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父母只有10年有效期!媽媽如何把握孩子成長的3個階段?

2020-08-28 小可的向日葵地

原創 | 小可的向日葵地


【導語】


龍應臺女士曾經說過類似的話:

其實父母跟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的。這個有效期很短,只有十年。


而在這短短的時光中,作為媽媽,應該要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不同階段的孩子,對媽媽的訴求不一樣,媽媽的角色也要應時而變。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


01:嬰兒期 | 媽媽的角色:孩子依戀的懷抱


按照發展心理學的劃分。0-3歲,屬於嬰兒期,是人生發展的第一個非常重要的裡程。

在這個階段,嬰兒情感方面最重要的就是獲得依戀感,安全感。

發展心理學家指出:

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是健康自我發展的重要條件,早期自我能否健康發展取決於親子交往的質量。

所以,作為媽媽,一定要利用好這個階段,為之後良好的親子關係打好基礎。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 當孩子哭鬧要喝奶時,第一時間抱起孩子給孩子喝奶;
  • 當孩子摔跤哭泣時,第一時間給孩子溫暖的懷抱;
  • 當孩子情緒不佳時,第一時間給孩子撫慰

……


給孩子依戀的懷抱


前段時間,「3個月嬰兒因哭聲免疫睡眠訓練窒息死亡」的新聞再次將「哭聲免疫法」推到風口浪尖。細扒這個所謂的「訓練讓媽媽省心省力的乖寶寶」的「哭聲免疫法」,創始人的故事讓人不寒而慄:

其創始人約翰·華生的後代因為這種「把嬰兒當機器一樣對待」的訓練體系而導致種種家族悲劇:大兒子30多歲自殺,女兒多次自殺,另一個兒子成了流浪漢,外孫女酒精成癮……;而華生本人,也成了當時美國最討厭的人!


育兒達人馬伊琍也自爆在大女兒愛馬一歲時對孩子進行了哭聲免疫訓練,並一度後悔不已。


馬伊琍和大女兒愛馬


馬伊琍後悔對愛馬進行哭聲免疫訓練


對於嬰兒期的寶寶來說,媽媽就是他的天地,他的全世界,他的安全基地。所以,身為媽媽,在這個階段,無論如何都不要不理孩子,丟下孩子,放心安心用心地做孩子依賴的懷抱吧!


正如佛洛依德所說:

嬰兒和母親之間的關係是「獨一無二、無可比擬的,作為最早,也是最穩固的愛的對象,以及今後所有愛的關係的模式,母嬰關係一旦建立,就一生不變」


對於嬰兒期的寶寶來說,媽媽就是他的天地,他的全世界,他的安全基地


02:幼兒期 | 媽媽的角色:牽引孩子的大手


當孩子進入幼兒期(3-6歲),他開始不再以家和父母為全世界,他們逐步踏入社會,從個人生活轉向群體生活,有自己的小夥伴,有自己的個性及興趣,甚至進入第一逆反期。作為媽媽,這個時候,更應該做的是牽引孩子的大手,帶孩子走向自尊,自愛,自信;


如何培養「自尊,自愛,自信」的孩子?尊重規則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心理學上有個說法:不建立規則,就等於暴力。


我們用規則,不僅約束孩子,也管理父母的行為,讓孩子和父母有一個明確的約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不建立規則,就等於暴力


女兒幼兒園階段,我給她制定看電視的規則:

  • 上課日禁止看電視。只能周五晚,周六周日兩天看;
  • 每次只看20分鐘,每天不超過1小時(上小學放寬鬆到每次不超過40分鐘,每天不超過2小時;
  • 具體看電視的時間段,孩子自己安排,大人不幹涉。


因為這5年堅定地執行規則,我們家很少發生「電視大戰」,女兒自覺遵守日期和時間的約定;我們也自覺遵守不幹涉她自由安排電視時段的約定。


因為規則,孩子不會無所適從,父母不會濫用權威;因為規則,我們都獲得了平等,自由和尊重;


因為規則,我們都獲得了平等,自由和尊重


孫瑞雪在《愛和自由》這本書說:

我們不能讓孩子的成長成為偶然性,我們要讓孩子的成長成為必然性。這樣的必然性怎麼完成呢?就是靠秩序和規則來把握。


希望我們用一雙強有力的大手,牽引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愛和自由,平等和尊重;


03:童年期 | 媽媽的角色:孩子學習的榜樣


童年期的孩子,進入了小學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作為媽媽,此時最重要的是給孩子樹立好的典範,做孩子的榜樣;


董卿曾經坦言初為人母也經歷了迷茫期。但是朋友的一句話讓她豁然開朗: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你只要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就可以了。」

自此,這句話也成了董卿的育兒理念。

董卿: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只要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就可以了


錢鍾書和楊絳的育兒方法也是如此。他們唯一的女兒錢媛被楊絳譽為「此生的唯一傑作」,而且錢媛在學術界的名氣和影響力都非常驚人。談及教育子女的種種,楊絳用六個字概括「言傳大於身教」。


  • 經常在女兒面前捧著書本,所以錢媛也養成了喜好讀書的習慣;
  • 喜歡定目標定計劃,所以錢媛也學著父母為自己制定讀書計劃;
  • 踏踏實實地求學,所以錢媛也養成了嚴謹治學和肯吃苦的精神;

……


錢鍾書一家三口:言傳大於身教


很多媽媽在孩子小學階段,都會陷入崩潰的狀態,而且原因大部分是因為孩子的學習。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是大部分家庭的晚間日常。

嶽雲鵬之前在微博上貼出一條招聘信息,赫然是找一個可以輔導孩子家庭作業的老師。

招聘:

能輔導我閨女的作業就可以,別的要求沒啥,年齡、政治面貌沒關係,尤其是英語作業,我崩潰了,工資面議!

嶽雲鵬輔導女兒寫作業


嶽雲鵬的招聘微博


陪伴童年期的孩子,必然要經歷「孩子學習」的坎。但是,如果我們能學習錢鍾書和楊絳的育女方式,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條路上,是不是更容易些呢?


言傳身教,耳濡目染。這個階段,養育孩子的重點不再是陪玩,生活自理等方面,而應該轉向學習,同伴關係,情緒和興趣為主。


有人說:

父母最好的教育,是活成孩子的偶像!


願我們都能少說多做,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願我們都能活成孩子最崇拜的偶像!


做孩子學習的榜樣


【結語】


如果和孩子的關係,註定指向分離,那麼我希望包括我在內的所有媽媽們:

  • 好好珍惜嬰兒期孩子的依戀,畢竟孩子完全需要我們抱的時光也就那麼三四年;
  • 好好建立幼兒期孩子的規則,畢竟一開始就和孩子做好約定,好過孩子叛逆期的無法管教;
  • 好好做兒童期孩子的榜樣,畢竟我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短短十年有效期,願我們都能調整好角色,順應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願我們都能珍惜當下的時光,成為孩子最引以為豪的母親!

與天下媽媽共勉!


-End-


作者:。一個喜歡向日葵的美媽。用陽光抒寫文字,傳播金黃色的能量。關注我,和我一起,在平凡的日子裡收集陽光,遇見美好!

相關焦點

  •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教育一旦過期,就會成為孩子終身的遺憾
    父母的有效期很短,只有10年「你說,是不是孩子16歲之後就基本定型了? 「整天拿著個手機玩遊戲,我和他媽媽一說他,他就拉下臉,恨不得給我們臉色看。有時候我氣狠了,多說了他幾句,他就可以好幾天不吭聲。我回來也2年了,儘可能地抽出時間陪他、教他,可還是沒多大改變,再過1年就要高考了,你說我能不急嗎?」 朋友忍不住吐槽,我能理解他的擔憂。
  • 龍應臺:有效期內才是父母
    原標題:龍應臺:有效期內才是父母   文|龍應臺   最近去拜訪了朋友,當我們都坐在朋友家的後院吃東西聊天時,他們的大女兒回家了。大女兒今年18歲,已經不住在家裡了。這讓我蠻感慨的,我突然領悟到一件事,那就是其實父母跟食物一樣,都是有有效期的。   我第一次見到這個外國女孩時,她才8歲。10年前我去她家時,她可以在短短時間內,把我送的一瓶清酒上的字和圖,都一模一樣地畫出來。我好驚訝,自從那次以後,我經常慫恿她的父母帶她去拜師學藝,但是他們永遠都可以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來搪塞我。奇怪的是她的父母一面搪塞我,卻又一面跟我炫推她女兒最近又畫了什麼。
  •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你偷的懶裡,藏著孩子終生的遺憾
    導讀:「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你偷的懶裡,藏著孩子終生的遺憾文|七號情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你偷的懶裡,藏著孩子終生的遺憾!
  • 如何養育好一個孩子?孩子成長的兩個重要階段,父母要把握好
    作為父母,把一個孩子養育成人不容易,有時候付出了很多心血,但孩子的成長並不如人所願。那麼,該如何教育好一個孩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0年,懶惰是孩子的終生遺憾(二)
    母親可以給孩子最好的東西是什麼?實際上,孩子最需要的是一個好媽媽。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就必須先使自己變好。一個朋友向我抱怨說,孩子並沒有親她,只有他的祖父母才親。這情況可以毫不留情地說:如果您不陪伴您的孩子,您的孩子如何親近你呢?
  • 教育無法重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父母務必親力親為
    對一個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的開始階段,也就是所謂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發展。所以,為人父母要想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那麼就千萬不要在這四件事上偷懶。在一檔親子節目《媽媽是超人3》中,黃聖依和她兒子安迪之間的相處模式就很好地詮釋從小沒有媽媽的陪伴給孩子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安迪三個月大的時候,就被黃聖依送到了奶奶身邊,安迪可以說是由奶奶一手帶大的。
  • 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只有10年?爸爸更短,錯過孩子成長期沒法彌補
    龍應臺說,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我們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只有十年。孩子十歲以後,任憑父母百般努力、拼命補償,也無濟於事,因為孩子有了更獨立的想法和意志,他已經不是那麼依賴父母的陪伴了。尤其是父親,陪伴的時間更短,現在所謂的喪偶式育兒,便是很多爸爸對孩子的成長不聞不問。有的甚至連孩子上幾年級,在哪個班,孩子的生日都不知道。
  • 過了十年有效期的父母,在四個方面的做法,讓親子關係走向極端化
    >就是因為父母的教育已經過了有效期。01 父母的教育有效期只有10年,已經過期在電視劇《中國式關係》中,有一個情節能說明父母教育有效期的問題。45歲的馬國梁與妻子劉俐俐準備離婚,兩人爭奪孩子的撫養權,各不相讓。馬國梁天真的認為,他自己認為,自己的兒子理所應當跟著他。
  • 教育無法重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父母務必親力親為!(深刻)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修行。教育無法重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人這一生中必須要接受三種教育,即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對一個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的開始階段,也就是所謂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發展。
  • 為人父母的有效期,很短!很短
    龍應臺說,為人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而且這個時間很短,只有十年。孩子從出生。到幼兒園,再到小學,這黃金的12年就是為人父母最有效的時間。如果在這段時間,保持和孩子的良性溝通,給足孩子充分的愛和陪伴,那麼接下來的日子,不論是遇到青春期,還是在孩子人生重大抉擇的時候,父母都是孩子心裡第一位的。
  • 如何培養小學階段的孩子?媽媽分享這幾個方法,讓孩子成長更優秀
    我曾經聽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12歲之前,這是孩子一生當中最為關鍵的時期,因為在這段時期,孩子的性格、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都會養成,而家長應把握好這個黃金階段做好培養。我也是把握好時間,盡所能培養孩子。那麼,我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呢?我分享一下我的培養經驗,供大家參考。(一)上小學前①親子閱讀,培養閱讀興趣兒子一歲左右,我開始和他堅持親子閱讀,每天保持10-20分鐘。
  • 把握孩子3個核心階段的特徵,成為智慧父母培養高情商的孩子
    女兒所在的初一,班裡部分孩子包括女兒,上網課很自覺,按時打卡,及時完成作業,自覺跟隨體育視頻鍛鍊身體。也有約10個孩子,睡懶覺,上課不打卡,不按時完成作業。看到孩子懶散的狀況,家長自然惱火。特殊的時期家長要及時調整好心態,了解各個年齡段孩子心理狀況,合理疏導情緒,正確引導孩子。
  • 如何把握0-3歲孩子的核心需求?
    古人沒有說過「三歲看大,沒有說十八歲看大」說明0-3歲,是人成長中最關鍵的年齡階段。全世界有一個偉大的民族以色列,他們把0-3歲的孩子當做上帝來培養,0-3歲是教育孩子最為關鍵的階段,如果我們錯過了孩子0-3歲的培養,就會無意識的錯過3-7歲、7-12歲...等年齡階段的培養。
  • 魯迅和龍應臺聯手給父母上了一課:我們為什麼要生孩子
    魯迅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還沒有自己的孩子,他都開始思考如何更好的為人父,處於舊時代,新思想新文化的衝擊下,魯迅對舊時代父親的專制是不滿的,而他本人也是專制家庭文化的受害者,同時也是衝破舊封建家庭牢籠的人。他在文中無不透露著要改造家庭,就要改造父母的思想。
  •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家庭教育一旦過期,很難再彌補
    6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曝光,他們的家庭教育都有這3個特徵: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從小幫助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習慣。父母及時表揚或督促孩子,讓孩子發揚長處,彌補短處。10年後,作家再見到小女孩,女孩身上的、眼裡的靈氣都不見了。
  • 該如何把握孩子成長的黃金髮展期?三個階段最為重要,把握住就高速...
    至少,也能在其他方面超過其他的小朋友們,畢竟誰都希望自己的小孩子能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因為這可是獨一份的榮譽呢。那麼,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育兒故事,就是一位教師朋友,而他也跟小編說,他如何教育他的兒子。
  • 10歲是孩子成長的分水嶺:父母辛苦一陣子,輕鬆一輩子
    ,只有10年!有位作家說過:做父母是有「有效期」的。童年時,特別是孩子10歲前,在孩子眼裡,父母是萬能的,是神一般的存在。這個階段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黃金時期,父母怎麼樣培養塑造孩子,孩子就會長成父母希望的模樣。
  • 6年寫下120萬字「成長日記」,是孩子「成長史」也是父母「反思錄
    最近,這120餘萬字的「成長日記」被裝訂成冊,母子兩人皆表示:「這既是一本孩子的成長史,也是一部父母的反思錄,從中獲益匪淺。」這一個個片段連起來,一如兒子童年生活的旁白。對於為什麼想到要記錄兒子的成長經歷,張嫡表示,這是從自己的工作中得到的啟發。「發現用文字記錄下來後,很多事情就有跡可循了。」1998年,張嫡還在鄉鎮工作,在黨政辦公室的她有一項工作內容便是整理文檔資料。
  • 6年寫下120萬字「成長日記」,是孩子「成長史」也是父母「反思錄」
    在集裡街道龔家橋社區,便有這樣一個媽媽,名叫張嫡,從兒子蘭子川讀初中開始便以筆記下與兒子相處的瞬間。六年時間裡,孩子從調皮、頑劣、懵懂到睿智、進取、堅強的諸多成長痕跡,一一化作了筆下的文字,最終變成120餘萬字的「成長日記」。最近,這120餘萬字的「成長日記」被裝訂成冊,母子兩人皆表示:「這既是一本孩子的成長史,也是一部父母的反思錄,從中獲益匪淺。」
  •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一對好父母,勝過200個好老師
    第五種:共同成長的陪伴。董卿說過: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你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陪伴孩子的過程,就是給孩子做好榜樣的過程。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一對好父母,勝過200個好老師!曾經,一個男孩和爸爸互動的小紙條感動了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