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和家人交流,OKR工作法,讓親子之間「無話不談」

2020-09-05 親子書堂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父母和孩子本是最親密的關係之一,但很多時候孩子在面對家長的時候總是欲言又止,家長們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而孩子也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理解,但現實往往不是如此。

在電影電影《天倫之旅》中,弗蘭克在妻子去世後成了孤寡老人,幾個子女都分散在各地生活,受不了一人生活的弗蘭克踏上了「尋親之旅」,在這趟旅途中他才發現自己的子女早已變得熟悉又陌生。

一趟尋親之旅讓弗蘭克意識到自己從來都不了解自己的子女,或者說,互相之間已經很久沒有溝通了,打電話問孩子的近況,得到的回答多是「爸爸,我挺好的」、「我有事要忙,先掛了」。這樣的場景在現實中無時無處不在上演。

孩子小時候多是父母眼中的話嘮,總有說不完的奇思妙想和十萬個為什麼,但慢慢長大,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對話漸漸變少,人們都說這是孩子「長大」的信號,但親子關係本不該如此,構建樂觀溝通、交流的家庭氛圍,親子間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孩子不願和大人交流背後的原因

小時候孩子總是有無數個為什麼會圍繞著爸爸媽媽不厭其煩的問,那時候父母總覺得自家娃娃就像個小話嘮,但隨著孩子的認知提升。

有了自己的想法,家長所說的一些東西開始不被認可,彼此間的矛盾也隨之增加,但大多時候,遇到難題他們還是會趨向於和父母說,或舒緩內心的情緒,或尋求父母的意見和幫助。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對孩子的提問或表達交流意向時不耐或不厭煩的情緒,當孩子拿著讓自己滿意的手工作品來父母面前「炫耀」的時候,得到的不是父母的讚賞。

反而說孩子沒個正經,不好好學習,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要是學習有這麼認真我可就燒高香了」。換位思考,如果換做自己遭到這樣的冷遇,心裡也一定不會好受。

很多家長在教育中過分關注學習成績,對孩子其他的一些興趣進行打壓、扼殺,孩子自覺從父母處得不到理解,未來這樣貼近生活的分享會慢慢減少。而在學習上,家長們同樣多是注重結果論,生活中會慢慢出現親子間無話可說的尷尬。

任何一種關係,分享式溝通都很重要

其實不管是親子關係還是其他,任何一種關係包括友情、愛情都少不了生活中的分享溝通,如果連這種最基本的交流都沒有了,那麼交流的必要性就僅剩下「不得不」的情況。

就好比在電子遊戲中的任務環節一樣,需要通過和遊戲中的人物對話來獲得任務下一個環節的信息,否則交流就是「非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當分享式溝通喪失,任何關係都會趨於冷淡。

從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看,一個人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需求,大多數交流的需求都停留在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之間,因為社交需要所以要有交流,而在交流中人們希望能得到尊重。

對於孩子而言,和父母的交流多是希望得到來自父母的認可,而如果得不到認可和尊重,孩子會漸漸變得不願和父母主動溝通,談話的內容變得越來越少。

在追求認同的路上,青少年多會選擇從同齡人身上獲得認同感,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青少年寧願聽取同齡人的意見而不是來自家長的意見。

親子溝通中的過猶不及

《正面管教》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父母不願意傾聽和理解孩子,最終可能喪失傾聽的機會,到最後孩子什麼都不願意跟父母說了。」

有時候孩子和父母分享自己遇到的事或煩惱,想要的是來自父母的安慰但很多時候一些家長會出現解讀錯誤,第一反應就是給孩子「出謀劃策」,或是不滿孩子處理問題的表現,這些不當做法都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打擊。

比如小元告訴媽媽,說自己的一支筆被同學借走了, 但是他後來就不還了,小元不知道該這麼做。聽完小元這麼說,媽媽先說了肯定得拿回來,隨後又忍不住吐槽了幾句,你是男孩子,可不能這麼軟弱,是你的為什麼不要回來。

類似的「恨鐵不成鋼」的訓話在生活中也很常見,但這其實並不是溝通的好方法,孩子和家長說自己煩惱的時候,一方面是希望聽家長給出的建議,另一方面也是想尋求幫助。

但很多時候家長俺兒會說出一些很重的話,雖然出發點是好的,但效果並不如想像中那樣,反而會對孩子造成心理上的打擊。

OKR工作法,讓親子之間「無話不談」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又叫目標管理法,在工作中是企業管理者用於激勵人心,強化團隊合作的常用方法,實現的大方針很明確,設定目標,接下來就只要關鍵結果去努力即可。

OKR的三個關鍵點在於明確目標,一個具體的,可衡量的目標一般包括幾個關鍵結果,在踐行之前給目標設置一個基於自己預估的信心指數,在實施過程中要記得定期回顧,明確一段時間以來的工作成果。這是在工作環境下OKR的一個大致流程,而在親子溝通中具體應該如何實踐呢?

OKR的制定可以通過家庭會議的形式展開,收集家庭成員的想法,在大框架下進行共同討論。具體的,家庭會議可以每周召開一次。

把每周需要關注的任務內容記錄下來,這期間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話語權,讓孩子相信家長也是會聽取他的意見的,這樣慢慢的孩子會越來越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對一些問題的看法。

其次,在更多家庭議題、任務中強化孩子的參與感,工作中是注重任務內容的團隊協作,而在家庭中就是參與感的體現,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某一任務的其中一員,他們會生出更多被需要的感覺,強化信心,強化滿足感和成就感,這些都有利於孩子發表自我看法。

最後,給予信心、強化孩子的積極性。在孩子想嘗試但又有些不確定的時候給予支持和肯定。比如以上提到的例子,小元和父母說自己筆被拿走的事,可能內心已經有了解決的方案。

但是還缺那麼一點自信,這時候家長要做的是給孩子就差一點的肯定的力量,讓孩子堅定內心的想法。保持尊重,保持溝通的積極性,這是任何一段關係中交流暢通的前提條件。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用OKR工作法將於孩子,增進親子關係,讓家長與孩子可以無話不談
    很多家長應該對此很熟悉,孩子越來越不願意跟家長說話了,孩子開始覺得家長很煩。慢慢的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在家看到了也只是叫一聲,然後轉頭就走,這讓做家長的很是煩惱。家長在面對這樣的事情也不要太傷心。孩子之所以會這樣是有原因,只要找對方法,孩子也能成為我們無話不談的對象。
  • 親子關係變得疏遠?巧用OKR工作法,讓家長與孩子成為親密朋友
    可是隨著小美慢慢長大,她也變得越漸沉默,不再願意和父母講述自己的想法,甚至寧願和同學煲電話粥,都不願意和父母有交流。對於這種情況父母也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他們不知道如何去面對小美的變化。其實像小美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不少家庭有著這樣的困擾,明明對孩子很好,可是孩子卻不領情。
  • 我和您的孩子無話不談
    今天給您寫這封信主要是想和您一起聊聊孩子的一些情況。時光流逝,三個月的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我和丁源從剛來的陌生變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起初我覺得我們的丁源是個性格比較內向的女孩,因為她不願主動去和其他孩子多交流,甚至和我交流的也不多,後來我發現,我們的丁源不願意主動交流並不是內向,只是起初的陌生。可能孩子都是這樣,需要個適 應的過程。
  • 想和孩子說句話怎麼這麼難?孩子拒絕溝通的2大原因,家長知道嗎
    ,每天和孩子之間都沒有什麼交流。孩子默不作聲,朋友剛好在旁邊就和我說:「她誰都不喜歡,每天我們都嘗試和孩子溝通,她總是這個狀態,不願意和我們說話,不管你問什麼,都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不光朋友有這個難題,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出現和孩子無話可說的情況,這背後離不開這兩大原因。
  • 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為他無話不談的朋友?不妨試試這3個方法
    都知道最好的親子關係是像朋友似的相處,可是生活中,又有多少父母和孩子做到了這樣呢?大多數孩子不願意跟父母有交流,他們覺得跟父母之間存在「代溝」,還沒有開口交流,好像就已經看到了結果。所以更多時候,孩子喜歡跟朋友分享,或者是獨處。
  • 同事之間打交道,就算無話不談,也不能分享這些秘密
    如果你與同事一起工作沒有競爭,則可能不會對自己造成傷害,並且同事也不會向自己透露秘密,但是同事之間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同事抓住了你的小辮子,在競爭中採取了一些小動作,那麼你無疑會輸掉比賽。與同事分享你的秘密,無論同事之間的關係多麼好,這也表示缺乏理智,即使你與朋友保持謹慎,也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人說出自己的小秘密。
  • 孩子不願交流沒有自信心怎麼辦
    伯爵書院_孩子不願交流沒有自信心怎麼辦?孩子不願和家長溝通交流的原因:理由1 不關心我內心的想法我真的不明白爸爸媽媽為什麼不了解我真正在想什麼,為什麼他們要幹涉我的思維,總是要我順著他們指好的路往下走?我不是軀殼,我有靈魂我也有我的思想,我有大腦我也會自己思考。
  • 從無話不談到無話可談之間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無話不談到無話可談已成為人間常態。小時候以為沒有什麼事是自己做不到的,長大後才發現,很多事你都無能為力。你親眼目睹了它的發生,卻無力阻止,最後還是敗給現實,遺憾轉身。學校轉角的「藍色狂想」已許久未去,它是一個浪漫的地方,一個充滿回憶的地方,也是一個遺憾叢生的地方。每次途徑,總是不經意間回頭,試圖從中找到熟悉的畫面。
  • 如何成為和孩子無話不談的父母?3個不同階段,父母做好3個角色
    每個家長都希望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談、親密無間的朋友,但事實上,隨著孩子越來越大,父母和孩子單獨在一起就越來越尷尬,很多時候完全無話可談。那麼怎樣才能和孩子交談更多,孩子也願意和父母分享呢?我兩個孩子都是這樣的,在他們小的時候,父母誰和他玩得多,他就和誰親。這時候父母比拼的是耐心。孩子的精力是無限的,常常是充電半小時,瘋玩一整天,很多時候會讓父母體力不支,耐心磨盡。
  • 如何成為和孩子無話不談的父母?3個階段,父母做好3個不同角色
    每個家長都希望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談、親密無間的朋友,但事實上,隨著孩子越來越大,父母和孩子單獨在一起就越來越尷尬,很多時候完全無話可談。那麼怎樣才能和孩子交談更多,孩子也願意和父母分享呢?當然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更難了,做玩伴很多時候只是體力活,而做朋友不單是腦力活,父母還得跟上孩子的步伐,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丟父母所謂的權威。首先父母需要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自己的&34;。必須要給予尊重和認可,而不是一味去控制孩子。平時交流的時候,儘量採用平等的態度,不要採用高壓政策。
  • 「朋友之間,可以無話不談」
    這對剛剛開始的2018年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兩位國家元首之間的對話將有助於為當今難以預測的世界奠定可以預見的穩固基礎。  選擇訪問中國是一個明確信號,這標誌著法國認可這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此外,馬克龍總統還明確表示了在任期內將每年訪問中國。如果說他之前已經分別會見了美國和俄羅斯總統,但那些都是在巴黎。而他選擇積極回應中國同事的邀請,是因為希望與其建立密切的工作關係。
  • 想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做到這幾點就不是痴心妄想
    有位媽媽反映,自己家孩子上剛上小學時十分喜歡和父母分享學校中的趣事,然而到了五、六年級孩子的話卻越來越少了,每天全家人坐在一起,孩子不僅不會主動分享趣事,家長主動問起時孩子也不願意回答。這位媽媽覺得孩子和自己不親近了,於是覺得十分難過。自己辛苦養大的孩子,怎麼就跟自己多說幾句話都難呢?
  • 非常好的朋友之間真的可以做到無話不談嗎?
    和原話可能有點出入,但大概意思是這樣。小編也有感而發,覺得好像在社會生活中,很多時候事情確實都是這樣的。女人之間基本永遠都是攀比自己樣貌是否比別人出眾;自己的丈夫是否比別人的丈夫更帥,更能賺錢;自己的孩子是否比別人家的有出息。男人總是在比自己的老婆多麼漂亮;自己的工作事業多麼成功;自己的孩子多麼像自己那樣優秀。在要好的朋友之間,聽到別人過得比自己好的時候,心裡總是酸溜溜的。有人說,這個應該是和人的心胸有關係,但說實在的,也許也只有聖人才會這麼心大,但天地下,普通人還是居多,聖人還是少。
  • 曾經無話不談,現在無話可說
    飯桌上就有朋友說:「上帝以前不安排,為什麼現在安排呢?我是不相信的。」她說:「上帝之所以以前不安排,是因為時間還沒有到,現在時間到了,所以安排了。」然後他們一齊看向我,我說:「我不知道是不是上帝,但是我知道所有的一切都會在我們未來跟我們不期而遇,就像我和你們一樣。」我一直相信人和人之間的緣分都是有著感情紐帶,連接著我們,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一定會相遇。
  • 為什麼你和孩子無話可說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青春期悄然而至,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跟自己的交流越來越少了。偶爾聊天,也都是了無趣味的對答:「今天在學校怎麼樣?」「還行,挺好的。」然後就沒了下文。一位學生家長說,她很善於主動溝通,也總在嘗試好好和孩子溝通,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孩子有什麼事都不願意跟她說,她和孩子之間仿佛有一堵牆。
  • 孩子不願和父母交流怎麼辦?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父母做法是關鍵
    明明的媽媽最近很惆悵,問起她原因,她說,"明明最近一回家就躲在屋子裡玩遊戲,也不愛出來跟大人交流。即使我們想跟他聊天,他也對我們愛答不理的。"明明的媽媽覺得隨著自己孩子年紀的增長,反而越來越不愛跟父母溝通、交流。對此,她既覺得無奈又覺得難過,感到自己跟孩子之間有距離感了。其實,這是大部分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
  • 看動畫片《瑪莎和熊》,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溝通交流水到渠成
    對於想要拉近親子之間距離的家長們來說,一年中難得的假期同孩子一起度過是非常明智的選擇。不知道各位家長會陪伴孩子完成寒假作業,還是春節期間開啟一場親子旅行?其實還有更加輕鬆有效的選擇,那就是陪孩子一起觀看精彩的親子動畫。年輕的父母們希望能夠提供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條件,因此雖然經常把時間花在工作上,但也非常重視在假期陪伴孩子。
  • 孩子與我,從無話不談,到逐漸陌路……
    但是,在這場遠行中,很多家長悲哀地看到,孩子不是因長大而獨立,而是與自己日漸疏離。想起孩子兒時溫軟相依的模樣,再看看現在親子關係的劍拔弩張或冷若冰霜。想起昔日的無話不談,再看看現在的無話可說,很多家長不知道,我和孩子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 黑幼龍:如何成為孩子無話不談的朋友?
    知乎上有一句話非常扎心:「父母在等孩子的道謝,而孩子在等父母的道歉。」有些親子之間的隔閡,無法逾越,父母一直講道理,孩子避之不及;有些親子之間的間隙,卻近在咫尺,父母與孩子可以像朋友一樣促膝談心。只是,因為後者擅長「積極聆聽」孩子,讓他感到自己的「重要感」。這是華人卡內基之父黑幼龍先生,給Momself的第二篇文章。
  • 曾經我們無話不談,現在我們無話、不談
    只願餘生,不負遇見。畢竟有些心動,一旦開始,就已經註定傷痛。有些感情,一旦相思,就成為過去;有些緣分,一旦擁有,就不想捨棄。我獨坐在窗邊,抬頭是看不見的月色如水和星光璀璨,而且靜靜躺在那裡灰暗的燈火。像一顆顆孤寂的心靈,靜靜地為生命寫下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