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科技圈有一則消息,引發了廣泛的關注,那就是英偉達宣布要收購arm。
這事兒發生在本月13號,英偉達用400億美元的價格從日本軟銀手中收購總部在英國劍橋的arm,ARM是一家晶片設計公司。英偉達表示這次收購如果完成,會打造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晶片公司。
簡單介紹一下這兩家公司的來頭:
英偉達,愛打遊戲的朋友可能比較熟悉,主要是生產GPU的,也是晶片行業的巨頭之一,很多手機上其實也在用,很多遊戲機上的這個圖形晶片也用到的,今年呢,是英偉達的一個大年,因為全球出現了這個新冠疫情,很多人得宅在家裡呀,打遊戲打多了呢,可能這個用英偉達晶片的人也多,所以呢,這個公司今年股價表現非常好啊,有錢了。
那麼ARM呢,總部是在英國,他這家公司地位很高的,號稱英國科技行業皇冠上的寶石,它主要是設計晶片架構的,它的主要產品就是arm架構處理器,還有相關外圍組件的各種電路設計方案。他自己不造,主要就是把自己的這個晶片核心架構,產權授權給各個行業裡的合作夥伴啊,你們自個兒去開發相關的處理器,去開發相關的系統。那麼這家公司呢,現在股權是在日本軟銀集團手裡,軟銀當初收購他的時候說過,保證讓arm獨立運行啊,這幾年也確實做到,基本上咱們現在接觸到的各種移動端的晶片,幾乎所有的設備,蘋果的手機,三星的,索尼的手機,平板的,拍的什麼的都有,arm的核心技術在裡面,包括華為,華為的麒麟晶片最早也是買了ARM設計架構才推出來的,目前中國絕大部分晶片廠商包括:聯發科,紫光展銳等等也用上了arm架構。換句話來說吧,如果說晶片行業外圍這些廠商們都是個個賽車手的話,那ARM是專門提供場地和車輛的,你們去比賽吧,我只負責提供賽場就好了。那麼現在呢?這個英偉達說我要收購ARM,就是全球最大的這樣一個GPU製造晶片巨頭要收購全球最大的這個晶片架構供應商,那這肯定會打造一個巨無霸,要打造出一個AI時代的世界頂級晶片公司,那這樣一家好的公司arm為什麼要賣出去呢?
也很簡單,軟銀這幾年缺錢,軟銀前幾年是用320億美元收購了ARM,這次如果賣的話,應該說可以賣很多的,少說400億嗎,對吧,幾年一下子掙80億美元有什麼不滿的,能夠好好的彌補一下他這兩年的虧損的。
今年4月份的時候,軟銀集團的財報公布了從1994年上市以來最大的虧損原因,雖然說有的賺,但也有不少生意就虧了。2019財年,軟銀集團預計運營虧損一點三五萬億日元,虧的嚇人吧,大概虧了125億美元,其中淨虧損是70億美元,如果說能夠成功把ARM賣了,比如說報價400億美元,賣出去的話直接就扭虧為盈嘛,所以這筆生意確實各方都想做,但是的問題在於,這個事兒影響太大,會直接導致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的一個變化,而對於我們來說,尤其要關注的就是他會不會導致我們被掐脖子,因為目前中美雙邊關係是比較緊張的,科技戰愈打愈烈,美國不斷的各種卡脖子,如果說這個收購完成了,那麼arm將會直接受制於美國監管啊,因為英偉達是美國公司啊,對吧,很多人就會擔心了,他會不會成為一個對抗中國的工具,這絕對不只是咱們中國人擔心,其實很多人都擔心你,包括arm自己,英國國內也有很多擔憂的聲音,arm聯合創始人赫爾曼豪澤甚至還專門創立了一個網站,裡面詳細的說了,他覺得可能對英國產生的影響啊,希望能夠號召大家支持來引起英國的重視,英國要出手幹涉英偉達對arm的收購。
一個外國人為什麼會擔心中國被卡脖子呢?這個還真不是,他不是擔心卡中國脖子,他擔心這個生意呀會帶來的一些不利影響,首先他擔心什麼呢?這家公司如果是被美國收購了,那很多就業崗位會轉到美國去,這是他給出第一點理由,因為他是英國人。他說會造成英國就業機會的減少。
此外可能會危害arm的商業模式,第三會危及到英國的經濟主權,科技主權,尤其是第二點就是破壞arm的商業模式,剛才說了他是提供比賽場地和設施的,他實際上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平臺,我出技術你們買回去,你們自己愛怎麼用怎麼用,那麼如果說他被一個晶片業的公司給買下來了,那麼他以後很難保證他在晶片領域的這樣的一個中立的屬性,整個生態會發生巨變。
ARM目前來說它的模式是比較公平的,就是合作夥伴非常多,全球大概有四五百家以上,不管你哪個國家的啊,基本上都是你拿錢我就賣,那這麼多廠商中實際上有很多他是英偉達的對手的,因為他自己要做晶片。那麼未來如果說他被英偉達買了,那是不是意味著以後就會有利益衝突呢?就會引起這個壟斷的可能啊,而且剛才也提到了會危及到英國的科技主權嘛,對吧?因為賣了以後他就成美國公司了呀,那麼這些以前的企業以後還能不能跟ARM繼續做生意,就得聽美國的了,尤其他特別提到了中國,他說現在中美之間這個貿易對抗全世界都看在眼裡,那很有可能到時候美國政府就會阻止中國公司採用Arm的技術啊,那這可不得了啊,要知道arm在被軟銀收購之前,他每年的1/5的收入就是來自於中國的,這還僅僅只是arm本身,還有英國本土的一些跟ARM相關公司,也有很多和中國有關的這個業務,那麼也就是說,一旦得美國英偉達收購了美國政府想打壓中國的時候,那ARM也一樣會受到波及。
所以現在就看,第一英國政府會不會出手,英國目前表示呢,會密切審查這個交易呢,會了解他對英國經濟產生的影響啊,但是呢,咱們肯定不能指望英國出手把這個聲音給攪黃了,英國政府似乎沒有太多的這個理由去阻止這筆交易,一個願買一個願賣,對吧,但是呢,英國他會有一些辦法,比如說提更多條件,比如說要求創造這個更多的就業,你得保留英國員工的數量,目前是幾千名,那以後還得幾千名,另外呢,公司總部現在在劍橋以後還得在劍橋等等,所以這是英國可能會做出一些調整,那麼大家會說,那我們中國就沒有什麼辦法嗎?
倒也不是,其實我們中國也可以把這個生意給否決了,大家會說這兩個外國公司之間的生意我們能否決嗎?能否決!以前也出現過類似的事情,也曾經是美國的一家晶片巨頭要收購另外一家重要的晶片公司,當時就是咱們中國否決的,當時是高通,這是美國最大的,也是全球最大的晶片公司了,要收購另外一家大的晶片公司,荷蘭恩智浦,當時也是四百多億美元,談了19個月,最終被咱們中國一票否決,高通現在都知道這是手機晶片業的龍頭老大,每年晶片銷量多的不得了,基本上我們中國目前別看手機造的多,但但凡高端手機,拋開華為不談,其他的手機品牌用的全是高通的晶片了。那麼恩智浦呢,它就是飛利浦裡面這個發展出來的,在汽車,居家領域,他在這些領域的半導體市場,他做的很不錯嘛,可以說是一個細分領域。那麼這兩家呢,當時想合併,想做到強強聯手,可能也是瞄準了未來的這個萬物互聯時代。不過呢,因為這兩家公司都是全球的晶片巨頭,他們兩家東西都是買全球,賣全球,所以這兩家要合併,要得到包括美國,歐盟,中國,韓國,日本,俄羅斯等九個國家或地區的監管部門一致同意,才能夠順利完成,由於這種通過併購,就是強強聯手,但這種併購會形成一種壟斷。當時高通以為最困難的可能是歐盟這邊的反壟斷調查,當時呢高通是這個各種賭咒發誓啊,承諾了很多很多事情,說八年內會繼續提供恩智浦各種技術啊,等等吧,反正最後把歐盟給說通了。不過呢,在咱們中國,卻被否決了,我們是根據《反壟斷法》否決的事項併購計劃。不過呢,有不少西方媒體說,這一定是因為這個中美貿易糾紛的原因啊,美國政府也沒有說什麼。
那麼美國政府為什麼對這個否決,沒有跳出來說三道四呢,因為這按照常理,這可是美國政府擅長潑髒水的一個事兒,為啥不多說呢?
這是因為美國政府也做過很多這種事情,世界半導體行業十大公司有一家叫博通,可能你見過他的這個網卡、路由器之類的。博通曾經要出1300億美元要收購高通,博通呢,曾經也是一家血統很純正的美國公司,但是後來被新加坡的安高華收購,所以實際上是一家新加坡控制的公司。那麼這家博通呢,為了去收購高通啊,就向美國政府遊說承諾說一旦交易通過,一定會把總部搬到美國的,但是美國還是否決了。川普當時給出的理由是博通併購高通會危害到美國的國家安全,所以美國其實也是一樣的,他就是說美國的晶片巨頭絕對不能允許被其他國家控制,哪怕你把總部搬到我這,那他還是被你控制的,所以否決的太正常了。當然只是美國給出的理由比較扯的,因為川普當時給出一個理由說危害國家安全。
那現在英偉達收購arm公司,其實大家有類似的擔心也太正常不過了,當然現在還不僅僅只是咱們中國了,未來還有好多國家和地區都要慢慢的審查啊,arm要通過各家的反壟斷調查,少說還有十幾個月,英國、美國、歐盟、中國都有可能同意,也都有可能不同意。我們只能說站在我們的角度來看,如果說因為他成功收購arm的話,那很明顯,美國手上又會多好幾張牌,因為半導體這個領域真的目前還是我們的一個軟肋,而美國已經在這方面佔據主導地位了。未來如果說英偉達也收購了arm,那很容易給咱們使絆子的,可能有一些國內的arm CPU廠商,一些媒體經常會說,ARM是開源的,中立的,自主的,但是很多這種授權是很容易被美國輕易的就給作廢的,甚至都不需要說動用很粗暴的手段直接作廢,只要英偉達未來,做點手腳,隨便加幾條,中國的ARM,CPU不支持的指令,或者是一些更隱晦的手腳,那到時候咱們國產的arm CPU,哪怕說你以前啊這個買過授權啊,買了永久授權,但是你東西畢竟是舊的呀,那麼你不支持的話,你就會有巨大的隱患,容易出bug的。
以前就有很多咱們國內的這個業內人士指出,咱們國內不少這個晶片設計製造雖然說舉著旗子都是國產,但都是在ARM基礎上來設計,雖然說自己有設計,但是高度依賴Am授權,然後呢,設計完了製造,又依賴臺積電。設計,製造,兩端都依賴於境外技術的話,風險很大,都存在休克的風險的,如果說英偉達收購了ARM,那意味著美國進一步的加強了對Arm的控制本身,如果說再被美國徹底控制的話,那這脖子就卡的是死死的了,本來就有優勢,優勢再次升級。
(上圖:全球十大半導體,沒一家中國企業)
考慮到這幾年啊,中美關係可能還是以競爭為主軸,我們要做好長期科技對抗的準備,如果不想這麼焦慮,那只能寄希望於一部分這個美國政客能夠帶領美國走向一個比較理性的這樣的一個途徑,讓中美關係走向緩和啊。當然更長遠的角度來說啊,甭管中美關係是緩和也好,還是說繼續保持這樣一個戰略競爭的整一個態勢也好,科技領域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還是要做到自力更生,自主自強,一方面是只有這樣才有足夠的底氣面對那些風險化解的一些風險,另外一方面,也只有在科技方面領先,你才能夠在未來發展中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