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交流沒有自信心怎麼辦

2020-09-05 伯爵書院

伯爵書院_孩子不願交流沒有自信心怎麼辦?

孩子不願和家長溝通交流的原因:

理由1 不關心我內心的想法

我真的不明白爸爸媽媽為什麼不了解我真正在想什麼,為什麼他們要幹涉我的思維,總是要我順著他們指好的路往下走?我不是軀殼,我有靈魂我也有我的思想,我有大腦我也會自己思考。

理由2 似乎只有大人的事兒才最重要

爸爸媽媽對我的事情總是不以為然,好像只有他們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我們這些「小孩子」的事都不值一提。所以,現在我有煩惱我根本就不和他們說,反正說了也沒用,他們也不會重視我,也不會安慰,有時候甚至還會笑話,說什麼「這點兒小事有什麼,沒關係」。

理由3 對我提各種要求,自己卻都做不到

為什麼父母要求我們的事情自己卻做不到,我們來指出父母的錯誤那就是頂嘴,而他們用吼叫的口氣來教訓我們就是循循善誘,在他們眼裡,好孩子和壞孩子的區別只有一個現象可以證明,就是夠不夠聽父母的話。

理由4 沒耐心聽我的真實想法

我根本沒有辦法和爸爸媽媽說話,對我的一些意見,他們總認為很荒謬,是狡辯、找藉口,許多事情他們根本不徵求我的意見,也從來不願聽我的解釋。

理由5 跟我「聊天」,話題只有「學習」

父母除了每天給我塞一堆好吃的,就是沒完沒了地問我學習的情況,這樣讓我感到很厭煩,總感覺話不投機。在家裡爸媽每天說的最多的話就是要把學習搞好,什麼成績了、作業了、考試了、分數了……

理由6 用冷冰冰的大道理代替心貼心的交流

每次我鼓起勇氣和他們說心裡話的時候,他們總是先哆嗦一大段的道理,還會擺出一副「我是大人」的架子,然後把自己的思想傳輸給我,實際上只有我贊同他的觀點,他們才不會繼續說下去,如果我不贊同,他們就會一直往下說,直到我很不樂意地接受為止。其實,我更希望能夠平等的交流,即便我的某些想法他們不接受,也能夠尊重我表達的權力。

理由7 用發火的方式代替平心靜氣的教育

上周剛開完家長會,回家就狠狠地批了我一頓。其實,每次考砸了,或者在學校犯了錯誤,我自己也知道做得不對,如果平心靜氣地跟我溝通,我會更願意改正的,誰不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呢?

理由8 最後,如果我做了父母……

如果我以後做了家長,我不會每天都對孩子板著一張臉。我會和孩子做好朋友,和他聊天、談心,讓他把心裡的想法和委屈都講出來。一個能夠理解我們、能和我們平等交流的父母,是我多麼渴望和需要的啊!

如何跟孩子溝通?

第一:不要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

這個技巧並不僅僅是個人意見,更是太多孩子的呼聲。中國的家長們往往喜歡做主包辦,勞心勞力的結果卻往往是不被理解,甚至還要受到埋怨。家長們往往忽視了一點,他們自以為是的替孩子考慮,實質上是一種對孩子選擇權利的剝奪,更是一種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最直接的表現。家長因為經驗豐富,他們對孩子的「安排」很多時候確實是捷徑,可這種未經孩子認可的捷徑恰恰不是孩子們需要的。

家長說是為孩子好,孩子說家長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家長說學這個今後有前途,孩子卻說「不喜歡,沒興趣」。

比如說爸爸媽媽一定要兒子學一樣樂器,並且根據他們的喜好選擇了鋼琴,還貌似理智地對孩子講:「我們並不是要你學到什麼水平,也不要你成為李雲迪、郎朗。彈鋼琴對陶冶情操、磨練氣質很有好處,甚至有的人說彈鋼琴的人智力水平都更高!你就給我好好學吧!」

於是,花費大價錢買來鋼琴,更是日復一日接送孩子學琴、練琴。可孩子從一開始就明確表達了不喜歡的態度,父母就是這樣選擇了無視,或者說選擇了用大人的意識強加給孩子,無視任何反抗。其結果就是,學琴半年,孩子越發沒興趣,家長也沒了熱情,琴技也一點點荒廢了。

無論是在指導學生選擇興趣愛好也好,選擇報考的高中也好,家長一定要記住:「要尊重孩子的意見,要交流不要專制,要溝通不要獨裁」。受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孩子們的想法、看法、做法肯定有不成熟、不準確、不恰當的成分,家長不要俯視,而要平視,要以溝通與協商的方式求同存異。「當我發現他們能尊重我時,我也是會講理的」。

第二:不要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原本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是件溫馨愉快的事,即使你不言我不語也不會覺得尷尬。然而不少家長卻寧願打破這種沉默,也要利用這種輕鬆的氛圍來教育孩子。

常見的是,父母們喜歡趁著吃飯時間對孩子或是問東問西,或是大講道理,一番說教,或是不斷責備。

所以,沒有哪個孩子會喜歡「飯桌教育」。在這個時間點來對孩子進行說教,不但不能讓孩子更聽話,反而會讓孩子更叛逆。

一方面,這會直接導致孩子沒有食慾,消化不良。長此以往,孩子可能形成厭食症,健康狀況堪憂。

另一方面,父母的追問或是責怪,會讓孩子形成牴觸心理,擴大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隔閡,影響親子關係的溝通。

嚴重的,導致孩子一到吃飯時心裡就會高度緊張。時間久了,產生某種心理疾病。

到了餐桌上,就應該先放一放。過多地追問孩子的在校表現,或是考試名次,只會招致孩子的反感。

在飯桌上,適合最簡單的交談。想要孩子多主動和父母說話,就要營造說話的愉快氛圍。不妨跟孩子一起分享他學校發生的好玩的事情,這會帶動孩子的快樂情緒,拉近與孩子的距離。或是,問問孩子今天的安排。

最重要的,多去真誠地了解孩子的感受。和孩子說說最近看過的電視劇或電影,收穫到了什麼。或是,這幾天有沒有結交新的朋友。或是,學校裡的飯菜合不合胃口等等。

第三:與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流

有研究表明,與孩子進行朋友式的交流,是最能夠體現平等原則的溝通手段。反觀現在的家庭溝通方式,特別是對於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及其所在家庭,效果十分不理想。

這是因為家長與孩子交朋友的目的不明確。說的直白一點,很多家長「屈尊」與孩子交朋友、平等對話的目的,還是要教訓孩子,還是要把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複製、粘貼到孩子的腦海裡。這種完全專制、獨裁的指揮棒不得不說也是孩子的悲哀。他們應該有形成自己獨有價值觀的機會。家長與孩子交朋友,首要目的不是去影響、教育,而是要理解、傾聽。

「傾聽是高明家長的必備技能」,但能實現傾聽的前提一定是家長能夠得取得孩子的信任。只有以信任為前提,孩子才肯向家長傾訴,家長才有傾聽的機會,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家長們切記,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小就認為他們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知道。

要記住,孩子的敏感性是天賦,青春期的孩子,敏感性尤其強烈。傾聽是為了了解孩子的需求,那麼在有效傾聽後,就不能一味的要求孩子完全照搬家長的方案,家長要有妥協,要有商量,要給彼此餘地。

要相信:孩子不會百分之百都是錯;絕大多數孩子還是講理的。想要良好的親子互動,家長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放下高高在上的地位,耐心的去做,孩子就會樂意和父母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也願意接受父母所給的意見和建議,進而形成一種良好的親子溝通關係。
如果您的孩子出現厭學/逃課/輟學、沉迷手機遊戲、叛逆/封閉自己、焦慮/抑鬱/情感障礙的孩子家長,可免費撥打電話諮詢,專業導師免費為您指導。

相關焦點

  • 在學校,孩子不願交流怎麼辦?
    有這樣一類孩子,在家裡跟家人在一起話很多,也願意主動交流,可一進學校,就變成悶葫蘆,在一邊呆呆的,話也不說。小齡或者大齡孩子都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句子的邏輯存在一定問題有些孩子想要說一件事情不知道如何組織語言。一件事情說下來,沒有一個人可以懂,句子條理非常不清楚。如:我們不要動物園去玩;今天好好;你吃了飽嗎等等。
  • 孩子不願和父母交流怎麼辦?想要走進孩子的心扉,父母做法很關鍵
    很多父母發現隨著孩子的年齡越長越大,和自己的溝通交流也越來越少,自己似乎不再是孩子願意分享的朋友了。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了呢?不少父母為了尋求原因和改變現狀絞盡了腦汁,卻還是無法成為孩子的傾訴對象。
  • 孩子自卑、膽怯怎麼辦?幾招幫你培養孩子自信心
    孩子自卑、膽怯怎麼辦?幾招幫你培養孩子自信心!斯賓諾莎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34;由此看來,自卑感絕對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如今,有些孩子的自尊心確實很低。有時他們表現出軟弱。家長為此苦惱萬分。孩子自卑、膽怯怎麼辦?幾招幫你培養孩子自信心!1.
  • 孩子不願和父母交流怎麼辦?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父母做法是關鍵
    孩子越大越不願和父母說話。很多父母發現,自家孩子年紀是長上去了,但卻越來越不願和自己溝通交流。已經上初中的孩子,回家徑直回到自己的房間,房門一鎖,也隔斷了與父母的交流。往往每天父母也只在吃飯時和孩子打個照面,餐桌上的交流更是十分稀少,父母問什麼,孩子答什麼;孩子鮮少主動跟父母交流。
  • 有些孩子不願去上學,怎麼辦?
    有些孩子不願去上學怎麼辦 文/高英 前言如果父母經常吵架或者存在家庭暴力,也會影響到孩子在人生正軌上的良性運轉,孩子會出現心理問題而不自知,容易陷入苦悶迷茫之中,提不起精神學習,也沒有興趣去嚮往一個美好的未來。 綜上所述,可以知道孩子不願上學肯定是有原因的,只有找到孩子不願上學的真正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從而積極解決好孩子逃避學校的問題。
  • 高考臨近,孩子想打「退堂鼓」,不願參加高考該怎麼辦?
    高考倒計時的這段時間,一些同學的消極情緒較為嚴重,筆者的表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臨近高考,孩子想打「退堂鼓」,跟家裡反映不想參加高考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該怎麼辦呢?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孩子考前焦慮的話題!
  • 孩子自卑膽小、不自信怎麼辦?培養自信心,搞清原因方法才奏效!
    你好,這裡是《「成長力」養成術,讓孩子從普通到優秀》系列課程,不講大道理,只分享為人父母可以實操的乾貨。這一節的主題是「自信心」的養成。前不久,有位家長朋友找我尋求幫助:自己家孩子平時不願參加集體活動,上課也不主動回答老師問題,在學校沉默寡言,而且朋友也很少,做什麼事情都生怕做錯,給人感覺就是自卑、膽小、很不自信。作為父母也嘗試著平時多去鼓勵他,但總感覺沒什麼效果,干著急,問我怎麼辦?
  • 孩子不自信,不願開口說英語怎麼辦?
    在一堂英語課上,總有這樣兩種學生,一個是積極舉手發言的,另一個就是在課上不自信,不願開口說英語的。如果孩子積極參與課堂、回答問題,那很好,繼續保持,那如果你的孩子是屬於那種不自信、不願開口的,你該怎麼幫助孩子找出癥結,對症下藥呢?
  • 自信心對孩子究竟有多重要?學會這三招,培養孩子自信心
    文/北媽媽育兒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開朗,很多父母看到孩子膽小懦弱就忍不住抱怨。比如,孩子不敢和小朋友玩耍,家裡來了客人不敢上前交流,進入到陌生環境只會往父母懷裡躲......這其實都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現。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引領者和陪伴者,你知道自信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究竟有多重要嗎?什麼方式才能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 幼兒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然而,在現代教育中,由於過去只注重智力發展,不注重包括自信心在內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的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們的孩子,尤其是中小班幼兒往往較膽小、懦弱,缺乏主動性,獨立性差,更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沒有耐挫感。
  • 孩子初上幼兒園,需要練好三大基本功,有效培養自信心和抗挫能力
    孩子不會自己上廁所,怕小朋友笑話,拒絕上幼兒園開學一周後,朋友圈有媽媽求助:「我家孩子不肯出門,不願上幼兒園怎麼辦?」點開她發的視頻:孩子抱住她的腿,一邊抽噎,一邊哀求媽媽可不可以不送他去幼兒園?但初入幼兒園的孩子,如果一點自理能力都不具備,確實會很不適應校園生活,最起碼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是很不利的。
  • 怎樣理解孩子不願與同學交流,父母不善於交流,孩子也就比較內向
    首先當孩子不願意與同學交流時如何說?怎樣理解孩子不願與同學交流,往往父母不善於交流,孩子也就比較內向,不願與人交往。這樣的孩子在學校裡也許會受到同學的歡迎,因為他們有主見,又善於合作。如果孩子不願與別人交流,也許他會認為自己能力上較弱,如運動差,又無特長。另外,孩子也許不能忍受別人的玩笑,他們對別人的話很敏感。
  • 鄧宗國:自信心不足怎麼辦?
    經常接到一些網友問我,自信心不足怎麼辦?具體表現在,不知道如何和人打交道,很在乎別人的看法;不敢做決定,做了決定後,擔心做不好,然後又後悔;等等各種表現。那是因為潛意識裡面舊的習慣,實在太強大了,沒有自律性的人,很難堅持,直至成功。第二種方法,就是在實踐中增強自信。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自然成了路。同樣,世上本沒有你不能做的,重複做多了,自然就會了。當你做一件事情,持續重複的次數夠多,你自然就越來越熟練,自然生出信心。這種方法,實際上和第一種方法,需要的條件是一樣的,也是自律。
  • 孩子抑鬱休學,卻不願治療怎麼辦?
    孩子抑鬱休學,卻不願治療怎麼辦?孩子不願治療,一定要了解其中的原因是什麼。比方說,一個孩子,她說她沒問題,沒病,不需要治。她現在的情況是,休學在家,不出門。很不喜歡家人的聲音,家人只要稍微大點聲,她就說很吵,就會大吼大叫,於是家人就安靜下來,什麼事都順著她。
  • 孩子缺乏自信心,做事沒有勇氣,3個方法培養他們自信
    之前他一直是一個比較膽怯的孩子,在遇到事情時,自己總是不敢正面面對,總是需要父母的幫助。一開始父母並沒有察覺出有什麼異樣,但一段時間後,發現孩子變得越來越膽小,明明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敢自己獨自去做,必須要求父母陪在自己的身邊。出現這一現象後,父母開始逐漸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 孩子缺乏自信心,做事沒有勇氣,3個方法培養他們自信
    之前他一直是一個比較膽怯的孩子,在遇到事情時,自己總是不敢正面面對,總是需要父母的幫助。一開始父母並沒有察覺出有什麼異樣,但一段時間後,發現孩子變得越來越膽小,明明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敢自己獨自去做,必須要求父母陪在自己的身邊。
  • 孩子缺乏自信心的這些表現,家長一定要注意了
    孩子如果缺乏自信心,通常在TA們的一言一語,一舉一動中表現出來。茂茂為家長們整理了孩子在各種環境裡缺乏自信心的表現,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哦~課堂上的表現4、對自己的活動結果或是過程缺乏自信心,經常去要求成人的肯定,「老師我做得對嗎?」「老師是不是這樣?」5、在必須完成一件未曾做的或看起來有一定難度的活動時,常常先說:「老師我不會的。」「老師幫幫我」。6、過於聽話,性格順從、做事負責、聽話、守紀律、自制力強、有強烈的自尊心。
  • 孩子在學習中遭到批評怎麼辦?一定先培養自信心
    孩子在學習中遭到批評怎麼辦?1.成績和成人,哪個更重要?&34;課程中北大經濟學教授何帆表示,孩子能考進前15%,和第一第二名沒有本質的區別,這樣不總是糾結於成績,會有精力去玩耍,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培養一個人興趣愛好,讓孩子變得多元,更容易在未來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
  • 幼兒園的孩子不自信?四步培養自信心,附:培養兒童自信心活動教案
    如果在幼兒時期不注意發展孩子的自信,孩子則會成為懦弱、承受能力差、自負等等問題,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在幼兒時期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尤為重要。 《幼兒園綱要》中提出:要為每一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年齡較小,可以在幼兒園開展的各種不用的活動中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此外,老師還應該擅於注意不同兒童的發展情況,對於發展較緩慢的兒童,可以有意識的降低難度,從簡單到困難,並及時表揚鼓勵,有助於他們樹立自信心。
  • 孩子膽小又怯懦?培養孩子「自信心」,家長需要這幾招
    母親經常在網際網路上尋求幫助,焦急地問每個人:「如果我的孩子太膽小和不夠自信,我該怎麼辦?」一個孩子膽小怕事,這是正常的,但有時並非不是孩子不想這樣做,而是我們的父母忽略了教孩子做些什麼。郭果兩天前收到老師的邀請,說學校的季節到了。為了歡迎新來的學生加入我們的集體,她必須準備一場表演。一開始,孩子仍然學習得很好,但是他學得越晚,他越能意識到有些動作總是做得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