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的一張一馳,是遊戲行業和教育行業。
1997年,網易起步。在遊戲領域叱詫風雲,2011年,網易沉澱,跨界教育領域。
網易遊戲靠廣告、充值等付費方式,收攬一大批資金,網易教育靠深度的知識體系、版權購買等,收攬一大批的中年焦慮者:玩遊戲的孩子都長大了,是時候開始學習了。
網易做遊戲是認真的,一出手就是爆款,比如大話西遊,陰陽師,網易做教育也是認真的,光是吸引種子用戶,就用了一年多。
那時候,社群概念還沒打出,網易雲課堂做的只是開放了一個平臺,傳道授業。
那時候,在線教育的套路還沒現在這麼多,做課程才是吸引用戶的關鍵。重要的是獲得師資力量、版權,以及用戶口碑。
所以,網易從應試教育之外,切出一部分適合職場快速升職加薪的課程,再儲備師資力量,並頒發證書。微專業就成了網易雲課堂的一大亮點。
網易作為網際網路行業的龍頭之一,率先在教育領域扎了根,等到其他競爭者冒頭的時候,網易雲課堂已經紮根很深。
建立行業壁壘的關鍵就在於此,1、時機2、版權3、客群4、權威性。雲課堂背靠網易大樹,很快建立口碑,在線教育從雲課堂開始,也正式進入賽道——流量大量湧入,學習成為拯救中年焦慮的法寶。
一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除去睡覺、工作/學校學習大約16個小時之外,只有8小時可以自由揮霍——選擇娛樂或繼續個人提升,是每個需要考慮的事情。選擇娛樂至上,土豪才能如此。普通人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奔波在職場中,獲得基礎的財務積累,才能生存。
實際上,土豪在利用時間複利,更有發言權——他們用時間換金錢,用金錢換人脈、用人脈換資源,用資源換財富,用財富贏得時間。這也是高層收入人群最擅長的。
普通人如果想不被時代拋棄,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跟得上日益繁榮的經濟發展。
而作為想切入網際網路教育領域的網易雲課堂來說,要做的就是,率先搶佔網際網路領域流量,吸引這些普通人群。
網易雲課堂掌握的是學習和遊戲的微妙關係。——即會玩的才會學,會學的才會玩。
這背後依靠的是獎勵回饋效應,更好的玩,可作為學習獎勵,更好的學,能讓玩樂時間不焦躁。
混跡網遊的人都知道,為了適應一個新遊戲,先要會玩遊戲的新手村,即學習基礎的遊戲知識,掌握升級加分的能力。而混跡線上教育的人也知道,各大平臺為了鼓勵懶惰沒有學習動力的我們,製造了一系列的打卡、互動遊戲,也都是用玩鼓勵學習,同時帶動我們深度參與到學習中,感到這款產品物超所值。
網易的大話西遊和陰陽師,把玩打造到極致,同樣,網易的公開課和雲課堂,也把學打造到極致。
所以網易雲課堂起步的時候,抓住了這一點,把玩網易的用戶,吸引到學習的產品中。同時用玩遊戲的獎勵機制,套用在學習的用戶上。
網際網路教育的競爭者,從來不是另一個網際網路產品,而是中國的教育體系。正如微信、QQ的出現,完全打破了三大運營商的壟斷地位。
要想在中國教育體系之外切入市場競爭,就要解決三個核心問題:
1、如何縮短獲得一項技能的時間。
2、如何降低學習一項技能的費用。
3、投入產出是否值得。
前兩點其實都在和時間賽跑。比如,語言教育完全可以在一兩年內習得,中國教育非要切到十幾年中,這就讓在線學習語言的課程有了充分的市場競爭空間。善用時間獲得知識,才是和中國教育體系競爭的關鍵。
第三點是權威性的競爭。在線教育能給到的權威證書,遠遠比不過國家教育能給予的。所以證書、權威背書是硬核,師資力量是輔助。
網易雲課堂在開始階段,已經在這三點下足功夫。
從網易雲課堂誕生至今,已有一段時間,產品不溫不火,似乎沒有任何可以嘉獎之處,但是倘若真無用,早被市場淘汰了,它只是悶聲做事罷了。
那麼接下來要做的是:絕地反擊。這樣,才能搶佔高地。
首要是產品的能量轉化。網易雲課堂能做的,首先是利用自身優勢,把既有流量分出來,其次是利用自身的資源,把網易系產品孵化過程,編入課堂,然後利用資金力量,引入大量版權產品,如此,壁壘產生。
其次是基因的力量。在網際網路產品中,它的同賽道競爭者,最大的也就是流量和產品可以對標的騰訊、百度等。
基因,網易有天然優勢。比如,相比熟人社交做得超級成熟的騰訊系課程,網易的社交屬性差,反而可以加分。因為對於技能提升,很多人喜歡暗中下功夫,而不願意弄得人盡皆知,畢竟熟人之中存在競爭,互相攀比耗費精力,可能誰也進步不了,而如果讓領導、同事發現,也容易滋生辦公室鬥爭。
上升空間決定產品能走多久。比如,百度產品設計人浮於事,從魏則西、莆田事件事件後,百度產品受到很大衝擊,僅此百度的流量就不可能有穩固上升的空間,這是梁子正與歪的關鍵問題。
另外,網易雲課堂還要面對的是,免費和付費的拉鋸戰。
首先,免費是產生流量的關鍵。
網際網路時代,「免費」的模式有著深遠的影響——正是在「免費」的推動下,眾多網際網路公司獲得了公眾的青睞。(克裡斯·安德森《免費》著書推薦語。)——李開復創新工場董事長兼執行長。
因為免費,所以人們圍觀過來,在產品的外圍徘徊。人們貪婪地享受著產品的小福利,但是忠誠度不高,很可能轉身投入到競品那邊。
付費是建立用戶忠誠度的關鍵。
用戶只有投入了,才想著收回本,才很難輕易離開。
於是,網易雲課堂在第一階段的發展中,做得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如何吸引更多免費用戶,然後轉化成付費用戶。
這也是後續網際網路教育產品,競爭的關鍵。
但是,如何做到免費到付費的轉化呢?很多人想到做活動、給誘惑,這無可厚非,很多用戶都會在折扣時自願掏腰包。
但是,掏完腰包之後呢?是繼續留下,還是走開?這就考驗產品的內功。
古語有云: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
對於網際網路產品來說,道理一樣。免費到付費之間差的,不只是一次次活動,而是產品本身的內核究竟硬不硬。做出系統的學習課程,幫助用戶真正地深入思考、減少時間,才能打動用戶。
這是網易雲課堂1.0階段所做的。
隨著三節課、混沌大學等更多的網際網路教育產品的漸漸崛起,這個市場的蛋糕越來越讓人垂涎欲滴。接下來,交給網易雲課堂的任務,已經不只是抓一波玩遊戲的用戶去學習這麼簡單了。
那麼,還能做什麼呢?
未完待續,後續更新,敬請期待。
(圖文原創,歡迎斧正,轉載請私聊聯繫)
關注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