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唐代著名苦吟詩人,一生經歷坎坷,寫詩風格卻自成一大流派

2021-01-21 少讀紅樓

一、初識賈島:上山尋舊知,雲深不知處

大多數人最初認識賈島,相信都是從小學課本上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行至深山,尋友而只見門童,嫋嫋雲霧環繞的山中,不知何處會傳來老友的悠悠歌聲。本就隨意淡泊,朗朗上口的四句詩,經過語文老師的一番解讀,大概下課鈴聲響起前就能記在腦中:一個上山尋友的詩人形象,大概就是年少的我們對於賈島的第一印象。

隨後賈島便慢慢的淡出了我們的視野,課本中詩歌的席位被盛唐文豪們佔據,大家對他的認識不再深入。殊不知,賈島這樣一位「不入流」的詩人,其在後世卻擁有了相當可觀的人氣,用今天的話說,當時的賈島就是一位引領流量的「網紅。」

二、驕傲的賈島:倔強而坎坷的一生

1、年少為僧,還俗應舉

賈島,字閬仙,生於中唐的他一生坎坷。所謂「生於末世運偏消」,他家境貧寒,祖上無人任官,唐代蘇絳《賈司倉墓志銘》言賈島「祖宗官爵,顧未研詳,中多高蹈不仕。」

由此可見,賈島的家庭是一個徹底的草根之家,於是賈島年少出家為僧,法號無本,在洛陽的時候,因為當時洛陽有令禁止僧侶午後外出,賈島為此不滿,作詩以抒懷,被韓愈所知,(元和6年,即公元811年)因愛惜其才華,遂勸說其應試考取功名。

《新唐書·韓愈傳》記載:島,字浪仙,範陽人,初為浮屠,名無本。來東都,時洛陽令禁僧午後不得出,島為詩自傷。愈憐之,因教其為文,遂去浮屠,舉進士。

2、半世應舉,狂狷孤高

還俗之後,本欲在仕途中有一番作為的賈島,卻屢舉不第,20多年中困守舉場,雖遍幹名人,四處求薦,可這些名人們要麼並非權貴,要麼就是像張籍、李益這樣位卑權微之人。

最初賞識賈島的韓愈,也飽經宦海沉浮,職位屢有升降,也並不能夠在仕途上給予他足夠的幫助,是時朝廷風氣本就不正,請託成風,「上頭沒人」的賈島在這樣的環境中,終究未得一第。

難以接受現實的賈島便在儒釋兩家間徘徊,與貧窮和饑寒作伴,將自己的價值全部寄托在對五言律詩一字一句的精雕細琢中。

賈島自恃才高過人,自負而直率,曾在考場外口出狂言,擺出遺世獨立的清高模樣,不與他人趨同。表現出一副十足的非主流模樣,五代十國時期的後蜀學者何光遠《鑑戒錄》記載賈島:「以八百舉子所業,悉不如己,自是往往獨語,旁若無人。或鬧市高吟,或長衢嘯傲。」

早年清冷的佛門生活養成了賈島孤高自恃的性格,而長久的苦讀,又讓他有了自傲的資本,因此在眾多舉子中,賈島顯得格格不入,這種做派不僅容易使他招人非議和反感,也給他帶來了禍端。

賈島恃才傲物,為人狂狷而不善程式,甚至還對時任朝廷宰相的裴度出言不遜:裴度為建自家的府邸趕走了附近的百姓,拆除了多家民居,賈島知曉此事時,正是在得知自己又一次下第之後,不知懷著怎樣的情緒,他便作詩《題興化園亭》相機:

破卻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種薔薇。薔薇花落秋風起,荊棘滿庭君始知。

3、終生不第,卒於任上

這種狂狷傲慢最終導致了賈島被主流排除在外,其所作《病蟬》一詩以譏諷公卿,直接使他被剝奪了考試資格:

病蟬飛不得,向我掌中行。拆翼猶能薄,酸吟尚極清。露華凝在腹,塵點誤侵睛。黃雀並鳶鳥,俱懷害爾情。

詩中將自己比作是想要振翅高飛而不得的病蟬,雖腹中凝有露華,卻被灰塵蒙蔽了雙眼,最後兩句直接點名了加害自己的兇手:「黃雀並鳶鳥,俱懷害爾情。」被當時的人認為是在言語攻擊公卿, 「是時逐出關外,號為『十惡』。議者以閬仙自認病蟬,是無摶風之分」(後蜀《鑑戒錄·賈忤旨》)最終賈島被逐出考場,再無應試資格。

困守長安20多年的賈島,最終「被迫」離開了京城,開成二年(837年),賈島責授遂州長江縣主簿,三年後轉遷普州司倉參軍,後來於會昌三年(843年)在任上去世。

三、苦吟的賈島:追求四言八韻的極致美

詩人賈島因為困守於對於詩中字句的雕琢,像是被五言律詩戴上鐐銬的囚徒,故而被稱為「詩奴」。又因其詩風冷瘦硬澀、詩中多枯萎衰敗之景,(蘇軾《祭柳子玉文》)試看其詩

歸吏封宵鑰,行蛇入古桐。(《題長江》)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暮過山村》)空巢霜葉落,疏牖水螢穿。(《旅遊》)廢館秋螢出,空城寒雨來。(《泥陽館》)

宋代大文豪蘇軾將其與孟郊齊名,並稱為「郊寒島瘦」。「奇僻」是古往今來對於賈島詩風的一致評價,清許印芳《詩法萃編》中云:「避千門萬戶之廣衢,走羊腸仄徑之鳥道,志在獨開生面,遂成偏澀一體。」清朱彝尊也曾評價「浪仙詩雖尚奇怪,然稍落苦僻一路」。

賈島因其「苦吟」而出名,他對於字雕句琢的追求幾乎達到走火入魔的境界,《唐才子傳》稱他「所交悉塵外之士」。他惟喜作詩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幾乎病態的追求著五言律詩的形式美和意境美,描寫賈島苦吟最廣為人知的詩句便是他自己作的《題詩後》:

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這首《題詩後》是在賈島寫出《送無可上人》中「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句後所注,為寫成兩句詩而用盡三年心血,著實讓人唏噓,但也讓我們看到賈島對於詩歌創作的偏執和堅持。

唐五代許多筆記體小說中也可以看到對於賈島苦吟經歷的記錄,「推敲」詩案的故事,相信也已經家喻戶曉。「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敲」字最初欲作「推」後又欲改作「敲」字。賈島也正是因此衝撞了當時任京兆尹的大詩人韓愈。

在賈島六十多年的人生軌跡中,做過江湖謁客、做過山林隱士,生命的末年也當上了僻縣小吏,最終於就任的路上與世長辭。仕途坎坷的賈島,將作詩融入自己的生命,才學不夠的他便苦心孤詣地對詩句精雕句酌,功名未就,而詩史留名。要是告訴他在後世竟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力,恐怕連賈島自己都不會相信。

四、作為「網紅」的賈島:苦吟精神,後世留名

如果用今天的話語評價賈島,說他是一名「網紅」絕不過分,雖然他的作品沒有李白狂浪不羈的氣質,沒有杜甫憂國憂民的心境,也沒有韓愈「以文為詩」的才學——無疑一個二流(甚至三流)詩人,可是賈島他死後獲得了超高的人氣和影響力。

賈島極端苦吟的創作態度,奇澀精闢的五律特質,清寒幽僻的藝術風格,在文學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幾乎在每個時代中都能看到賈島的影子。

五代時期所謂「賈島時代」(聞一多《唐詩雜論·賈島》)、宋初的晚唐體、宋末的永嘉四靈、明末的鍾譚,以至清末的同光派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賈島的影響。他們都好為五言律詩,在四言八韻中慘澹經營。

在創作態度上,這些詩人一樣用生命踐行著「苦吟」;在創作風格上也與賈島有著共通之處,喜好寫出山林事物苦澀幽僻的一面。正如聞一多先生所言:「賈島畢竟不單是晚唐五代的賈島,而是唐以後各時代共同的賈島。」

在後世賈島眾多的接受者中,也有那麼一個兩個表現出了極端的狂熱。晚唐五代詩人李洞(?—893)便是數一數二的「死忠粉」。他對於賈島的追慕達到了極端入迷的境界。

李洞,字才江,祖籍隴西成紀,居京兆。唐宗室。屢舉進士不第。末世失意舉子自然而然的選擇了追慕賈島,甚至這份追逐崇拜都到了極端入迷的境界。

《唐摭言》有云:「李洞,唐諸王孫也,嘗遊兩川,慕賈浪仙為師,銅鑄為像,事之如神。 」《唐才子傳》:「(洞)家貧,吟極苦,至廢寢食。酷慕賈長江,遂銅寫島像,載之巾中常持數珠念賈島佛,一日千遍。人有喜島者,洞必手錄島詩贈之,叮嚀再四曰:『無異佛經,歸焚香拜之。』其仰慕一何如此之切也!然洞詩逼真於島,新奇或過之。時人多誚僻澀,不貴其卓峭,唯吳融賞異。」

李洞追慕賈島真的就像是現代瘋狂追星的「粉絲」一樣,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在詩歌創作上,李洞也像極了賈島:「才江無古詩,五、七律及絕句俱師浪仙。五言尤逼肖,一字一句,必依賈生格式,當其得意,幾於綠玉楮葉。」舉例其詩《送雲卿上人遊安南》:

春往海南邊,秋聞半夜蟬。鯨吞洗缽水,犀觸點燈船。島嶼分諸國,星河共一天。長安卻回日,松偃舊房前。

就充滿了模仿賈島的痕跡,詩歌意象上選用了不常見的蟬蟲、缽盆等,詩句「島嶼分諸國,星河共一天」十分有賈島的味道。《灜奎髓律》云:「洞學賈島為詩。五佳」

還有另一種「粉絲」,他們的詩作簡直是賈島詩歌的「翻版」。宋初「九僧」詩人群,力求在詩風上追步賈島詩歌中那種清淡閒遠、幽靜深邃的韻味。

九僧工於寫景,這一點與賈島也一脈相承,賈島本就是寫景的高手,明代謝榛謂其「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一聯「氣象雄渾,大類盛唐。」李懷民評論其《雪晴晚望》:「……但用鬱思定力,峭骨沉響,筆補造化,無於此作」(《重訂晚唐詩人主客圖》)都說明了賈島寫景功力不俗。

宋初的九僧亦步亦趨,雖不乏優秀的作品,但是大部分都只學到閬仙皮毛,他們與賈島一樣,「有警句而無完篇,」詩歌意象單一、境界生澀、狹窄晦暗。例舉其詩:

保暹《秋徑》:「蟲跡穿幽穴,臺痕接斷樓。」崇惠《訪楊雲卿淮上別墅》:「河分岡勢斷,春入燒痕青。」惟鳳《與行肇師宿廬山棲賢寺》「磬斷危衫月,燈殘古塔霜。」

歐陽修《六一詩話》中引一段軼事來反映晚唐體九僧詩人詩境狹仄:「當時有進士許洞者,善為詞章,俊逸士也。因會諸詩僧分題,出一紙,約曰:其字乃山水風雲竹石花草雪霜星月禽鳥之類,於是諸僧皆擱筆。」這也算是學賈慕賈的「副作用」吧。難怪嚴羽會說學詩「眼界須高」了。

五、學賈慕賈——「末世詩人」的一條出路

每個時代的末端都會出現大批的學賈詩人,這個現象看似迷惑,實則容易解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處在風雨飄零中的詩人們在心態上就蒙上了一層末世的昏暗。

文人們一旦考場失利,再難重整旗鼓,捲土重來,盛唐、中唐詩人們在挫折之後仍能作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寄滄海」、「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豪言壯語,這樣的情形,在晚唐再難看到。

晚唐五代的詩人很難擁有這樣的自信。劉得仁哀嘆道:「浮生只如此,強進欲何為」考場失意又偏偏是這個時代舉子們的普遍遭遇,失意之後,詩人文士們要麼走入山林,要麼遁入空門,要麼醉臥花間,沉溺到自己的世界裡去。

學賈詩人們正式選擇了第一條出路,比如上面提到的李洞、「九僧」等人,均有隱逸經歷。荒山野嶺的枯寒僻靜,任一生獲得寂寥苦寒,再加上賈島本人詩句中「窮莫詣他門,古人有拙言」安貧樂道的形象使這些詩人們亦步亦趨的向詩人賈島靠攏,將生命力燃燒在字句雕琢當中。

賈島這樣一個在唐朝算是二流的詩人,在後世卻有如同一流作家的名聲。在後代每一個時間段都有大量的詩人追隨模仿。

晚唐五代的詩人、侍僧群體,宋初的晚唐體詩人,南宋的永嘉四靈和江湖詩派,明末的竟陵派,清代的高密派和同光派等等許多詩派,都在模仿追隨賈島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生於唐後的詩人們,在作詩這件事上,總會擔上一層來自唐代前賢們的壓力,為了衝破這層壓力而作出自己詩歌獨有的味道來,而對於賈島的追慕,使後世很多才華平平的「末世」詩人們找到了自己的精神認同,在亦步亦趨中也能找到自己的所屬。

對於這些詩人們來說,賈島的意義估計遠要大於李白、杜甫,雖然賈島在唐代詩壇中默默無聞,但是在後世卻有著獨特的地位。借用聞一多先生《唐詩雜論》中的話作結:「……賈島畢竟不是晚唐五代時期的賈島,而是唐以後各時代共同的賈島。 」

註: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ZeaLot,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

相關焦點

  • 他是唐代苦吟詩人的代表,一句詩成就膾炙人口的用詞典故
    在唐代中期和晚期當時的社會與文學背景下,詩壇上出現了一批詩人,他們以苦吟的態度,對詩句中的每個字詞都進行仔細的錘鍊,創作著「清新奇僻」的詩作。這些人被稱為苦吟詩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名氣較大的有孟郊和賈島。宋代著名詞人、文學家蘇軾在《祭柳子玉文》中寫道:元輕白俗,郊寒島瘦。
  • 一代詩人,「推敲」之宗,一生苦吟,除夕還要「拜詩」!
    一個詩人,乘閒騎著一匹瘦驢去拜訪隱居的李凝,邊走邊吟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又一想,把「推」改為「敲」也不錯,正一路琢磨著、誦讀著,用手做一會推,一會敲,路過的人驚訝地拿眼看他,他也不覺。正好,京兆尹韓愈帶著車隊經過,詩人不知不覺撞到車隊中,韓愈手下一擁而上,把詩人拉到韓愈馬前。
  • 賈島經典古詩七首,一生苦吟多名句
    賈島(779—843年),字閬(làng)仙,唐代詩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人稱「詩囚」又稱「詩奴」。
  • 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生平簡介!
    杜甫是唐代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也常被稱為老杜。
  • 詩詞科普:唐代詩人賈島最經典的10首詩
    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賈島一生窮愁,苦吟作詩,其詩多寫荒涼枯寂之境,長於五律,重詞句錘鍊。與孟郊齊名,後人以「郊寒島瘦」喻其詩之風格。
  • 祈年文潭:古代頂級詩人,寫詩有多快?
    那麼古代頂級詩人,寫詩能有多快,能不能達到精確到秒的程度?有人想到個比較快的,曹植的《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據說曹丕走了七步,曹植就寫完了,不過從字數推斷,曹丕走得也有點慢,應該是打太極。無論如何,這個速度堪稱即興rap,在古代詩人裡算是最強大腦了。
  • 唐代十大詩人:誰的人生最浪,誰的淚點最低?
    然而,這位在世時被稱為「詩家夫子王江寧」(把王昌齡比作詩歌中的孔子)的唐代著名邊塞詩人,歷史上對他的生平記載卻非常少,《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中只有五十一字的介紹,《新唐書·王昌齡傳》也不過區區九十八字介紹。
  • 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丨那些歷史上著名的苦吟故事
    唐代詩人盧延讓《苦吟詩》說:「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裴說《洛中作》說「莫怪苦吟遲,詩成鬢亦絲」。賈島《題詩後》說:「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其實詩人為了讓自己的詩文生動傳神,經常會對詩文中的某些詞語和語句反覆斟酌。這方面,偉大的詩聖杜甫是苦吟派的老祖師。杜甫說自己「新詩改罷自長吟」(《解悶》)。
  • 詩仙詩鬼、易安居士、紅杏尚書:詩人別稱大全
    詩骨:陳子昂陳子昂作為初唐的代表詩人,致力於推動詩文革新,改變六朝以來風格豔俗又孱弱的詩詞風格。從他的詩文中可以讀出激昂之情、瀟灑之氣,總之就是蒼勁有力、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所以他被譽為「詩骨」。
  • 詩人雅稱大全, 你知道幾個?
    詩魔:白居易(唐) 白居易寫詩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說:「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過分地誦讀和書寫,竟到了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稱「詩魔」。詩奴:賈島(唐) 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人稱其為「詩奴」。 詩神:蘇軾(北宋) 蘇軾詩,揮灑自如,清新剛健,一幟獨樹,人稱「詩神」。
  • 白居易的「佛系樂天」,平淡瀟灑走一生
    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時期,此時的唐朝已經盛世不在,白居易從仕途到晚年這幾十年中,從校書郎到江州司馬又到貶謫再到任刺史一職,在這些經歷中白居易逐漸真正詮釋了他的「樂天」性格。也許這是詩人在人生變化之後對自己的無奈自嘲,也許是經歷仕途坎坷之後心靈的衝淡和平和。
  • 葉芝的詩歌在此地流淌,他是魔法師,碰巧還會寫詩
    威廉.巴特勒.葉芝,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愛爾蘭詩人,劇作家和散文家,著名的神秘主義者,「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領袖,也是艾比劇院的創建者之一。葉芝這樣描寫過他第一次見到毛特·岡妮的情形:「她佇立窗畔,身旁盛開著一大團蘋果花;她光彩奪目,仿佛自身就是灑滿了陽光的花瓣。」葉芝深深的愛戀著她,但又因為她在他的心目中形成的高貴形象而感到無望,年輕的葉芝覺得自己「不成熟和缺乏成就」,所以,儘管戀情煎熬著他,但他尚未都她進行表白,一則是因為羞怯,一則是因為覺得她不可能嫁給一個窮學生為妻。
  • 大唐最「笨」的詩人,三年憋出兩句詩,卻成為千古名句
    明代布衣詩人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評價這兩句:賈島「獨行潭底影,數息樹邊身」,其詞意閒雅,必偶然得之,而難以句匹。他說,賈島這兩句,詞意閒雅,一定是偶然得到的,再難找到恰當的句子與它相匹配。賈島被稱為「苦吟」詩人,寫詩以鑄字鍊句取勝,刻意求工,情調偏於荒涼悽苦。賈島的這兩句神來之筆,自然也是「苦吟」的結果。唐代詩人孟郊與賈島同稱為「郊寒島瘦」,孟郊被稱為「詩囚」,賈島被稱為「詩奴」。
  • 詩人胡弦:他打量這個世界並悄悄寫詩
    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認為,當下中國詩壇上,胡弦是一個很有實力的詩人:「如果僅僅是一個小故事的呈現、簡單地對日常經驗描摹或模擬的話,詩歌不可能達到一定的高度。胡弦的詩歌除了對日常經驗的捕捉、對細節的把握,又有很多形而上的東西,胡弦在詩歌的精神高度、詩歌技藝上,都達到了相當的水平。」  胡弦,著名詩人,《揚子江詩刊》執行副主編。最新出版詩集《空樓梯》。
  • 「異類」詩人賀知章:一舉成名衣錦還鄉,一生從未遇到坎坷
    在古代由於生產力和生活水平的低下,古人的壽命都不是很長,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在盛唐時期就有著壽命很高的詩人,像唐代大曆年間的詩人李益,他一生就活到了八十多歲,但是在唐朝詩人中壽命最久的是賀知章,活到了八十六歲。
  • 寫詩一個字拿不定主意,衝撞韓愈馬隊被抓,卻成就著名文學典故
    而這條道路尤其以賈島苦吟為主要特點。賈島是唐朝著名的苦吟派詩人,人稱「詩囚」或者「詩奴」。他自謂「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所謂苦吟就是指為了一句詩或是詩中的一個詞,詩人們可以耗費心血反覆琢磨,以求得到最好的作品。賈島早年貧寒,但寫詩十分刻苦認真。
  • 唐代詩人在朝中做的都是些什麼官
    這裡也只說一下詩人們在朝中任官的情況,至於他們任職地方的經歷,待另外討論。二按部門來劃分的話,唐代中樞機構三省中的中書、門下兩省,入流的官員基本都很重要,屬於皇帝近臣,也就是「供奉官」,他們侍奉在皇帝身邊,有機會參與日常的政事討論,含金量不言而喻。
  • 生活百科:詩人雅稱
    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一生作詩三千多首 、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點評:杜甫的詩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人稱為「詩聖」。
  • 人們都說唐詩宋詞,是不是唐代只有詩,而宋代只有詞?
    其實唐朝也有詞人,而且寫詩的人也寫詞,就像唐朝的詩仙李白,他也寫過詞。相反來說,宋朝也有詩人,陸遊寫過的詩就很多。例如「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我們了解唐朝的文壇後會發現,他們的文學發展還是很繁榮的,只是在唐朝的各類文學中詩歌最為繁榮、最為突出。在這期間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唐朝的的科舉考試要考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