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各自萌發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教育體系。其中,學前教育也具有各自的有點,值得互相學習。
之前,我們寫過大和民族——日本的學前教育細節。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日耳曼民族——德國的學前教育。看看在那裡,有哪些細節值得我們中國幼兒園老師去借鑑、去學習!
推薦 丨韜韜
微信號:youshikoudai015
在德國,幼兒園的孩子們經常不待在幼兒園裡。老師會帶孩子們走上街頭,到各種真正的公共場所、工作場所中進行社會實踐。
比如,去警局看看「報警」是怎麼一回事,接到報警之後,警察叔叔會做什麼;
比如,寄出一封信,然後去郵局完整地感受一封信的流通過程;
又比如,去超市購物,體驗挑選商品、付費的完整過程;
還有美術館、圖書館、體育場、火車站、餐廳.
比起角色遊戲和請警察、醫生等專業人士進課堂,這也是一種帶孩子進行「社會體驗」的好方式,更直觀、更有趣、更真實!
中國幼師怎麼學?
◇ 可以與周邊的一些事業單位、社區合作,為孩子組織一些類似的活動,帶孩子體驗社會的方方面面。
◇ 中國師生比過低,幼兒園組織此類活動可以請求家長的協助,讓家長擔任志願者。
◇ 有的家長可能不放心這類活動的安全性,建議老師要做好事先的溝通工作。
德國的教師認為,過度開發孩子的智力不是好事。如果你在學前教育階段就超前教了孩子太多知識,孩子的腦袋會被填滿,變成一個「儲存器」,不會自己思考;而不教知識反而能給孩子留下一些空間,讓孩子能夠學會自己去思考。
這個細節狠狠diss了中國的「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正符合當下「去小學化」的思想呢。
中國幼師怎麼學?
◇ 拒絕小學化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用最適合孩子的方式——遊戲,來填充幼兒園的教學工作,還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
◇ 多和家長溝通,讓家長明白超前學習的危害。
德國幼兒園裡,有一個種類的課程有很重要的地位——家政教育。孩子們在幼兒園裡需要學習許多家務活的技能,如整理房間、洗衣做飯等。
學習這些,不是一定要讓孩子掌握某一項技能,更不是讓孩子幫忙承擔幼兒園的工作,而是要培養孩子們從小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精神。簡而言之,就是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做」。
中國幼師怎麼學?
◇ 開展一些關於疊被子、洗衣服、做飯、掃地等家務活的集體教學活動。
◇ 請家長協助,督促孩子們在家裡協助家長做家務,並可以請孩子們說說感受或以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在德國的幼兒園裡,園長總是會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有的孩子和園長玩了三年,甚至不知道原來這個叔叔、這個阿姨是園長呀。
除了陪伴孩子,園長也會身體力行地參與到幼兒園的一些基礎工作中,如打掃衛生、代班等,可以說是非常「親民」了。
這一點,值得我們的很多園長、保教主任、年級組長去學習哦~切身參與到最前線,對幼兒園工作來說真的很重要!
中國幼師怎麼學?
◇ 園長要認識幼兒園的每一個孩子,多參與孩子的活動中去。
◇ 園長不要擺架子,要深入幼兒園工作的最前線,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並作出調整。
在德國幼兒園上學,「規矩」真的很多。孩子們常年會在幼兒園備有雨具,冬天備有戶外用的帽子手套。因為幼兒園有一個規矩:無論颳風下雨,戶外活動都是固定要進行的。
而對於家長來說,也是有「規矩」的。家長如果接孩子遲到了,可能會被罰款;如果早送孩子去幼兒園,教室的門也不會提前開。
這個細節很有日耳曼民族的特色呢,這樣雖然有些嚴苛,但對規則意識的培養真的很有利。當然,如果提前和老師溝通、約定,也可以進行合理的通融哦~
中國幼師怎麼學?
◇ 幼兒園可以為孩子和家長制定規則,以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 遇到不配合的家長,要多溝通讓其明白家長守規則與否對孩子的影響。
德國不存在小中大班的概念,在3-6歲的班級中,你真的可以見到3-6歲各個年齡的孩子。
不同年齡的孩子一起學習,互相促進的效果是非常明顯的。大年齡的孩子在照顧小年齡的孩子的過程中能培養責任心;小年齡的孩子以大年齡的孩子為榜樣,能更快學到一些技能、道理。
不僅如此,同齡人的「勸誡」往往更有效,大年齡的孩子還能有效幫助老師培養弟弟妹妹們的好習慣哦。
中國幼師怎麼學?
◇ 如果有條件,可以嘗試混齡編班。
◇ 在固定的時間組織開放式的混齡活動,如全園範圍的混齡運動等。
幾乎每個德國幼兒園都有「晨圈活動」。每天早上,孩子們在老師的旁邊圍坐一圈,老師也是圓圈的一部分。晨圈每天準時進行,孩子不能遲到,家長必須離開,如果遲到了就只能遺憾錯過這次活動了。
在晨圈時,老師會帶孩子們唱唱歌、做做遊戲,但更重要的是帶孩子們梳理一天的計劃、討論一下類似今天有沒有人過生日之類的問題,還會輕鬆地和孩子們聊聊天。整個晨圈活動會持續30分鐘左右,非常具有儀式感。
這樣的活動能培養孩子的秩序感、自主意識,也給了孩子一個互相交流、表達自我的機會。
中國幼師怎麼學?
◇ 每天早上自由活動的時間,老師們也可以帶孩子做類似的活動,與孩子們聊聊一天的計劃。
◇ 藉此機會,還可以要求家長們要準時送孩子來幼兒園哦。
在德國幼兒園,孩子早上來,脫下外套就直接開始活動了,比我們少了晨檢這一步。
這樣不是容易滋生傳染病嗎?原來,德國的幼兒園不是不晨檢,而是將晨檢的工作放權到家庭。每個家庭都會和幼兒園籤署協議,保證送到幼兒園的孩子是健康的。
這樣不僅能有效避免我們經常遇到的那些家長工作難題,也讓家園關係變得更緊密,更有利於家園合作。
中國幼師怎麼學?
◇ 與家長約定好,如果孩子得了傳染病,就在家中休息,不要來幼兒園了。
◇ 晨檢環節邀請家長志願者一起參與。
在德國幼兒園,老師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做環創、寫文案,而是觀察孩子。
為了讓老師有時間觀察,德國幼兒園用的大多是現成的玩具、環境基本上都是孩子們的作品。也不會有各種各樣的計劃表、總結表要提交。
因為他們明白,觀察孩子,才是幫助孩子成長、教育孩子最基礎、最重要的工作。
中國幼師怎麼學?
◇ 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多擠出時間觀察孩子。
◇ 管理層要少一些形式化的東西,把時間還給老師。
最後一個德國幼兒園的小細節, 那可真是大名鼎鼎,就是德國的「森林教育」啦。
不少德國幼兒園就建立在森林之中,孩子們把森林當成了教室,在森林裡自由探索、自由遊戲。之前我們發布過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德國幼兒園的森林教育:《德國森林幼兒園戶外活動:自然教育,並不是將教室換成「森林」》,有興趣的老師可以點進去看哦~
中國幼師怎麼學?
◇ 定期組織孩子去周邊的林地進行探索活動,安全起見可以邀請家長一起。
寫在最後
看完這些細節,你有沒有發現好多德國幼兒園的優點,其實我們中國幼兒園也能學習!看完今天的文章,再想想自己的幼兒園適合借鑑哪些經驗,然後大膽嘗試吧!
今天介紹的,都是德國學前教育裡精華的部分,並不是在貶低我們自己的學前教育。我們作為幼兒園老師,要有不斷學習、 不斷進步的精神,可別被「不能崇洋媚外」給束縛了哦~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有用,可以幫我點個讚,也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哦~
*聲明:本文由幼師口袋原創,圖片來自網絡,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內回復「轉載」。
__________
📖
更多對幼師有用的文章
🎁
幼師管理微信群「神器」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幼教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