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作為國內高校最頂尖的存在,不僅是象徵著學生學習能力,更是體現著教育資源的豐富與厚重。能夠考進這裡的學生,無論是被給予厚望的少年天才,還是被詬病只會讀書學習的學霸們,其實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優勢讓他們脫穎而出,也可能是綜合能力讓他們在激烈的競爭中一馬當先,但是對於未來要面對高考的學生而言,這些人的學習經驗都是值得學習借鑑的。
在前年的高考中以695分考進北大的方薇,在回到母校的時候,給自己的學弟學妹們提出了3點建議,尤其是那些剛剛升入高一的學生們,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需要認清1點,常做1事,同時儘量避開1坑。
很多學生都存在一點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在學習上沒有持續性,往往容易在學習一小段時間後,就陷入深深的厭學或者是不想學的狀態中,而方薇認為,這其實並不簡單是自控能力差的問題導致,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是有具體的方法以及措施的。
沒有人能夠在短時間內立馬變成自控能力超強的學生,尤其是一部分學生基礎能力比較差,學習速度慢,那麼這個時候就不要以班裡前三名的學習節奏來要求自己,根據自我的學習狀態來進行適度的調整,然後中間間插適量的休息調整,讓自己逐漸養成自律的學習,往往更有可實踐性。
無論是小學還是高中,在學習上找到自己的「小成功」,或者是能夠被別人認可、承認的成果,都會是促使自己去努力學習的關鍵因素之一,尤其對於那些對學習一度很灰心喪氣的學生而言,學會制定目標,然後找到自己的小成功是提升學習效率的重要方法。
一個班裡即便所有學生都很努力,但是還是會有第一名跟最後一名,而第一名即便再強,也會有犯錯失誤的時候,所以在提升自己的時候,不要用10分的滿分標準來要求自己,學會承認自己某些短板,是提升自己的重要基礎。
在制定學習計劃以及檢驗學習成果的時候,一定要「量力而行」,同時要學會在充分利用時間的間隙,給自己留出一定的空閒時間,合理的進行時間管理,這樣能夠讓自己進行充分的自我調節,這樣才能更順利的度過未來三年的緊張學習,而不是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