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Fet之後,電晶體走向何方?

2020-12-15 電子工程專輯

摩爾定律(Moore's law)是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提出的。其內容為: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兩年便會增加一倍;經常被引用的「18個月」,是由英特爾執行長大衛·豪斯(David House)提出:預計18個月會將晶片的性能提高一倍(即更多的電晶體使其更快),是一種以倍數增長的觀測。
摩爾定律,是在觀察基礎上,對趨勢的一個總結,同時也是對未來的展望。從摩爾定律提出,至今,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期間,不斷的有摩爾定律終結的傳言,然而,這些傳言卻不斷被打破。
摩爾定律,終有一天會終結,但是所有人都希望這一天來的越晚越好。
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就可以明白,摩爾定律的延續能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上圖是每1000美元,所能買到的計算能力。相信不久之後,僅僅花1000美元,我們就可以買到與人類大腦計算能力相當的電子產品。
為了讓摩爾定律延續到更小的器件尺度,學術界和工業界在不同的材料、器件結構和工作原理方面的探索一直在進行中。探索的問題之一是電晶體的閘極設計。隨著器件尺寸越來越小,能否有效的控制電晶體中的電流變得越來越重要。
本文將嘗試就小小的電晶體閘極的角度,來見證半導體人是如何不斷實現著摩爾當年所吹下的牛逼,使得摩爾定律不斷延續傳奇。

high-k電介質材料的引入(high-k dielectric material)


從亞微米工藝, 到後來的90nm工藝所代表的深亞微米時代,業內一直按照摩爾定律,穩步的發展。
在65nm工藝的電晶體中的二氧化矽層已經縮小僅有5個氧原子的厚度了。作為阻隔柵極和下層的絕緣體,二氧化矽層已經不能再進一步縮小了,否則產生的漏電流會讓電晶體無法正常工作。
為什麼這層二氧化矽需要越來越薄,其實就是為了增大gate與閘極之間的電容。如果能找到高介電常數的物質,也同樣能夠增大電容值。
採用高電常數(high-k)的柵極介質,並且增加其厚度,則可獲得低閾值電壓、低溝道漏電、低柵極漏電的良好折中。
2007年,英特爾採用high-k介質技術,發布第一款基於45納米的四核英特爾至強處理器以及英特爾酷睿2至尊四核處理器。
由於high-k介質的引入,隨後的28nm製程的研發,也還算順利。


然而在28nm之後,人們發現,如果繼續採用傳統的Planar結構,摩爾定律難以為繼。

這時候,大家的目光放到了兩種非常有前途的結構上,那就是現在赫赫有名的FinFET結構以及他的競爭對手FDSOI。
這兩種結構都是由業界泰鬥胡正明教授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然後經過不斷的論證和實驗,趨於成熟。
他的思路就是,鑑於在關閉狀態,source到drain之間的漏電主要發生於距離柵極較遠的位置,那麼,只需要將閘極厚度做到足夠薄,那麼漏電將會被有效的控制。
基於這個思路,他提出了兩種結構,FinFET以及UTBSOI,UTBSOI是Ultra Thin Body SOI的簡稱,也就是後來的FDSOI。


FDSOI, 是將cmos與襯底之間通過Buried oxide(埋氧層)隔離。SOI就是Silicon on Insulator的縮寫。

buried oxide
另外,溝道中的將不會進行摻雜,主要也是工藝上的原因,想像一下,在只有十幾個原子的距離之間,進行摻雜,那麼摻雜多一兩個原子都會對電晶體的性能造成很大的影響,而以目前的技術手段,尚不能做到如此精確的控制。
FDSOI的關鍵點是閘極(body)做到非常薄。只有這樣才能夠減少SD之間的漏電。如果厚的話,距離柵極遠的地方,漏電依然無法避免。
這也是為什麼當時胡正明教授提出這種結構時,稱之為UTBSOI的原因。


FinFET的魚鰭(Fin)的結構,增加了柵極對溝道的控制面積,使得柵控能力大大增強,也意味著電壓可以進一步降低。
與FDSOI相同,對於閘極材料均不進行摻雜,避免了離散的摻雜原子的散射作用,同重摻雜的平面器件相比,載流子遷移率將會大大提高。

FinFET vs FDSOI:


由於有隔離層與襯底有了隔離,FDSOI有一些特有的特性。
即使襯底可以進行偏壓,從而調整電晶體的導通閾值,做到性能與功耗的平衡。雖然目前來看,FDSOI並未成為主流,但是其低成本,低功耗的特性,非常適於現在IOT的大規模應用,因此有其獨特的地位。
不過,FDSOI雖有成本優勢,因為仍然屬於平面工藝,尺寸難以做小,目前來看,在到達12nm之後,將難以再進行縮小。


FinFET工藝,使得工藝製程在28nm之後,不斷的得以更新換代,直至最新的5nm。
與FinFET的不同之處在於,GAA將通道的四周都被柵極包圍,所以稱之為Gate All Around。
趨勢上來看,FinFET的電壓已經降到極限,而GAA,能夠將工作電壓進一步降低。
目前,intel準備在5nm上使用GAA,三星,則準備在3nm上採用GAA。根據臺積電財報會議公布的最新消息,臺積電在其準備量產的3nm工藝製程上,不過可以確認,仍將採用FinFET工藝。




FinFET開啟了電晶體立體化的時代,相當於將閘極直立起來。GAA,則是將FinFET中的Fin,再次切割出更多的切面以增大與柵極接觸面積。
三星提出的稱為MBCFET(multi bridge Channle FET)的結構,則更進一步,類似於將FinFET中的多個Fin的結構再進行堆疊。
電晶體縱向排列的好處顯而易見,以前一個電晶體的面積,現在可以容納多個電晶體,電晶體的增加,將不會帶來面積的變化。


十年前,也就是2010年,當傳統planar CMOS結構走到盡頭時,由於胡正明教授發明的FinFET以及FDSOI新結構電晶體,使得摩爾定律得以延續傳奇。
無論未來新的結構會不會替代FinFET,無論摩爾定律會不會在未來某一天終結,但是就像胡正明教授所言,半導體產業本身的發展,仍然遠遠沒有到盡頭,即使百年之後,它仍將存在。


來源:白山頭講IC,作者:白山頭


相關焦點

  • 電晶體:後FinFET時代的技術演進
    電晶體架構是當今半導體行業的主力軍。但是,隨著器件的持續微縮,短溝道效應迫使業界引入新的電晶體架構。在本文中,IMEC的3D混合微縮項目總監Julien Ryckaert勾勒出了向2nm及以下技術節點發展的演進之路。在這條令人振奮的道路上,他介紹了Nanosheet電晶體,Forksheet器件和CFET。其中一部分內容已在2019 IEEE國際電子器件會議(IEDM)上發表。
  • Intel放棄FinFET電晶體轉向GAA電晶體 GAA工藝性能提升或更明顯
    打開APP Intel放棄FinFET電晶體轉向GAA電晶體 GAA工藝性能提升或更明顯 憲瑞 發表於 2020-03-11 09:51:09
  • FinFET逐漸失效不可避免,英特爾研發全新設計的電晶體GAA-FET
    FinFET工藝盛行多年 FinFET和FD-SOI使摩爾定律得以延續傳奇,之後兩者卻走出了不同的發展道路。FinFET工藝先拔頭籌,英特爾最早於2011年推出了商業化的FinFET工藝技術,顯著提高了性能並降低了功耗,之後臺積電採用FinFET技術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隨後FinFET大放異彩,成為全球主流晶圓廠的首選。
  • 摩爾定律延壽數十年 FinFET電晶體發明人胡正明獲IEEE榮譽獎章
    日前IEEE電子電器工程師協會宣布,FinFET電晶體發明人胡正明(Chenming Hu)獲得了2020年的IEEE 榮譽獎章,這是IEEE協會的最高獎勵,這一技術使得摩爾定律延壽了數十年。自從1965年,Intel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提出「摩爾定律」以來,半導體工藝一直按照這個規律發展,2年提升一倍的電晶體密度。不過摩爾定律原本應該終結了,因為按照之類的發展,傳統矽基半導體工藝製造難度越來越大,特別是在28nm工藝之後。
  • 隨著AI技術不斷完善,人工智慧將走向何方?
    隨著AI技術不斷完善,人工智慧將走向何方呢?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什麼是AI,也就是什麼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 文創日曆市場走向何方?
    文創日曆市場走向何方? 2020年12月04日 08:28:00來源:北京日報   文創日曆市場走向何方
  • 手機顯示屏佔比之後,手機顯示屏幕的突破將走向何方
    屏佔比之後 手機屏幕的突破將走向何方  屏佔比的概念並不新潮,從智慧型手機剛開始出現的那幾年,很多品牌就都在講這方面的故事。
  • 根據官方介紹三星的5LPE技術依賴於FinFET電晶體
    因此,只有在麒麟810推出之後,中端智慧型手機(僅華為和Honor機型)才能在7納米工藝節點上運行。但是技術並沒有保持穩定。今天,AnandTech報導,Samsung Foundry已獲得Cadence和Synopsys認證的工具,該工具的5LPE(5nm)處理技術採用了極紫外光刻(EUV)技術。
  • 未來5-10年傳統的磁導AGV將走向何方
    打開APP 未來5-10年傳統的磁導AGV將走向何方 mklm123 發表於 2020-12-04 15:30:06 AGV小車的現狀是研發主要集中在二維碼導航、雷射SLAM導航和視覺SLAM導航上,基於slam技術的自主導航AGV成為大勢所趨,那麼未來5-10年傳統的磁導AGV又將走向何方?   應用歷史悠久的磁導AGV技術方面已經非常成熟,它主要是通過測量路徑上的磁場信號來獲取車輛自身相對於目標跟跟蹤路徑之間的位置偏差,從而實現車輛的控制及導航。
  • 先不上GAA電晶體 臺積電第一代3nm工藝將繼續用FinFET技術
    再下一個節點就是3nm工藝了,這個節點非常重要,因為摩爾定律一直在放緩,FinFET電晶體一度被認為只能延續到5nm節點,3nm要換全新技術方向。在這方面,三星將轉向GAA環繞柵極電晶體,根據官方所說,基於全新的GAA電晶體結構,三星通過使用納米片設備製造出了MBCFET(Multi-Bridge-Channel FET,多橋-通道場效應管),該技術可以顯著增強電晶體性能,主要取代FinFET電晶體技術。
  • 英特爾全新電晶體技術重新定義FinFET
    AS2EETC-電子工程專輯10nm SuperFin技術AS2EETC-電子工程專輯經過多年對FinFET電晶體技術的改進,英特爾正在重新定義該技術,以實現其歷史上最強大的單節點內性能增強,帶來的性能提升可與完全節點轉換相媲美。
  • app開發未來應該走向何方?
    app開發未來應該走向何方?1.垂直細分現在,與APP相對應的主要市場已經被大企業的產品所壟斷。如果你想在這些市場上有所成就,你必須在垂直細分領域努力工作,準確定位並創造出有你自己特色的產品,這樣你才能在市場上有所作為。2.增強技術驅動力技術驅動是應用程式開發的關鍵。
  • 黑色系後市走向何方?
    黑色系後市走向何方?(作者單位:大有期貨)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END*原標題:《黑色系後市走向何方?》
  • 敗訴之後,電視開機廣告走向何方
    開機廣告之所以會出現,與當初網際網路電視品牌"買會員送電視"的套路脫不開干係,價格戰開打之後,傳統電視廠商的利潤越來越少。據奧維雲網數據顯示,2019年彩電市場行業均價為2809元,創近十年新低。這也與智能電視零售價的不斷下降密切相關。
  • 各方勢力接連登場,逆轉之輪走向何方
    根據預告片中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悲鳴洞穴劇情之後還有暗黑聖戰與天界的機械革命,那麼我們預計相應的在後續劇情中必然會出現的勢力肯定少不了傳說中的五聖者與著名的暗黑三騎士,還有極大推動了天界機械文明進步的機械七戰神。根據目前悲鳴洞穴的劇情發展來看,接下來無論是暗黑聖戰還是機械革命,由於天才與阿弈的到來,歷史都可能會發生改變。
  • 暴風魔鏡裁員 手機VR盒子廠商走向何方?
    打開APP 暴風魔鏡裁員 手機VR盒子廠商走向何方?   業界分析, VR 盒子體驗感不佳,消費者的新鮮感過去之後,產品便會供過於求,這最終影響了 VR 廠商盈利。   手機 VR 盒子的艱難發展處境,可見一斑。隨著生存環境日趨惡劣,國內 VR 廠商亟待轉型。 一般 VR 雖然體驗感很強,不過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大勢下,難以成為市場主流,因此發力 VR 一體機將成為國內 VR 廠商的新出路。
  • LME鎳庫存創新高 鎳價將走向何方
    鎳價調整之後將走向何方,成為市場人士關注的焦點。「近期,印尼政策有所鬆動,中國從印尼拉了兩船貨。不過,目前的缺口還是可以維持的,至少從現在到明年中期,鎳供應都會比較緊張。」信達證券鎳行業分析師吳漪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庫存方面,倫敦金屬交易所監測數據顯示,鎳庫存繼續增加,並創新高,今年迄今鎳庫存增長21%,達317874公噸。
  • 英特爾晶片製造將走向何方?
    並堅持設計之後很久。因此,在7月23日,該公司執行長Bob Swan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英特爾將考慮將其一些最先進晶片的製造業務外包時,這是美國失去其製造主導地位的故事中的一個裡程碑。2015年,最先進的晶片採用了14納米電晶體,這種測量寬鬆地指代它們的尺寸,大約等於人發平均寬度的十分之一。2018年,該行業轉向了更小的10納米晶片。
  • SamtradeFX德興匯官方網站:三星帝國走向何方?
    原標題:SamtradeFX德興匯官方網站:三星帝國走向何方? SamtradeFX德興匯官方網站注意到,10月25日,指出因心臟病臥床六年的三星會長李健熙去世,享年78歲。 作為三星第二代掌門人,他掌舵這家佔據韓國五分之一經濟命脈的「巨輪」已有三十餘載。
  • 金屬3D列印未來走向何方?
    原標題:金屬3D列印未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