Matlab的代碼自己執行以下,修改裡面的R,C的值,看看有什麼變化,可以加深對電感的理解。

總結

①電感的阻抗頻率曲線呈現倒V型,有一個自諧振頻率SRF,阻抗在諧振頻率處達到最大,此時整體呈現電阻特性。而在SRF左側,電感主要呈感性,在SRF右側,電感主要呈容性。

②實際使用中,要使信號頻率小於電感自諧振頻率的十分之一。

相關焦點

  • 並聯諧振電路頻率阻抗及計算曲線帶寬案例摘要
    從上面看,感應電納, B L 與f成反比以雙曲線表示的頻率。 電容電納, B C 與頻率成正比,因此用直線表示。最後的曲線顯示了並聯諧振電路的總電納與頻率的關係曲線,並且是兩個電納的差值。 由於流經並聯諧振電路的電流是電壓除以阻抗,在諧振時,阻抗 Z 處於其最大值,( = R )。因此,該頻率下的電路電流將處於其最小值 V / R ,並聯諧振電路的電流與頻率的關係曲線如下所示。
  • 淺談耳機的阻抗、阻抗曲線與靈敏度
    該值一般代表在核定頻率範圍內達到最大功率時理想狀態下的最低阻抗值,因為留有餘量,該值不應該高於最低阻抗值的20%。這套定義和相關測試方法,以動圈式耳機為參考。靜電式耳機、動鐵式耳機的阻抗曲線會隨頻率發生較大變化,測試和定義方法可能不同。從現有產品來看,可能會取1kHz或者某個頻率上的阻抗作為額定阻抗。
  • 磁珠的模型以及阻抗頻率曲線是怎麼來的
    打開APP 磁珠的模型以及阻抗頻率曲線是怎麼來的 電巢 發表於 2020-12-19 10:28:30 下面是一個典型的磁珠的頻率曲線,我們所看到的大多數廠家的磁珠規格書,曲線基本都是這樣的。
  • 磁珠和電感的區別是什麼
    本質來說,磁珠和電感都是抑制高頻信號,通過低頻信號,而兩者之所以不一樣是因為材料工藝的不同,磁珠用的是鐵氧體,而鐵氧體的電阻是和頻率強相關的,可以近似認為頻率越高電阻越大(拐點之前);而電感,比如繞線電感,用料的本質是銅線圈,本身的DCR是很低的;
  • 阻抗匹配電路的作用,阻抗匹配的理想模型
    圖4 高頻電感等效電路 在高頻時,電容器中的電介質產生了損耗,所以電容器在諧振點前,呈現的阻抗特性與頻率成反比;而對電感器而言,當頻率接近諧振點時,高頻電感的阻抗迅速提高,當頻率繼續提高時,寄生電容C的影響成為主要的
  • 並-串聯阻抗轉換的快速實現方法
    打開APP 並-串聯阻抗轉換的快速實現方法 佚名 發表於 2010-10-22 17:38:22   文章還說明作為頻率函數的這一轉換的圖示看起來很像是史密斯圓圖
  • 並-串聯阻抗轉換的快速實現方法簡介
    差異可以來自組件值的改變,也可以產生自隨頻率變化的組件阻抗。圖2顯示的是這些差異的舉例。X軸代表串聯電阻,而Y軸代表串聯電抗。  此處共有2個圓:一個代表恆定並聯電阻,另一個代表恆定電抗。恆定電阻線在X軸附近對稱。電抗在開路附近時,阻抗等於並聯電阻。由於電抗降低,曲線路徑沿圓圈至起點,其在電感分量時為正,而在電容分量時為負。由於電抗降低,曲線趨向於零。
  • 技術文章:電感的Q值知多少
    ②功率電感的Q值曲線是怎麼樣的?③電感的Q值在自諧振頻率處是最大的嗎?④電感的Q值是越大越好嗎?電感的Q值定義電感的Q值也叫作品質因數,其為無功功率除以有功功率。簡單理解的話,就是在一個信號周期內,無功功率為電感存儲的能量,有功功率為電感消耗的能量。
  • 技術文章:電感的高頻模型怎麼來的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電感的高頻模型的個人理解,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為什麼叫高頻模型呢?為什麼叫高頻模型呢,難道在低頻時是不成立的嗎?當然不是的。僅僅只是因為在低頻的時候,我們可以把電感當作理想的,因為其分布電容的影響是可以忽略的。
  • 從hifi風水盤開始認識耳機的阻抗曲線原理
    今天說說耳機的阻抗曲線,經常看到耳機包裝上會寫的阻抗,有16歐,32歐,通常寫在包裝或者說明書上。
  • EMC設計重點-電感、電容、磁珠
    通常情況下,同時注意選擇所需濾波的頻段,共模阻抗越大越好,因此我們在選擇共模電感時需要看器件資料,主要根據阻抗頻率曲線選擇。另外選擇時注意考慮差模阻抗對信號的影響,主要關注差模阻抗,特別注意高速埠。
  • 基於自諧振頻率電容器種類的選擇算法
    摘要 為使PDN阻抗曲線能在一個較寬的頻率範圍內不超過目標阻抗曲線,對去耦電容器種類的選擇至關重要。因此,提出了基於自諧振頻率電容器種類的選擇算法,該算法已經用於工程實際中,效果理想。
  • PCB布局的DC電阻,寄生電容和寄生電感
    時變和非線性寄生蟲採用更複雜的建模技術,其中涉及時域中的手動迭代。它們對系統的初始條件也可能非常敏感,尤其是在存在反饋的情況下。 儘管實際的PCB很複雜,但LTI系統涵蓋了絕大多數實用的電氣系統。確定寄生效應實際上就是確定系統的頻率行為,因為寄生元件對信號的影響是頻率的函數。
  • 理想電容器阻抗與實際等效電路
    理想電容器的阻抗隨著頻率的升高而逐漸變低,阻抗Z與信號頻率和電容器容值得關係如下:Z=1/2πfC (1)Z表示電容器的阻抗,單位歐姆,f表示頻率,單位Hz,C表示電容器的容值,單位F。例如,下圖給了4個理想電容器的阻抗曲線。
  • 電巢學堂:詳解射頻電路中的電阻,電容和電感
    以500Ω金屬膜電阻為例(等效電路見圖2-4),設兩端的引線長度各為2.5cm,引線半徑為0.2032mm,材料為銅,已知Ca為5pF,根據式(2-3)計算引線電感,並求出圖2-4等效電路的總阻抗對頻率的變化曲線,如圖2-6所示。
  • 如何選擇共模電感,需要考慮哪些參數規格
    一、共模電感作用EMI濾波器件有很多,有鐵氧體磁珠、磁環、三端電容、差模電感、共模電感等,每一種元器件在不同的電路起著重要的作用。對於共模電感也是一種比較有效抑制電磁幹擾的元器件之一,特別對於EMI濾波器和各類開關電源產品,因此選擇合適的共模電感顯得更加重要。
  • 阻抗和電阻的區別
    打開APP 阻抗和電阻的區別 姚遠香 發表於 2019-08-08 11:49:20
  • 引入虛擬阻抗對下垂法的並聯技術進行改進
    引入虛擬阻抗對下垂法的並聯技術進行改進 電子設計 發表於 2019-05-08 08:38:00 引言 基於下垂法的並聯技術,其控制策略簡單,技術成熟,非常適用於實際系統。
  • 跨阻放大器的輸入阻抗:無窮大還是為零?究竟是多少?
    對於理想運放,有無窮大的開環增益和帶寬,輸入阻抗為零。運放的反饋迴路使得V1保持虛地,得到一個零輸入電阻。類似一個電流表,一個理想的電流測量電路的輸入阻抗應該為零。qH1ednc圖2是OPA314的開環增益隨頻率變化的曲線。對於今天的大多數運放,在一個較寬的頻率範圍內------超過通用器件的50倍,開環增益以一個恆定的斜率 -20dB/10倍頻下降。它的增益帶寬積是3MHz,所以在這個範圍以內的任何頻率下,其增益接近3MHz/f。qH1ednc
  • 探討功率因數校正技術PFC中的電感材料選擇
    圖1 升壓型Boost電路圖  圖中Li為儲能電感,看起來並不複雜的電路,但是如何能夠合理選擇元件及相關元件的材料是關鍵所在,本文將就PFC技術中的電感元件及材料開展討論。  圖4 靍=75鐵粉心得B-H曲線  但是值得商榷的是,可選擇作為濾波器的差模電感的磁粉心不僅僅是靍=75鐵粉心一種,圖5是鐵粉心系列靍=75,靍=55,靍=35磁導率隨頻率變化的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