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默病新藥研發團隊回應爭議|阿爾|藥物|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

2020-12-20 騰訊網

導讀

藥品定價895元一盒,三期臨床數據正在投稿,藥監局未來會公開審評報告。公司計劃開展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在歐美申報註冊上市

2019年11月3日,中國首個阿爾茲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主要發明人、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耿美玉向記者展示新藥樣品模型。圖/新華社

文|記者 劉登輝 馬丹萌 實習記者 王洋

中國首個阿爾茲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GV-971,商品名「九期一」)爭議中近日宣布上市,該產品定價895元/盒。該藥品由上海藥物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和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聯合開發,此前被藥監局批准有條件上市,引發行業爭議。該項目核心研究人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耿美玉甚至被質疑論文造假。(參見「解藥|中國首個阿爾茲海默新藥為何令業內謹慎業外熱情?」)

12月29日該藥品全球戰略發布會上,耿美玉現身回應:「科學發現本身一定伴隨著科學質疑,這也是個必然的過程。但是在科學的偽證的過程中,需要更多臨床數據去說話,這是科學追求最本質的價值。」當天開場視頻中,耿美玉曾一度落淚。她表示,「一路走來,非常孤獨,沒人理解你。」

全球阿爾茲海默病研發充滿波折,全球多家知名藥企投入巨資最終以研發失敗收場,在GV971上市前,全球已有17年無阿爾茲海默病新藥上市。GV-971三期臨床試驗由北京協和醫院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牽頭組織,在全國34家三甲醫院開展並完成818例受試者服藥觀察。但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此前業內有諸多爭議。

目前行業期待三期臨床試驗詳細數據披露,耿美玉介紹,新藥公布數據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學術期刊,目前還在投稿過程中。另一種則是,國家藥審中心未來將來會將該藥品臨床研究完整報告公布於眾,但是現在還沒做。

在國內獲批一個多月後,綠谷製藥表示,未來擬投入30億美元支持該藥物上市後真實世界研究、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研究「綠色記憶」、擴大適應症研究和機制深入研究等。

回應爭議

11月國家藥監局對GV-971作出有條件批准上市後,業內爭議隨之而來。其中一個質疑是,該藥品作用機制並不明確。

目前主流藥理機制假說主要有兩種,即β澱粉樣蛋白(Aβ)聚積和Tau蛋白纏結,在研項目均圍繞這兩種假說展開研究。耿美玉介紹,GV-971主要是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抑制腸道菌群特定代謝產物異常增多,以減少外周及中樞炎症,最終降低β澱粉樣蛋白沉積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改善患者認知。這被認為是開創了一種全新的作用機制。

據了解,GV-971是以海洋褐藻提取物為原料,製備獲得的低分子酸性寡糖化合物,該藥品研發歷時22年。但綠谷製藥董事長呂松濤介紹,該藥品研發真正轉入腸道菌群方向是在2015年。此後在基礎研究收穫頗多,找到了該藥品機理研究立論。

擬申報國外上市

今年11月,國家藥監局批准GV-971有條件上市,要求上市後繼續進行藥理機制方面研究和長期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完善寡糖的分析方法,按時提交有關試驗數據。

耿美玉稱,當時藥監局批准有條件上市,主要是指當初遞交所有臨床資料時,有一份大鼠104周兩年長期致癌毒性實驗資料沒有交上。當時考慮到整個實驗完成但是資料沒有準備好,且患者迫切需求,因此批准有條件上市。「讓我們在三個月之內,把大鼠長期104周的致癌毒性數據遞交上去,三個月之內要是不遞交,就取消新藥證書資格。」

耿美玉說,該報告已於不久前提交,顯示藥物沒有任何的致癌的風險。肖世富告訴財新記者,最主要條件是長期毒性試驗數據。除此之外,藥監局亦要求觀察長期療效和安全性,開展上市後四期臨床試驗,不過目前相關研究框架還未完成設計,但相對比較簡單。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科學網—耿美玉團隊回應「九期一」五大疑點
    自2019年11月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該藥「有條件上市」後,該藥的發明人、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學術所長、研究員耿美玉及其研發團隊開始面臨國內外輿論的質疑。 借正式上市的機會,他們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正面回應了一些質疑。
  • 饒毅頂刊發文,公開質疑上海藥物所耿美玉團隊文章!
    本文作者:EVEE 2020 年 7 月 6 日,現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在期刊Cell Research發表了一則題為「Omission of previous publications by an author should be corrected」簡訊,對 2019 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團隊發表的關於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有條件批准」引爭議:三問「九期一」
    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九期一」研究團隊及相關領域專家——2019年11月份,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准「九期一(甘露特鈉膠囊,代號:GV-971)」作為國家I類新藥上市後,有輿論質疑研究論文涉嫌造假、試驗期過短、藥物作用機理闡釋不明等,引起社會普遍關注。近日,經濟日報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該藥發明人、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副所長耿美玉等研究團隊及相關領域專家。
  • 饒毅單挑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綠谷撤回其中一款上市申請
    繼2020年7月6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發文實名質疑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團隊存在學術造假行為後,7月8日,耿美玉團隊和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下稱「綠谷製藥」)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藥物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登上了國家藥監局的《藥品通知件待領取信息發布》名單(受理號為CHXS1800038),引發外界對該藥新規格未獲批准的猜測。
  • 耿美玉團隊揭示中國原創阿爾茨海默病新藥GV-971的作用機理
    去年10月25日,在巴塞隆納舉行的第11屆國際阿爾茨海默症臨床試驗大會上,GV-971第一發明人、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員代表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全國34家從事GV-971臨床3期臨床醫院的研究者做主旨發言,首次在全球披露GV-971臨床3期數據,現場反響強烈,獲得了與會頂尖國際專家的高度認可。
  • 【中國科學報】我國原創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有條件獲準上市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11月2日有條件批准了國家1類新藥九期一 (甘露特鈉,代號GV-971)上市。九期一 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國家藥監局要求申請人上市後繼續進行藥理機制方面的研究和長期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完善寡糖的分析方法,按時提交有關試驗數據。3日,上海市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這款新藥研發上市的相關情況。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上市 仍需國際3期臨床試驗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12月29日電 (記者崔爽)記者29日從「九期一」全球戰略發布儀式上獲悉,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正式在國內上市。患者可憑醫生處方,在全國各大專業藥房(DTP藥房)購買,每盒895元。
  • 雙黃連風波中的上海藥物所:曾投資過10家公司 非典中也有發現
    2003年非典來襲,《首都醫藥》雜誌等信息發布渠道曾發文稱,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證實,「潔爾陰洗液具有抗SARS冠狀病毒作用」。  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後,上海藥物所成立了應急攻關團隊,公布了30個可能的抗2019-nCoV冠狀病毒老藥和中藥,並與前沿生物藥業針對抗2019-nCoV新藥開發達成了合作。
  • 饒毅頂刊發文質疑上海藥物所耿美玉團隊研究結果
    在簡訊中,饒毅教授提到,在 2019 年 Cell Research 的論文發表之前,耿美玉教授已發表了 12 篇包括體外、體內研究以及綜述文章在內的與 GV-971 有關的論文(2003-2013 年間),但值得注意的是,不知出於什麼原因,耿美玉教授在 2019 年的文章並沒有引用這些相關論文。
  • 國產老年痴呆「神藥」再陷爭議,九期一還能繼續「乘風破浪」嗎?
    從面世之日起,綠谷製藥研發的抗阿爾茨海默病新藥甘露特納膠囊(商品名:九期一)就深陷輿論漩渦。多年來,阿爾茨海默病始終是國際醫學界久攻不下的難題,至今尚未研發出特效藥,因此九期一甫一問世,就頭頂「神藥」光環,其研發團隊主要成員中國上海藥物研究所學術所長耿美玉也因此榮獲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提名。
  • 治阿爾茨海默症新藥最快年內投放
    耿美玉展示新藥樣品模型 新華社發可明顯改善輕、中度患者認知功能障礙金羊網記者 陳澤雲11月2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了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是中國原創、國際首個靶向腦-腸軸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藥,為全球首次上市,打破了該領域全球17年無新藥上市歷史。堅持22年研發成功原創新藥阿爾茨海默病主要表現為認知功能和行為障礙及精神異常等症狀,是繼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之後,老年人致殘、致死的第三大疾病。
  • 綠谷糖藥物生產基地在滬奠基 九期一產能有望大幅提升
    7月17日,國內首個糖藥物出口全球生產基地綠谷糖藥物生產基地在上海國際醫學園區正式開工奠基。據介紹,綠谷糖藥物生產基地是綠谷製藥旗下繼上海青浦基地和遼寧本溪基地後的第三個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標準生產基地,更將成為國內首個糖藥物出口全球生產基地。
  • 抗老年痴呆新藥GV-971,895元/盒,一年4萬?普通百姓能接受嗎?
    死於阿茲海默病的大多為女性(64%),中位死亡年齡為85歲。根據相關數據,研究團隊統計了特定家族史並以此估算阿茲海默病的相對遺傳風險。大家族的患病情況與個人風險的相關性遠高於研究人員的預期。整體來看,與沒有家族史的人相比,有家族史的人群中,有3%的人阿茲海默病風險翻了一倍,近1%的人風險增加3倍以上。
  • 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大面積斷貨!
    從獲批到上市,九期一爭議不斷,同時也讓我國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看到了希望,迫不及待開始嘗試新藥。上市兩周時間市場反應熱烈「賣斷貨了!」2019年12月29日,九期一全國戰略發布會上,其研發單位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宣布九期一正式上市。「單盒藥物(150mg14粒3板)定價為895元,如果按照藥物說明書服用,每月藥費約3580元,一年約4萬2千多元。」藥品生產企業綠谷製藥董事長呂松濤在發布會上介紹。
  • 15日下午,阿爾茲海默病新藥GV-971、卵巢癌新藥則樂等開始談判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瞿依賢 經濟觀察網獨家獲悉,12月15日下午,包括上海綠谷製藥的阿爾茲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代號GV-971)、再鼎醫藥(納斯達克代碼:ZLAB)的卵巢癌新藥尼拉帕利(商品名:則樂)等藥品開始談判。
  • 原創藥GV-971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機理,科研團隊揭示了
    去年10月25日,在巴塞隆納舉行的第11屆國際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大會上,GV-971第一發明人、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員代表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及其科研團隊和全國34家從事GV-971臨床3期臨床醫院的研究者做了主旨發言,首次在全球披露GV-971臨床3期數據,現場反響強烈,獲得了與會頂尖國際專家的高度認可。
  • 華為布局AI新藥研發 招聘藥物研發算法工程師
    招聘藥物研發算法工程師,華為布局AI新藥研發市場從來不缺新入局者,醫藥行業更是如此。日前,華為雲正在招聘機器學方向的藥物研發算法工程師,邀請醫藥研發方面的博士加盟,作為一家通訊技術公司,華為此舉被視為進軍醫藥產業的前端領域。
  • 回應饒毅質疑:完全不贊同饒毅說法,一種藥物靶向多條通路很常見
    7月6日,饒毅曾在《細胞研究》發文,質疑上海藥物所研究員耿美玉2019年發表的有關GV-971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機制的文章存在問題。質疑點一是該論文並未引用耿美玉自己發表過的12篇相關論文中的任意一篇;二是這篇論文號稱GV-971 在阿爾茨海默病的動物模型中能間接通過腸道微生物和炎症起作用,然而,上述所有論文在藥物靶標、有效部位、治療機理上有著驚人的差別,這可能影響其可信度。
  • 饒子和團隊《Science》解析「藥靶-藥物」三維結構
    抑制細胞壁成分的合成被認為是合理的抗結核新藥研發思路。當前使用的一線抗結核藥物異煙肼、乙胺丁醇等均是通過抑制細胞壁合成發揮作用的。研究表明,乙胺丁醇靶向參與AG和LAM合成的阿拉伯糖基轉移酶EmbA,EmbB和EmbC。但是自該藥物問世以來,其分子機制一直未被解開,這就大大阻礙了乙胺丁醇這一「傳統老藥」的更新換代和耐藥性的解決。
  • 三期臨床獲美國FDA批准 國產阿爾茨海默病新藥九期一有望進入海外...
    在國內,九期一獲批用於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認知功能。專業人士表示,一種新藥直接獲準在美國進行三期臨床試驗,在FDA過往的操作中較為罕見。(圖為九期一研發團隊在綠谷研究院討論工作)直接進入國際三期臨床FDA對藥物臨床試驗申請的審核通常包括試驗藥物的原料藥、製劑的生產和質量研究資料、非臨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