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希望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談、親密無間的朋友,但事實上,隨著孩子越來越大,父母和孩子單獨在一起就越來越尷尬,很多時候完全無話可談。
那麼怎樣才能和孩子交談更多,孩子也願意和父母分享呢?父母在孩子的不同年齡段,分為做好三個角色:
1.玩伴
孩子在幼兒園以及小學低年級的時候,父母要充當孩子的一個玩伴,陪孩子一起玩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玩伴,在玩中學,在玩中建立感情。
我兩個孩子都是這樣的,在他們小的時候,父母誰和他玩得多,他就和誰親。這時候父母比拼的是耐心。孩子的精力是無限的,常常是充電半小時,瘋玩一整天,很多時候會讓父母體力不支,耐心磨盡。
我家門口有個兒童運動場所,裡面的生意好的火爆,很多父母都把孩子放在裡面,讓教練帶著一起玩球、跑步等,而父母卻都坐在外面刷手機。這就有點本末倒置的做法了。
2.朋友
當孩子到了小學高年級以上,父母需要的是和孩子成為朋友。當然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更難了,做玩伴很多時候只是體力活,而做朋友不單是腦力活,父母還得跟上孩子的步伐,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丟父母所謂的權威。
首先父母需要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自己的&34;。必須要給予尊重和認可,而不是一味去控制孩子。
平時交流的時候,儘量採用平等的態度,不要採用高壓政策。
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再努力讓自己也能融入進去,和孩子一起挖掘共同的&34;。
當然最重要的是要丟掉手機,每天抽出一點時間,或者每周固定一天,陪孩子一起出去走走,談談心,多交流。
我有段時間發現孩子總喜歡和自己對著剛,學習也很散漫。在和孩子進行一次深入交流後,孩子告訴我,我已經連續快2個月時間,沒和他好好聊過,也沒一起散步。後來我一個朋友讓我每周固定拿出半天時間,專門陪他,幹啥都行。這方法確實可以,孩子又和我打成一片了。
3.顧問
隨著孩子長大,尤其是已經步入大學或者畢業,家長能做得就是一個顧問的角色了,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分析、交換意見,但不要為孩子拿主意,做決定,過多參與孩子的生活,會讓孩子感覺離你越遠越好。
孩子能和自己無話不說,那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可能現在大多數父母只關注孩子的學習,給孩子提供最好的學習環境,買學區房,但卻忽視了孩子的內心需要,這也是不可取的。
孩子的學習更多是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激發孩子的內省力。而這些在親子關係很和諧的情況下,反而更容易實施。
父母的話孩子能夠聽得進去,再輔助一些思維學習工具,比如思維導圖,這個工具能有效地提升孩子學習力和提高孩子學習成績。這樣孩子的成績上提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做一對能和孩子交心的父母,雖然難,卻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