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保護設施一
(一)地膜覆蓋不論露地或棚室栽培西瓜,都要進行地膜覆蓋。特別是露地覆蓋地膜,生產費用增加較少,好處很多。
1. 增加地溫覆蓋透明地膜提高地溫,據測試,0~20釐米深的地溫,日平均可提高3~6℃,但不同天氣,不同覆蓋方式,增溫效果不同,晴天增溫多,陰天增溫少,高壟高畦增溫多,平畦增溫少。
2. 改善光照條件由於地膜和地膜下面附著水滴的反射作用,可使近地面的反射光和散射光增強50%~70%,提高光合作用,促進生長發育。
3. 防止肥水流失可防止大雨造成的地面徑流,避免肥水流失,提高土壤養分與肥料的利用率,相對節省肥料。
4. 保水作用地膜封閉了地面,不但減少了水分蒸發,還促進土壤深層毛細管水向上運動,水分在地膜下形成內循環,使深層水分在上層累積,汽化的土壤水分在地膜下表面凝結成水滴,被土壤吸收,所以具有保水作用。地膜覆蓋不但減少澆水,在雨季還有排水和防澇的作用。
5. 優化土壤理化性狀地膜覆蓋下的土壤,能始終保持疏鬆狀態,土壤微生物流動加強,有機肥分解快,可提高土壤養分與肥料的利用率。
6.減輕病蟲草害覆蓋地膜可防止借風雨傳播的病害和部分蟲害。如覆蓋銀灰色地膜有避蚜作用,可防治蚜蟲引起的病毒病。覆蓋黑色地膜可將雜草悶死。
(二)溫床在床土下加溫的苗床叫溫床。利用電能的叫電熱溫床,利用有機物發酵產生熱量的叫釀熱溫床,燃燒柴草產生熱量的叫火道溫床。生產者可根據條件選用。
1.電熱溫床在苗床床土下鋪設電熱線,通電后土溫升高,不僅設置方便,苗床溫度還可根據需要調節。電熱線每根長度80~160米,根據需要選用,如果做10平方米溫床,每平方米設定功率為80~100瓦,應用800~1000瓦的電熱線,每根長80~100米。先做成10平方米的苗床,在苗床的兩端釘小木樁,將電熱線掛在小木樁上,拉緊,接上電源,通電後無問題時再鋪床土。電熱線與控溫儀配套,可自動控溫。但安裝控溫儀需由專業人員操作。為了方便和省電,電熱溫床可設置在大、中棚或日光溫室內。
只需做成硬埂低畦,畦面和小拱棚即可應用。2.釀熱溫床常用的釀熱溫床是以新鮮馬糞和稻草為釀熱物,給予一定的水分和溫度,由微生物發酵產生熱量,所以又稱生物加溫。農村應用釀熱溫床,可以就地取材,降低生產成本。釀熱溫床可在露地設置,需要配合設置風障,在大風障前50~60釐米處,入冬前挖好床坑,床坑長8~10米,寬2米左右,深35釐米,坑內填亂稻草和蓋草苫越冬,立春前後踩床。春天踩床時把坑內稻草取出,床底鋪3~4釐米厚亂稻草,踩實,澆透熱水,上面鋪10釐米厚新馬糞,踩實,再按同樣的方法踩第二層。
踩實後兩層釀熱物總厚度20釐米左右,馬糞含水量低時要澆水。穿膠鞋踩到馬糞上,鞋底四周會滲出水,即為含水量適宜。踩實釀熱物的同時,床坑四周放上木板作床框。南床框高出地面5釐米,北床框高出地面20釐米,東西床框呈傾斜形。床面按60釐米間距放上木桿作覆膜框架,上覆蓋薄膜。薄膜四邊埋入土中,夜間覆蓋草苫。踩釀熱溫床時澆熱水,床面覆蓋薄膜,封閉很嚴。白天太陽輻射透入床內,夜間覆蓋草苫保溫,溫度、水分、氧氣條件適宜,分解纖維的微生物很快繁殖起來,分解釀熱物,一般經5~7天,釀熱物發酵溫度達30℃以上。露地設置的釀熱溫床,床土溫度在20℃左右,可保持一個半月左右。
選晴天撤下薄膜,再踩一遍,即可鋪床土播種。在日光溫室中設釀熱溫床,由於環境條件遠比露地優越,床坑不需要木框,只需做好高畦埂。釀熱物踩實後有10釐米厚即可,床面上扣小拱棚,蓋拱棚的薄膜四周埋入土中,以免釀熱物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氨氣溢出床外,危害作物。上完床土後,白天揭開薄膜,夜間溫度低時再蓋上薄膜保溫。育苗結束後,釀熱物充分腐熟,可作為配製營養土的材料。
3.火道溫床火道溫床又叫煙道溫床,在北方農村使用比較普遍。建造火道溫床,可就地取材,投資較少,實用性較強。火道溫床長8~10米,用磚或土坯砌壘3層磚高的煙道5~6個,床面鋪石板或磚,抹草泥,上鋪10釐米厚的床土。溫床的一端砌築燒火洞,另一端設煙囪,四周用磚或土坯砌築,用砂漿泥抹嚴。點火加熱時,煙火從煙道通過,從煙囪排出,煙火在煙道通過時把床土加熱。為了使床土溫度均勻,要調節進煙口的大小,距燒火處近的煙道可窄一些,距燒火處遠的煙道可大些。在鋪床土時,距燒火處近的可鋪厚一些,靠煙囪處可鋪薄一些。火道溫床可在露地建造,也可在日光溫室中建造。火道溫床每天加熱停火後,把煙囪口和燒火口堵嚴,以保持溫度穩定。北方農民自己都能建造火炕,火道溫床就是將火炕搬到室外或日光溫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