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存在有什麼意義呢?科學是真理嗎?你怎麼看呢?

2020-12-27 宇宙探索奧奧

科學到底是什麼呢?科學這個詞彙是和具體語境密切相關,只有在具體語境中才能準確理解的默意詞彙,所以我們很難給科學下一個統一和同一的定義。首先,我們還是給科學下一個抽象而泛意的定義:科學是人類依賴實踐發現和證實的,關於客觀事實和客觀規律的真理體系,包括關於實踐的方法論。這裡的要點至少有兩個,第一個是「實踐」,實踐是科學的唯一來源和評判標準,也是科學的本質之一。第二個是「真理」,科學就是真理,就是一個真理的體系,真理性和實踐性都是科學在本質層面上的核心,前者是科學的來源,後者是科學的性質。

現在我們面對的問題之一,就是所謂的「真理虛無主義」,真理虛無主義的特徵就是否定這個世界上存在真理,特別是喜歡否定科學的真理性。其實大家想一想不難明白,如果科學都不是真理,那就沒有真理了,也就意味著可以想怎麼說怎麼說,想怎麼辦就怎麼辦了。

否認科學的真理性會帶來很多問題和麻煩,比如說持續不斷的研究永動機。既然科學不是真理,熱力學定律不是真理,我只要證明一次熱力學定律不成立,那你一萬次證明成立也就作廢了!以此類推,所有違反科學的東西就都有意義了,反正科學被實踐證明一百萬次也不是真理,我只要證明科學不成立一次就行了,這種情況,顯然不算好事吧?!

其實實踐不會否定實踐本身,所以來自實踐的科學可能不完備,但絕對不會變成繆誤。如果我用一次實踐證明熱力學定律是科學(真理),那我就可以有把握的說你永遠也不可能找到否定熱力學定律的實踐!一次實踐發現的科學事實和規律,用來指導一百萬億次實踐也不會有錯,如果不是這樣,科學就沒有指導實踐的意義了!

相關焦點

  • 科學迷信的尷尬:科學能否找到永恆的真理?
    但科學自身並不這樣看待自己,科學認為自己的使命是求真,科學是揭示存在真相的正確方法和唯一方法。當然,科學一直都在這麼做,求真是目的,應用只是副產品。於是,科學一直都在發現發現再發現,證物證明再證明,科學在不停竭的發現什麼和證明什麼?在尋求偽後面的真,科學一直在尋找最終的真理。
  • 什麼是科學呢?科學包括什麼呢?現在是科學的新時代嗎?
    什麼是科學呢?科學是要在實驗事實面前,要勇敢的面對:證實了,不趾高氣昂;被證偽了,也不強詞奪理,死不認輸!科學是一個「歷史過程」:總會有新理論,總會有「新科學」,總有一個漫長的過程:有「夏曆」天文曆法創始人,就有張衡、祖衝之,直到錢學森、王淦昌、潘建偉等。
  • 科學和真理的區別
    顯然,以上的科學和真理定義就是不接地氣的,甚至根本就不存在他們講的所謂科學和真理。因為,他們舉不出一個「接地氣」的科學和真理例子。下面,小編就來尋找一個「接地氣」 的科學和真理定義。二,真理的定義真理的定義也可以通過簡單的推理來得出。1,真理有用嗎?答:有用。2,這個用途是不是可以指導人們的行為或實踐?答:當然。
  • 科學改變世界,而當科學發展到了盡頭又是什麼呢?或許是神學
    以前,很多人都認為科學和神學是相互對立的,但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很多科學家最終都對神學給出了不同程度的認可。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的愛因斯坦就曾經說過「當科學發展到它的盡頭,才發現神已在那裡等了它幾千年」。愛因斯坦的言論是否代表著他最終發現了什麼世界的秘密呢?我們不得而知。不過無獨有偶,讓我們看看其他著名的科學家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牛頓說「國際萬物為什麼有條有理呢?豈不是宇宙間有一位造物主嗎?
  • 探索真理——我存在的意義
    一直以來,我對科研有一種近乎宗教的虔誠,認為其應當是絕對純潔純粹的,所謂「只論是非不計利害」,所謂「吾將上下而求索」。某時某日,某人問我,你做科研有什麼用,我卻竟答不上來。做科研到底有什麼用呢。但是,科研一定是為了某些人的福祉嗎。曾經和某人交談過,他和我說人是社會性動物,一切的一切始終得應用於社會,要有實際效益。但是,社會就一定這麼重要嗎。
  • 歸納法和溯因法能追尋真理嗎?科學能發現真理嗎?
    真的嗎?我們怎麼知道的?科學奠基在歸納法上科學奠基在歸納法上。我們相信萬有引力存在,是因為我們從過去非常多的觀察中發現東西往下掉、發現行星繞著太陽轉。不過,我們並未觀察,是不是「所有」有質量的東西在「所有」環境下都會吸引「所有」的東西。我們只做了有限的觀察,卻由這有限的結果中,歸納出可以運用在無限多種情境下的通則,包括用「過去」觀察到的結果來推論「未來」。
  • 科學、哲學與宗教,這三者都是什麼關係呢,互相又有什麼聯繫呢
    比如以「一」這個數字為例,除了聯繫到具體事物,用一頭牛、一棵樹、一張桌子等辦法來顯示,從哪裡找得出個具體的孤零零的「一」來呢?因此,儘管科學是屬於人類比較確切的知識,但在知識系統內,它不是整體性的,不是本質性的。連同遠遠沒有為科學所涉及的範圍,而又和人類生產息息相關的一些問題,例如,人生是有價值的還是無價值的?人生有沒有值得追求的崇高目的?
  •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學真理
    因為馬克思主義主要有三大部分,即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這三大部分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這三大部分都反映在《反杜林論》這一部書當中。所以,這部書讀透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道理也就把握住了。《反杜林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展理論建設、進行理論鬥爭仍然有重要啟示和借鑑意義。
  • 深度第一篇:哲學就是科學嗎?帶大家從新認識哲學、科學、真理
    網上看了很多關於哲學和科學的文章,很多人(包括世界很多學者)認為哲學就是科學。其實,這是不對的!哲學就是哲學,它不能稱為科學,但是科學就一定是從哲學中演變而來的,科學是真理。很多事物我們都覺得很有道理,但是我們只知道表面的現象,並不清楚事物的本質是什麼。比如:「水往低處流」這種現象和道理人人都懂,也沒有錯。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地球是圓的,為何水都往低處流,而不會往天上飛?
  • 從科學的角度看,雞下蛋有什麼意義?
    雞下蛋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比較的有趣,從人類的視角看,雞下蛋有兩個意義,第一個就是為人類提供營養,簡單的說就是可以吃;第二個意義就是蛋生雞雞生蛋,簡單的說就是為了有更多的雞和雞蛋。而站在雞的視角上看,下蛋很簡單就是是為了繁殖後代。
  • 科學是有什麼依據的呢?科學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呢?
    科學有什麼依據呢?科學邏輯推理與事實是一樣的,科學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己經過實踐檢驗的知識。 如果按照國內公知的觀點的話,科學而非技術是脫胎於神學的一種數理化認知方式。他量化了一些東西。但是根本上,絲毫上不涉及到世界觀。最早的」科學」而非技術就是歐洲的宮廷數學。教會數學,天文學。
  • 質疑真理、現實、科學和哲學的作用
    但重要的是它一定有用處,我們不會根據羅馬人自己對羅馬歷史的有用程度來評估羅馬歷史的知識價值。考古學和人類學也一樣,那為什麼科學哲學就要被區別對待?那麼,如果不是對科學家本身而言,科學哲學又有什麼用呢?從廣義上講,目標受益者是人類。哲學家建立關於科學的敘述,仔細研究科學方法和建模實踐,積極從事科學理論基礎及其概念上的細微差別。
  •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學真理——《反杜林論》導讀
    因為馬克思主義主要有三大部分,即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這三大部分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這三大部分都反映在《反杜林論》這一部書當中。所以,這部書讀透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道理也就把握住了。《反杜林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展理論建設、進行理論鬥爭仍然有重要啟示和借鑑意義。
  • 粒子是否真實存在?——科學與哲學在爭論什麼?
    但科學理論裡,許多科學家提及的東西,比如基因、電子、力場、光子等等,我們都不可以直接觀察到它們。那麼,我們如何肯定它們真正存在呢?有人可能說:我們還是可以觀察到它們啊,比如電荷,我們可以從安培計裡看到有多少電荷在流動。
  •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社會科學,什麼是社會主義科學和資本主義科學
    所以,更具包容性的真理,更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這個真理也包括哲學和科學。比如,「籃球是圓的」這個真理,就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因為,如果你用放大鏡來看籃球的「邊」,其實是凹凸不平,不是圓的;如果再過一定時間,這個籃球沒氣了,癟了,也就不是圓的了;如果籃球在擊地的瞬間,籃球其實也不是圓的……。
  • 從科學的角度看,夢是什麼?
    「罪魁禍首」是我的愛人,我忙問:怎麼了?愛人答:我做了個夢,夢見你出軌了,醒了後越想越氣,就踢了你一腳。我哭笑不得,哎,這該死的魅力。那麼,夢是什麼呢?這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幾乎每個人都會做夢,而且每一次做夢的夢境幾乎是不重複的。那麼,從科學的角度看,夢究竟是什麼呢?它有什麼意義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科學表明沒有「妖魔鬼怪」,但有沒有證據表明「妖魔鬼怪」真的不存在呢?
    我不承認你的理論,當然就表示我持有相反的觀點,可是你又特別希望我承認你的理論,這原本應該由你來舉證的,結果你卻跟我說:「那麻煩你證明一下我家沒有獨角獸,如果你證明不了,就應該承認我家裡有,而不該持有跟我反對的觀點。」你覺得這有道理嗎?
  • 陰陽五行說與科學及真理之關係
    這個現象對於科學普及乃至提升中國公民現代社會素質來說,無疑是極有益處。然而,論辯的相關文字中,暴露出不少學者在一些重大理論問題上存在盲點和誤區。一些學者不僅對於中國古代學術缺少基本了解,甚至對於「什麼是科學」「科學與真理」等問題,也沒有清晰的認知。
  • 《科學史和新人文主義》書評:科學的意義
    愛因斯坦說:「人類只能發現現象,但不能發現現象存在的原因。」當我們認為似乎找到了某個現象存在的原因時,隨後就會發現,這個原因仍然是個現象,它的背後仍然還有原因。 科學探索需要社會提供條件。試想如果沒有探索的精神,沒有肯於接受一切新觀點的勇氣,沒有剷除一切舊觀念的決心,沒有實事求是的態度,科學是無法存在的。
  • 科學是萬能的麼?那科學解釋不了的事算什麼呢?
    首先,無論你是不是有信仰,或者是不是相信宗教,或者科學。這其實都是你的自由。並沒有人要求某個人,你一定要相信什麼。其次,很多人總是要把科學和萬能聯繫起來。如果你仔細去思考這個問題,你就會發現「萬能」的思維模式其實是神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