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中消協發布2019年全國消費投訴情況顯示:2019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82萬1377件,解決61萬4246件,投訴解決率75%,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1億7722萬元。其中,因經營者有欺詐行為得到加倍賠償的投訴3160件,加倍賠償金額1607萬元。家用電子電器類、交通工具類、日用商品類、服裝鞋帽和食品類投訴量居商品大類投訴前五位;生活社會服務類、網際網路、銷售、教育培訓與電信服務居於服務類投訴量前五位。
中消協統計發現,在具體商品投訴中,投訴量居前五位的分別為:汽車及零部件、服裝、食品、通訊類產品、鞋。與2018年相比,自行車及零部件投訴和房屋類投訴進入商品類投訴前十。
在具體服務投訴中,投訴量居前五位的分別為:經營性網際網路服務、網絡接入服務、遠程購物、培訓服務及餐飲服務類投訴。
與2018年相比,2019年全年投訴體現出四大變化:
一是遠程購物投訴在全部投訴中佔比大幅度下降,從多年第一退居第三位。中消協認為,遠程購物中電商所佔比例最大,這個變化反映出電商放心消費環境得到優化。
二是以網路遊戲、共享經濟等為主要服務項目的經營性網際網路服務首次成為服務類投訴第一,這與數字經濟、數字消費迅速增長成正比。
三是培訓服務第一次進入服務類投訴前十位,且居第四位。中消協指出,與培訓有關的關鍵詞是「跑路」,2019年,「預付式消費」已經從健身、美發美容、洗車、餐飲進入教育培訓等領域,成為維權老大難。
四是自行車突然進入商品類投訴前十,名列第八。投訴中高端自行車及配件產品佔比明顯,這與消費者健身、休閒娛樂需求以及對自行車從通勤代步的初級標準提高到運動時尚品質要求不無關係。
2019年,汽車及零部件類投訴同比去年激增25.1%。全國消協組織受理的汽車類投訴涉及到汽車銷售中各個環節,其中:產品質量問題多,投訴大部分反映在汽車零部件上,如發動機、變速箱等主要部件屢現故障;購車合同爭議大,經營者在合同條款中對於消費者和銷售商在權利義務約定上不明確、不對等,違約後承擔的賠償責任不清,消費者不能按照合同有效維權;售後服務問題多,故障不能一次性修好,出現返修狀況,或故障多次維修卻不能徹底解除,維修不出具明細等;檢測舉證維權難,汽車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舉證難、鑑定難、求償難。二手車消費信息不實,經營者隱瞞實情銷售,二手車交易經營存在不履行真實告知義務,甚至私改裡程、隱瞞車輛真實情況的現象,將出過大事故的汽車說成是小磕小碰。
預付式消費因市場覆蓋面廣、進入門檻低、從業流動性大、資金監管難,近年來連續成為投訴熱點,且已從傳統美容、健身個體行業向裝飾裝修、教育培訓等單個消費金額較大領域發展。目前,消費糾紛主要表現為:一是商家尚未取得合法經營資格便先行發放預付卡或招募充值會員,若後期無法正常登記,商家無法開張營業,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將受到侵害。二是承諾不兌現,辦卡容易退卡難,發卡企業誘導消費者進行預存充值,未履行事先約定提供商品或服務約定,拒絕給消費者退錢或扣除消費者高額違約金。三是經營者利用不公平格式條款多方限制消費者的權利,減輕、逃避自身責任。四是經營場所發生關門、歇業、易主、變更經營場所時,債權債務不做妥善處理就自行終止服務,對消費者的合理訴求置之不理,引發群體投訴。五是部分商家涉嫌詐騙,以辦卡優惠條件為誘餌詐騙錢財,一旦得手就捲款走人,給消費者維權造成很大困難。
近幾年教育培訓服務市場增長迅速,包括幼兒早教、考學輔導、語言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甚至是老年人健康知識講座等培訓需求旺盛,培訓機構更是遍地開花,但培訓機構質量參差不齊,侵權問題時有發生。2019年全年,有關社會培訓類投訴顯著增長,全國消協組織2019年共受理教育培訓類投訴39486件,同比驟升92.4%。
消費者反映問題集中在:一是培訓機構和培訓教師資質不健全。有的機構本身不具備教育培訓資質甚至無證照經營,培訓老師也無相關領域培訓資質和學歷。二是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有些培訓機構誇大培訓內容和培訓效果誤導消費者,比如虛假宣稱一線名師授課、押題命中率高、培訓後考試必過等,但實際培訓中與宣稱不符。三是協議或合同條款模糊,缺少科學的授課安排和公平的退費規則,消費者實際參加培訓時經常存在開班延期、課時縮短、講師頻繁更換等問題。四是預付式消費方式風險大。培訓機構經營不善導致資金流斷裂引發停業閉店現象時有發生,消費者追討費用難度陡增。五是誘導辦理分期貸款。部分消費者反映,通過培訓機構推薦的金融機構貸款,工作人員在消費者未充分了解貸款注意事項的情況下,擅自完成整套手續,致使消費者「被貸款」。這種情況下,如果培訓機構不履行承諾、服務縮水、甚至關門跑路,消費者在申請退款時,一方面部分教育機構拖延退費,另一方面第三方付款平臺還要求消費者「按期支付」貸款,致使消費者苦不堪言。
2019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房屋銷售投訴8884件,商品房消費領域質量問題、裝飾裝修問題以及售後服務糾紛頻發,困擾廣大消費者。
投訴反映出的主要問題有:一是開發商違規售房。一些開發商為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違規開發、售房,有的未取得《預銷售許可證》,有的擅自變更規劃。消費者交付了首付款或全額後,開發商因各種原因停建,又無力退回房款,導致消費者錢房兩無。二是房屋質量存在問題。消費者購買房屋收房後,出現牆體裂縫、樓板鼓裂、屋面滲漏、牆皮脫落、家用設施安裝不到位等房屋質量問題屢見不鮮。三是宣傳誤導。部分房地產開發商在宣傳時故意強調優惠政策,以學區房、裝修標準、環境優美、贈送面積等優惠為噱頭,更有甚者私下承諾可通過非常規渠道為不具備購房資質的消費者辦理購房手續,以此吸引消費者購房,事後卻存在房型與宣傳不符、承諾不履行、面積縮水等有違誠實信用原則的情況。四是部分消費者購房時欠缺對房產項目的考察,不主動查看開發商必須具備的證件,不仔細閱讀合同條款盲目籤訂合同、沒有做好風險評估。
2019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98659件,佔總投訴總量的12.01%,位居商品類投訴第一位。家用電子電器類投訴主要涉及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熱水器等,消費者反映的問題集中在產品質量、售後服務、合同等方面。
2019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服裝鞋帽類投訴53111件,其中涉及質量問題投訴24568件。常見的質量問題包括服裝做工粗糙、破損、褪色、異味重,短時間內出現起球、變形等問題,鞋類存在脫皮、脫線、脫膠、裂口等質量問題。
2019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食品類投訴35097件,佔投訴總量的4.3%,同比上升12.6%。從投訴問題來看,質量問題比重最大,佔食品類投訴總量的44.8%,其次是虛假宣傳問題、安全問題和售後服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