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美元教培市場:它們製造的得與失,與無數人們有關

2021-01-04 界面新聞

文|Edu指南 何沛寬

2020年最後一個月,在線教育融資額,再一次「震驚」到業界。這個業界,不限於教育行業,甚至是整個創投圈。

12月24日,36氪報導猿輔導公司再獲投3億美元。今年以來,猿輔導已完成35億美元融資。

12月28日,晚點latepost報導,作業幫完成「超16億美元」新一輪融資。作業幫今年6月完成一輪7.5億美元E輪融資。這意味著作業幫年內獲投「超23.5億美元」。

同在12月28日,好未來宣布與Sliver Lake銀湖資本等投資機構,達成一項33億美元的私募協議。其中10億美元為新發行A類普通股。另外23億美元是可轉換債券,由Sliver Lake銀湖資本領投。無論性質,好未來增加了可調配的33億美元現金。

更早之前的12月7日,跟誰學宣布私募融資8.7億美元,就在12月28日,它的創始人陳向東宣布所有資金已經到位。

僅僅四家公司,就涉及了百億美元的資本投注。

這是教培公司密集、高額的融資「盛況」。堪比近年整個一級資本市場上最激烈的O2O、打車、共享單車賽道投融資。當下一級二級市場,教培公司市值估值合計更是接近千億美元。

當我們在看到這些資本、商業公司的投融資時,看到相對肯定的答案:在商業方向上,這些公司和資本可能作了一個好的選擇。

但回到一些更根本問題,是否仍能指向「正確」方向:

包括在線教育在內的教培公司,到底在解決什麼問題?

拋開資本、營收,這些教培公司為社會帶來了什麼?是在一個「正確」的方向上,抑或是在導向一個更「糟糕」的結果?

這些問題的解答, 在我們看來,不次於,甚至遠高於商業、資本投入的重要性。因為問題背後,有數以億計的中國青少年、家庭。真切的與無數的人們相關。

藉跨年之時,我們想和大家聊聊以上問題。如果大家有任何思考,歡迎與我們有更多交流、探討!

以下:

1、教培公司到底在解決什麼問題?

「競爭」。

爭取有限的入場券,進入聲譽、能力「代名詞」的教育、社會體系。

代價是,通過付費的方式,觸達商業公司聲稱的具備競爭力師資、教學資源。經培訓,縮短與目標的差距。本質是,付費、企圖買一條「有機會更短、更快的」到達終點的路。

k12,「提高一分,幹掉萬千人」。高校的升學考研,「提高一分,幹掉千人」。

這是付費,意圖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進入優質資源的教育(學校)體系。

職前、在職的教培,當下起碼在中國市場中,最大的公司:考試型的、技能培訓型的,均是通過付費,獲得可能相對優質的、額外輔導。希冀在付費產品後,獲得比原有能力更高的結果期望。

這是付費,意圖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進入優質資源的社會(職場)體系。

解決誰的問題?

任何對「相對進步」寄有期望的大多數學生與家庭。

在k12,各省市的高考狀元或者是前十、前五十等等,接受採訪,被問及學習方法時,他們不會說通過教培公司的付費輔助。

再往985、211院校,這個答案可能開始發生一些變化:

你可能是按部就班在校上課進入院校,你身邊的室友可能是經過某家商業公司、某個名師輔導後,進入了同一個教育資源體(院校)。老實說,這甚至可能不算罕見,我身邊就有這樣的實例。他在沒有接受額外輔導時,在20%、10%的成績群體中。

商業產品可能沒有改變萬分之一的清北門檻,但從top 5%院校的資源開始,有了它的一些效用。

再往下,同理。從90%到80%,從80%到70%,通過付費的「優質資源,一直往前」。也正是基於學生的基礎水平差距,k12教培公司部分會選擇進行「分班」(快慢班等形式)教學。

通過付費,優化相對競爭能力,已經是越來越家庭、學生的選擇。北大一項研究顯示,至2017年,k12課外輔導全國「37%」參與率。

付費,獲得「相對進步」、「額外的競爭優勢」。在職場求職、資格考試、技能學習的需求,亦然。這也可以解釋近年考公、考研、考證之前付費培訓的學生數量不降;應屆生就業壓力下,願意「付費買實習、買offer經驗」,進而「跨過門檻」、獲得更優質公司「面試、工作機會」。

2、拋開教培公司的資本、營收,它們到底為學生(消費者)個體與整體帶來了什麼?

(1)正面的推進:效率的價值

1)製造公平

事實上,除2020年這個幾近「爆發性融資」的年份,教學輔導,在中國長久的歷史中早已有之,只不過可能更為「相對稀缺」,只有少數地主權貴能夠支付。

改革開放後至今40多年,已有400萬+教培機構,供給端的成熟與競爭,使得教輔服務作為消費品,極大降低了消費門檻。

而教培公司的角色是,通過資本等力量,聘請一線、優質的師資,引入「相對優質」教學資源。

原本毫無機會接觸一線師資的十八線家庭與學生,可以通過相對低門檻的付費方式,在教培機構觸達到師資、教學資源。

如果你們長期在一線城市,可能無法體會:十八線學生,很可能他日常接觸到的教師,最好的背景都只是普通院校。而通過付費的方式,假設是靠譜機構裡的、真實的優質師資,不能說學生的命運就此改變,但他起碼知道:更好的標準是如何。

不僅是k12 的商業教培公司。近7年的在線教育發展,乃至國際知名高校的課程,進駐到MOOC平臺等等。起碼在視野上,大眾學生、用戶,有了拉平與一線城市學生、用戶的一些機會。

2)接受教學輔導的平均水平「上升」

「給名校應屆畢業生,百萬年薪,進入教培機構當講師。」

今年以來,包括做教育的網際網路大公司、新銳教培巨頭公司,「給名校畢業生講師的薪酬水平」,一時成為行業、以及求職學生的討論話題。

這僅僅是一個縮影。不僅是清北畢業生有進入商業教培機構,越來越多教培機構招聘應屆校招生的門檻提升,遠超歷史程度。

教輔端,從「人才需求」的起點,就往上提升。「講師」,獲得市場更高的待遇,「不再是低薪崗位的代名詞」。

與之對應的,還有人才的正向反饋。越來越多相對優質(符合對教學培訓講師要求的學歷、能力的)人才,主動選擇進入商業教培機構授課。

而人才的正向反饋,最終受益的,是接受教輔的學生用戶,以及他們目標成績提升的可能性。

(2)消極的事實:商業公司的不平等資源,與結果的同質化

1)製造不公平

商業教培公司最終服務的:是付費的學生。為付費學生提供獲得「競爭優勢」的教學服務。

如果說國家統籌的教育體系,儘可能提供地區範圍內、基於分數的全局相對公平性。商業教培公司的目的,更多在於:為付費學生與家庭,提供小範圍資源傾倒。無論後者是面向1個學生、還是百萬學生。

商業公司能夠通過交易的方式,為局部分學生,提供優質資源。

而對於整個學生用戶來說,事實上,這會一定程度上助推:尤其是沒有任何經濟能力的k12學生與家庭,陷入弱者更弱的極端。

我們上面提到,37%是全國k12學生的平均課外輔導參與率。而一旦拆分為城鎮學生參與率,鄉村學生參與率,兩個數據的差異是明顯的:城鎮是45%,鄉村僅為22%。

假設商業教培公司,確實能夠提供參與輔導的學生成績。那麼它也同時助推了國內學生整個經濟落後群體的不公平。

當然這不限於k12學生,這個高校學生升學考研、公務員考試、職前付費求職、技能學習的交易中,同理。

2)同質化後的「內卷」強度增加:

不僅是局部不公平的助推,還有一個事實是,數以百萬、千萬乃至億人,參與培訓輔導。尤其是當下k12雙師大班網課,儘管不乏聲明:個性化輔導。每個學生能夠根據自己進度得到輔導、進步。

用更長時期的結果來看,大量的學生在參與輔導培訓,大量學生綜合平均分數向上提升。但可能發揮真正競技作用的排名,並沒有變化。

這個結果,類似職場的「內卷」現象。當大部分同一崗位的人們擁有同質無差異的工具能力,即便這種能力遠比以前要高,在同一個「競技場(企業)」,可能並不意味著,有更優的職業前景。

最後,

以上,是我們能看到整個教培市場,給學生個體、群體的效用,以及「無意中」產生的正負外部效應。

產生這些效用、效應的教培公司,可以說,我們在今年以來,從行業、資本等多種角度,做過各種分享。一個無法忽略的起點是,

沒有一家當下的教培大公司,在成立的時候,沒有提到:教育公平、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更高效率的產品給消費者,諸如此類「平淡但有力」的願景。

2020,資本大力投入,助推在線教育在內的教培公司,向更遠的「徵程」邁進。但願在新的一年,以及更久遠的未來,均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相關焦點

  • 50億美元,字節跳動的教培夢?
    「原則性」共識在前,50億美元教育基金在後。一場交易的「羅生門」開啟。對於50億美元教育基金的真假,我們無從得知,但是字節跳動對教育行業的青睞可不只是嘴上說說而已,其在教培行業的戰績也是碩果纍纍。02跳動的夢想 作為全球第一獨角獸的字節跳動,日賺超過3億元,字節跳動的商業帝國已經越來越龐大,其利用自身在資本,技術,人脈方面的優勢在各行各業都有所涉獵,而教培行業更是成為其常年追逐的對象
  • 年終盤點:超500億人民幣湧入教培市場機構們的錢都花在了哪
    2020年即將結束,對教培行業來說,市場的繁榮也吸引了大量資金的入場。截至12月29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投入教培市場的資金已經超過500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年之最。年末融資潮儘管2020年即將落幕,但教培市場上的浪潮仍未平息。進入12月後,多家頭部教培機構先後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或定增。在二級市場上,好未來宣布完成了33億美元的定增,其中,23億美元為可轉換債券,由美國私人股權投資公司銀湖資本領投,10億美元為新發行的公司a類普通股。另一家教育巨頭跟誰學也在本月初完成了8.7億美元的特定增發。
  • K12英語教培在「下沉市場」還有多少潛力可挖?
    一直是這幾年教培機構討論的熱點話題。本文以K12英語教培為例,簡析下沉空間到底是困難的紅海,還是容易的藍海……一、提到「下沉市場」,你首先想到什麼?其實,在「下沉市場」的世界裡,已經沉澱了太多耳熟能詳的企業。當年春節刷滿牆的京東小廣告,就是下沉市場的一次集中突擊。如今,借著網際網路和交通/快遞的多重優勢,教育也逐漸延伸至更多「下沉市場」,K12英語教培在近三年的下沉市場中也一直在明爭暗鬥。但是即便如此,我猜,你第一個想到的肯定不會是「K12英語教培」行業中的任何一家企業。
  • K12英語教培在「下沉市場」還有多少潛力可挖?
    教育在「下沉市場」是否還有市場潛力可挖?一直是這幾年教培機構討論的熱點話題。本文以K12英語教培為例,簡析下沉空間到底是困難的紅海,還是容易的藍海……提到「下沉市場」你首先想到什麼?其實,在「下沉市場」的世界裡,已經沉澱了太多耳熟能詳的企業。當年春節刷滿牆的京東小廣告,就是下沉市場的一次集中突擊。如今,借著網際網路和交通/快遞的多重優勢,教育也逐漸延伸至更多「下沉市場」,K12英語教培在近三年的下沉市場中也一直在明爭暗鬥。
  • 起底教培機構雙重困局:預付風險和燒錢攬客並存,教培行業何去何從?
    和線下教培機構的落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線上教育培訓機構一路高歌猛進。10月22日,猿輔導宣布近期已完成G1和G2輪共計22億美元融資。其中G1輪由騰訊領投,高瓴資本、博裕資本和IDG資本等跟投。教育培訓行業一直是被大眾看好的朝陽行業之一。截止2019年底,我國教育培訓行業,包括K12輔導、嬰幼兒教育、興趣輔導等在內,合計所佔市場規模高達8700億元。
  • 重慶教培行業報告:被外來巨頭裹挾的115億級潛在市場
    作為行業中人,我們總想為大家做點兒什麼,為此,我們啟動【全國教培行業調研項目】,從第三方視角出發,以城市為單位,通過實地調研、機構走訪、觀察剖析等形式,從當地教培行業發展環境、市場競爭、角色畫像、頭部企業調研、前景預測等角度,為你構建一座座鮮活的城市教培生態,希望能給教培行業中的你帶來啟發和思考。第二站我們來到了重慶。
  • 教培行業發展趨勢:小步智學,穿透教培行業本質!
    2020年,教育行業出現多重變量,廣大教培機構面臨著生死考驗。擁擠的賽道是每個機構組織運營能力和流動資金之間血與火的廝殺。回望1999年的「擴招」政策,開啟了中等程度的學生通過努力也能考上大學的魔法石,課外輔導的的市場瞬間被打開。「培優」——成了所有學生和家長不得不面臨的挑戰。
  • OMO是教培行業發展的必然方向
    原有的純線上或純線下市場或已成紅海,企業的收入、利潤和口碑難以得到進一步提升。各家競爭愈發激烈,教師和員工負擔加大。網際網路技術發展迅猛,或有可能憑藉其優勢減輕教培行業在教學、營銷等層面的負擔。能與技術融合到位並找到新玩法的機構或將打開一個新的機遇。線下培訓機構未來想要存活,必須引入信息技術。
  • 千億語培市場,如何挖掘投資價值?-虎嗅網
    1.1 語培行業發展歷程在中國近三十年的教培市場發展史上,語培可能是歷史最悠久的,行業最早的巨頭新東方就是從留學語培起家。低線城市家長愈來愈早意識到英語培訓的重要性,參培率提高,語培市場將持續擴容。根據Frost & Sullivan預測,3-18歲的少兒語培市場在2016~2021年間將保持23%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21年有望突破2000億元。其中,在線語培市場份額快速增長。
  • 美生在線布局線上教育,推進教培服務
    說起教培服務的歷史,那還得追溯到30年前,那時候以線下教育培訓為主,名師就是招牌,再發展到後來便是以服務和口碑為主的品牌戰,再到近年來教育行業的資本大戰。今年情況特殊,教培行業迎來新的挑戰和考驗。在線教育一躍成為教育行業發展的大勢,美生在線布局線上教育,推進教培服務。
  • 花大價買版權的教培公司們,圖啥?
    導語:本期黑板洞察文章,根據公開資料梳理了各家教培公司尤其是在線少兒英語公司在版權上的布局,嘗試探討的問題是,為什麼版權對在線英語培訓公司這麼重要 ?教培公司們花大價爭奪版權的背後又有怎樣的考量?01 部分教培公司籤約版權資訊
  • 西安教培報告:搖號政策後,小學段培訓市場內卷?
    但走訪西安教培市場、採訪學生及家長之後,你會發現,幸福貌似不屬於他們,尤其是近2年: 搖號升學政策衝擊了一大批教培機構,尤其是小學段; 疫情下,上百家教培機構倒下; 學區房、學位房價高企,普通工薪家庭不吃不喝10年,才能攢夠一套名校學位房的首付;
  • 多事之秋,為什麼我還是堅持認為教培行業大有可為
    最近除了倒閉關門的機構,還有一些消息很有意思,比如頭條的大力教育終於開始入場,據說火星人準備了很久,又是一副要顛覆教培行業的勢頭。好多自媒體的推文都是挑戰俞敏洪之類。另外支付寶又和校寶聯手推出一個「學費碼」的玩意,又是打著要革教培行業的命的旗號。大力教育能不能成我是不知道,畢竟火星人的那種全球化的思維,凡人一般是理解不了的,不如多去關心一下抖音海外版的前途。
  • 在線教培VS線下教培的競爭優勢
    這次疫情給線下教培按下了一個暫停鍵,起碼北京的線下教培現在依然沒有接到線下複課的通知,大部分的有點經濟實力的線下教培都轉到了線上上課,對於線上上課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線上的教學系統,這個臨時現做肯定來不及,大的教培機構像新東方、好未來這些肯定都是有自己的系統的,不過據說新東方剛開始還是用了classin
  • 教育主場景走向線上 未來教培行業如何有效破局?
    業內人士指出,是否擁有數據化能力,未來會成為教培機構發展的分水嶺,而對於佔據全國90%以上市場規模的中小教培機構而言,在即將到來的教培4.0時代裡亟待觀念更新,積極擁抱數位化。作為一家典型的中小教培機構代表,檸萌之家接入數字基建大平臺的背後,是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對於傳統教培行業的深度賦能。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張志敏認為,當前中國教培市場規模超過3萬億,亟需一個類似淘寶賦能電商的基礎設施,來做教育資源的收集、整理和分配,提升教與學的效率最大化,同時為教育決策提供依據。
  • 教培機構宣傳有哪些有效的方法?
    教培機構的招生法寶有三樣:地推、傳單、有獎品。每到招生旺季的時候我們就會在街上各個地方工作人員拿著宣傳單頁希望多招幾個學生。但是現在大家好像並不是很喜歡這種「樸實」的招生方式,隨手接過來的傳單轉身就被扔進垃圾桶,沒有人會在意傳單上精心設計了什麼廣告,甚至很多人都是為了獎品而來,到最後都不知道你的教培機構叫什麼名字。所以,校長們,大家的「招生計策」該升級了。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招生大法!
  • 日均百家培訓機構註銷 下沉市場教培機構如何度過「洗牌期」?
    疫情和二次疫情衝擊著線下教培從業者的神經,翹首企盼的暑期補課潮,也沒有給線下教培機構帶來多少曙光。據經濟觀察報報導,從今年2月1日至6月16日,全國線下培訓機構註銷企業數量為18885家,也就是說每天有近百家培訓機構註銷。
  • 【GET2020】網易有道蘇鵬:線上教培的集中度或將是線下教培的10倍...
    【GET2020】網易有道蘇鵬:線上教培的集中度或將是線下教培的10倍以上 作者:李海顏 發布時間:
  • 教培機構向網際網路+轉型的功能模塊簡析
    根據統計,目前國內家庭教育支出已經成為繼生活飲食後的第二大經濟支出,受到網際網路的推動,教育市場份額正在處於持續增長的階段,帶來了一個千億級的消費市場。市場份額越大,伴隨的競爭也會越發激烈,搶佔用戶、提升教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是教培機構在市場站穩腳跟的重要支撐,在網際網路+對教育的普惠之下,教培企業如何提升教學和營銷獲客能力?
  • 未來,將會成為教培行業SaaS化的一個風口
    如今市場上,也相繼推出了在線教育SaaS系統,面對市場上不計其數的開發商,在線教育SaaS哪個好?其實各個開發商,都有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但值得肯定的是,在未來這種形式將會成為教培行業SaaS化的一個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