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反壟斷的蝴蝶效應:「巨頭買下整個賽道」一去不復返

2021-01-03 Tech星球

文 王慧瑩 tech星球

告別野蠻生長的年代。

在搜索欄裡搜索「反壟斷」,出現在首位的便是「微軟反壟斷案」, 又稱「微軟反託拉斯案」,指1997年10月開始微軟涉及的一系列反壟斷案件,這開啟了美國對網際網路巨頭的反壟斷歷史。

2014年10月,歷時4年的「3Q」大戰最終落下了帷幕。騰訊與奇虎360之間的訴訟戰,也被認為是中國網際網路首起反壟斷案。從那時至今,中國的網際網路未曾出現同量級的反壟斷案件。

2020年12月14日,我國網際網路反壟斷開啟新的徵程。

近期,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收購銀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股權、閱文收購新麗傳媒控股有限公司股權、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收購中郵智遞科技有限公司股權等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依據《反壟斷法》第48條、49條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各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目前,三家公司已經全部向媒體表達了按照監管要求,積極整改的態度。

經過數十年發展,以BAT為代表的企業在中國網際網路市場崛起,巨頭企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投資所覆蓋的版圖越來越大,血雨腥風的網際網路競爭,已經有些走向壟斷生意的跡象。

隨著BAT十年的野蠻生長時代即將結束,網際網路巨頭們也走到了流量紅利末期和強監管交匯的十字路口。

大併購浪潮的終結

回顧過去網際網路十年的發展,一共有兩次併購潮。一個發生在2015年,一個發生在2019年。大併購浪潮對行業發展影響深遠,甚至在當時就顛覆了格局。

2015年10月,「十一」假期剛過,美團和大眾點評宣布合併,這次「行業老大和老二合併,最受傷的是老三」的定律失效。

當年有個段子,曾良(百度糯米總經理)曾對媒體說,百度再投糯米200億元,誓言年底衝上團購行業第二,美團和大眾點評的合併讓曾良瞬間完成KPI ,不過面對兩者合併後的市場規模與體量,百度糯米徹底失去競爭機會。

2018年,在收購摩拜後,美團再次正面與阿里和滴滴交鋒。12月14日23時59分,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停止服務和運營,轉而全部接入美團APP。至此,共享單車市場再無摩拜。

從「千團大戰」跑出來,和大眾點評合併,37億收購摩拜,讓王興的「eat better,live better」不只停留在了藍圖上,如今美團的市值已經高達1.68萬億港元。

一般來說,如果一家企業市場份額達到75%,該企業就具有獨佔市場的特徵。

如今逼近外賣市場70%市場份額的美團,不止一次陷入壟斷風波。近日,美團被爆殺熟外賣會員,這與10月份國家明令禁止的「大數據殺熟」背道而馳,美團吃相被新華社點名批評。

如果說王興是從無數次苦戰和危機中跑出來的,那程維也不例外。

2015年情人節當天,滴滴與快的宣布實現戰略合併,讓這場廝殺變成了「閃婚」。據當年易觀的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12月,中國打車APP累計帳戶規模達到1.7億。滴滴和快的的市場份額分別佔比56.5%和43.3%,兩者加起來高達99.8%。這在當時,也引起了反壟斷的質疑。

根據反壟斷法的規定,經營者的市場份額達到二分之一以上,即可推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顯然滴滴和快的合併後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沒有疑問的。但是,法律並不禁止企業具有壟斷地位,禁止的是壟斷行為,所以關鍵看合併後的經營過程中是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從如今的市場上看,滴滴一直在紅線邊緣試探。根據多個第三方數據顯示,目前滴滴擁有87%以上的中國專車市場份額;99%以上的網約計程車市場份額。當然,目前網約車市場的潛力還未充分挖掘,滴滴的統治地位是否穩固還很難說。不過,滴滴不止一次被曝出存在司機端和乘客端抽成過高的現象。

相比於滴滴和快的的早期合併,2015年58同城收購趕集網,則是企業發展到後期戰略轉型的典型代表。

這兩家在2005年先後成立的分類信息網站的戰爭長達十年之久。自58同城2013年上市後,幾乎每年58同城都會找趕集網進行收購談判,而且對於大公司來講,整合併非易事。

一位參與過土豆優酷合併的人士曾公開表示,整合消化伴隨著巨大內耗,類似土豆優酷的合併,涉及到創始團隊的再分配,雙方員工的協調遣散等等,用了至少三年也沒有完全消化。

一口氣收購了趕集網,58同城也迎來了新的對手。彼時,美團、大眾點評、餓了麼都在虎視眈眈。58同城還與當時O2O的種子選手美團的投資失之交臂,為其後勁不足埋下了禍根,甚至還因產品非標準化,被用戶吐槽為「騙子聚集地」。

今年9月,58同城宣布私有化,姚勁波告別了他7年的美股之旅。

在這兩次併購浪潮中,還有像優酷土豆、蘑菇街和美麗說,攜程併購去哪兒,陌陌收購探探,阿里巴巴與網易考拉等。在當時,併購是企業走出無休止競爭的出路,合併也是他們自我修復的過程。

只是過去這些商業上的考量,如今也要考慮是否觸犯反壟斷法,鬥魚和虎牙的合併案如今就已經被調查,此後應該很難再見大併購潮。

「To BAT」創業難再現

過去中國網際網路是一個多少有些畸形的生態鏈,BAT站在金字塔頂端,底部是大量30億美元以下的公司,中間是斷層的。而合併之後,出現了一批中間層公司,並且還在迅速成長中。它們打破了BAT對生態的割裂,也讓整個網際網路的結構變得更加穩固。

網際網路下半場 To VC 創業成功的少之又少,這時BAT對於創業者的吸引程度完全不亞於前者。但如果沒有準備好,卻想劍拔弩張,創業者們抱大腿的動作難免會南轅北轍。

業界總結了一類創業模式,即To BAT創業,創業是為了賣給BAT。被譽為下一個「拼多多」的淘集集,是眾多To BAT創業失敗的案例中最典型的。

2019年12月9日,淘集集宣布併購重組失敗,張正平沒有等來最終的救命稻草。數據顯示,淘集集實際已欠債超過19億,現有資產不足6000萬,這意味著,從成立到失敗,淘集集生存了436天,平均每天燒掉506萬元現金。事後張正平曾反思,當時他把過多時間花在了融資身上,戰略過於激進,當巨頭許諾的融資發生變化時,企業開始暴雷了。

當年張正平因親近阿里,而公開反駁的拼多多,如今市值近兩千億美元,用戶數超過了京東,成為中國第三大電商平臺。

更早的共享單車大戰,ofo站隊阿里,摩拜站隊騰訊,雙方為這個日訂單5000萬次的市場互不退步,兩大巨頭也為二者多次提供資金彈藥支持。最後阿里選擇扶持更有潛力的創業公司哈囉,只是巨頭的蒙蔭下,這些企業並沒有走出自己的一片天,ofo和摩拜結局眾所周知,哈囉今天也面臨青桔和美團出行業務的圍攻。

不僅在共享單車領域,在新能源汽車市場To BAT創業現象也十分明顯。據騰訊《新造車穿越生死線》一文報導,「造車四小龍」中四家都拿了網際網路巨頭的資金,但接受百度苛刻禁業條件的威馬汽車,無疑是發展相對緩慢的企業。百度對其戰略投資的訴求是發展「Apollo(阿波羅)」計劃,不利於威馬與其他網際網路企業的合作。

事實證明,如今,賣給「BAT」的熱潮已經開始冷卻。據華興資本統計,2019年上半年,中國TMT併購市場共發生併購交易相比2018年同期減少38%,總交易金額相比同期減少60%。

To BAT的創業將落下帷幕,這類的創業者應該難再如願。

「巨頭買下整個賽道」一去不復返

獨立上市的艱難,併購浪潮來襲,新小巨頭崛起,種種因素疊加下,戰略投資成為最重要的接盤者。

根據公開數據統計,2019年,阿里騰訊兩家1-10月參投的公司涉及投資金額,就已超過千億元,佔到一級市場同期交易總金額的約18%。

此外,據《收割者:騰訊阿里的20億生態圈》報導,通過近年5000億~6000億元規模的投資併購,騰訊與阿里分別構築了10萬億市值的生態圈,5年間膨脹了10倍。

相比之下,上海市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總市值為2.8萬億元;深圳300餘家上市公司總市值11萬億元;A股總市值10萬億美元。換句話說,騰訊與阿里的資本能量,甚至已能與一座一線城市比肩。

網際網路紅利時代即將結束,資本天生需要擴張,騰訊是很早就明白「連接比擁有更重要」道理的巨頭。

早在美團點評合併後,騰訊就投資了10億美元。如出一轍,姚勁波曾在接受採訪時透露,騰訊也為58和趕集合併提供了4億美元現金,以讓趕集投資人儘快退出。

2016年,騰訊收購了中國音樂集團,一口氣買下了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又孵化了全民K歌,就此實現了在音樂版權的霸主地位。對於新興創業公司而言,這是無法依賴資本和創新解決的難題,只能選擇抱大腿。

2019年2月,豆瓣FM宣布獲得騰訊音樂娛樂和摯信資本的戰略投資。據悉,此次交易騰訊音樂並未出錢,而是將海量正版曲庫轉授權給豆瓣FM作為內容資源換取股權,成為豆瓣FM第二大機構股東。版權對於音樂產業發展的影響無疑是最大的。

今年,騰訊一方面牽頭鬥魚和虎牙的合併,一方面有意收購愛奇藝,意圖對遊戲直播和長視頻兩個賽道出手。6月,路透社報導稱,騰訊和持有愛奇藝56.2%股權和92.7%股東投票權的百度接洽,計劃收購股權,以成為愛奇藝的最大股東。

但自11月份反壟斷的形式逐漸明朗,巨頭控股的戰略似乎行不通了。根據路透社11月27日消息,因價格和對監管的擔憂,騰訊、阿里暫停洽購愛奇藝股權,資本市場期待的長視頻賽道的整合,被迫按下暫停鍵。

而作為新崛起的三隻獨角獸,TMD(頭條、美團、滴滴)正在激戰「社區團購「。

作為過去網際網路根本看不上的賣菜生意,今年卻成為了大風口,巨頭們都想繼續玩「補貼—壟斷—收割」的老套路。近期大廠爭搶興盛優選被受關注,在騰訊投了A+輪和C+輪之後,最終京東戰略投資7億美元。

與電商、長視頻等不同的是,社區團購是民生重要的菜籃子工程,寡頭壟斷會導致惡劣的價格戰。因此,《人民日報》發表評論點名此現象,「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網際網路巨頭們應該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追求」。

在這次監管總局反壟斷的重拳出擊下,資本市場上最關心的另一件事莫過於虎牙和鬥魚的合併。

有分析認為,此次「大刀」並不會真正落到鬥魚虎牙身上,該項合併理論上存在通過審查的可能性,但具體審查的角度和方向,還有待進一步觀望。但未來,巨頭買下整個賽道的想法肯定會退去。

一隻蝴蝶煽動翅膀,可能會引發一場暴風雨,網際網路反壟斷背後的蝴蝶效應也隨之呼之欲出。

50萬反壟斷罰款對於網際網路巨頭來說,雖然就像是「撓痒痒」,但法律範圍內的「頂格處罰」,也足以給網際網路巨頭們敲響警鐘。

無論是「平臺二選一」還是「大數據殺熟」,都背離了網際網路自身開放、降低信息不對稱的初衷,最終影響了科技創新。這也讓諾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產生「逃離網際網路」的想法。

學者方興東曾評價,由於反壟斷法規成熟,美國科技市場上幾乎每隔5年就會出現一批影響世界的網際網路公司。而反觀國內,目前基本上仍處於第一代網際網路精英「統治」的時代,在各個領域留給後來者的生存空間很少。

網際網路壟斷的舊時代結束,意味著百花齊放的新時代開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反壟斷的蝴蝶效應:「巨頭買下整個賽道」一去不復返
    在搜索欄裡搜索「反壟斷」,出現在首位的便是「微軟反壟斷案」, 又稱「微軟反託拉斯案」,指1997年10月開始微軟涉及的一系列反壟斷案件,這開啟了美國對網際網路巨頭的反壟斷歷史。「巨頭買下整個賽道」一去不復返獨立上市的艱難,併購浪潮來襲,新小巨頭崛起,種種因素疊加下,戰略投資成為最重要的接盤者。
  • [中華工商時報]反壟斷新規亮劍網際網路巨頭
    日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受此影響,電商巨頭在資本市場的股價應聲而跌。那麼,該政策的下發對當前的國內市場有何意義,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網際網路巨頭的經營環境?中華工商時報記者展開了調研採訪。
  • 在反壟斷下 網際網路巨頭何去何從?
    來源:《財經》新媒體原標題:在反壟斷下,網際網路巨頭何去何從?反壟斷的理由實際上,規模效應,包括網際網路巨頭展示的這種超級規模效應(也叫網絡效應),本來並不是壞事,而是好事。之所以產生規模效應,是因為經濟效率隨著規模的增大而提高。經濟計劃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效率最大化,沒有規模經濟就沒有現代社會。
  • 在反壟斷壓力下,網際網路巨頭該何去何從?
    在反壟斷壓力下,網際網路巨頭該何去何從? 反壟斷的理由 實際上,規模效應,包括網際網路巨頭展示的這種超級規模效應(也叫網絡效應),本來並不是壞事,而是好事。之所以產生規模效應是因為經濟效率隨著規模的增大而提高。經濟計劃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效率最大化,沒有規模經濟就沒有現代社會。
  • 中美巨頭瑟瑟發抖!全球掀起網際網路反壟斷大潮
    網際網路平臺的好日子,可能會越來越難過了。國外,美國四大科技巨頭谷歌、蘋果、亞馬遜、Facebook 正在遭遇網際網路有史以來最嚴苛的反壟斷調查。國內,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在近日發布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劍指網際網路平臺的壟斷行為。
  • 反壟斷政策密集出臺,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何去何從?
    來源:秦朔朋友圈· Irene Zhou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反壟斷浪潮已不僅限於美國的網際網路巨頭,近期中國的相關政策也密集出臺。11月19日中國政府網刊文顯示,國務院同意建立反不正當競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
  • 中國版網際網路反壟斷出臺,五大網際網路巨頭集體跳水,壟斷到頭了?
    網際網路巨頭股價卻再被潑冷水,「雙11」概念股早盤紛紛折戟。截至11日收盤,騰訊與阿里巴巴近日自最高點已下跌15%左右,11日,騰訊控股大跌6%以上,阿里巴巴大跌9%以上。,如何反壟斷呢??先來說一說網際網路平臺的壟斷性。網際網路平臺一般是一個傳播速度極快,受眾人群巨多的多功能平臺,受眾越多,單位成本越低,規模效應明顯,反而越能夠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與此同時,用戶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網際網路領域需要集中經營,這是由網際網路的規模效應決定的。
  • 網際網路反壟斷
    2016年中國綠公司年會上,馬雲針對賈躍亭曾公開提到的「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壟斷了整個網際網路創業的資源」,在現場發出了這一反問,從而展開了一場激烈對話。 面對這一反問,賈躍亭只好說,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壟斷整個社會資源的企業,但時代變遷的同時,都會誕生全新的更加偉大的企業,而突破上一代企業的封鎖或是大山。
  • 中國網際網路反壟斷簡史
    一場針對中國網際網路巨頭的反壟斷風暴正在醞釀,而且這次動真格了。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要加大對網際網路巨頭涉嫌壟斷的調查和監管。消息一出,港股網際網路巨頭股價集體大跌,當天美團跌超10%,京東跌超8%,阿里跌超5%,第二天美團、阿里、京東均跌超9%,騰訊跌超7%。
  • 反壟斷指南讓巨頭瑟瑟發抖,網際網路世界要變天?
    到如今依託的核心依然是政府政策和高效穩定的社會治理,成本由國民整體承擔,產生的效益卻只被少數壟斷巨頭榨取,並且這些巨頭把自己享受到的國家紅利,當作得寸進尺索取的資本。如今網際網路公司的寡頭化、壟斷化、封閉化,終於到頭了!
  • 英媒:阿里巴巴遭遇反壟斷 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從創新者變身包租婆的結果
    中國小康網12月30日訊 老馬 今年11月,從螞蟻集團暫停上市開始,網際網路巨頭們面臨中國監管層反壟斷的密集火力,其中阿里巴巴首當其衝。阿里巴巴把手伸向菜市場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專家認為,原本創新能力極強的網際網路企業,逐漸做大為平臺經濟,形成市場擠出效應,遏制創新能力,損害了市場競爭秩序,對整體經濟負面影響超過正面,因此招致監管注意。半個月的密集動作,讓阿里巴巴在股票市場吃不消。上周港股兩個交易日共累計蒸發市值逾8300億港元,24日在美股大跌13.3%。
  • 反壟斷下,網際網路巨頭不能像個沒長大的孩子
    反壟斷的理由實際上,規模效應,包括網際網路巨頭展示的這種超級規模效應(也叫網絡效應),本來並不是壞事,而是好事。之所以產生規模效應是因為經濟效率隨著規模的增大而提高。經濟計劃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效率最大化,沒有規模經濟就沒有現代社會。
  • 因違反反壟斷法被罰,讓網際網路巨頭們瑟瑟發抖的反壟斷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網際網路反壟斷?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劇中,網際網路界的「後起之秀」有兩種命運:要麼主動「賣身」給「大廠」,要麼被後者鯨吞。看似虛構的劇情,背後是近年來亞馬遜、臉書、谷歌、蘋果等巨頭的現實故事。今年,這4家巨頭因涉嫌壟斷被美國國會傳喚,參與聽證。
  • 網際網路反壟斷浪潮迫近,巨頭應有所收斂
    而在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們卻過得「優哉遊哉」,此前並未受到反壟斷的深入調查,但可以肯定,這個好日子快要帶頭了,因為在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在近日發布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劍指網際網路平臺的壟斷行為。一直以來,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們都打著便利大眾、豐富生活等旗號,肆意憑藉自己在市場中的地位、海量資金、超前的技術等,「入侵」到每一個行業中。
  • 火幣研習社:網際網路巨頭會受「反壟斷」影響嗎?比特幣上漲與上周...
    A股市場: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今日早盤,A股整體震蕩反彈,主要股指探底後,均小幅飄紅。盤面上,醫美概念、航空、酒店餐飲、食品飲料等板塊漲幅居前,煤炭、鋼鐵、有色等板塊大幅回調。北上資金淨流入約1億元,其中滬股通淨流出10.1億元,深股通淨流入11.16億元。
  • 螞蟻效應溢出:平臺反壟斷鐵幕落下,哪些網際網路巨頭成災?
    同時,由於支付寶高度綁定天貓淘寶,及其眾多支付場景,因而會給用戶附加較高的鎖定效應,使得用戶在網際網路公司之間轉換的時間成本較高,無形之間給用戶作出選擇提高了門檻。此外,在電商領域,主要分為淘寶天貓及其附屬的物流體系。
  • 網際網路巨頭反壟斷指南來了
    受此消息影響,聚集國內主要網際網路巨頭的港股市場出現暴跌,恒生科技指數一度跌超6%,阿里、京東、騰訊、美團等集體低開低走,午後跌幅明顯擴大,其中京東跌近9%創下史上最大單日跌幅,美團、騰訊最高分別跌超13%、5
  • 面對反壟斷的疾風,阿里遠比騰訊危險
    買下所有新賽馬,控制所有新賽道,將成為歷史。  環顧全球,無論美國、歐洲、中國,無論中央地方,消費者不分國籍,呼籲拆分網際網路巨頭的聲音都一浪高過一浪。這也直接導致Facebook遭遇的訴訟規模空前,要知道,1998年微軟也只遭遇了20個州檢察長,Facebook這次一下就遭遇了46個司法廳長。
  • 網際網路反壟斷打響第一槍,老二不再非死不可
    網際網路行業反壟斷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只不過因為網際網路是新生事物,而對新生事物相關部門一直採取的是先包容支持、再引導發展、最後再逐步加強監管的思路,因此,雖然《反壟斷法》早在2008年就已實施,卻一直未曾在網際網路行業具體應用。
  • 網際網路「反壟斷」:十年爭議,今朝槍響
    2016年中國綠公司年會上,馬雲針對賈躍亭曾公開提到的「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壟斷了整個網際網路創業的資源」,在現場發出了這一反問,從而展開了一場激烈對話。很多公司長大後,都避不開巨頭,要麼被收入麾下,要麼面臨巨大競爭壓力。以至於坊間有調侃,賣給BAT要趁早。 即使關於網際網路巨頭壟斷的討論絡繹不絕,但以往反壟斷案件發生在其他行業,網際網路領域少有案例。2013年,曾負責反價格壟斷執法的國家發改委,查處了茅臺和五糧液、三星和LG液晶平板、洋奶粉、隱形眼鏡片等價格壟斷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