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等於零和博弈的戰鬥?《不妥協的談判》帶給你全新的概念

2020-12-11 一隻行走的肉包子

文/陳一陳

因為工作關係,經歷過很多次談判。

談判這件事情很有意思,大多數是以下的結果。

一種是贏的人知道自己贏了,輸的人也知道自己輸了。

一種是贏的人知道自己贏了,輸的人不知道自己輸了。

一種是贏和輸的人都不知道自己輸了。

一種是贏和輸的人都知道自己贏了。

一、誰贏誰輸

第一種談判結果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零和博弈,有人歡喜有人悲。

第二種結果看起來好像是圓滿的,贏的人通常會覺得自己很厲害,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取得了談判的勝利。

但事實上,這種勝利往往只是暫時的,因為輸的一方過後就會意識到了對方的「套路」。

第三種結果兩敗俱傷,更是慘烈。

這三種結果,最後都沒有人真的贏了。

二、所謂的談判策略

曾經在一家公司上班,領導三人跟客戶談一個案子,進入到白熱化階段。三個人商量後制定了一個策略,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個當和事佬。

客戶也是三個人,也是類似的陣容和策略。

談判桌上唇槍舌戰,異常激烈,甚至客戶都拍桌子了。

結果,客戶妥協了,領導勝利了。

領導非常開心,沾沾自喜,把這個案子的談判過程和談判策略跟大家分享,大家都由衷的佩服,各種豎大拇指。

沒想到,客戶回去了遲遲沒有動靜。

雖然在談判會議上客戶妥協了,也給了肯定答案,但是,他就是一直不付款。

客戶一拖再拖,過了一個有一個禮拜。

終於,在一個月後,客戶理直氣壯的反悔了。

沒有人是傻子。

在談判桌上,可能容易受情緒影響和思維桎梏,做出不明智的決定。

但是,過後往往就會反應過來了。

三、部落效應

《不妥協的談判》的作者丹尼爾·夏皮羅在書中提到了一個詞,叫部落效應

這本書在前言裡提到,所有高度情緒化的衝突的源頭既非缺乏理智,也非情感衝動,而是比理智與情感潛伏得更深,做人的核心——身份認同。

在談判中,所有人都希望在談判中避免妥協,贏得談判,因為他們在談判前就已經給自己預設了身份,並希望對方屈從於對自己身份的認同。

一旦對方反抗,威脅到他們的身份,就會引發部落效應,雙方就容易陷入到勢不兩立的狀態。

部落效應在生活中也很常見。

比如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習慣差異,就洗澡這件小事,就能引發一場南北口水戰。

又比如兩口子吵架,丈夫認為他在外面辛苦工作,妻子在家裡做好一切家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而妻子則認為自己操持這個家那麼累,丈夫一回家就知道躺在沙發上玩手機。

四、化解衝突

當談判雙方都產生了部落效應時,衝突就難以避免。

如何化解衝突?

丹尼爾·夏皮羅告訴我們,如果想要獲得良好的談判效果,就要學會釋放身份的力量。

這句話讓我想到了古典老師《拆掉思維裡的牆》這本書裡的一段話:

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這樣的水杯。我們害怕失去而死死地盯著這個杯子,限制我們的眼界,僵化我們的思維,障礙我們看到真正有價值的事情。有人的水杯叫做專業,有的人叫做感情,還有人的杯子叫做「安逸的好工作」。

談判這個水杯,裡面裝著的就是我們要贏的信念。

有了這個水杯,我們在談判中就很容易思維固化,跳不出框架。

我們會不自覺的把對方視為對手。如果我們能跳出這個思維框架,釋放對自身身份的預設,克服情緒,重塑雙方角色,往往就能化解衝突,打破僵局。

五、談判的本質

「談判的目的並不是摧毀對方,而是尋找雙方都切實可行的、完成交易的最有利可圖的方式。」

這才是談判的本質。

談判的目的不應該是一方的勝利,而是要達到最優效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共贏。

理解了談判的本質,在生活和工作陷入思維僵化時,學會掙脫身份的束縛,釋放出身份的力量,達到真正意義上不妥協的談判效果。

歡迎關注@陳一陳寫作,每天與你分享寫作乾貨與成長心得,用理性的思維看待感性的世界。

相關焦點

  • 別把談判演變為零和博弈
    因為孩子可以非常本能的使用各種談判技巧,沒有那麼多顧忌;還會非常認真地觀察成人,判斷成人的動機,常常懂得投其所好。孩子在表達訴求時所說的語句,常常也近似於商務談判中那些高明的話題駕馭者所說的,比如「只要多一點點就行了」(這叫做「不等價交易」),「我愛你,媽媽(爸爸)」(借情感補償達成訴求),「我會做個好孩子」(這是在滿足談判對象的需求)。
  • 臺北會談觀點:政治談判不等於統一談判
    嚴安林認為,臺灣社會對兩岸是否進行政治協商有思考誤區,怕被汙名化,擔心兩岸政治談判是親中賣臺,是統一談判;但政治談判不等於統一談判。臺灣社會認為政治議題很難,但是難不等於不去碰,臺灣擔心是不是大陸設的圈套,這是自我信心不足的表現。
  • 《談判官》沒有「談判」只有「妥協」
    童薇一頭捲髮,一身職業裝出場,接到了朋友說如果談判失敗就即將失業的求救。霸氣如她,翻看一遍資料,便已瞭然於心,一句「我知道了」之後,便是勝券在握的鎮定。接著,所有人都被攔於門外,而她卻輕鬆一句話進入。進去之後,便開始了與商業大佬的談判。  全劇第一個談判的案子便是關於兩家割據市場的打車軟體公司。童薇談判的第一句便是「我是快閃的用戶,我要投訴。」
  • 我在談判中做了這些事,可能會助你談判成功
    談判的結果,都是雙方互相妥協的結果,都是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這些都是為了給談判增加籌碼,或虛「勢」或實「勢」,虛虛實實。正式的談判就在彼此都有了一個初步印象的基礎上開始的。你不弱,但是我也不差。    通過信息判斷,找到誰是那個容易被鼓動或者利益不統一的人,然後把談判的重點放在那個人身上,鼓動他,誇獎他的想法多麼好。以他為刀,向對方陣營攻殺,讓他去幫助你去和反對的人談判。
  • 談判砍價的紅寶書
    談判,是實力、智慧與耐力的較量,是為了爭取到最大利益而與對方進行的博弈。掌握砍價技巧,就能在商務談判中如魚得水。然而,如何選擇合適的談判時機與對象呢?怎樣掌握議價的技巧與方法?如何優先掌控談判節奏?如何有效運用BATNA和決策樹?……    談判是什麼?
  • 談判的藝術(上)
    聰明的交涉者在得到肯定和報酬前是什麼也不說的。即便你只有這一種選擇,也不要說出來。你無須撒謊,但你可以不說實話。談判是雙方妥協的過程一項成功的交涉並不見得有一方會失敗,真正的成功是雙贏的。在談判中,任何一方都要讓渡一定的、合理的利益給合作夥伴,而不能獨自佔有過多的利益;要學會妥協,通過自己的妥協、讓步換取自己的利益。
  • 談判:永遠不要說「不」,也永遠不要說「是」
    離開警隊之後,他整理了自己多年的實戰經驗和技巧,創立了自己的諮詢公司,為商界、政界人士提供談判諮詢,比如財富五百強公司的跨國併購,還有國家之間的外交交涉等高難度的談判。在這篇文章裡,施漢納分享了三個有些反常識的談判原則:第一條原則是,「既不要說『不』,也不要說『是』」。也就是既不要直接拒絕對方,也不要輕易妥協。
  • 《不妥協的談判》哈佛大學經典談判心理學
    每兩天一本書,用書香伴你到2050。世界不一定完全光明,但你可以完全的熱愛它。歡迎關注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書是:《不妥協的談判》哈佛大學經典談判心理學高度情緒化衝突會讓我們感到極度沮喪,因為面對衝突我們似乎無計可施。
  • 商務談判心理是什麼?
    商務談判首先是談判雙方的博弈,而實則是雙方內心的較量。所以商務談判中無法忽視心理因素的研究與認知,如果能在心理方面多做準備並實施有針對性的策略,對於最終談判的勝出會有重要的幫助。一、商務談判心理的概念心理是一個越來越經常被提及的概念。
  • 商務談判人員的心理禁忌
    在此基礎上,談判參與者應對談判進程中可能遇到的關鍵問題和瓶頸進行沙盤推演,並在談判開始前確定本方談判的策略,統一己方談判參與者的心理節奏,以期通過良好的團隊配合達到預期談判目標。否則,若不做任何準備盲目上場談判,談判者將非常容易喪失談判的主動權,讓談判對手抓住己方的弱點和軟肋,喪失己方的底線。一個更加常見的後果是談判最終走向破裂,無法達成任何有實際意義的共識,空耗談判各方的時間和精力。
  • 零和博弈 zero-sum game
    零和博弈 zero-sum game[ 2009-05-08 09:22 ]近日,國家主席胡錦濤應約同美國總統歐巴馬通電話,願共抗流感疫情。中美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中國駐美大使)周文重在紀念中美建交30周年大會上說:「中美關係是互利和雙贏的,而不是一場零和博弈。」在上面的報導中,zero-sum game就是指「零和博弈」,指參與博弈的各方,在嚴格競爭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 這些談判技巧,助你在溝通中無往不利
    看到「談判」倆字,是不是感覺離自己很遠?如果這樣想,你可就錯了。其實在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談判無處不在。從政治協商、商務談判,到和老闆談加薪升職,甚至是日常買東西時討價還價,但凡需要與別人協商,本質上就都是在談判。談判如此重要,如何成為一個談判高手,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呢?
  • 了解談判的35個溝通模型,學會溝通變現,讓你的每一句話都值錢
    五百強企業高世界管、「領英」專欄作家盧山,在其著作《每句話都值錢——優勢談判的35個溝通模型》中,詳細分析了人們日常溝通中出現的各種常見問題,闡明溝通的幾大邏輯,並根據自己豐富的職場經歷和切身感悟,總結出35個高效實用的溝通技巧,可以幫助你避開表達的陷阱、突破談判的困境、設法解決溝通的短板,讓你在對話博弈中輕鬆獲勝,實現溝通變現,讓你的每句話都值錢
  • 談判策略:職場人必讀的21條談判策略和實用方法!
    10、時間策略人們在時間緊迫時,往往更容易妥協。一般情況下,談判中80%的讓步與妥協都是在最後20%的時間內產生的。當想要考慮對方提出的條件或感到談判陷入停滯時,不要害怕提出休息一下的要求。這種休息通常被叫作談判暫停、休會或「包間密談」。
  • 談判策略:職場人必讀的21條談判策略和實用方法!
    ,這樣就迫使對方不得不給出一個具體的價格。注意,一定要把精力集中到具體的金額上,而不用理會交易總金額,也不用考慮對方讓多少,因為通過談判賺來的任何金額的錢,都很值得。3、開出「比自己預期高」的條件在開始和對手談判時,可以先來個「獅子大開口」,也就是開出一個比你預期高的條件。
  • 賈文山:如何打造均衡的中美談判模式
    談判是意欲交易合作的雙方在雙方約定的時間和地點,通過恰當與適量的信息交流方式和有效的溝通說服技巧就特定的交易達成共識,最終滿足各自需求的互動與博弈過程。「談判」的特點。沒有第三方的介入(翻譯不算),自願,非暴力,非脅迫,雙贏。當然,現實中,有的國家,公司或個人把談判看作欺詐,威逼和脅迫對方就範的工具。而這是不道德和不文明的,理應遭到世人的鄙視。談判不是調解。
  • 職場中溝通與談判,如何增加勝算?這3個技巧,祝你成功應對
    小到和賣菜的大媽砍價,大到國家之間的談判,這些都存在人與人之間的博弈過程。良好的談判說話技巧的運用能力,能帶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很多便利。那麼,有哪些交流溝通的技巧,可以讓我們不再被人拒絕呢?正所謂攻心為上,只有足夠了解對手,通過換位思考,設想對方的處境和思路,才能贏得這場博弈的成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13年春晚上那個小品《你攤上事兒了》。這個小品裡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也充分體現了人與人展開交鋒之前相互了解對手的重要性。
  • 商務談判中的策略分享(二)
    7、做一顆柔軟的釘子商務談判雖然不比政治與軍事談判,但是談判的本質就是一種博弈,一種對抗,充滿了火藥味。商務談判中並非張牙舞爪,氣勢奪人就會佔據主動,反倒是喜怒不形於色,情緒不被對方所引導,心思不被對方所洞悉的方式更能克制對手。致柔者長存,致剛者易損,想成為商務談判的高手,就要做一顆柔軟的釘子。
  • 生活處處都在談判 談判就是搞定人
    如果你留心觀察,你會發現「談判無處不在」,從大國之間解決爭端問題到職場中向老闆提加薪,從企業之間的併購或合作到商場中的討價還價,從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調和到情侶間的溝通磨合,可以說,無論我們從事什麼行業,無論我們在處理哪些事情,如果我們想要出類拔萃,想要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都需要與人溝通交流,心理博弈,所以談判無處不在,我們不是在談判,就是在去談判的路上。通俗一點來說,談判是人生必修的高階溝通課。
  • 讀書筆記:《談判的藝術》▏閒談9
    在翻譯的基礎上,著名的談判學學者,ESSEC商學院談判教學與研究中心亞洲分部主任趙大維先生進行了較多的修訂工作,包括重寫中國讀者不熟悉的內容和案例,刪除一些中文讀者比較陌生的內容,甚至對於晦澀難懂的文字,趙先生索性按照中文習慣重新撰寫。這些努力使得該書的中文譯本可讀性極強,指導價值更為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