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藥品定價895元一盒,三期臨床數據正在投稿,藥監局未來會公開審評報告。公司計劃開展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在歐美申報註冊上市
2019年11月3日,中國首個阿爾茲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主要發明人、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研究員耿美玉向記者展示新藥樣品模型。圖/新華社
文|記者 劉登輝 馬丹萌 實習記者 王洋
中國首個阿爾茲海默病新藥甘露特鈉膠囊(GV-971,商品名「九期一」)爭議中近日宣布上市,該產品定價895元/盒。該藥品由上海藥物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和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聯合開發,此前被藥監局批准有條件上市,引發行業爭議。該項目核心研究人員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耿美玉甚至被質疑論文造假。(參見「解藥|中國首個阿爾茲海默新藥為何令業內謹慎業外熱情?」)
12月29日該藥品全球戰略發布會上,耿美玉現身回應:「科學發現本身一定伴隨著科學質疑,這也是個必然的過程。但是在科學的偽證的過程中,需要更多臨床數據去說話,這是科學追求最本質的價值。」當天開場視頻中,耿美玉曾一度落淚。她表示,「一路走來,非常孤獨,沒人理解你。」
全球阿爾茲海默病研發充滿波折,全球多家知名藥企投入巨資最終以研發失敗收場,在GV971上市前,全球已有17年無阿爾茲海默病新藥上市。GV-971三期臨床試驗由北京協和醫院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牽頭組織,在全國34家三甲醫院開展並完成818例受試者服藥觀察。但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此前業內有諸多爭議。
目前行業期待三期臨床試驗詳細數據披露,耿美玉介紹,新藥公布數據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學術期刊,目前還在投稿過程中。另一種則是,國家藥審中心未來將來會將該藥品臨床研究完整報告公布於眾,但是現在還沒做。
在國內獲批一個多月後,綠谷製藥表示,未來擬投入30億美元支持該藥物上市後真實世界研究、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研究「綠色記憶」、擴大適應症研究和機制深入研究等。
回應爭議
11月國家藥監局對GV-971作出有條件批准上市後,業內爭議隨之而來。其中一個質疑是,該藥品作用機制並不明確。
目前主流藥理機制假說主要有兩種,即β澱粉樣蛋白(Aβ)聚積和Tau蛋白纏結,在研項目均圍繞這兩種假說展開研究。耿美玉介紹,GV-971主要是通過重塑腸道菌群平衡,抑制腸道菌群特定代謝產物異常增多,以減少外周及中樞炎症,最終降低β澱粉樣蛋白沉積和Tau蛋白過度磷酸化,改善患者認知。這被認為是開創了一種全新的作用機制。
據了解,GV-971是以海洋褐藻提取物為原料,製備獲得的低分子酸性寡糖化合物,該藥品研發歷時22年。但綠谷製藥董事長呂松濤介紹,該藥品研發真正轉入腸道菌群方向是在2015年。此後在基礎研究收穫頗多,找到了該藥品機理研究立論。
擬申報國外上市
今年11月,國家藥監局批准GV-971有條件上市,要求上市後繼續進行藥理機制方面研究和長期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完善寡糖的分析方法,按時提交有關試驗數據。
耿美玉稱,當時藥監局批准有條件上市,主要是指當初遞交所有臨床資料時,有一份大鼠104周兩年長期致癌毒性實驗資料沒有交上。當時考慮到整個實驗完成但是資料沒有準備好,且患者迫切需求,因此批准有條件上市。「讓我們在三個月之內,把大鼠長期104周的致癌毒性數據遞交上去,三個月之內要是不遞交,就取消新藥證書資格。」
耿美玉說,該報告已於不久前提交,顯示藥物沒有任何的致癌的風險。肖世富告訴財新記者,最主要條件是長期毒性試驗數據。除此之外,藥監局亦要求觀察長期療效和安全性,開展上市後四期臨床試驗,不過目前相關研究框架還未完成設計,但相對比較簡單。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