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升機式家長:大多數的「為你好」,都是以愛之名的綁架
她非常不容易,全心全意為孩子做出了巨大的付出和犧牲。 但另一方面,她又是一個偏執的母親。 在學校不鼓勵兒子社交,怕兒子學壞,影響學習。在家也希望兒子百依百順,一切都以「為你好」的名義對兒子進行綁架。
-
家長式管理,總是不乏叫好者
記者聯繫到該學校,負責人回應稱,為配合新生軍訓,該校機電部為175名男生理髮,由於未能把握好理髮尺度,理得過短,導致像光頭,學校已經就此事向相關學生及家長致歉,「目前,學生情緒穩定,家長也都表示理解」。 在多數學校,軍訓不過是要求髮型不要過長,整潔即可。該學校親自操刀理成「入獄髮型」,可謂用心良苦。在新聞曝光後,校長道歉,並安撫學生至「情緒穩定」,這也堪稱一景。
-
「我都是為了你好」——中國式家長的自我犧牲
很多中國式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不僅僅是孩子。他們的孩子是他們精心培養出來的產品,出外交際、家庭聚會等等都是這個產品接受檢驗的時候。「媽媽不吃這個給寶貝吃,寶貝多吃長高高」「媽媽都是為了你好,你一定要聽媽媽的話啊」「你看媽媽這麼辛苦你一定要好好學習啊」「爸爸媽媽這麼努力工作是幹嘛?
-
光明網評一職校男生被集體剃髮:家長式管理總是不乏叫好者
光明網評一職校男生被集體剃髮:家長式管理總是不乏叫好者 光明網評論員/光明網 2017-11-15 14:43
-
直升機式家長:大多數的「為你好」,都是以愛之名的綁架
她非常不容易,全心全意為孩子做出了巨大的付出和犧牲。但另一方面,她又是一個偏執的母親。在學校不鼓勵兒子社交,怕兒子學壞,影響學習。在家也希望兒子百依百順,一切都以「為你好」的名義對兒子進行綁架。很多人都認為,這樣對孩子個人生活肆無忌憚的施壓和控制的家長,只在中國常見,因此也贏得了「中國式家長」的稱號。但其實這樣的父母,在西方影視中,也是存在的。
-
中國大學高中化的背後:家長式管理的困境與失望的大學
我都是為了你好,很多時候,這話不是出自你的父母口中。中國大學日益收緊對學生的管理,是與大環境一致的,而且相當長時間內,只會越來越緊,更多大學會走向「高中化」管理的道路。為什麼?中國很多高校在管理上,早已經觸及其自身的天花板,想要突破,只能訴求與大刀闊斧的革新,而這在現階段是根本不現實的。背後是管理水平低下與現實的矛盾。
-
「為你好」=「對你好」?
誠然,懲罰的背後是家長「為你好」的苦心,激烈的懲處也的確能迅速改變孩子的行為;但懲罰真的會幫助孩子成長和學習?為你好的意願之下,是否一定真的對你好?提倡這樣的「為你好」會有什麼樣的負面效果呢? 1.成為孩子模仿對象 當成年人對兒童大吼大叫或者體罰的時候,實際上是為兒童樹立一個面對壓力失控的榜樣
-
家長最大的謊言:這都是為你好!
如果真的是為你好如果說這句話是為了讓你明白家長的良苦用心,那麼你為什麼不明白?如果你不明白是因為不喜歡,那麼你為什麼不喜歡呢? 既然不喜歡,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對你好」讓你如此不喜歡?家長有一個觀點:我們小時候是這樣做的,我們是過來人,所以你應該聽我的安排。
-
父母說「為你好」,是道德綁架還是真的為你好?
微博上這個話題「父母說為你好是道德綁架嗎」很熱,引來網友熱議。其實這種現象在生活中並不少,很多父母打著為你好的旗幟,替你做決定,從小到大活成了父母想要的樣子,卻不是自己想要的。有個網友,就是因為父母總是以「為你好」的想法,給自己安排,從小到大都是如此,因為自己拒絕了父母這樣的安排,便遭到了全家人的橫眉冷眼,讓他非常壓抑又苦惱。
-
「我是為你好!」家長苦口婆心孩子卻不聽?「霍布森效應」在作祟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家長懂得一些教育理念、教育道理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長自以為很懂,而後錯誤運用這些道理,去管教孩子。最終的結果顯而易見,就是家長與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我是為你好!」家長苦口婆心孩子卻不聽?
-
「我是為你好」,家長常對孩子說這種,其實是種另類的情感暴力
:我這都是為你好。,每當自己與孩子鬧矛盾的時候,她就會語重心長地對孩子說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雖然你現在不感激我,你以後一定會感謝我的。終於有一天孩子爆發了一直說你在為我好,你為我好,卻讓我這麼的難受,我一點都不開心,我不要你這樣對我好。
-
家長打著所謂「為你好」的旗號,卻沒想到傷孩子最深
但家長們有沒有想過,你們的錯誤就是「一切都是為你好」?「為你好」為的是自己的權力「為你好」的潛臺詞就是「你要聽我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小到挑食穿衣,大到學習考試或是興趣愛好,父母全部都要幹涉,確保孩子的生活軌道都在自己的控制和掌握之中,美其名曰:「我們做這些都是為了你好」,實際上卻打著「為你好」的名義讓孩子服從自己。
-
打破「家長式」班組管理壁壘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班組長作為班組最直接、最重要的管理者,起到「兵頭將尾」的作用,班組管理離不開班組長的智慧和才華。然而,在班組管理中,「家長式」管理較為常見,特別是高績效員工或者在崗時間長員工擔任班組長的初期。
-
鴻海告別「家長式」管理
這種模式在外界看來和華為的管理模式類似,強化了團隊式管理,弱化了個人管理色彩。][由於iPhone銷售放緩,此前鴻海內部曾流出的一份「備忘錄」顯示,富士康計劃將2019年的開支削減200億元人民幣(約合29億美元)。]6月11日下午,鴻海科技集團舉行了首次法人說明會,除了闡述對當前國際情勢的看法外,還公布了未來公司的經營機制。
-
可怕的「為你好」
我想大部分人都聽到過父母對你說「我們這都是為你好。」而這句話現在卻成為了很多人的夢魘。喬英子媽媽的「為你好」讓喬英子30多天無法睡著,甚至產生了自殺的念頭。方朵朵媽媽的「為你好」卻讓方朵朵得了焦慮症,最後不得已去國外「治療」。
-
求求中國式家長,別再說「都是為你好」了
是陪伴、親情、溫暖,是責任、信賴與愛,還是無法溝通的瞬間、「為你好」的約束和對你的一次次的否定?今天,我們想跟你分享幾個不想回家的孩子的故事,在他們的人生中,父母所意味著的,是無數次想逃離的心情,與摻雜著無奈和失落的嘆息。
-
「我都是為了你好」:綁架式家庭教育註定會失敗
「我都是為了你好!」相信大家對於這句話並不陌生,也是大家在成長道路上聽到的最無可奈何的話了。這句話看似溫柔體貼,關懷備至,實則充斥著壓迫、束縛和控制。當下社會,越來越多的父母正以這種綁架式的理念去教育子女,甚至自己犧牲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以此換來他們眼中的「最好父母」。
-
桌球隊撞擊「家長式」管理模式
中國競技體育運動隊長期以來存在著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家長式」管理模式,教練員在隊裡不僅是業務指導,還常常充當著運動員從生活安排到情感問題的全方位顧問角色。很多教練也把運動員比喻成自己的子女。但「家長式」的管理卻造成了運動員與教練員的不平等關係。
-
攀比式教育要不得
家長的本意是通過這種對比激勵自家孩子上進,知恥而後勇,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實際是父母為自己孩子勾勒出的理想圖畫,這種攀比式教育的美好願望是打造理想的孩子,卻容易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你不夠優秀」的心理暗示,傷害孩子的自尊。其真實的效果往往是在「別人家的孩子」光環的陰影之下,家長帶著焦慮情緒的愛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孩子的負擔,有時候這種愛,讓孩子有點「消受不起」。
-
《囧媽》:「被規劃」的孩子沒自我,請拒絕「為你好」式綁架
導語:家長總以為自己拼盡全力為孩子鋪好了最好的一條路,想讓孩子必須按照這條路走,但是又有幾個家長能意識到,孩子不是聽指令的機器,而是有思想的人啊。「我都是為了你好」是家長在說服孩子的時候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也是孩子機器不喜歡聽到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