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學姐的3點建議:升入高一後,認清1點、常做1事、避開1坑
能夠考進這裡的學生,無論是被給予厚望的少年天才,還是被詬病只會讀書學習的學霸們,其實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優勢讓他們脫穎而出,也可能是綜合能力讓他們在激烈的競爭中一馬當先,但是對於未來要面對高考的學生而言,這些人的學習經驗都是值得學習借鑑的。
-
初一成績倒數、初三名列前茅,坦言沒有「捷徑」:做1事、記1話
在剛升上初一的時候,第一次月考成績就排在了班級倒數,而在初三的時候,總成績已經在年級名列前茅,實現成績逆襲的林訊坦言自己沒有任何學習捷徑,靠的是不斷的摸索與反思,而在平時自己一直習慣做1事、記1話。做1事:每天學習結束後預留一題林訊發現,自己在學習的時候,很難一下子進入學習狀態,無論是在學校上早自習,或者是放假在家自習,前半小時時間幾乎都是在不斷的翻書、無所事事中度過,而一開始低效率的學習,也決定了在這之後的幾小時學習時間裡,自己的效率不高,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林訊決心來提升前半小時的學習效率,也就是在前一天學習的時候
-
當了30年班主任,直言:考試粗心,大多有1點問題,需多做1事
在高建深看來,考試中容易粗心的學生,其實大多都不是因為疏忽或者是不小心,而導致丟掉了分數,而是在學習的時候,就存在一點問題,而如果想要改變這個問題,那麼就需要多做1件事。有1點問題:錯題利用率不高高建深直言,之所以能夠被歸為是因為粗心,而導致考試丟分,那麼本質上就是「會做」,但是沒有「做對」,所以關鍵不在考試的時候是不是發揮失常,而在於,對於之前類似題目,就沒有積累充足的經驗,對之前的錯題,也沒有充分的總結分析。
-
從倒數到677進北大,父親講述育子經驗:每天1小時,常做1件事
從小學時候的不開竅,成績排班裡倒數,到高中穩定在班裡的前三名,最終考上北大,孫益坦言自己的成長與父親的教育有著脫不開的關係,而在孫共昌看來,自己不過是在小學期間,堅持每天1小時,常做1件事。,但是對於活潑好動的孩子來說,要想考一個好分數也不算容易。
-
新學期過半,從月考前十,到期中排下遊,班主任直言:有1點問題
對於學生而言,前20年幾乎都以學習為重,所以考出一個好成績,靠的不僅是智商天賦,更是那些隱藏在平時的細節之中。,雖然有部分題目因為提前上過補習班,所以順利拿到了分數,但是向瓊心裡還是有些預期,說不定按照自己之前提前預習過的優勢,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也能按著這個成績走勢發展,但是萬萬沒想到,到期中考試的時候,向瓊的成績排在下遊,比起之前下滑了將近20名。
-
班主任直言:要想高中贏在「起跑線」,中考後應該做好這3件事
文章原創,歡迎轉發分享完整的學生黨生涯必定是要經歷2場重要考試的,那就是人生最重要的轉折考試高考以及初中階段的結業考試中考了,這兩場考試對於學子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要在高考的時候「一舉奪魁」拿下好成績,首先一定要考上一所好的高中,在學校和老師的帶領下,刻苦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
初中是尖子生,上了高中卻排倒數?老師:和智商無關,是太聽話了
孩子在初中是尖子生,到了高中成績卻排倒數。很多家長覺得高中課業太多,孩子的學習負擔過重,就會導致成績下滑。甚至還有家長認為,「女生不如男生聰明,上了高中成績就不好了」。其實,這與孩子的智商無關,是孩子太聽話了。
-
初中是尖子生,到了高一卻排倒數,老師:和智商無關,是太聽話了
孩子在初中是尖子生,到了高中成績卻排倒數。很多家長覺得高中課業太多,孩子的學習負擔過重,就會導致成績下滑。甚至還有家長認為,「女生不如男生聰明,上了高中成績就不好了」。其實,這與孩子的智商無關,是孩子太聽話了。
-
初中三年,數學穩定在145分以上,坦言:平時學習,常做3件事
如果說小學階段的數學,還只是普通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那麼等到升入初中後,學習範圍、維度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不再是可以靠著簡單的記憶能力,就能在考試中拿到分數。初中、高中階段的數學內容,更多的考驗的是,學生本身的數學思維、數學能力的體現,而能夠長時間保持穩定的、優異成績的學生,毫無疑問都有著獨特的學習方法。
-
衡水中學的班級倒數第一,考了631分,班主任卻直言他偏科
據河北衡水中學該班的班主任張立傑老師介紹,自己從教已16年了,帶出來的2000多學生,一半考入985、211高校,60餘名同學清華北大。今年2020年這一屆的同學裡,自己班級的倒數第一的同學,成績是631分。
-
寫作業慢是性格問題?小學班主任:有2大類問題,需常做2件事
有的家長認為,自家孩子寫作業磨蹭是性格問題,本身性格慢,所以寫作業的時候速度慢,但是作為小學班主任的安恆卻指出,會有這種行為的學生大多會有2大類問題,並不僅僅是性格問題,要想改善,那麼需要常做2件事。2大類問題:1、沒有清晰的時間規劃概念安恆指出,很多學生之所以磨蹭、拖延,是潛意識裡認為,時間充裕、作業量少,所以不必在當下立馬完成,這樣的暗示讓他們會拿著一道題或者一頁書不斷的磨蹭,然後繼續這樣磨蹭2、3個小時,而等到時間所剩不多的時候
-
學霸高一常考倒數第一,高考為何能完美逆襲考入清華?
但實際上,趙啟琛就讀於浙江省重點中學寧海中學的創新班,高一年級時,他常考班級倒一,這次在高考中成為逆襲黑馬,考上了清華。整個事情是真實而典型的。這個【高一常考倒數第一,高考考入清華】的逆襲案例,對廣大高考學生來說,仍然十分有借鑑意義。
-
開學不過一個月,跟不上老師節奏,班主任建議:做1事、避1坑
在學生時代,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學習問題,有的是上課聽不懂、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有的是考試成績不穩定、失誤率遲遲降不下來。對於不同的問題有著不同的解決方式,而在面對問題時,需要的不僅是正確、高效的學習方法,更需要先認清問題、找出關鍵節點,然後徹底解決問題。
-
40年老教師直言:提成績,解決1點、常做2事
每個人的學習情況都不盡相同,出現的問題也是五花八門,對於學生而言,需要的不僅是高效率的學習方法,更是有針對性的學習方法。「模仿」是提升學習效率的第一步,尤其在一些具有普遍共識的問題上,學會去總結吸取經驗,減少在問題上的試錯成本,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之一。
-
給復讀生的3點建議:多一年複習,保持1點不變,同時常做2件事
,在這多一年的複習時間裡,保持1點不變,同時要常做2件事。保持1點不變:跟緊老師的複習節奏對於復讀生而言,優勢是已經提前了解或者提前感受過高三的流程、節奏,同樣劣勢也是容易陷入到之前的學習怪圈中,按照自己熟悉的複習方式來推進複習,反而容易導致重複的問題出現,無法徹底改變自己的學習漏洞。
-
瘋傳的寧波高一考倒數男生705分進清華,真的有這麼傳奇嗎?
2、優先條件:初二、初三校級及以上獎學金獲得者;初二、初三校級及以上三好生獲得者;初中階段在縣級及以上教育部門舉辦的各類學科競賽獲獎,或在小發明、小創造及其它方面有明顯特長並取得相應成績。新聞提到,高一剛進來時那個常常考全班倒數第一的男生...在高手如雲的寧海中學創新班裡,趙啟琛自認是青銅段位。在高中三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他的成績都不算突出。高一確實常考全班倒數第一,但是高二高三呢?高一時,全班40多名。高二時,排到30多名。高三時,可以排到10幾名了,有時也能考到前幾名。
-
高一班主任直言:拉開成績差距,做1事、記1話
對於當下的普通學子來說,人生還正處於進行時,前20年裡最重要的事情,大多都逃不過「高考」這一關,而高中三年時間,成績的差距往往在第一年就有所顯露,所以很多人曾經說高一是成績的一道「分水嶺」,但是作為高一班主任的趙粟則認為
-
升入初中後,從下遊到前三名,3年的逆襲經驗:做1事、防1點
初中學習內容較小學複雜、較高中基礎,是連接這上下兩個年級段的中間過渡期,也是很多學生學習思維、學習習慣重要的養成階段,同樣也是決定高中成績好壞的重要基礎時期。初中3年的時間裡,考察的不是學生的天賦高低,更多的是細節習慣的差異,而這些會讓原本處於同一起跑線的學生,出現極大的成績差異。
-
退休語文老教師,一線教學40多年,直言:提成績,平時常做3件事
高考滿分750分,在縱觀歷屆來的高考狀元、學霸的每科分數對比中,其中數學、英語、文理綜分數都極高,甚至有的能夠拿到滿分,但是在語文方面,卻成了他們相對而言比較「弱勢」的一門課,能夠考到在被問題如何提升語文成績的時候後,田春秀直言,要想提成績,那麼在平時的時候就要常做3件事。1、字詞框架的搭建記憶田春秀直言,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字詞的選擇一直佔著不小的分數比例,而且想拿到這部分分數,需要的只是有技巧的記憶,相對來說,答案固定、範圍有限,是提升語文成績最基本的一塊。
-
升入高中後,家長注意引導孩子重視這3點,否則月考可能會吃虧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不知不覺,新學期開始,學生們進入學校也有一段時間,對於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說,等於踏入了高考的半個門檻,學生們的高中生活也正式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