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孩子不願與同學交流,父母不善於交流,孩子也就比較內向

2021-01-07 騰訊網

首先當孩子不願意與同學交流時如何說?怎樣理解孩子不願與同學交流,往往父母不善於交流,孩子也就比較內向,不願與人交往。這樣的孩子在學校裡也許會受到同學的歡迎,因為他們有主見,又善於合作。如果孩子不願與別人交流,也許他會認為自己能力上較弱,如運動差,又無特長。另外,孩子也許不能忍受別人的玩笑,他們對別人的話很敏感。孩子也許覺得其他同學的性格,他無法適應。

他看不上他們的行為舉止,他要與他們不同。十幾歲的男孩子這種行為比較明顯。如果孩子的這種情況是一段時間的,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克服情緒上的阻礙,使孩子適應同學之間的交往。如果孩子這種行為是長期的,可以找專家幫助。家長應該怎樣說,如果孩子是轉入一所新學校後,出現這種情況,也許孩子是不適應新環境。

這時家長可以說:「我發現你不和你們班的同學來往,也不跟他們一起玩,也許你是不了解他們。等你慢慢認識了他們後,你會跟他們玩的。」了解孩子的情況,表明你的關心,如:「放後你一個人回來,別的同學都一起結隊回來,你見到同學,人家跟你打招呼,你也不理人家。你怎麼想的?「下課後同學們都到操場上去玩,你怎麼不去呢?是不感興趣,還是有什麼別的想法?

教孩子寬容待人,如:「有的同學說話也許愛開玩笑,但你可以一笑而過,不必記在心,他們也許就是好玩,並不是故意跟你過不去。」「別的同學愛說愛玩,這是他們的特點。你好靜,愛看書,這是你的特點。人各有特點,不能覺得自己就是對的,別人就不對。他們有他們的優勢,你有你的優勢。相互交流也許你會發現他們有很多優點。」

最後「你以後到社會上去後,也要跟各種不同的人打交道。不能因為性格不同就不交往了。」孩子不願與同學交流也許是他找不到話題,家長可以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在家裡時,父母與孩子經常交流,他就逐漸可以與其他同學聊天了,如:「也許同學們不喜歡你看的書的內容,你可以跟他們聊聊足球或新聞。」鼓勵孩子在行為上的進步,如:「那天你的同桌向你借筆,你借給了他。你以後有困難時也可以找他幫助你。」

相關焦點

  • 孩子內向、不善於交流,家長學會這三點,讓孩子性格變得樂觀開朗
    如今的這個社會,性格活潑、開朗的人是非常吃的開的,不管走到哪裡都不害怕與別人交流。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成為一個這樣的人,成為一個社交能力強、又有自信的孩子。可是總有一些孩子則表現的特別內向,不善於與人溝通交流,很多家長都曾想過辦法讓孩子做出改變,但往往都是以失敗告終,因此為孩子而感到焦慮。
  • 不善於表達,或者內向靦腆的孩子,會被同學和老師冷落嗎?
    當媽那些事兒不善於表達,或者內向靦腆的孩子,會被同學和老師冷落嗎? 很多爸爸媽媽都知道,不要隨意給寶貝貼標籤,比如小氣、沒禮貌、內向等等。但是,在日常操作中,又常常無意識地將孩子分類,針對不同類型的孩子有不同的對待方式。
  • 內向不是缺點,家長別急著給孩子貼標籤,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
    而內向的孩子雖然性格比較安靜,但是還是能夠和人正常交流的。 2、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等於自卑 有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平時不愛說話,也不喜歡表達自己的看法,不像別人家的小孩那麼愛交流
  • 性格內向的父母,怎樣培養出開朗自信的孩子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本身性格內向,這也就導致了孩子也是孤僻、不自信。那麼,應該怎樣培養出開朗自信的孩子呢?老任給廣大父母支幾招。活潑、好動、喜歡語言表達,這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還是孩子性格的暢快、豁達、不倔強、不抱怨,喜歡與他人交流。
  • 怎樣和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交流?
    孩子12-15歲時進入青春期,這時候的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做什麼事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甚至會和家長反著幹,對家長愛搭不理,不願意與家長有更多的溝通,家長問的多了,就一句:「我很煩」把自己房間關上。這種情況讓很多家長頭疼,那麼該怎樣和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交流呢?
  • 孩子內向、膽小,不和他人交流?父母這樣做結果完全不同
    孩子的問題就是所有父母關注的問題,而且也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問題,最近遇到一位初二孩子的家長,她說孩子內向、膽小,不願意和他人交流,見到熟人就是打個招呼,跟陌生人更不會交流,這一點讓她很擔心!為什麼到了這個年齡,她開始擔心了呢?因為她現在感覺孩子大了,再不調整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 孩子不願和父母交流怎麼辦?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父母做法是關鍵
    明明的媽媽最近很惆悵,問起她原因,她說,"明明最近一回家就躲在屋子裡玩遊戲,也不愛出來跟大人交流。即使我們想跟他聊天,他也對我們愛答不理的。"明明的媽媽覺得隨著自己孩子年紀的增長,反而越來越不愛跟父母溝通、交流。對此,她既覺得無奈又覺得難過,感到自己跟孩子之間有距離感了。其實,這是大部分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
  • 孩子性格內向,不願說話怎麼辦?4P法讓你發現內向孩子的優勢
    類似的情況發生過許多次,東東變得越來越沉默了,姑姑常常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對於東東內向的性格很是著急,卻找不到得當的方法來引導東東,每天只能靠嘮叨、訓斥與東東單方面交流。其實很多家庭裡都有內向型性格的孩子,內向的孩子不愛說話、不願展示自己,常常被人忽視,被家人責怪。
  • 在學校,孩子不願交流怎麼辦?
    有這樣一類孩子,在家裡跟家人在一起話很多,也願意主動交流,可一進學校,就變成悶葫蘆,在一邊呆呆的,話也不說。對很多事物表達不清如:能簡單描述動畫片裡的場景,跟媽媽一起逛超市的事情等等,但表達時,句式不清,熟悉孩子的人能懂,但是別人不一定能聽得懂。如果在學校裡,老師或同學聽不清前因後果,可能總是會讓孩子多說幾次,有些孩子就慢慢地不太願意說了。
  • 寶寶性格內向,不善於交往,怎麼辦?
    寶寶性格內向,不善於交往,怎麼辦?不少的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說過這樣的話語,比如:不要到處亂跑,小心撿垃圾的把你騙走;再不聽話就把你送給壞人。這些「大灰狼」式的話語無形中就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孩子就會認為外面的世界很黑暗,壞人很多,自然就產生逃避或防備的心理。也有一些孩子聽過一些可怕的故事,亦或者看過一些可怕的影片,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陰影,從而使孩子膽小不自信。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父母怎樣做,孩子才願意和父母溝通
    一、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1.價值觀的衝突:父母不理解孩子在乎的價值,強迫孩子接受父母在乎的價值。2.代溝:人生經歷不同,內在經驗不同,父母不理解孩子言行背後的感受和需求。3.強迫的愛:父母把自己認為好的強加給孩子,孩子不接受,父母就不高興。4.堅持「我是對的」:父母不肯認錯和改變,讓孩子心裡不服,卻不好說什麼。
  • 孩子不願交流沒有自信心怎麼辦
    伯爵書院_孩子不願交流沒有自信心怎麼辦?孩子不願和家長溝通交流的原因:理由1 不關心我內心的想法我真的不明白爸爸媽媽為什麼不了解我真正在想什麼,為什麼他們要幹涉我的思維,總是要我順著他們指好的路往下走?我不是軀殼,我有靈魂我也有我的思想,我有大腦我也會自己思考。
  • 一個獨生子女的吶喊,不懂得怎樣與人交流,性格偏於內向
    不懂得與人怎樣交流,性格偏於內向,這應該不只是我,想必有一部分獨生子女和我的處境相同。這是一種心境障礙,由於與外界交流過少造成。我接下來要講一個故事,大家可以當作笑話,但是大家的身邊一定會有這種故事的存在,不是完全一樣,而是本質相同。有一個普通家庭裡只有一個孩子,這就是所謂的獨生子女。
  • 作為父母,我們如何跟孩子交流
    這個話題在這幾天集中爆發,是因為我家孩子的初三開學月考和周考都考的很差。作為父母,我和先生跟孩子有幾次談話。談話的結果不知道,但有幾點感受很明顯。因此,想問問自己,也想問問一直苦於無法跟孩子交流的父母們。怎麼跟孩子交流呢?
  • 孩子性格內向不善於交際怎麼辦?家長一定要看看這4個方法
    平時也不愛說話,半天才蹦出幾個字,老師反映他在學校下課也不喜歡和同學玩,總是一個人坐著,也不參加集體活動,唯唯諾諾,非常不自信。這樣下去,我怕他連基本的人際交往能力都沒有,什麼事都往後退,不敢嘗試,我更怕影響他的心理健康,自我封閉,自卑,這對孩子的成長太可怕了。成績不好,和他溝通學習問題,可是,我干著急,他半天憋不出一句話,說急了,他還哭。我是又氣又急,實在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才好,跪求好方法。
  • 孩子不願和家人交流,OKR工作法,讓親子之間「無話不談」
    孩子小時候多是父母眼中的話嘮,總有說不完的奇思妙想和十萬個為什麼,但慢慢長大,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對話漸漸變少,人們都說這是孩子「長大」的信號,但親子關係本不該如此,構建樂觀溝通、交流的家庭氛圍,親子間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 孩子膽小、內向、不自信,智慧父母掌握3點原則,讓孩子重建自信
    讓家長難以理解的是為什麼讓孩子變得自信比登山還難?先別著急,孩子為什麼會膽小、內向、不自信呢,這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有些孩子膽小、內向、不自信是因為後天父母的養育方式。那麼,什麼樣的父母容易養出膽小、內向、不自信的孩子呢? 1.過度控制型 父母過度的關愛,限制太多,總是給孩子提供太多的幫助,剝奪孩子鍛鍊的機會。
  • 善於交流的孩子,命運都不會太差
    在這個小案例中,美國孩子表現出強壯的交流才能,首先,他需求取得媽媽的憐惜和支撐,才能拿到錢去處理問題;其次,他要找到工人,幫他完結補償這件工作;最終,他還要向街坊表達抱歉,取得對方的了解和寬恕。這一系列的交流過程,他不只要了解對方的感受,還要引導對方承受自己的表達。
  • 孩子不願和父母交流怎麼辦?想要走進孩子的心扉,父母做法很關鍵
    很多父母發現隨著孩子的年齡越長越大,和自己的溝通交流也越來越少,自己似乎不再是孩子願意分享的朋友了。為什麼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交流了呢?不少父母為了尋求原因和改變現狀絞盡了腦汁,卻還是無法成為孩子的傾訴對象。
  • 孩子膽小怕生、內向孤僻、不善於交朋友怎麼辦?
    總有些孩子是「慢熱」的,面臨陌生人,他們老是緘默沉靜地站在一旁,需要大人敦促「快叫叔叔阿姨/爺爺奶奶」,他們才會小小聲地去叫一聲。上述中,不少家長也能看到自個孩子的影子,也常常感到焦慮:孩子這麼靦腆,怎樣能交到兄弟?孤僻不合群,將來怎樣在社會上生計?孩子啥事都憋在心裡,憋壞了怎樣辦?怎樣才幹讓孩子變得生動自傲呢?