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開學後第一個周末,看眼科門診的孩子和家長絡繹不絕,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孩子長時間躲在家裡無法充分進行戶外活動,同時還要進行線上學習,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導致青少年近視問題更加嚴峻。
什麼是近視?
近視是指人眼在調節放鬆狀態下,遠處平行光線經眼球屈光系統後聚焦在視網膜之前。主要表現為遠距離視物模糊,常有看遠處物體時眯眼、歪頭、視疲勞等,近視度數較高者,除遠視力差外,常伴有飛蚊症、漂浮物和閃光感等症狀,嚴重者導致失明。
近視有很多分類方法,最常見的可以按照近視度數分為低度近視(300度以下)、中度近視(300度到600度)、高度近視(600度以上)。按照病理變化還可分為單純性近視(眼底無病變)和病理性近視(眼底有病變)。
目前普遍認為與近視高度相關的環境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長時間近距離工作、電子產品使用過度、戶外活動缺乏、讀寫習慣及環境不良、睡眠和營養不足等。
眼睛健康的小朋友要嚴格做到用眼衛生,預防近視。而已經出現了近視的小朋友更應該立刻採取行動,保護眼睛,防止因為近視不斷加深導致的眼底病變。那麼在護眼的過程中,有哪些誤區?醫生又有哪些專業建議呢?
這些保護視力的方法是錯的!
保護視力就該常滴眼藥水或護眼液
眼藥水是眼科疾病最常用的藥物劑型,對於許多眼病,眼藥水都有直接、快捷的治療作用。然而,許多人沒有眼病也習慣點眼藥水,或者眼部不適、不經醫生診斷就隨便點眼藥水,這都錯誤的。使用眼藥水要遵醫囑,護眼液對緩解眼疲勞雖有一定作用,但不等於能保護視力、預防近視。因為有很多視力減退的情況是由其他眼病造成的,如果判斷不準,一味使用護眼液或眼藥水,反而會使眼病進一步惡化。
晚上看書寫字燈光要足夠亮
很多學生晚上往往在自己的房間寫作業,只開檯燈,同時為了營造安靜的氣氛或省電,把周圍的燈都關掉。這樣做不可取。因為人們通常只注重將照明集中在書桌臺上,認為燈光夠亮能看清楚就好,而忽視環境光照的設置和對眼睛的影響。而且,並不是燈光光源越亮,眼睛看得越清楚就越好。眼睛看得清楚,舒服和持久才是最好的。
視力不好就一定要戴眼鏡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近視或視力不好的孩子都需要配眼鏡。首先近視有真假之分,真性近視必須戴鏡矯治、定期複查,以穩步提高視力和控制近視度數加深;但假性近視多是用眼過度或視疲勞引起,一般不需要戴眼鏡治療。
檢查眼睛時最好散瞳
散瞳是檢查青少年眼睛屈光狀態的重要檢查步驟之一,這是為了其後的檢查做準備;散瞳驗光就是將專用的睫狀肌麻痺眼藥水滴入眼睛,使眼睛的睫狀肌完全麻痺,達到最放鬆狀態,然後再進行驗光,在醫生科學合理指導下進行,不會對眼睛造成損害。
雖然散瞳本身不會對眼睛造成不良影響,但散瞳後可能會有暫時性畏光及視近物模糊現象,所以散瞳後要避免強光刺激,室外陽光下要戴帽子或墨鏡避光。
護眼三點建議收好!
1、對小朋友來說,要做到:
(1)認真規範做眼保健操,做操時注意力集中,閉眼,認真、正確地按揉穴位等,以感覺到酸脹為度。
(2)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一拳一尺一寸」;不在走路、吃飯、臥床時、晃動的車廂內、光線暗弱或陽光直射等情況下看書或使用電子產品。讀寫每40分鐘左右要休息10分鐘,可遠眺或做眼保健操等。
(3)日間戶外活動每天至少2小時。保證睡眠時間,小學生每天睡眠10小時、初中生9小時、高中生8小時。
2、對於家長來說,要做到:
(1)督促孩子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
(2)設定明確規則,有意識地控制孩子,特別是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積極選擇替代性活動,如遊戲、運動和戶外活動等,減少視屏時間。
(3)定期調整書桌椅高度,使其適合孩子身高的變化。
3、對於學校老師來講,要做到:
(1)組織學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
(2)鼓勵課間走出教室,上下午各安排一個30分鐘的大課間。
(3)教會並督促學生保持正確讀寫姿勢。
(4)指導學生科學規範使用電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