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師範大學新傳考研440
論述題
結合實例談談你對「信息繭房」的看法。
答題思路
本題考察信息繭房的相關知識。論述題要注意三點,一是答題要全面,杜絕僅僅對於理論的簡單堆砌,而是要追求理論的解釋力和命題的契合度,契合度越高,越顯示你的專業實力;二是邏輯結構要嚴謹,在組織答題點的時候,能夠有強大的邏輯支撐,層層遞進或是並列鋪開,讓回答表述一目了然;三是表達專業化,語言的專業化表達很重要,這體現著考生的學術素養水平。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參考答案
一、信息繭房
「信息繭房」理論由哈佛教授凱斯·桑斯坦於2006年在其著作《信息烏託邦——眾人如何生產知識》中提出。通過對網際網路環境中人們信息選擇方式的考察,他認為人們在網際網路中對信息的選擇是不全面的,人們通常偏向於選擇接觸自己感興趣或者更了解的領域的信息,而忽略了其他諸多領域,從而將自己的生活禁錮在一個蠶繭般的「繭房」中。如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正讓「信息繭房」變得前所未有的巨大與堅固,我們有必要意識到用戶在利用新媒體獲取自己的信息時,往往沉浸在各自的「信息舒適區」難以自拔,故步自封。
二、當下大熱的網絡產品「信息繭房」現象
近年來,網絡技術發展迅速,但在網際網路看似信息爆炸,各種信息碰撞交流的表面下,多款網際網路產品卻成了「信息繭房」的溫床。
以微博為代表的社交app
與微信相比,我們以相對弱關係屬性的平臺微博為例,能更好地說明如今各種社交軟體中存在的「信息繭房」現象。微博的弱關係屬性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繭房」產生的可能性,但是微博看似自由的信息交流表象下,其實也隱藏著形成「信息繭房」的危機。
首先我們要肯定的是,每個用戶存在個體差異是必然的,微博的「關注」機制就能幫助用戶在繁雜的信息中篩選出自己更感興趣的內容。用戶在使用微博的過程中,通過關注自己喜歡的明星、博主以及某些公號以確保自己喜歡的內容能在自己打開 APP 的第一時間出現在屏幕上。
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
利用大數據和算法推薦技術,抖音以精確的個性內容推送俘獲了大量的忠實用戶。抖音成功的秘訣就是充分利用今日頭條的數據挖掘技術,收集用戶的瀏覽記錄、點讚情況、用戶人口統計學數據等等,對用戶進行側寫,並推送符合用戶「需求」的內容,但這同時也造就了抖音 APP 上嚴重的「信息繭房」現象。跟微博一樣,抖音同樣有「關注」功能,但將「信息繭房」表現到極致的是它的「推薦」功能。
一個愛好美食的用戶,他的抖音「推薦」一欄中,推送的內容裡美食類內容通常佔絕大部分;喜歡旅遊的人,抖音 APP 則很少給他推薦除了美景以外的短視頻。可以說抖音針對用戶的精準推薦是網際網路時代中「信息繭房」的集中體現。在大量同質信息的狂轟濫炸下,抖音的用戶已經很難脫離 APP 給自己劃定的圈子,外界的其他信息也再難進入視野。
其他網際網路產品
除了微信、微博一類的社交平臺以及抖音一類的短視頻分享 APP 之外,存在「信息繭房」現象的網際網路產品其實還有很多,包括近幾年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合作的產物——新聞客戶端。全世界每天產生的新聞太多,而受眾的注意力又極其有限,在市場壓力下,本來應該以客觀為本的新聞媒體也走上了構築「信息繭房」之路,其結果就是本應該開拓新聞讀者視野的新聞,反而使讀者視野日益狹隘。
三、破繭策略
要想突破「信息繭房」的束縛,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信息的發布端,二是信息的獲取端。但令人沮喪的是,縱觀如今成功的網際網路產品,「信息繭房」都是它們揮之不去的影子,營造「信息繭房」以提升用戶黏性,束縛常用人群便是這些網際網路產品成功的關鍵。所以期望這些平臺主動為用戶「破繭」顯然並不現實,只有從自身出發,才有「破繭」的希望。
主動探索未知,勇敢邁出第一步
坐井觀天,滿足於自己的舒適圈,沉浸在自己感興趣的、單一的信息領域勢必導致認知的殘缺。作為認知主體,我們應當主動向認知的未知領域探索,接觸未知的信息及價值。
提高媒介素養,讓技術為自己服務
人類才是認知主體,我們獲取的信息應該是出於我們的需要,而不是技術想讓我們獲取。誠然,新技術層出不窮,由於不斷接受各種技術,我們成了技術的司機系統。所以如果要使用技術,人就必然要為技術服務,必然要把自己的延伸當作神祇或小型的宗教來信奉。但我們在使用網際網路獲取信息時應時刻保持清醒,即使「媒介構建現實」已經是不可迴避的問題,但我們應該知道媒介為用戶構建的現實從一開始就不可能是真正的現實,加之「信息繭房」效應,這個媒介為用戶個人構建的現實將進一步被壓縮為構建屬於你的舒適圈,媒介不需要為你複製整個世界,只需要為你複製一條你生活的街道就夠了。
【參考文獻】:
[1]林琳.淺析網絡時代的「信息繭房」現象與「破繭」方法[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10):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