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學生而言,真正能夠影響成績的關鍵點,不是小學時能夠輕鬆拿到滿分的階段,而是隨著學習難度增加,對學生綜合素養要求變高的初、高中。這兩個階段,雖然學習內容不同,但是本質上都是更多的考驗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以及綜合素養,所以要想能夠提升成績,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而是需要日積月累的積累與沉澱。
從初一到高三,6年的時間裡,洪莘一直保持著每天學習11個小時的習慣,從來不會因為休息、放假而鬆懈,也不會因為進入高中後而盲目增加學習時長,而是保持在一個規律的學習時間內,完成每天的學習任務。在高考中,洪莘以縣第一的成績考進北大,自述自己的學習經驗不算稀奇,不過是領先1點,同時注意不做1事。
領先1點:每天多背半小時
從初中開始,因為當地學校的教育資源不算是非常好,再加上自己在小學沒有學過多少英語,所以洪莘開始自己買些磁帶、字典,開始自己背誦單詞、句法。每天早上6點起床後,6點半就收拾完的洪莘,會拿出半小時時間來背誦50個單詞以及適量語法,對於初一的他來說,這個單詞量不算少,因為整個中考的單詞詞彙也只有800多,而在背完需要背誦的單詞後,洪莘會拿出這半小時的時間來,背誦一些古詩詞或者文言文,亦或是一些需要背誦的公式定理。
每天半小時,雷打不動的背誦時間,讓洪莘的知識庫一點點的積累,不僅英語的詞彙量慢慢跟上來了,而且自己對於基礎知識的把握也更加紮實,這一點對於洪莘的學習起到了極大的輔助作用。
不做1事:脫離課本、幹做題目
洪莘認為,學習的基礎在於理解之後的運用,所以如果只是刷題的話,本質上是在背誦題目,而不是做題。不能脫離課本,是洪莘在跟學弟學妹分享學習經驗時,一直強調的1點。課本的用處不僅體現在上課的時候,更體現在複習知識的時候。
題目是對課本知識掌握程度的檢驗,而課本是對試卷題目的一種夯實與溯源,所以學會兩者結合,而不是單一的偏重哪一方,是洪莘成績穩定發揮的關鍵因素之一。學會不要脫離課本,也不能單一的背誦、刷題,在洪莘看來是減少學習誤區的關鍵方法之一。
更多學習方法課:
孩子做作業慢,晚上要熬夜,用了這個方法,每天晚上早睡2小時
學霸都有成體系的學習方法,而普通學生應該馬上開始學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