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桑本謙】
這些天憋在家裡,重溫了一部老電影,由此聯想到了「低級黑」和「高級紅」的話題。
我們的宣傳部門很敏感,早就注意到了「高級黑」和「低級紅」的現象,還發現了兩者關係密切,「高級黑」總是借「低級紅」來打個掩護。「低級紅」是個智力問題,但「高級黑」卻是居心叵測。這些發現當然很重要,但不能就此止步,還要進一步挖掘。對應於「高級黑」和「低級紅」的另一面,是「低級黑」和「高級紅」,這才是更重要、更有建設性的問題。
我還是先說說這部老電影吧,《卡桑德拉大橋》,想必大家都看過。一列開往斯德哥爾摩的火車上突現疫情,病毒在乘客中蔓延,預計感染病毒的致死率高達40%。當局感到大禍臨頭,迅速下了集體謀殺令,列車隨之被軍管、被密封、被強制駛向年久失修的卡桑德拉大橋。當局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將病毒一鍵刪除,整列火車的乘客因此要為病毒殉葬。當然每逢危機時刻,必有英雄現身,去對抗強大的當局,這是好萊塢電影的老套路。
電影《卡桑德拉大橋》
英雄可能是個間諜、警察或魔術師,也可能是個心存善念的職業殺手,或是有一技之長的街頭混混,還可能只是個普通的丈夫或父親,它們憑藉自己的力量去伸張正義。但當局經常要扮演不光彩的角色,一伙人做著各種陰暗勾當,向大眾撒謊,逃避媒體曝光,必要時還可能殺人滅口。
電影《卡桑德拉大橋》中的英雄是位醫生,他帶領大家展開了自救,經過一系列驚心動魄的鬥爭,大多數旅客絕處逢生。在力捧一個英雄的同時,電影抹黑了當局,代表當局的「將軍」是電影中的反派。
但是且慢,當局真的就被電影抹黑了嗎?似是而非。非但沒被抹黑,反而被暗暗捧紅,這就是「名黑實紅」,或叫「明貶實褒」。
雖然基於人道主義的立場,電影對當局的決斷持批評態度,但批評的基礎卻是劇情反轉,醫生發現病毒其實並不致命,感染者發燒一段時間可以不治自愈。但劇情的反轉本身就是奇蹟,是出於商業考慮而迴避了矛盾。如果病毒確實像開始估計的那麼致命,醫生還是英雄嗎?將軍還是反派嗎?這都是電影留給觀眾的思考。
電影《卡桑德拉大橋》
看電影的時候,大家都會憤怒,罵將軍,罵當局,這是人之常情。但回到家裡,冷靜下來,大家就會下意識地發覺,當局這麼做實屬迫不得已。將一列火車上的乘客團滅,既殘忍,又邪惡,但如果不這麼做呢,後果更加不堪設想,說國破家亡都一點不過分。而為了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當局狠心做了劊子手,這不就是有擔當嘛!
口頭上當然要罵,但在內心深處,人們卻會感到慶幸,感到生命有保障,安全有保障,因為有個陰暗的當局在時刻堤防著各種危機。不知不覺中,電影讓人們增進了對當局的理解和信任。在這個意義上,《卡桑達拉大橋》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主旋律電影,是以「低級黑」為幌子的「高級紅」作品。
老百姓不是政客,政客需要表態,表態可以釋放政治信號,屬於扎紮實實的「行動」。但老百姓的表態是沒意義的,是罵是贊都沒意義,政府需要爭取的,是老百姓的理解和信任。因而真心的責罵要比虛偽的讚歌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