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迴避,我國出生人口數量已經連續數年下降了!
最近看到了一組實打實的官方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9年我國出生人口1465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0.48‰,這一人口出生率也是自2000年以來的最低值。
近十年我國出生率變化
一、全世界都在下降的出生率
2015年10月,我國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放寬,開始全面實施二孩政策。
政策實施後的第二年,我國出生人口數量回升到1786萬,是進入千禧年以來出生人口數量最高的年份。
但從2017年開始又連續出現下降,一直到2019年,人口出生率打破了2000年以來的最低值,發出了警戒信號。
不過,出生率下降趨勢並不是中國所獨有的,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問題。
我們從7個發達國家、中國以及同樣有著14億人口的印度都可以看到,出生率均呈現出下降趨勢。
當然,發達國家早就過了人口紅利期,出生率下降速度相對要平緩很多。
中國從1970年開始經歷了生育率的快速下降,1980年總和生育率已經從6左右降至3以下,到20世紀90年代已降至替代水平以下。
中國和世界八國的生育率變化趨勢
雖然生育率下降是全世界的趨勢,但是不同收入的國家還是有所區別。
高收入發達國家的生育率最低,下降趨勢也最為平緩。
隨著收入水平層次的下降,總體生育率水平則上升,低收入國家的生育率最高。
其中,中高等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生育率下降趨勢最為明顯。
不同收入水平的收益率變化趨勢
二、為何生育率下降那麼可怕?
為什麼生育率持續下降,國家會覺得問題很嚴重,甚至要全面推行二胎政策呢?
這是因為生育率下降的同時,還伴有嚴重的老齡化。
所謂"老齡化社會",指的是60歲以上人口數量佔總人口數量10%以上,或者65歲以上人口數量佔總人口數量7%以上。
根據這個標準,中國在2000年就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了。
更為恐怖的是,中國的老齡化進程發展極快。2019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達1.76億,佔比達到12.6%。
中國很可能在2025年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即65歲以上人口數量超過總人口的14%。
中國已經是世界老齡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到2035年就要進入超級老齡化階段了。
這個老齡化速度遠超美國等發達國家!
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老齡化進程對比
根據聯合國預測,預計到2050年前後,我國老年人口數將達到峰值4.87億,佔總人口比例達到34.9%,屆時我國每三個人中就會有一位老年人,養老壓力可想而知。
中國老齡人口增長趨勢(數據來源:泰康)
此外,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新興藥物的創新,以前困擾人類的致死性疾病正在逐漸變成可控制的慢性疾病,人類預期壽命大約每10年會增長2~3歲。
預期壽命的增長,將會使得更多的老人帶病長期生存,進一步加劇我國的養老壓力,也會給我國的社保基金長期穩定運行帶來不小的挑戰!
生育率下降,將會導致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勞動力人口缺乏,給國家交社保的人口數量也會降低;老齡化程度加劇,又會導致社保支出金額增加。
一進一出,將會加大社保基金的收支缺口。
從2014年開始,我國社保基金已經連續6年出現收支缺口,2018年更是超過了6000億元。
與此同時,我國養老金發放卻每年在漲,今年已實現了16連漲。
這將導致社保基金收支缺口進一步擴大。
社保基金缺口日漸擴大
為了彌補社保基金缺口,國家財政從2011年開始就顯著提升了補貼比例。2018年補貼佔比已超過22%。
社保基金財政補貼比重擴大
此外,國家從2018年開始又在推動國資劃轉社保的工作,要求央企、國企按照集團母公司10%的股權比例劃轉社保。
根據國企67萬億的資產規模來估算,預計完成劃轉的國資將超過6萬億元。
目前,國資劃轉社保工作正在分三批次進行。
國資劃轉社保三批次共計6038億元
生育率下降和老齡化加劇的危害,在不遠的未來就會逐漸顯現出來,社保基金首當其衝,將承受巨大的運營壓力!
但無論是財政補貼,還是國資劃轉社保,都只能短時間內緩解社保基金的壓力,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三、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出生率下降、老齡人口增多是一個大趨勢,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不能抱太樂觀的態度,也永遠不可能再回到從前。
要在趨勢之下,從根本上解決社保基金承受的壓力,目前有兩條路可走。
一條路走起來可能大家心裡不是特別情願,就是延遲退休!
還一條路走起來比較坎坷,但必須要走,就是養老體系"三支柱"建設。
1、不情不願的延遲退休
先說這延遲退休。
今年11月,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已經明確指出將"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到延遲退休
延遲退休喊了這麼多年,這下是要動真格的了。
正式實施後,預計每年會推遲幾個月的退休時間,逐步達到預設的退休年齡。
雖然很多人不希望延遲退休,但和歐美日等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相比,我國的退休年齡的確太早了。
日本普遍退休年齡在65歲以後,美國的退休年齡也在62歲到70歲之間。
而我國的退休年齡一直是男性60歲、女性50歲退休(女幹部年滿55歲)。
延遲退休年齡,可以有效延長勞動人口的工作時間,增加社保繳納時間,減少養老金領取時間,大大緩解社保基金的運營壓力。
所以雖然現在很多人不情不願,甚至有些牴觸情緒,但延遲退休的趨勢難以阻擋。
2、前路坎坷的養老體系"三支柱"
延遲退休可能還有些不情願,但養老體系"三支柱"建設確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第一支柱是大家最為熟悉的基本養老保險,這是屬於我國社保體系中的養老保障,在我國覆蓋率超過了90%。
第二支柱是企業年金/職業年金,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參加就叫職業年金,民營企業參加就叫企業年金。目前第二支柱的參與是企業自願的。
第三支柱是個人商業養老保險,也是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廣的保險。
養老保險制度"三支柱"體系
在這養老"三支柱"體系中,我國長期處於失衡狀態,嚴重依賴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的覆蓋面有限,資產份額也嚴重不足。
截 2019年末,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 累計結存6.29萬億元,全國企業年 積累基 總規模為1.80萬億元,第三支柱剛剛起步,規模尚小。
我國養老"三支柱"的資產規模
從養老金資產佔GDP的比重來看,2019年我國養老金總資產約佔GDP的12.27%。而全球養老金資產規模前22名的國家或地區的養老資產佔GDP的平均比重就已經高達67%。
我國目前養老金替代率僅有42.9%,低於國際勞工組織建議的最低標準55%,更是遠低於世界銀行建議維持退休前生活水平不下降的70%標準。
僅僅依靠"第一支柱"基本養老金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實現養老基金可持續發展,必須讓"第二支柱""第三支柱"也轉起來!
這方面我們倒是可以向美國學習。
美國是建立養老保險制度較早的國家之一,發展至今已形成非常成熟的"三支柱"體系。
比如著名的401k、403b計劃(屬於第二支柱),以及傳統IRA、羅斯IRA帳戶(屬於第三支柱)等。
美國養老保險三支柱體系
在"三支柱"體系建設過程中,我國也在做有益的嘗試。
比如稅優健康險、稅延商業養老保險,通過稅優、稅延政策,鼓勵我們普通消費者購買。
其中稅優健康險可以享受每年2400元(每月200元)的稅前扣除政策,稅延養老保險每年起徵點可以提高12000元和應稅收入的6%的較低值,延稅到退休之後再按照7.5%的一口價稅率來徵收,還可以在年度個稅綜合彙算時抵扣個稅。
三項可以抵扣個稅的保險項目
不過,稅延商業養老保險目前只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試點推行,試點範圍有限,因此保單總共只售出了4萬多張,收取保費1億多,和預期有較大差距。
而且,稅優健康險和稅延養老險在操作流程上略顯繁瑣,節稅、延稅力度也有限,因此缺乏吸引力,需要進一步的政策鼓勵。
儘管剛剛起步,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延遲退休和養老"三支柱"體系建設將會成為解決社保基金運營壓力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