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2020-12-01 騰訊網

隨著高功率、高集成度電子器件以及智能穿戴設備等的快速發展,越來越趨於小型化、輕量化、高效化,對電子器件的功率密度及高效熱管理系統的要求越來越高,在工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這些熱量如不及時排除,將會嚴重影響到電子器部件的工作穩定性和安全可靠性。為滿足特定的技術要求,在很多應用場合需要具備高度各向異性的高導熱和導電柔性材料,高導熱性作為散熱器件可以大幅度降低器件內部或表面溫度,進而高效、經濟地利用熱量,同時各向異性導電性可消除特定方向上的靜電,為安全提供保障。目前,開發高各向異性的導熱和導電柔性聚合物材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和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石墨烯作為一種獨特的二維結構材料,擁有超大的比表面積、高的電子遷移速率、優異的導熱導電性和機械強度等特性,其納米尺寸效應賦予其優異的物化性能,是改善聚合物熱、電、機械性能的最優填料之一,自2004年被發現以來已經廣泛應用在提高聚合物的高性能與多功能方面,具有極大的理論研究及應用價值。然而,碳材料在聚合物基納米複合材料中往往形成隨機網絡結構,並沒有發揮出其超高的熱學及電學性能,因此製備高度各向異性的導熱和導電性能的複合材料是相當困難的。雖有文獻報導所製備的複合薄膜具有各向異性和導熱性能,但各向異性導電範圍較窄,不能滿足抗靜電要求,限制了其在現代可穿戴可攜式電子設備中的應用。通過在碳材料表面塗覆絕緣層的方法來限制其在特定方向的導電性,但由於更多界面熱阻的引入導致複合材料的導熱性能急劇下降。

【工作亮點】

針對納米碳材料在複合材料中形成隨機網絡結構,製備同時具有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納米複合材料的難題,近日中科院化學所馬永梅研究、鄭鯤博士研究團隊以平整形態的石墨烯為功能填料,採用層層刮塗法(LBL scraping method)製備了石墨烯@萘磺酸鹽(NS)/聚乙烯醇(GN/PVA)柔性納米複合材料,NS充當連接石墨烯(π-π相互作用)和PVA(氫鍵)鍵橋的作用,得到的薄膜中石墨烯具有高度有序的層次結構和平整的形貌,該結構不僅在面內建立了良好的導電和導熱網絡,而且有效地阻斷了面外方向的導電和導熱路徑,從而實現了複合材料集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於一體的高性能化,同時複合材料顯示出高的柔韌性和拉伸強度(由40 MPa提高到110 MPa)。相關工作以「Flexible Graphene Nanocomposites with Simultaneous Highly Anisotropic Therm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Prepared by Engineered Graphene with Flat Morphology」為題發表在《ACS Nano》。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803218、51373184和51373179)、國家重點研發項目(2016YFB0303000和2016YFB110800)的資助。

同時具有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製備方法】

製備過程如圖2所示,採用平整的石墨烯和層層(LBL)刮塗法製備石墨烯@萘磺酸鹽/聚乙烯醇(GN/PVA)納米複合材料,複合材料保持了石墨烯平整的形貌和高取向結構,NS充當連接石墨烯(π-π相互作用)和PVA(氫鍵)的鍵橋,通過控制超聲處理和刮塗工藝可以得到均勻的GN/PVA混合溶液。

圖1 GN/PVA納米複合材料製備過程

【圖文分析】

1.石墨烯結構及形貌

石墨烯結構分析證明了其平整形態結構及在PVA基體中的良好分散。為優化石墨烯的性能,文章中採用的是微米級石墨烯,圖2(a,b)所示為石墨烯光滑平整的表面和微米級橫向尺寸,以其作為功能性填料,製備的石墨烯/PVA納米複合材料薄膜如圖2(c)所示,展現出高柔韌性。複合材料的斷面形貌可以看到石墨烯緊密堆積的高度有序的層次結構,在平行和垂直方向上呈各向異性,如圖2(d)所示。圖2(d1-d2)中S、C元素分布表明NS吸附在石墨烯表面、石墨烯均勻分布在複合材料中,圖2(e)中IG(‖)/IG(⊥)比值為5.65,結果表明GN/PVA納米複合材料具有高取向結構,圖2(f)中TEM淺灰色代表平整的薄層石墨烯,黑色代表厚度較大的石墨烯片層,圖2(g)中拉曼光譜進一步表明平整形貌的石墨烯被引入PVA基體中,沒有過多的缺陷和褶皺結構。

圖2 (a-c)石墨烯SEM、AFM和薄膜照片;(d)納米複合材料橫截面SEM;(d1-d2)S、C元素EDS;(e)G帶強度與角度θ的關係;(f)面內方向TEM;(g)拉曼光譜

2. GN/PVA納米複合材料的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力學性能

製備的GN/PVA納米複合材料表現出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10.0 wt%-GN/PVA納米複合材料的面內和面外熱導率分別達到13.8和0.6 W·m-1 K-1,面內和面外電導率分別為10-1和10-10 S·cm-1,納米複合材料薄膜中石墨烯具有高度有序的層次結構和平整的形貌,從而減少了缺陷,最小化聲子散射,且面內取向結構可減少面外石墨烯之間的接觸,增加界面熱阻,因此該結構不僅在面內建立了良好的導電和導熱網絡,而且有效地阻斷了面外方向的導電和導熱路徑,從而形成了同時具有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納米複合材料。此外,GN和PVA之間的取向結構和良好的界面粘附性,使納米複合材料薄膜的柔韌性和拉伸強度得到提高,從純PVA的40 MPa到5.0 wt%-GN/PVA的110 MPa。總之,所提出的策略對於製備具有高柔韌性以及優異的各向異性導熱性和導電性的納米複合材料是有效的

圖3 (a)GN/PVA納米複合材料的各向異性導熱性能;(b)各向異性導電性能;(c)導熱導電性能與文獻對比情況;(d)導熱導電機理;(e)力學性能

3. GN在PVA基體中均勻分散機理

GN之所以能夠與PVA之間形成強相互作用,主要由於GN表面吸附的NS可與PVA之間可形成強界面作用,如圖4(a)所示,在環己烷/水體系中,加入純PVA搖晃可形成乳液,PVA的羥基具有親水性、長烷基鏈具有疏水性;相比之下,純NS的磺酸基具有高親水性,因此僅存在水相中;而加入PVA/NS混合體系不會產生乳液,表明PVA與NS之間的強相互作用。進一步通過紅外、紫外和核磁證明GN與NS之間形成π-π堆積作用及PVA與NS的強相互作用,NS作為鍵橋增強GN與PVA之間的界面粘附,從而提高其分散性。

圖4 (a)PVA與NS相互作用及可能的機理;(b)PVA和PVA/NS的紅外譜圖;(c)PVA和PVA/NS的1HNMR

4. GN/PVA納米複合材料的熱性能及應用

通過紅外熱成像觀察到10.0wt%-GN/PVA複合材料的中心溫度較5.0wt%-GN/PVA複合材料低,而遠低於純PVA,同時複合材料具有優異的散熱性能,如圖5所示。製備的高各向異性導熱性能的GN/PVA納米複合材料薄膜在熱管理方面如電子設備等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圖5 GN/PVA納米複合材料薄膜紅外熱成像

【總結】

本文以微米級平整形態的石墨烯為功能填料,以萘磺酸鹽為鍵橋,利用層層刮塗法製備了具有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石墨烯柔性納米複合材料,同時製備的複合材料薄膜具有超高的力學強度,該策略高效簡便快速,無需有機溶劑,得到的複合材料具有主動散熱效果,探究了其中導熱導電通路的構建及相互作用對複合材料性能的影響,在熱管理、能源、電子傳感器、電磁屏蔽、金屬腐蝕防護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0c04456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聲明: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水平有限,如有不科學之處,請在下方留言指正!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化學所:各向異性高導熱和導電率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成果簡介 使用碳材料同時具有高度各向異性的導熱性和導電性來實現納米複合材料仍然具有挑戰性,因為碳材料傾向於在納米複合材料中形成隨機網絡。,採用層層刮塗法(LBL scraping method)製備石墨烯@萘磺酸鹽(NS)/聚乙烯醇(GN/PVA)柔性納米複合材料,NS充當連接石墨烯(π-π相互作用)和PVA(氫鍵)鍵橋的作用,得到的薄膜中石墨烯具有高度有序的層次結構和平整的形貌,該結構不僅在面內建立了良好的導電和導熱網絡,而且有效地阻斷了面外方向的導電和導熱路徑,從而實現了複合材料集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於一體的高性能化
  • 《ACS Nano》邁向建築納米複合材料:MXenes和更高
    導電聚合物,具有碳同素異形體的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單/雙/多壁碳納米管,石墨烯片),不同組成和形狀的無機納米粒子以及二維(2D)片也已被研究用於EMI屏蔽。但是,由於在微波和射頻下的EMI-SE依賴於自由載流子的響應,因此在保持良好的機械性能和光學透明性的同時,要以最低的適當厚度和密度實現高電磁幹擾屏蔽效果(EMI-SE)存在困難。
  • 復旦大學:高產量水相製備石墨烯用於高性能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
    Sci》期刊發表名為「Highyield waterphase exfoliated fewdefect graphene for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 nanocomposites」的論文,研究報告一種水相技術,以具有超高比表面積的化學膨脹石墨為基礎,生產出具有高剝離率(92%)的極少缺陷的石墨烯納米片(FGS),並展示了其在石墨烯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中的應用
  • 專注柔性顯示屏幕,「合肥微晶」開發石墨烯納米銀線複合柔性導電膜...
    編輯 | 佳敏近期,36氪了解到一家從事石墨烯和納米銀線等新材料應用開發的科技企業——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肥微晶」),其核心產品包括石墨烯納米銀線複合柔性透明導電膜、石墨烯遠紅外柔性發熱模組及石墨烯原材等。
  • 碳化和硫化合成的的海綿狀複合材料將提高電化學儲能性能
    復旦大學Dalin Sun教授課題組通過沸石咪唑鹽骨架的熱還原,碳化和硫化而合成的@GO前驅體製備了硫化鈷量子點(Co9S8 QD),中孔中空碳多面體(HCP)基體和氧化石墨烯(rGO)包裹片組裝而成的海綿狀複合材料。
  • 【科研進展】石墨烯/納米雙晶銅複合材料的抗衝擊和自愈能力如何?
    【科研進展】石墨烯/納米雙晶銅複合材料的抗衝擊和自愈能力如何?在這一背景下,團隊展開了研究,旨在分析石墨烯/納米雙晶銅複合材料的抗衝擊和自愈性能。石墨烯/金屬基複合材料因其優異的力學性能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而將石墨烯引入納米孿晶金屬基材料的研究卻很少。該研究通過在納米孿晶Cu (nt-Cu)基體中引入單層石墨烯薄片,構建了納米層複合材料。
  • 【科研進展】高k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極大的提高了紅外探測器等...
    由於聚合物的性質可以通過加入納米填充劑等添加劑來改變,許多聚合物框架被定製並方便地獲得具有可調性能的導電/半導體行為的聚合物,這在電子領域開闢了新的專門應用。為在技術領域創造新的介面,開發了具有高介電性能的聚合物結構。在微/納米電子領域,聚合物的結構可調性開發微型模塊一直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主題,其中聚合物不僅可以用作絕緣體,還可以作為導電接口,通過優化調整電、機械和介電性能。
  • 石墨烯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
    若將LiFePO4材料與石墨烯複合,理論上可以改善其導電能力,提高倍率性能。由於石墨烯材料的特殊性,在正極方面對石墨烯材料的研究相對較少。研究表明,用水熱法將石墨烯直接覆蓋在LiFePO4表面上製成複合材料的倍率性能提升效果並不理想,其原因可能是石墨烯材料結構的堆疊或破壞。
  • Sci》:高產量水相製備極少缺陷石墨烯,用於高...
    Sci》期刊發表名為「High‐yield water‐phase exfoliated few‐defect graphene for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 nanocomposites」的論文,研究報告一種水相技術,以具有超高比表面積的化學膨脹石墨為基礎,生產出具有高剝離率(92%)的極少缺陷的石墨烯納米片(FGS),並展示了其在石墨烯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中的應用
  • 故都科技:石墨烯材料在鋰電池中的應用與前景!
    石墨烯材料具有出色的導熱性,其單層材料理論室溫熱傳導率可達3000-5000W/(m*K),這一性質可用於研究電池工作時的熱量耗散問題。其力學性質優異,是一種韌性和強度極好的材料,可用於開發研究柔性電極材料。此外,石墨烯的高比表面積和高透光度也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 導熱聚合物複合材料用填料研究進展
    因此,通過對導熱填料的表面改性提高粒子的分散性,改善聚合物與填料之間的界面,能夠有效的提高複合材料的熱導率[1]。 目前用於製備高導熱聚合物複合材料的傳統導熱填料有金屬類填料,如銅、銀、金、鎳、鋁等;碳類填料如無定形碳、石墨、金剛石、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等;陶瓷類填料如氮化硼、氮化鋁、氮化矽、碳化矽、氧化鋁、氧化鈹、氧化鎂、氧化鋅、氧化矽等[5]。
  • 利用泡沫銅輔助的PECVD技術直接可控制備柔性石墨烯玻璃
    所獲得的柔性石墨烯玻璃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導電性,可調的透明度以及較好的宏觀均勻性。此外,利用這種方法還可實現在柔性玻璃基底上異質原子(如氮原子)的摻雜和5.5英寸大面積柔性石墨烯玻璃的快速製備。本文進一步揭示了所製備的柔性石墨烯玻璃材料作為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透明導電層、以及作為非貴金屬電解水析氫催化反應的活性電極的潛在應用。這對於柔性電子及儲能器件的構築具有顯著意義。
  • 石墨烯作為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被稱為「黑金」
    行業人對石墨烯應該都有所耳聞,但它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材料?石墨烯作為目前發現的最薄、最堅硬、導電導熱性能最強的一種新型納米材料,被稱為「黑金」。一直以來,石墨烯都是科研人員眼中的寵兒,的確可謂是「新材料之王」。
  • 凍幹機可以來乾燥石墨烯導電漿料
    只含4.5%石墨烯微片,95%的水,0.5%的分散劑的石墨烯為核心成分,專業針對水性鋰電池工藝開發的高性能導電添加劑。利用石墨烯的優異導電性和柔性薄片結構,可在極片中形成高效三維導電網絡,降低極片電阻率,提高電池倍率性能和循環壽命。同時還可有效增強極片壓實,從而提高電池能量密度。
  • JMCA 量子點-碳基納米複合材料:製備及在儲能器件上的應用
    (a) 3D SnO2 QDs/石墨烯的柔性結構的示意圖和(b)穩定性,(c)基於CuO QDs的納米線電極,(d)石墨烯QDs修飾的核-殼結構的NiO微球。 (a) 原子層沉積方法沉積的ZnO QDs/石墨烯,(b)不同尺寸GeO顆粒及在電池上的性能差異,(c)石墨烯QDs/MnO2納米片的異質結構,(d)電沉積製備多層石墨烯/Si–CuO QDs電極和(e)倍率性能,(f)靜電紡絲製備CuO QDs嵌入碳納米纖維作為無粘結負極。 2.
  • 碳納米管產業深度研究:優秀的新型導電材料
    4)優異的導熱性:碳納米管具有極高的導熱率,室溫下導熱率是金剛石的 2 倍,是目前已知的最好的導熱材料。此外,碳納米管軸向方向的熱交換性能很高,徑向方向的熱交換性能則較低,通過合適的取向,碳納米管可以合成各向異性高的熱傳導材料。
  • 河工大:加點石墨烯,顯著提升金屬層狀複合材料強韌性
    但是傳統Cu/Ni層狀複合材料在熱軋複合成型過程中,由於高溫狀態下Cu和Ni原子在界面處的擴散速率差別,會導致柯肯達爾孔洞發生。這一直限制著置換互溶體系的層狀金屬複合材料的研發和應用。自1947年,柯肯達爾效應被發現以來一直處於不慍不火狀態,2011年,殷亞東教授用做製備納米空心材料之後才煥發新春,然而,在冶金領域,它極大的影響層狀金屬複合材料的界面結合性能,因此工程師致力於消除它。
  • 劉洪亮/楊樺/江雷《應用材料界面》石墨烯與導電離子凝膠
    【前沿背景】石墨烯因其優越的機械,電學和光學性能,作為商業化銦錫氧化物的替代品,為柔性光電器件提供導電,光學透明和機械堅固的電極備受關注。(FTE),在550 nm處實現了30Ωsq-1的低薄層電阻和88%的高透射率。
  • 導電「油墨」列印柔性儲能元件,想要多大打多大
    這種導電墨水可以用於列印包括超級電容器在內的任意尺寸或形狀的柔性儲能元件。導電油墨技術已經誕生近10年,它背後的市場估值高達數億美元。據研究人員估計,其市場價值在下個十年裡還會迅速增長。導電油墨已被廣泛應用於射頻識別標籤、高速公路收費站應答器、可攜式電子產品電路板、車輛嵌入式天線和除霜器等。如果想進一步推廣導電油墨技術,就必須使其導電性和表面應用性更上一個臺階。
  •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傳統無機熱電材料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但不具備柔性功能;而有機熱電材料雖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彎曲性能,但熱電性能極低。有機/無機複合熱電材料可綜合無機材料的熱電高性能和有機材料的良好彎曲性能,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