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一到高三,每天學11個小時,北大學長自述:領先1點、不做1事

2020-12-16 來川老師講學習方法

對於很多學生而言,真正能夠影響成績的關鍵點,不是小學時能夠輕鬆拿到滿分的階段,而是隨著學習難度增加,對學生綜合素養要求變高的初、高中。這兩個階段,雖然學習內容不同,但是本質上都是更多的考驗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以及綜合素養,所以要想能夠提升成績,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而是需要日積月累的積累與沉澱。

從初一到高三,6年的時間裡,洪莘一直保持著每天學習11個小時的習慣,從來不會因為休息、放假而鬆懈,也不會因為進入高中後而盲目增加學習時長,而是保持在一個規律的學習時間內,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在高考中,洪莘以縣第一的成績考進北大,自述自己的學習經驗不算稀奇,不過是領先1點,同時注意不做1事。

領先1點:每天多背半小時

從初中開始,因為當地學校的教育資源不算是非常好,再加上自己在小學沒有學過多少英語,所以洪莘開始自己買些磁帶、字典,開始自己背誦單詞、句法。每天早上6點起床後,6點半就收拾完的洪莘,會拿出半小時時間來背誦50個單詞以及適量語法,對於初一的他來說,這個單詞量不算少,因為整個中考的單詞詞彙也只有800多,而在背完需要背誦的單詞後,洪莘會拿出這半小時的時間來,背誦一些古詩詞或者文言文,亦或是一些需要背誦的公式定理。

每天半小時,雷打不動的背誦時間,讓洪莘的知識庫一點點的積累,不僅英語的詞彙量慢慢跟上來了,而且自己對於基礎知識的把握也更加紮實,這一點對於洪莘的學習起到了極大的輔助作用。

不做1事:脫離課本、幹做題目

洪莘認為,學習的基礎在於理解之後的運用,所以如果只是刷題的話,本質上是在背誦題目,而不是做題。不能脫離課本,是洪莘在跟學弟學妹分享學習經驗時,一直強調的1點。課本的用處不僅體現在上課的時候,更體現在複習知識的時候。

題目是對課本知識掌握程度的檢驗,而課本是對試卷題目的一種夯實與溯源,所以學會兩者結合,而不是單一的偏重哪一方,是洪莘成績穩定發揮的關鍵因素之一。學會不要脫離課本,也不能單一的背誦、刷題,在洪莘看來是減少學習誤區的關鍵方法之一。

更多學習方法課:

孩子做作業慢,晚上要熬夜,用了這個方法,每天晚上早睡2小時

學霸都有成體系的學習方法,而普通學生應該馬上開始學學習方法

相關焦點

  • 初一到高三,6年裡保持早5晚11,北大學長自述:堅持3條原則
    威達曾經說過:「習慣成自然是個魔術師。它對美麗的東西是殘酷的,但是對醜陋的東西卻是仁慈的。」習慣是個中性的詞語,本身不帶有任何的褒貶色彩,但是在不同的事情上,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效果與結局。對於很多人來說,靠著習慣,他們扭轉了命運,開始了新的生活,但是對於一部分人來說,也是因為習慣,他們失去了原本的天賦優勢,反而變得平庸泯然眾人。
  • 初一到高三,6年裡穩定年級前三,自述:上課注重1點、堅持1事
    對於學生而言,小學到初中,是第一次成績的大洗牌,可能有名不見經傳的學生,從此開始厚積薄發之路,也有可能是有點「小聰明」,但是卻逐漸敗於習慣與能力,成績出現下滑趨勢。從初一到高三,6年時間裡一直保持成績穩定在年級前三名,錢琛一直都是老師、同學眼中會學習的學生代表。
  • 三次模擬考全區第一、高考697分進北大,自述:常做1事、牢記1話
    ,而在高三下半年的3次模擬考中,林肖和都拿到了全區第一的成績,能夠在高考中出色發揮也算是在同學老師的意料之中。高考成績的取得雖然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平時的積累與學習,在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時,林肖和自述,在高中3年時間裡,一直保持2點習慣,那就是常做1事、牢記1話。
  • 從倒數到677進北大,父親講述育子經驗:每天1小時,常做1件事
    很多家庭為了讓孩子能夠有一個更好的高考氛圍,將戰線早早的拉到了幼兒園時期。孫共昌只有小學學歷,雖然在當時這個學歷的人數不算少,但是隨著對教育的愈加重視,孫共昌也意識到,如果不想讓兒子孫益跟自己一樣每天只能靠著出苦力過活
  • 清華學長給準高三生的建議:高三最後一年,保持1點、堅持做1事
    高三這一年時間不算長,但是卻是對高考成績起到最大影響的一年,在這以複習為主調的一年時間裡,雖然看似沒有再學一些多餘的新知識,但是卻是對之前多年知識點的總結回顧,也算的上是一次知識學習重新洗牌,也是造成成績大變化的關鍵時間。
  • 15天一周期,每天堅持2小時,高三最後一年,他靠1點逆襲進985
    但是在高三最後一年,在成績容易出現浮動的時候,林澤深後來居上、穩步前進,最終以班級第二名,總分645考上了985大學。林澤深認為,自己能夠逆襲考進985,是因為在最後一年的學習方式有所改變:以15天為一個周期,每天堅持2小時,靠著這1點他實現了逆襲。
  • 高考702分進北大,自述高中三年學習經驗:習慣1點、不做1事
    在高考中數學滿分,總分702,最終被北大錄取的宋楠,在回到母校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時提到,自己在高中三年時間裡,不算是非常正統的「學霸」,在高一、高二這兩年時間裡,成績一直在二十名左右徘徊,從高三開始,成績一點點的穩步提升,最終在高考中超常發揮。
  • 從公認「差生」,到692分進北大,自述:高三最後一年,牢記8個字
    從公認的「差生」,到高考的時候能夠以692分的成績,如願被北大錄取,羅笙自述自己這些年來自己的學習經驗,曾經的自己也走過許多的彎路,而最關鍵的是在高三這一年裡,一直牢記這8個字。羅笙一直到高二之前,成績還算班裡的下遊水平,是學校裡有名的差生。正好處於叛逆期的羅笙,對於學習沒有多大興趣,而在當時的他看來,學習就是一件枯燥又無趣的事情,何必為了這麼一件事去認真努力呢?
  • 高一墊底、高二提升、高三逆襲,自述:3年裡,堅持1點、不做1事
    普通的學生可能在高三最後一年裡,實現了成績的大逆襲,也有人可能因為學習鬆懈,而導致學習一滑再滑,反而失去原本的優勢。在高一的時候成績在班裡墊底,從高二的時候開始提升,而等到高三的時候實現逆襲,在高中三年時間裡,成績成為班裡進步最大的學生
  • 聽聽北大學長李慕堯咋說?
    同時,我也佩服我父親的執拗,在我小時只讓我學了這一項看似枯燥的技藝,而不是走馬觀花式的追隨潮流。其實對於我們普通人,一生能做好一件事也就很不錯了。說到圍棋,儘管小時候給我帶來不少痛苦,但不得不說,這是一項非常好的智力活動。
  • 高中三年從未熬夜,總分695進北大,自述:平時上課,習慣做3件事
    在高考結束後,作為學校中的傑出學生代表,李玉進行了自己學習經驗的總結髮言,李玉自述上課時間是自己成績取得的重點,在上課的時候,李玉一直習慣做3件事。1、帶著問號去聽課李玉習慣在上課前,將下一節要上的課進行初步的預習,對老師可能要講到的知識點有個初步的認知,這能夠讓他在上課的時候及時跟上老師的思路,甚至還能有餘力思考,然後預留出自己的問題來。帶著問號去聽課是李玉總結的第一點。
  • 小學墊底、初中平平、高中前三,自述:上課堅持1點、課下做1事
    在小學的時候成績在班裡墊底,而等到初中階段,成績已經提升到中遊水平,到了高三的時候,成績已經能夠逐步穩定在前三名田吉融自述自己的學習過程,是細水流長的提升,而不是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的提升。在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時,田吉融提到自己一般上課的時候堅持1點,而在課下的時候常做1事。
  • 一位差生的自白:從倒數第一到考進北大,感謝3個角色,總結1句話
    02 新班級裡,老師們的表揚轉入新班級,從倒數第一到倒數第二,慢慢地追趕。錢乾說自己並不敢求自己的進步能有多快,畢竟已經落下了周圍的人那麼多……在教室無人的角落裡,每天一大清晨,他就開始用最大的聲音讀英語,有一次,當他讀到一句「I like losing face」的時候,老師進來了,誇了他一句——讀的還不錯嘛!
  • 高三最後半年,成績穩定在前三,總結學習經驗:重1點、不做1事
    高中3年的學習時間,其中前兩年主要是以學習新知識為主,而等到第三年的時候,則是以複習前兩年的知識點為主,所以高三這一年時間裡,學校效果如何,對於高考成績有著最直接的影響,對於準高三生而言,在這一階段,需要準備的不僅是能夠面對學習壓力的決心,更需要高效率的學習方法。
  • 清華北大學長向「超級任務」爆料:自己做過最汙的事竟然是……
    學長們都爆了哪些重磅大料?讓我們先睹為快。爆料1:在宿舍一起做過最汙的事情?把室友扒光了拍照只是輕口味,和室友一起洗澡也不算啥事兒,某學長表示「四個人在廁所,每個人解褲子解一半」,但「親眼目睹兩個室友在床上XX」這種事真的發生在大學宿舍?
  • 模擬考總分第一、數學拿150,自述平時學習不熬夜,更習慣保持1點
    冉成杉是年級榜第一位的常客,在自述自己平時學習經驗時,冉成杉坦言自己平時學習的時候不熬夜,每天保持著11點半準時入睡的習慣,這讓一眾熬夜學習的同學們都感到十分的「羨慕」,而冉成杉坦言,自己不熬夜是因為,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自己更習慣保持1點。
  • 高考日記:一個學渣到學霸的蛻變,高三一天只睡3個小時
    高一時,天天學習使我挺難受的,受不了一天那麼多的作業,做不到每節課不跑神,幾乎所有的課間和三餐飯後,都很少靜下心來,上課從來不主動求問,覺得自己在給老師學習,因為學習被動讓請了好幾次家長,所有的大小星期我從來不寫作業,也都是做與學習無關的事……
  • 中考排名市第一、高考557分進北大,自述學習經驗:重1點、做1事
    在中考以618分獲得上海市第一名的李翰飛,在高考中以557分的好成績,成功排名理科第一名,成為當年的理科狀元,而順利的拿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在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時,李翰飛談到,受父母的影響,自己從小在學習的時候,一直重視1點,同時盡力做好1件事。
  • 北大學姐的3點建議:升入高一後,認清1點、常做1事、避開1坑
    北大、清華作為國內高校最頂尖的存在,不僅是象徵著學生學習能力,更是體現著教育資源的豐富與厚重。能夠考進這裡的學生,無論是被給予厚望的少年天才,還是被詬病只會讀書學習的學霸們,其實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優勢讓他們脫穎而出,也可能是綜合能力讓他們在激烈的競爭中一馬當先,但是對於未來要面對高考的學生而言,這些人的學習經驗都是值得學習借鑑的。
  • 72小時,黨總支書年初駐守校園!看北大成都附屬實驗學校抗疫加速度!
    2020年,從1月24日四川省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應急響應那一刻開始,北大成都附屬實驗學校(以下簡稱:北大成都)就開始了自己的「抗疫」加速度。 黨總支書記楊永明帶頭堅守崗位,初一到初三駐紮在校值班; 學校公眾號、官網、教職工微信群、班級群每天不間斷時間播報「疫情」注意事項,做好教育宣傳工作; 老師們在堅守在線上,通過直播、班級群,用另一種方式「守護」著班上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