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視界|微型機器人 助力精準醫療

2020-12-02 好蘿蔔網

本文2117個字

閱讀全文預計5min


在《未來簡史》一書中,尤瓦爾指出,人類的任何行為都是基於某個算法下的結果。這意味著,一旦這些算法被人們掌握並應用於現實,如機器人的升級製造,機器人或將可以通過圖靈測試,成為有意識的有機生物,又或者是人類將已掌握的算法應用於各種微型儀器或微型機器人並應用於人類身體,通過網際網路連接運轉,使人類自己升級為「智神」。

目前,雖然還無法實現超物種變身,但是人工智慧系列產品已取得一系列驕人成果。後疫情時代,零接觸的市場剛需將以機器人為主的人工智慧系列產品推上更高的舞臺。據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僅我國新增的機器人相關企業便超過4.7萬家,同比增長56%,其中,醫療機器人的發展表現出良好強勁態勢。

《中國醫療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和市場前景》一文指出,現在的醫療機器人產品與日俱增,如陪護機器人、手術機器人等,儘管醫療機器人產業鏈尚未完全成熟,但許多科研機構或科技企業便已經開始思考,下一代醫療機器人將會是什麼樣。

微型機器人或許可以給出答案。很多研究機構和科技企業已經在積極推動醫療機器人的小型化和柔性化,希望藉此進一步豐富醫療機器人的應用範圍,為一些微觀場景的醫療診治提供幫助。


微型機器人應用價值——助力精準醫療

微型機器人在醫療領域中的應用主要包括治療、手術、診斷和醫學成像,每一個應用都旨在應對醫學中的不同挑戰。例如,能動的微型/納米機器人可以直接遊入目標區域並傳遞精確劑量的治療有效載荷,因此,在降低副作用的同時保持其治療功效,這是使用具有低定位功效的被動給藥方法時的常見問題。

另一方面,使用微型/納米機器人進行手術可能會到達無法通過導管或侵入性手術到達的身體區域,從而可以對組織進行採樣或將治療有效載荷深入患病組織。微型機器人外科醫生的使用可以幫助減少侵入性手術,從而減少患者不適和術後恢復時間。

基於機器人超微的外形及前沿技術加速發展,微型機器人將在精準醫療方面得到廣泛應用,未來,許多疾病或將通過微小的機器人在血液中遊走、輸送藥物等來治療。

微型機器人研究成果——藥物輸送

在使用微型機器人輔助醫療,將藥物直接送到人體目標部位時,容易在藥物傳輸過程中造成藥物沿途於其他器官接觸引發不良反應,如胃出血或影響猶豫結腸等器官的自主運動。要使微型機器人在醫療應用上步入正軌,實現醫療精準,需首要解決微型機器人難以保持原定軌跡運輸藥物到目標部位這一難題。

近日,普渡大學在Micromachines期刊發表研究,首次證明微型機器人可以通過後翻滾等動作,避免生物系統運動對藥物運輸的影響,並已經在動物實驗中驗證成功。通過對微型機器人施加旋轉的外部磁場控制其行動軌跡,另外,該微型機器人配有防止藥物脫落的聚合物塗層,在人工引導下,微型機器人不僅可以抵達目標位置,同時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藥物釋放動作。

研究人員稱,該微型機器人除了可以作為藥物輸送工具外,還可以作為診斷工具,通過微型機器人進行檢測,可以防止腸鏡檢查所帶來的不適。

微型機器人研究成果——輔助手術


微型機器人在醫療領域的第二個應用表現為充當手術協助者和實施者的角色,通過對人體內部細緻的監測協助醫生更好開展手術,或者自身進行微創手術。

今年5月份,由同濟大學牽頭建設的上海自主智能無人系統科學中心微納無人系統團隊經醫工理深度融合、聯合攻關研發出了一款可用於醫療靶向微血管溶栓仿生微型手術機器人。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致殘率高,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大尺寸血管的血栓可置管溶栓,而對微血管血栓卻束手無策。而通過體積微小、載有溶栓劑藥物的仿生手術機器人,在外加磁場的指揮下,聚集在血栓部位,產生熱和力場,成為高效的微血管血栓清道夫。

值得注意的是,單個微型機器人往往無法滿足醫療應用的要求,需要通過操控微型機器人群實現集群效應,來滿足生物醫用劑量的需求。因此,開發新型的具有生物相容性、能有效驅動和精準控制以及集群操控能力的新型軟體醫療微型機器人,是未來研究的熱點問題。


微型機器人發展亟待解決的三大難題


目前各國對於微型機器人的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其作為一個小而新的機器人細分領域,以下三個關鍵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驅動器微型化問題。微驅動技術是體現微型機器人水平的標誌,目前,滿足能耗低、結構簡單、易於微型化、位移和力輸出較大、動作響應快、線性控制性能好等要求的驅動器還無法實現,未來仍需加大研究。

二是能源供給問題。當前,微型機器人中的很多執行機構普遍採用電驅方式,供應能源的導線經常會對機器人的運動造成影響,未來能源供應的無纜化將是重要趨勢。要實現無纜化,就必須解決無纜微波能源和無纜數據傳輸技術,同時研發小尺寸的高容量電池。

三是安全性問題。微型機器人不管是應用於人體還是管道之中,所處的環境對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都比較高,這就需要微型機器人在材料、功能和技術等方面做出適應,確保作業的安全性,並保證自身的排障功能。

素材參考來源於

智東西,騰訊網,CSDN,中國新聞網等

轉載請與我們聯繫,並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這家企業的微型手術機器人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評通道
    近日,由華科精準(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神經外科導航定位系統(型號:Q300),獲批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通道,成為華科精準繼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磁共振實時監測顱內雷射消融系統之後的第三款國家創新醫療器械。
  • 微型驅動系統構建醫療機器人創新生態
    隨著大數據IoT、AI、雲計算的發展,「人工智慧+醫療」進入了快車道,也促進了智能醫療機器人市場不斷擴大,智能醫療機器人行業持續湧入創新型企業完善產業生態,行業賽道將進一步優化細分。醫療機器人涉及的門類較多,一般認為醫用機器人是一種可用於外科手術、醫學培訓、康復治療和殘障人士輔具等醫療領域的智能服務機器人。每一種醫療機器人產品,都有獨特的技術和市場以及產品定位。
  • 頂刊綜述:精準醫學中的醫用微型/納米機器人
    醫療機器人的進步有望改善現代醫學和生活質量。這些機器人平臺的小型化已經有了許多應用,這些應用在精密醫療方面發揮了作用。由於微型和納米機器人在臨床領域的廣泛應用,它們在精密醫學領域的應用仍然面臨著技術、監管和市場方面的挑戰。儘管如此,最近從概念驗證到體內研究的轉變證明了它們在精密醫學上的潛力。
  • 這家企業的微型手術機器人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評通道
    近日,由華科精準(北京)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神經外科導航定位系統(型號:Q300),獲批進入國家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通道,成為華科精準繼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磁共振實時監測顱內雷射消融系統之後的第三款國家創新醫療器械。
  • 喚醒微型機器人的新動力 | 前沿
    撰文|惠 鑫責編|何義均 戴 威●  ●  ●一直以來,人們希望將電子器件微型化8月26日,《自然》發表的一篇研究推進了微型機器人的發展。康奈爾大學納米科學 Kavli 研究所的 Marc Z.Miskin 及其合作者研究了一類新型電化學致動器(SEA),它們與現有矽電子器件兼容,電壓可控,能夠喚醒機器人,使得它們移動 [1]。
  • 微型機器人能手術治病 但也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
    摘要:據外媒報導,近日,ETHZ(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和EPFL(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合作研發了一款趣味十足的微型醫療機器人。微型機器人的用途如此廣泛,對各行各業都有重要的作用,未來的潛力也是不可小覷的。
  • 上海人工智慧專家研發仿生微型手術機器人
    有沒有想過,有朝一日,「醫生」可以走進心臟裡頭,進行更精準治療?近日,上海科學家研發的仿生微型手術機器人把這一創想變成現實,這其中,人工智慧技術加成,讓機器人如虎添翼。從視頻中可以看到,這是一種體積微小、載有溶栓劑藥物的仿生手術機器人,在外加磁場的指揮下,聚集在血栓部位,產生熱和力場,成為高效的微血管血栓清道夫。
  • 摺紙式微型機器人可以開啟外科機器人的新時代
    摺紙式微型機器人可以開啟外科機器人的新時代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微創腹腔鏡手術使外科醫生能夠使用工具,將微型攝像機插入小切口進行手術,這使得手術過程對患者和醫生都更加安全。最近,手術機器人開始出現在手術室,允許外科醫生比傳統技術更精確、靈活和可控地同時操作多種工具,從而為外科醫生提供進一步的幫助。
  • 海峽創新戰略布局醫療機器人領域 助力醫療產業智能化變革
    (原標題:海峽創新戰略布局醫療機器人領域 助力醫療產業智能化變革)
  • 內窺鏡診療微型機器人發展概述及前景分析
    醫療機器人是近幾年在多學科交叉領域中興起,並越來越受到關注的機器人應用前沿研究課題之一。醫療機器人將機器人技術應用到醫療領域,極大的推動了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近年來隨著MEMS(微電子機械系統)的發展,大大促進了醫療機器人的微型化,可用於人體內診斷和治療的微型機器人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內窺鏡是當前體內診療的主要工具,線纜式微型機器人內窺鏡系統和無線藥丸式微型機器人內窺鏡系統是腸胃道微創診療發展的兩個最主要方向。
  • 《超能陸戰隊》中的微型機器人戰隊真的被發明出來了?
    圖片為《超能陸戰隊》中的微型機器人文|腦極體還記得電影《超能陸戰隊》裡面大反派的秘密武器——微型機器人嗎?數十萬個微型機器人組成的黑色站隊,能夠在人類的控制下隨意排列組合, 一會兒排成一個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個一字……等等,走錯片場了……是可以任意變幻成橋梁、快速移動的階梯、有衝擊力的風暴等等,不受障礙物影響地去完成各種任務。
  • 蘇州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孫立寧:醫療機器人的機遇、現狀和未來
    這樣的好處是精準。這方面骨科用得比較多,這一類產品國外有不少,都是在關節置換過程中,通過生物力學的計算和精準的圖像匹配,實現精準作業,從效果上比人來得快。第四,微納血管介入機器人。剛才談到未來機器人進入到血管,現實地看,過去我們到醫院裡,醫生在X光機下進行導絲/導管,醫生和患者同時用大量X射線進行,而現在用機器人實現導絲/導管,很精準。
  • 機器人視界|未來 可能是機器人陪你過節
    「警衛員」——安保巡邏機器人,負責物流配送的「快遞員」——移動交付機器人,以及後疫情時代湧現的從事消毒作業的「清潔員」——消殺機器人,具備無接觸體溫測試功能的「守門員」——智能測溫門崗機器人。例如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早在2016年就引進了5名機器人「保姆」,又如2019年引入機器人小樂的安徽合肥錦繡社區等。智能陪護機器人具有智能看護、親情互動、遠程醫療等多種智慧養老服務功能,還能化身可移動電視,給老人解悶。
  • 直擊進博會|工業、醫療機器人正在替代更多傳統工作
    在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主要集中在醫療、物流和包裝加工領域。其中,醫療場景的機器人強調精密,主要為減少醫生操作無法每次精準的問題;物流則是代替人工方向,包括地面的機器人搬運和高空的搬運;而包裝加工主要體現在對特定產品的柔性製造、包裝和精確塗膠等工作。
  • 摺紙風格的微型機器人可以開啟外科手術機器人的新時代
    Wyss副教授Robert Wood博士與Sony Corporation的機器人工程師Hiroyuki Suzuki的合作通過創建一個新的,受摺紙啟發的微型遠程運動操縱器(「 mini-RCM」),將外科機器人技術降到了微尺度。
  • 智慧機器人在醫療健康領域大顯身手
    智慧機器人系統可以掃描數千個案例,並查找數百個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從而發現越來越多關於病證的特點,以期為臨床研究提供有價值的資料和依據。智慧機器人系統可以通過網絡技術實現遠程診斷,緩解醫療資源不均問題;該系統還可以為體檢機構提供高質量的影像篩查,快速全面提升篩查診斷水平。從應用效果來看,規模化使用智慧機器人將是未來醫療診斷的一個發展趨勢。
  • 專注人工智慧、康復醫療和機器人領域的中航創世機器人獲數千萬元A...
    近日中航創世機器人(西安)有限公司完成數千萬元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海通創新資本旗下基金西安軍融電子衛星基金領投,西交一八九六創投基金,西安環大校地融合創業投資基金跟投。融資將主要用於公司三條產品線的市場拓展,新產品研發,產業化提升等。
  • 《微型機器人模型玩具》青眼虎-協助拍攝
    微型機器人模型玩具【第1幅圖】此作品由武漢攝影愛好者習先生在著名的泰州地區拍攝微型機器人模型玩具【第2幅圖】此作品由常州攝影愛好者宿先生在著名的舟山地區拍攝微型機器人模型玩具【第3幅圖】此作品由泉州攝影愛好者房先生在著名的蘇州地區拍攝
  • 我國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特徵分析
    醫療機器人是全球機器人和醫療器械領域的新興發展方向,是各國競相投入和角逐的重要科技制高點。醫療機器人具有顯著的高技術、高門檻、高附加值特徵,對醫療手術、康復醫學、健康管理、醫院服務等方面具有革命性影響。我國醫療機器人產業近年來進入快速發展通道,成為機器人和醫療跨界領域中最受關注的明星產業之一,展現出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活力。
  • 雷射技術可使微型機器人"行走"
    一種微型機器人,旁邊有一個副物。來源:康奈爾大學康奈爾大學領導的合作公司創建了第一個集成半導體元件的微型機器人,允許它們通過標準電子信號進行控制並行走。這些機器人,大致相當於副物的大小,提供了一個模板,用於構建更複雜的版本,利用矽基智能,可以大規模生產,並可能有一天通過人體組織和血液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