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基督徒有苦難」這個問題給出答案,請你耐心看完,耶穌愛你

2021-02-16 愛望信

點擊上方藍字「愛望信」進入點擊關注即可免費訂閱! 


——基督徒的苦難觀

題記:在這世上,我們都是殘缺受傷的人。有些人選擇在殘缺的地方成長得更堅強。

每次的損失都帶來抉擇。你可以選擇讓損失帶你走上憤怒、責怪、仇恨、沮喪和怨恨;或者,你可以選擇讓損失帶你走上一條新的、更寬的和更深的路。

世間每逢遭遇重大傷亡事件,人們總會問:神為何容許這種事情的發生?發生這種事情的時候上帝去了哪裡?其實這些問題反應出人們在一些未知領域面前的卻步。直面這些問題,可幫助這些提問者對上帝與苦難有正確而理性地認識。

先來簡單說個為多人熟知的故事。有個人過完了他的一生,他回首看著他一生所走過的路,他發現一路上都有兩對腳印,他覺得很安慰,因為上帝一直和他同在。但有一段最崎嶇的路卻只有一對腳印,他就向上帝埋怨說:「主啊!你不是應許隨時與我同在嗎?為什麼在我生命最痛苦的人生路段,你卻不與我同在,離我而去呢?」上帝對他說,「孩子,我並沒有離你而去,在你最痛苦時,那一對腳印是我的,因為我怕你無法承受,是我將你抱在懷中走過的」。

上帝不是苦難的製造者。上帝造物,包含宇宙與人,一切甚好,和諧共存。是我們自己毀壞了這一切的和諧,邪惡與痛苦滋生擴散蔓延。我們的自尊自義使我們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但事實擺在我們的面前,上帝沒有創造邪惡與痛苦。上帝沒有製造地震,在上帝所造的伊甸園和那不被震動的天國,都是沒有地震的。上帝沒有製造水災、瘟疫,是人破壞了生態平衡,接受自然規律的懲罰。上帝沒有製造恐怖,恐怖是因人自己的貪慾與仇恨而來。

上帝沒有錯誤。聖經人物約伯,一天之內傾家蕩產、兒女覆亡;悲痛欲絕之際,他雖不明白為何這些苦難會如此臨到自己身上,但他仍稱頌神的名,並不妄評神。以致他經歷試煉後,生命如精金之寶貴。他在苦難中承認自己的不知和神的全權,對神存著開放的心靈,明白神有智慧掌管任何事。神能幫助我們行過死蔭的幽谷,將我們從苦難中救拔,相信神穩操勝券。這樣就不會因對神錯誤的期望而令我們失望或絆倒。約伯在接受了極端的痛苦之後,雖然在理性的思維中表示:「難道我們從上帝手裡得福,不也受禍嗎」(約伯記2:10),但心中卻難以接受這個事實。在經過苦難的鍛鍊之後,他放棄了自艾與抱怨,抉擇了繼續忠於神。神並沒有給他一個理由與援手,但經過苦難之火的洗禮,約伯的信心增長,完全拋棄了得福才感恩的觀念,對神有正確的認識,信仰得到提升。


「神愛世人」,為救人而在十字架上捨命的神,他的初衷是要救人,不是滅人。他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他是我們的幫助者。不管是神命定的旨意還是許可的旨意,約伯能在苦難之中就都認定有神的美意,像夜鶯在黎明還未來到的漆黑的夜間就發出歌唱,「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該稱頌的!」遇禍遇福兩般皆可,即或不然遭遇大災大難,信仰篤定,持守純正。


上帝是苦難與邪惡的終結者。公義而慈愛的主,終要對一切的邪惡施行最後的審判,對一切在苦難中全心依靠他的人發出應許:「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啟示錄21:4)苦難會過去,終究會消除。「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信心雖不能使黎明快些來到,但卻能給人度過漫長黑夜的力量。「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詩篇130:6)相信上帝,相信還有早晨,相信太陽還會升起,相信清晨的日光必從高天臨到我們,把我們的腳引到平安的路上。

上帝借苦難顯明恩典。「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馬書8:28)上帝能把壞處變為好處,能把敗筆轉為點睛之筆,能用喜樂油代替悲哀,讚美衣代替憂傷之靈(以賽亞書61:3)。身在苦難中,我們會感到困惑不解,如同單看繡花的反面一樣:看不見繡花者的巧妙設計,及至翻過來看正面時,才看見美麗的作品。從苦難中走出,撥雲見日後,再回過頭來,便看見上帝的作為。

苦難是愛心的最好的出口。苦難之前人們注重物質的享受,貪圖世界的榮華,謀求自己的利益。大家各顧各的,斤斤計較,自私自利,甚至是麻木不仁,損人利己。但在苦難臨到時,災難的介入,成了一個昂貴的機會,讓彼此沒有關係的人,變得更有關係。不分國界,不分民族,超越政治與意識形態,只要是同在藍天下的人,就得在他危難之時伸出援手,真情無私相助。而基督徒的愛心,在這種時刻則更加倍地體現出來。許多基督徒在災難中,傾力幫助受災的人,熱心忘我地服事他們,是基督的愛激勵著他們來愛這些在苦難中的同胞。

在苦難中應重視「怎麼辦」(how)的問題多於重視「為什麼」(why)的問題。直面苦難當務之急是如何救人度過危難,而不是與人就為什麼產生苦難作學究式的研討。遇到恩典時人不會問「為什麼是我」(why),但遇到苦難時,人常常會發出「為什麼是我」的詰問。苦難是個奧秘,不容易找到苦難的原因,若對「為什麼有苦難」、及「為什麼是我」的問題窮追不捨,會消耗不少的精力,會失去很多黃金救援機會,會削弱戰勝苦難的奮發力,甚至會讓人陷入絕望等更可怕的苦難中。相較之,研究「怎樣解決苦難」、「怎樣在苦難中發現恩典」等諸如此類有關苦難的問題,就更有實際益處與激勵價值。


在苦難中發現恩典。苦難中有哪些恩典呢?能在「與哀哭的人同哭」的同時幫助人找到苦難中的恩典,方能隨後「與喜樂的人同樂」。看見苦難中的祝福,就能做到「在百般的苦難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否則因何喜樂,憑何堅強。「我受苦是與我有益,為要使我學習你的律例。」(詩篇119:71)

1)苦難讓人尋求上帝。苦難把我們放在同一水平線上,不論貧富貴賤、尊卑、名利、權位,全然無用。震災讓人不再迷信物質力量,連生命都不能保障,還有什麼妄自尊大的資本,人認識到自己的有限,人不過是轉眼不見的朝露、雲霧,不過如此,人算什麼。「洪水泛濫之時」,誰主沉浮?是耶和華坐著為王。人能掌控什麼,連自己的命都不在自己手中掌控。平日裡人高傲的頭顱謙卑低下,向被我們拒絕的神祈福:逝者安息,生者堅強,醫治大地,憐憫拯救。在苦難中人開始思考永恆,思索永生。

2)苦難讓人生命成長。「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指生命的成熟)」。很多生命成熟的質素是必須經過苦難才能磨練出來的。「玉不琢不成器」。玉器需要雕琢,金子需要火煉,鋼鐵需要錘鍊,葡萄枝子需要修剪才能多結果實,橄欖需要壓榨才能出油,竹子需要鑿通才可作灌溉之用。經過苦難,生命更成熟、堅韌,激發良知、謙卑、仁愛等美麗的光澤。

3)苦難讓人真情相助。親身經歷苦難者才有資格對受苦者說,「我能理解你」,才能有同理心,感同身受地安慰別人,才能人飢己飢,人寒己寒,己之不欲不施人,己之所欲先施人,施受同福,共同承擔。「沒有經過流淚的雙目,永遠看不到人間的疾苦;沒有經過流汗的耕作,永遠不懂收穫的快樂;沒有試煉,沒有重擔,你不知道生命潛力有多深;沒有痛苦,沒有缺憾,你不知生命耐力有多大。」(杏林子)

上帝與人一同受苦,一起承擔。受苦是人生常態,上帝很少就「為什麼有苦難」這個問題給出答案,這是個懸疑,但上帝是直接與受苦的人認同,與受苦的人同受苦難。上帝之子耶穌也沒有苦難的豁免權,甘心自願嘗盡人間悲苦,之後他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這樣看來,我們能說什麼呢?「因為你與我們同在」(詩篇23:4),受苦者便得了安慰,像耶穌一樣甘心受苦,不再怨天尤人。「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彼得前書2:21)而且耶穌應許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約翰福音14:27)


耶穌所賜予的平安不是平安無事,而是在驚濤拍岸時能安詳,是在身受痛時心不苦,是在災難面前不為今天的苦難膽怯,不為明天的需要憂愁。不要做一個被苦難嚇倒的人,而是要做一個把苦難嚇倒的人!若不把苦難吃掉,我們就會被苦難吃掉。(馬丁路德)既然上帝之子受過苦,那麼上帝就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既然上帝之子說,他勝過了世界,戰勝了苦難,那麼我們就接受上帝來擦乾我們一切的眼淚,銘記傷痛,昂首前行。

在苦難中要與哀哭的人同哭。「因我百姓的損傷,我也受了損傷」。(傑裡邁亞書8:20)當效法在什麼人中就做什麼人的保羅,與在災難中的百姓感同身受。我們必須放下自義,推倒審判臺,我們比受難者更為義嗎?「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路加福音13:5),我們都是倖存者,我們都是災民,我們都是一家人。家人受災,豈可幸災樂禍?豈可塞住憐恤的心?「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裡面呢?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翰一書3:17-18)「用大愛心,做小事情」(特裡薩語),要效法好撒瑪利亞人。「神說,你們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我們在一切患難中,他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上帝所賜予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1:4)。

我們無法抗拒苦難,但我們選擇堅強面對。最緊要的是如何行動出離危難。


1)我們要仰望神。上帝之子道成肉身,多受痛苦,常經憂患,體恤人世疾苦,甚至捨命在十字架上,為要救人,不是要滅人,向人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人末後有指望。(傑裡邁亞書29:11)比身死更哀的是心死,哀莫大於心死,比災難更可怕的是人心的麻木,人心死,人心不仁,就是地獄。無論是命定性的旨意,還是容許性的旨意,我們認定上帝的美意,認定上帝是賜恩者,是幫助者。「上帝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篇46:1)

2)我們也不與人鬥。我們痛恨罪惡、痛恨災難,但我們「愛人」,甚至愛到要「舍己」。面對一些幸災樂禍者,別有用心者,我們不指責,也不怨天尤人,不推卸責任,不轉嫁危機,不興師問罪,我們深知人的有限與有罪。

3)我們要與己鬥。戰勝己私,堅守良知,慷慨奉獻。戰勝苦難,不被災難吞沒。不再自怨自艾,不再自暴自棄。從災難中活著出來,就好好活下去。有那麼多人關心我們,活著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經過大災難的我們迅速成長,生命更加豐盛更加堅韌,經大災,擔大任。活著就多做些事情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因著愛,因著信仰,因著盼望,因著使命,我們選擇堅強奮起。

上帝是人的避難所,是人生命的保障。「耶和華是我的避難所,你已將至高者當你的居所。禍患必不臨到你,災害也不挨近你的帳棚。神說:因為他專心愛我,我就要搭救他;因為他知道我的名,我要把他安置在高處。他若求告我,我就應允他;他在急難中,我要與他同在。我要搭救他,使他高貴」。(詩篇91:9-10,14-15)


當災難臨頭時,人往哪裡躲?上帝就是你藏身處。生命不在自己的手中掌控,生命在主,復活在主。我們需要將這樣的好消息快快遞傳。如果沒有上帝,全國人民祈福時,是在向誰祈禱呢?如果沒有上帝,為何要說「天佑中華」?如果「天」不是神,誰又能保佑神州?如果沒有靈魂,為何說「告慰亡靈」?如果沒有天堂,為何祈願「逝者安息」?何處為安?魂歸何處?不要再自欺,自欺與死亡一樣可怕。何必死亡呢?悔改離開惡道得生,接受耶穌作救主,罪得赦免,得享安息,這又有何妨呢?上帝是我們的幫助者,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上帝是我們的拯救者,在死亡中帶來復活的希望。

 公眾號:awx337微信adzz73


相關焦點

  • 基督徒,請你做一個積極的客旅!
    追求上帝的真理、智慧和知識、傳播出去,使世上的人知道如何面對人生的苦難,減輕他們在這個的世界上因為無知所遭受的痛苦,使他們不在勞苦、苦難中絕望的哀嘆,感覺一生的勞苦毫無意義。這不是良善嗎,這不是每個基督徒都應該做的嗎?追求探索這個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本質,良善、公義、愛情、親情、友情、人性、使人明了,使人清醒明白的活著,這也是追尋真理的過程,這些你能停下嗎?
  • 反思:基督徒用「苦難是祝福」安慰受傷的人是否合宜?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會受苦,這可能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現實,然而耶穌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但在中國教會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苦難是祝福,患難是恩典,或者說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這兩句佳話幾乎是我們90後基督徒從小聽到大的,以至於相當一部分弟兄姊妹認為這就是聖經上的話,這是給我們帶來很多安慰的話。那麼這到底是不是出自聖經呢?
  • 從耶穌憐憫眾人反思:基督徒如何活出愛的生命
    經文中提到,那時有許多人聚集,並沒有什麼吃的,耶穌就叫門徒來,表明自己願意給予這些肉體還在缺乏的人,耶穌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當他看到問題就提出來並且去解決問題,而門徒卻是不理解耶穌的,因為門徒所看的是眼下的困難,僅有的食物餵飽四千人是一個難題,但門徒忽略了耶穌曾在五千人身上所行的神跡,而且門徒雖然作為耶穌的見證者,但當面對同樣的處境(人的肉體缺乏)時,門徒就開始疑問:在這野地,從哪裡能得餅
  • 疫情在家期間,基督徒當回歸耶穌基督裡
    一,不變的愛嘗盡人與人之間的冷暖,我們方知神的愛無限。走過痛苦的路,我們才明白盼望的路是十字之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或者有利益的存在,人與人之間的嫌隙可能有紛爭的問題。
  • 視頻警醒為什麼我恨宗教!但愛耶穌?
    貝思克(JeffersonBethke)2012年2月5日在YouTube上發布題為「為什麼我恨宗教但愛耶穌」(WhyIHateReligion,ButLoveJesus)的影片,傳達「耶穌並不等於宗教」的信息。他對基督教和基督信仰深刻的反省引起很多觀眾的共鳴,更吸引不少英文基督教及主流媒體關注報導。貝思克採用押韻的演說方式,把信息有創意地表達出來。
  • 思考:信耶穌那麼久,你真的認識耶穌嗎?
    很多不信的人都會問基督徒一句話:「你所信的耶穌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耶穌?他真的可以拯救世人嗎?你看不見你的耶穌,你為何要信他?」還有一些人諷刺的說,「我看你們基督徒和我們不信的人沒有什麼兩樣,我們不信,但我們行善,和你們基督信仰一個道理。」對於這些問題,我們該如何回答?如果你是一名基督徒,你會如何回應那些挑戰你信仰的人?
  • 耶穌基督丨基督徒生病是因為犯了罪嗎
    馬太福音9章2節,有人用褥子抬了一個癱子到耶穌跟前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你的罪赦了 」 ,專門試探主的文士心裡懷著惡念,論斷主耶穌說僭妄的話。主耶穌借著他們的試探宣告了他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在這裡讓我們明白兩方面的真理:一、人在地上之所以患病是因為人犯了罪!二、癱子之所以得醫治是因為他們對主的信心!有許多基督徒認為人活得世上吃五穀雜糧,生病患病是常有的事,但在這裡主耶穌告訴我們的乃是疾病與罪的關係。
  • 基督徒應該如何理解苦難?結合一個姊妹的提問談下自己的看法
    愛很博大:老師你好,關注你很久了,最近我身邊發生一件事,讓我產生了迷惑,希望能得到你的指點我的一個朋友也是親戚,她是一個虔誠的信徒,幾年前她丈夫的哥哥因病去世了,過了兩年,她的丈夫也由於心臟病去世了,都是剛五十多一點,今年就在這個月她的二兒子遇到了車禍不在了
  • 《聖經》中,關於基督徒行事
    為什麼用心做事呢?看一下聖經中的答案。撒上16:7後半節:「因為耶和華不象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以聚會聽道為例:有基督徒經常說,今天牧師講道講得真好,可是一出大門就忘記了,記不住呀。為什麼會記不住呢?如果說沒有用心去記,大家認可嗎?
  • 若有非基督徒,聽到牧師傳道醜聞……我為什麼要信耶穌
    問:若有非基督徒,聽到牧師傳道醜聞,非基督徒比基督徒行得更好,基督徒反而比非基督徒行的更不好,那我為什麼要信耶穌?對於這樣的人,怎麼去傳福音呢?有人拿報紙,說,你看頭條新聞,牧師犯姦淫,不必信耶穌了,你感到怎麼樣?我說,那是頭條新聞,那一定很重要,那表示牧師一定是很少犯姦淫的。他說,你在說什麼?那是頭條!我說,是啊,如果每個牧師都犯姦淫,那一定沒機會上頭條;既然上頭條,就是表示很少牧師犯姦淫。他說,有道理喲,有道理。
  • 雁子新創歌曲《苦路》紀念耶穌迎復活節
    還有幾天就是耶穌受難日了,專門創作了歌曲《苦路》並寫下這段文字,以紀念。觀看視頻請安一個經常被電視專題報導的酷愛旅遊的網友,從以色列旅行歸來之後,專門給我寄來一張耶路撒冷的地圖,因為他知道我是基督徒。
  • 荊棘人生中,注目看耶穌
    別太快選答案。肯定有人在某個空白處填上了我的名字,你的名字也有可能出現。我們很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問題上,並不是為了勝過,而是抱著一種心態——如果要它不存在,我就無憂無慮了。我發現自己竟然相信,只要能改變生活中的一些事,我就能真的快樂起來。當事情比想像中困難時,不必驚訝,好像只有我們有麻煩似的。聖經告訴我們有試煉。
  • 中國基督徒面孔012魏丹,90後經歷家庭變故,立志用影像詮釋苦難!
    哥哥在高考那年突然間精神失常,為此一家人陷入了困境,父母經歷這樣大的苦難,後來被人傳福音信了主,爸爸還因此成了傳道人(編者註:關於哥哥的故事,請關注文後:關於魏丹的其他問題)。我自己真正經歷神,是有次親自經歷了一個醫治的神跡。我有一次肌肉拉傷腰痛回家了,爸爸雖然剛信不久,但是要憑著信心為我的腰痛禱告。
  • 劉彤牧師:基督徒當活出聖誕的愛的三個原則
    「聖誕節是一個快樂的日子,但是聖誕的背後卻是上帝犧牲,馬槽聖嬰是上帝的愛。耶穌甘願離開天上的榮華,來到人群中,服侍人群。我們不但要感受到聖誕的愛,也要活出聖誕的愛。」劉牧師說。重新點燃對主起初的愛劉牧師引啟示錄2:4的經文,指出當今基督徒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離棄了起初神的愛。並且對信徒如何恢復向著神起初的愛提出了兩點建議。基督徒為什麼會離棄神的愛呢?劉牧師指出,當我們做基督徒久了,就會有些疲憊。
  • 喬伊斯·梅爾:基督徒如何活出向神降服的生命?
    若我們無論順境逆境都尋求神,我們就不會有那麼多走投無路的時候。「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徒20:24】」保羅說,這些無法使我動搖。為什麼保羅說「我不以自己的姓名為寶貴」?保羅這樣說,是指他不愛慕自己,不自我膨脹。
  • 基督徒常常喜樂的七大理由
    「常常喜樂」是耶穌給門徒的吩咐甚至可以說是命令,並且也是基督徒生命成熟的標誌之一。為什麼基督徒能常常喜樂呢?有七大理由幫助你理解這一命令。基督時報網站編輯整理出這七大理由,與大家一同分享。1、舊事已過,在基督裡一切都是新的了;「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 從撒旦的試探看耶穌對神話語的確信
    確實,如果我們看第4章的第1節會得所到一個意象,以為神可能會對耶穌面臨的這些問題來負責。這也就會有個問題,這是否意味著神也會為我們所面對的問題負責呢?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做一些區分。神不會試探我們,神從來不是要我們去作惡事的那一位,神允許我們接受試探,這對我們的成長是很重要的。
  • 基督徒受洗時會被問到哪些問題?
    那麼,基督徒在接受洗禮之前會被問到那些問題呢?不同的教會會設計不同的問題,讓我們一起看一看一看以下三個不同的教會,向即將接受洗禮的弟兄姐妹們所提的問題吧。北京市順義區石園聚會點於4月12日舉行了復活節期洗禮,15位弟兄姐妹受洗。
  • 為什麼說「男人是視覺動物」?不論你是否是基督徒都要看!
    作家尙提·費爾德漢(Shaunti Feldhanm)曾向400個男人提出一個假設性問題:「假設你正獨自坐在火車站的車廂裡,這時一位身材超好的美女走了過來,就站在旁邊排隊。你會有什麼反應?」98%的男人承認他們會去看這個女人(我想另外2%的人要麼是同性戀,要麼就是在撒謊)。這400位男性並不是臭名昭彰的罪人。
  • 基督徒的家庭,應當有這四方面的表現
    如保羅所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作為基督徒,我們都應當是信主耶穌的人,因此也是得救的人。但我們的家人呢?他們是否有與我們一樣呢?一個人信主,並不能代表全家,使全家得救。當然,反對這樣解釋的人,認為禁卒一家不一定有嬰兒,可能是全家都成年了。那麼,嬰兒洗是否合乎真理呢?這個似乎沒有標準的答案,而往往和教會的傳統掛鈎。從神學的角度看,嬰兒洗被很多教會接受。在這裡,洗禮被看成是一種祝福的途徑,一種特殊的記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