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會觀摩課 楚楚攝
手機在哪兒,課堂就在哪兒,「教」與「學」可以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昨天上午,記者在課堂教學現代化示範校江蘇儀徵現場會上獲悉,江蘇省技工院校雲教學大數據研究中心落戶儀徵技師學院,該校智能資源製作中心同時揭牌。此次現場會向來自省內外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的嘉賓展示了一堂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的「指尖課堂」。
指尖課堂刷題、做任務、攢經驗,學習就像打遊戲一樣
「純電動汽車機艙中冷卻液罐的作用是什麼?」在現場會觀摩課上,儀徵技師學院2018電動車精修班的學生將手機整齊地放在支架上,通過「藍墨雲班課」軟體接收提問,教師陳寶珍則通過「搖一搖」隨機點起一名學生回答。「回答很好,加10分!」陳寶珍對著自己的手機說完後,這名學生的「經驗值」便多了10分。完成互動,被點名的學生將手機放回支架,繼續認真聽課。
這堂觀摩課令來自各大職業院校與技工院校的校長羨慕不已。對儀徵技師學院學生來說,手機已成為課堂必備品,刷題、做任務、攢經驗,學習就像打遊戲一樣,讓他們樂此不疲。
據悉,儀徵技師學院自2018年推廣應用雲班課以來,已有252名教師、822門課程、968個班課實現了教學工具的大數據化,打破了教與學的傳統方式。
智能校園
雲教材、雲班課、雲教學,學生學習高效有趣
「指尖課堂」也有它的專屬教材。在現場會上,儀徵技師學院智能資源製作中心揭牌,其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製作雲教材。
「雲教材是一種富媒體、立體交互、全過程記錄、全行為大數據化的智能化教學內容。」該校教研室主任葛振娣解釋,雲教材將教材圖片、微課、動畫、音視頻多媒體資源與獨有的學習互動、交互測試、交互遊戲內容相結合,實現混合媒體化的交互式和社交化學習,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更加高效、輕鬆和有趣,雲教材配合雲班課還可實現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智能跟蹤和學習成效評價。
據悉,目前該校已經完成了《新能源汽車時代》、《裝配鉗工技術基礎》兩套雲教材的製作,未來學校將以智能資源製作中心為平臺,將雲教材覆蓋所有專業。
雲班課,是教師通過網際網路軟體建設的虛擬班級,能實現師生之間的即時互動、資源推送和作業任務,實時記錄學生學習行為,並完成過程性考核;雲教學是為學校教學管理部門、督導部門和質量評估部門提供的實證教學大數據管理平臺。
雲教材、雲班課、雲教學,融合成了儀徵技師學院的「智能校園」。
葛振娣打開手機,向記者展示了「智能校園」的線上討論:學生李鼎磊留言「純電動車沒有了冷卻液會出現哪些異常」,教師跟帖作答講得一清二楚。在該校老師製作的雲教材中,每個章節學生都可以隨時筆記、隨時提問、隨時作答,而這些筆記全部公開並永久保存,方便學生以後繼續觀看。
數據分析
給學生和教師描繪「自畫像」,變革教學模式
智能校園不限於教與學,更深層次的價值在於數據分析。隨著江蘇省技工院校雲教學大數據研究中心落戶儀徵技師學院,相應的大數據分析都將從這裡產生,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只要參與其中,都將從這裡得到一份最客觀的「自畫像」。
會議現場,教育部診改專家委員會委員張晞坦言,「大數據」不可人為更改,評價客觀公正,有利於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推動教學模式變革,從根本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為何將全省雲教學大數據研究中心設在一所縣級技工院校?作為軟體生產方,北京藍墨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商桑表示,從江蘇省技工院校智能雲教學大數據報告來看,儀徵技師學院活躍班課數量全省第一、全校用戶數量全省第二,「這說明,該校理念非常先進,智能校園建設走在全省前列,並且學校的教學質態與師資力量讓相關部門完全信任他們能夠做好這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