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每個孩子都必須經歷的階段,畢竟初中生活和小學生活大不一樣,孩子不適應也正常。所以小輕老師建議提前了解初中的一些學習重點,並制定一份未來的「學習規劃表」,升入初中後,不必因為學習環境的轉變導致不適應,和學習成績下降,更能讓孩子有一份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學習習慣!
初一規劃
初一重點做好小學到初中的順利銜接,很多家長對於初一不重視,其實這種觀念是非常錯誤的,初一往往是孩子打下基礎的階段,並且是小學升入初中的磨合期。
7月初~9月
暑假是初中領先的最佳時期:提前學習初一內容,提前適應初中學習,順利完成小升初的銜接
8月初
備戰分班考試,爭奪優秀教育資源
9月
部分學校開學有摸底考試,主要考察初一內容
9月~10月
儘快適應初中生活,掌握工具性知識,捨棄小學思路,培養初中學習習慣
10月中
迎來第一次期中考試,是初中第一次檢測,暴露問題發現問題馬上調整解決
11月
絕大部分學校會把初一下學期的部分內容提到初一上學期學習,如何提早預習和適應
1月初
期末考試,是升入中學以來的第一次檢閱,對於直升籤約較早的學校而言,這次期末考試成績也會作為參考依據
1月末~2月
寒假,追趕和趕超別人的最佳時期,全面查漏補缺,提早預習下學期內容
3月
初一下學期開學,學生需要很快進入學習狀態
4月底
學校期中考試,重點複習相交平行線及三角形必須記住的特性
初二規劃
升入初二的同學馬上能感覺到初二知識的難度和初一不是一個級別,比如初二數學含中考60%的考點,同時,因為初二開始學習物理的緣故,精力會相對分散一些,也加大了學習的難度。
9月~10月
初二上學期的初步適應階段:學生逐漸進入初二的學習狀態;開始學習物理後,精力相對分散;初中幾何難度開始出現較大提高;十一長假,學生容易開始鬆懈情緒
11月初~月底
初二上學期學習中間過渡階段:學生學習習慣和態度逐漸形成;初二上的學習情況逐漸定型
12月初~1月中旬
初二上學期的深入學習和收尾階段:學習內容和難度進一步擴大和兩極分化現象初步顯露
1月下旬~2月中下旬
初二寒假階段:利用難得空閒時間做好期末考試的檢查和反思工作;未雨綢繆,要做好預習工作,提前分擔初二下的壓力
2月底~4月底
初二學年的重要轉型階段:課程難度加大,學生成績明顯下滑,可能導致學習興趣下降,厭學情緒逐步滋生;學生兩極分化程度加深
5月~6月
初中學習能力和中考核心競爭力形成的關鍵階段:各科難度和容量最為集中的時期;很多同學前期累積的問題開始爆發
7月初
初二學年最後收官和學生實力基本定型階段:兩極分化達到高峰;初中過渡階段宣告結束,學生學習習慣和實力基本定型
初三規劃
邁入初三,那麼代表著孩子即將面臨人生中第一次「大考」,繁瑣複雜的習題鋪天蓋地的卷向每一個孩子,而這個時候孩子所要做到的就是堅持和不斷學習。
中考複習有三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做一道題,會一道題。
第二種境界:做一道題,會一類題。
第三種境界:做一道題,會出一題。
9月
學校做學期分析,定製合理計劃
10月~11月
期中考試
12月~次年1月
期末考試
次年2月
總複習開始
次年3月~4月底
一輪複習+一模考試;各校大型中考諮詢會
次年5月
二輪複習、專項複習及總複習;查漏補缺
次年6月初至中旬
準備中考
初一:適應初中的學習節奏、方法和方式,做好文科的積累
小學生進入初中首先遇到的問題是不會聽講、不會記筆記,會的做不對。
小學知識比較簡單,偶而聽一耳朵就能明白,沒養成聽講和記筆記的習慣。中學知識相對連貫性和邏輯性更強,一個點沒聽明白,另外一個點接不上,導致不會做題。所以小學時候家長可以有意識進行聽力和坐功練習,比如聽完一個故事後讓孩子進行複述,學習鋼琴和其他樂器,並不是要成為音樂家,讓孩子得坐得住,靜下心來。
小學時候有意識可以培養孩子做筆記的習慣,我看很多家長小升初時候幫助孩子記筆記,我認為這需要對孩子進行鍛鍊。記筆記記多了,慢慢就知道該記什麼,不該記什麼。
最重要的兩件事情,一個是改變思維習慣,一個是做好文科知識的積累。
改變思維習慣,中學和小學最大的區別,在於理科中以字母為主,而小學生總是把字母當成一個具體的整數去思考,舉特例不考慮一般情況。無法將數的範圍從自然數擴展到有理數和實數,需要很長時間去改變這種思維習慣。
文科知識的積累在初一做好也很關鍵,初一理科學習任務相對較輕,思維量不大。需要做好語文與英語的詞彙和閱讀的積累,想總成績撥尖靠的是各科均衡,不可能一科、兩科打天下。尤其是小學很多很聰明的小男生,語文和英語是弱項,到初三想短時間補上來難度相當大,記憶量太大,不可能牢固和紮實。再加上物理和化學難度的增加,初三隻能疲於應付,很容易失去鬥志。初一時間比較充裕,做點文科知識儲備工作很有必要。
家長做什麼:督促認真完成作業,檢查課堂筆記的整理情況,及時改正不良學習習慣。
初二:做好文科積累和理科學習方法和思想的提煉
文科積累需要日積月累,長期堅持很重要,英語尤其是閱讀量三年需要達到15萬字。學習有餘力的可以考慮初二開始閱讀初三的文章,初三能閱讀高一、高二的文章那樣中考是遊刃有餘了。
語文課外閱讀的積累也很重要,多讀多寫多背是家常便飯。當閱讀和寫作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就好辦了。興趣和愛好是需要時間來積累和培養的。
理科數學的知識難度開始增大,物理開始學習。要讓隨時思考成為一種習慣,更重要!
數學從知識點上來說60%的知識點在初二完成,需要有紮實的基礎知識作保障,難題是需要從基礎知識入手尋找突破點。
初一、初二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很重要。
提高對基礎知識的理解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1)做一定量的基礎知識題目題目,理解定理、定義和性質的含義;
(2)通過做難題對知識點內涵深入理解,反過來再去重新審視基礎知識,能建立起知識點的數學模型;
(3)通過做一題多解、多題一解、一題多變對知識點深入和透徹的理解,達到一個能靈活和綜合應用的高度。
理科學習需要學會質疑和歸納總結,在思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力儲備很重要。
家長做什麼:及時發現各科問題所在,和班主任、任課老師及時溝通。
初三:各科知識成體系,提升高度和深度,適當學習高中知識
初三上學期大概11月份左右,各科除化學外其他知識基本學完,融匯貫通是初三的主題和目標。
文科的語文有大量的文言文和語文基礎知識需要記憶,初一初二有積累的同學會稍微輕鬆些。作文素材積累需要反覆對作文進行修改。
英語的詞彙、句型和閱讀也需要大量的積累,這時候開始感覺到時間不夠了!
理科的學習重點這時候是綜合應用,需要將三個、四個知識點綜合應用,需要良好的運算和思考作功底,思維能力好的學生成績優勢開始顯現!
理科的綜合應用是建立基礎知識紮實的基礎上的。三到四個知識點的綜合,可以從一個知識點尋找突破口,將各個知識點的性質、定義、定理相互串連起來,尋找方法和思路。從不同知識點作為突破口有不同的方法,就有一題多解,比較各種方法尋找最簡捷的方法。多做這種訓練比多做題更重要,可以為做其他題目節約寶貴的時間。
很多同學認為題目我只要做出答案就可以了,不需要最簡單的方法,我可以用這個時間去做更多的題目。初三學習最需要的是效率,強科需要的是深度和高度。
很多同學用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把題解出來就得了,不去做方法和知識體系的優化。用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未必是最簡單的方法,計算和步驟相對較多些,存在多做時間和出錯概率增大的風險!(當然別無選擇時先做出來為上,這就是要平時多做一題多解的原因,就知道找到最簡捷的方法)想的多步驟少,想的少就寫得多算得多,這也算是一種守恆吧!
真正優秀的學生是善於做方法和知識的總結、歸類、完善,循序漸進!記住巧來源於多做題多思考多總結。一題多解找巧法,多題一解找通法。有時候會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用學生的話說快沒血的時候可以救命,滿血回歸,很給力!
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學習初高中有銜接的高中知識,文理科都一樣。
學習後做中考題目會輕鬆些,並節約時間。理科更是如此,使用初中方法做題需要添加輔助線,有時候容易卡殼,高中的方法會更簡單和快捷。對於選擇填空和直接寫出結果的題目使用,一是節約時間,二是從長遠來講為初高中的過渡打下良好的基礎。
做好初中三年階段成績匯總表
通過表格記錄每一次成績,及時匯總,分析原因。將每次的考試成績填進去,做一個對比,自己跟自己比 。每次考試要進行分析,找出原因,對症解決,三年下來,一定會有進步的!
* 部分圖片文字來源於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編輯 | 劉老師
排版 | 劉老師
圖片審核 | 侯老師
文字審核 | 孫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